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口李家村,原名上口大李家。位于城西十余華里的上口溝北側。所謂上口溝,是因這條溝夼上端源于呂馮村,北端流于欒家口?诙妹Q販限艃蓚鹊膸讉村莊的名字前頭都冠以“上口”二字。
上口李家村,現有110多戶,340多人。主要姓氏有李、王、曲、陳等。李姓是村中大姓。據《李氏族譜》記載:李氏祖先 于明代萬歷年間從小云南移民至蓬萊城諸谷大李家居住,明末分出一支,其祖先李應褒,字二慈,攜家遷至上口溝落戶,至今已傳十六世,400多年了。歲月的長河如東流之水一去永不復返,而李氏家族的曲折悲壯的往事卻代代相傳,沒齒難忘。李祖二慈到了上口溝落戶之后,辛苦勞作,勤儉持家,為人忠厚誠樸,在家孝敬老人,農閑苦讀詩書,深受村民的好評,被選為方里的“孝廉”,縣衙登記在冊。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個飛來橫禍砸到了忠厚老實的李二慈身上。明末年間,濟南府發(fā)生了一件命案,殺人案犯竟然也叫“李二慈”。真是天地之大,無奇不有,“十五貫”的悲劇竟然不期而遇地在好人李二慈身上重演了。這場殺人命案,殺的是官府貴戚,要限期捉拿罪犯,及時結案。否則烏紗帽難保。于是一紙?zhí)柫钕碌礁骺h,搜捕罪犯“李二慈”,公文下到登州府蓬萊縣,略經查找,就找到了作為“鄉(xiāng)廉”有功名在冊的李二慈。當時的臟官為了巴結上司,也為請功領賞,竟喪盡天良,不惜貪臟枉法,草菅人命,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將李二慈抓去頂罪結案。
李二慈百般辯解無濟于事,喊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怎奈那臟官已經黑了心腸,有理也無處可講。李二慈被押走后,走到村西的峰埠頂廟時,他跪拜在地,泣血哭訴,祈禱神靈保佑,并向神靈許愿:一旦洗白冤屈,將為峰埠頂廟的神靈“叩化銀錢十萬,為神靈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也許是真情感動了神靈,或許是天道為公,機遇巧合,李二慈被押解到濟南府后,嚴刑拷打,百般逼供,而李二慈寧死不屈,據理力爭,被羈押了三年,由于找不到真憑實據,官府無奈,只好無罪釋放了他。
據傳:在李氏建村之前,村東有牛家臺、馬家溝,說明牛、馬二姓早先在此居住,留下了這些古老地名。村北有個黃家溝,也有叫做黃金溝的。傳為黃氏人家,采金有術,選擇此溝采金致富,后人飛黃騰達,入朝為官。但不知為何觸犯國法,被抄斬滅門。黃氏遺民搶先將黃金等貴重物品,掩埋于“黃家溝”的一口井里,后人傳說:找到黃家井,價值半拉城。這給后世留下了難解之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農業(yè)學大寨,整“大寨田”時,村民們翻故土,在這里沒有挖出黃金,倒挖出了現埋于地下丈多深的古房基石塊,磚瓦壇罐之類。印證了古老山村的滄桑巨變。
在村北的“駱駝坡”上,近代還發(fā)掘了不少“丘子墳”,形狀似雞籠,多以帶有花紋的大磚砌建。墓內發(fā)現有白骨,無棺木,陪葬品較簡陋,只有少量碗、罐等,個別的有銀鐲子、銅錢等。民間傳為宋代“六十歲換甲子”的葬俗,但查無實據。有專家認為屬于曹漢之前的墓葬。
上口李家的村南,山嶺起伏,橫亙連綿,最高的一座山峰叫大王山,和西距不遠的迎口山是姐妹山。傳說隋末唐初時,綠林好漢程咬金等人,曾到此山占山為王,攔劫皇綱,殺富濟貧,稱雄一方,留下了這千古的山名,傳頌至今。村北的山頭隆起雙峰,形似巨型筆架,人稱“筆架山”,又似駱駝的雙峰,也叫做“駱駝坡”。造物主巧奪天工,為人間留下了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景觀。
千年古村,一改舊貌換了新顏,如今更是山清水秀,花紅柳綠,新房一片。百姓步入小康,家家過著甜滋滋的小日子。
注:《李氏族譜》由李先玉提供。
上口李家村附近有蓬萊閣旅游區(qū)、九丈崖、長島旅游風景區(qū)、三仙山、八仙過海旅游景區(qū)、蓬萊海洋極地世界等旅游景點,有蓬萊海參、長島海參、蓬萊加吉魚、蓬萊蘋果、煙臺鮑魚、長島海膽等特產,有長島漁號、戚家拳、八仙過海傳說、長島顯應宮媽祖祭祀大典、膠東道教音樂、大桿號吹奏樂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北溝鎮(zhèn)·上口李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