地名:娘熱街道 | 隸屬:城關區(qū) |
區(qū)劃代碼:540102012 | 代碼前6位:540102 |
行政區(qū)域:西藏自治區(qū)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藏A |
長途區(qū)號:0891 | 郵政編碼:850000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6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阿壩林卡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阿壩林卡社區(qū)東距娘熱北路0.37千米,西北距仁青蔡村委會0.25千米。設有8個居民小組。面積0.5平方千米,人口1417人。海拔3674米![詳細] |
慈松堂社區(qū) | ~002 | 主城區(qū) | 慈松堂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
吉蘇村 | ~201 | 主城區(qū) | 吉蘇村東南距街道駐地仁欽蔡村0.35千米。設有1組、3組、4組3個村民小組。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1336人。海拔3683米。…[詳細] |
仁欽蔡村 | ~202 | 主城區(qū) | 仁欽蔡村在區(qū)駐地吉日街道西北方向5.7千米,北距娘熱鄉(xiāng)人民政府0.3千米,西距吉蘇村0.04千米。設有3個村民小組。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13300…[詳細] |
加爾西村 | ~2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加爾西村西南距街道駐地仁欽蔡村3.72千米。設有5組、6組2個村民小組。面積2平方千米,人口927人。海拔3771米![詳細] |
吉拉村 | ~204 | 村莊 | 吉拉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拉雄林村 | ~205 | 村莊 | 拉雄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曲米林村 | ~206 | 村莊 | 曲米林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娘熱意為娘氏家族的奴隸。
基本介紹:
娘熱鄉(xiāng)位于拉薩市北的帕逢崗山腳下,這個昔日刀耕火種、輾轉遷徙過著游牧生活的“小部落”,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轄有7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居住農牧民474戶的行政鄉(xiāng)。據(jù)城關區(qū)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娘熱鄉(xiāng)新生代的群眾100%是農奴的后代,民主改革前娘熱鄉(xiāng)并不存在,從沒收“頭人”土地、打破農奴制,到劃片游牧、定居,娘熱鄉(xiāng)才發(fā)展到今天這個局面。
-特色文化
每當春耕播種到來之際,西-民都要舉行一個祈福儀式,儀式的
牲畜佩帶的各種鈴鐺
一個重頭戲就是把這個大家伙套在兩頭牦牛上犁地,以祈求一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轉經輪,佛教法器。其中裝藏-或咒語,通過順時針轉動即等同念誦之功,此物在西藏隨處可見,
歷史沿革:
吐蕃政權時期,娘熱街道境為衛(wèi)茹管理。
分裂割據(jù)時期,由拉薩王系統(tǒng)治。
元朝、明朝時期,為蔡巴萬戶府和搽里巴都指揮使司管轄。
1961年,隸城關區(qū)人民政府巴爾庫街道。
“文化大革命”時期,娘熱鄉(xiāng)改名為前進公社。
1978年,前進公社從巴爾庫街道劃出,單獨設立公社。
1984年11月,前進公社撤銷,恢復成立娘熱鄉(xiāng)。
2019年,撤鄉(xiāng)設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