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城臺鄉(xiāng) | 隸屬:樂都區(qū) |
區(qū)劃代碼:630202210 | 代碼前6位:630202 |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青 |
長途區(qū)號:0972 | 郵政編碼:8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10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7000人 |
人口密度:6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拉甘驛村 | ~20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因拉甘驛藏語意為“寺廟”“神””,故得名拉甘驛。…[詳細(xì)] |
臺子村 | ~201 | 村莊 | 此地處在高臺上,故得名。解放初期稱臺子行政村,1955年稱臺子合作社,1958年稱臺子大隊,1984年改為臺子村民委員會,2014年由城臺鄉(xiāng)人民政府審…[詳細(xì)] |
城子村 | ~202 | 村莊 | 明朝有一衙門在此建城,故得名。解放初期稱城子行政村,1955年稱城子合作社,1958年稱城子大隊,1984年為城臺鄉(xiāng)城子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xì)] |
山城村 | ~203 | 村莊 | 明朝初期,在此修建土城堡,故名。解放初期稱山城行政村,1955年稱山城合作社,1958年稱山城大隊,1968年稱東方紅大隊,后又稱山城大隊,1984年…[詳細(xì)] |
壩口村 | ~204 | 村莊 | 村莊坐落在渠道飲水壩口處,故名。解放初期稱壩口行政村,1955年稱壩口合作社,1958年稱壩口大隊,1968年稱紅旗大隊,后又稱壩口大隊,1984年稱…[詳細(xì)] |
河?xùn)|村 | ~205 | 村莊 | 此地處有一條小溪流,位于溪東,故得名。解放初期稱合并至拉甘驛行政村,1955年稱拉甘驛合作社,1958年稱河?xùn)|大隊,1984年改為樂都縣城臺鄉(xiāng)河?xùn)|村民…[詳細(xì)] |
小溝村 | ~206 | 村莊 | 此地溝小,故命名。解放初期稱小溝行政村,1955年稱小溝合作社,1958年稱小溝大隊,1984年改為樂都縣城臺鄉(xiāng)小溝村民委員會,2007年與城臺鄉(xiāng)升子…[詳細(xì)] |
新莊村 | ~207 | 村莊 | 新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衙門莊村 | ~208 | 村莊 | 清朝初期,瞿曇政教合一時期,縣衙委托城臺梅家(梅氏頭人)負(fù)責(zé)管理瞿曇寺事物,如上糧、派差事等,代替衙門辦事,梅管家住的村子,故名。…[詳細(xì)] |
泉灣村 | ~209 | 村莊 | 泉灣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下臺村 | ~210 | 村莊 | 村莊坐落在三級臺階之下,故名。解放初期稱下臺行政村,1955年稱下臺合作社,1958年稱下臺大隊,1984年改為下臺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與口子村、…[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城臺鄉(xiāng)為境內(nèi)山城和臺子二村的合稱。
基本介紹:
城臺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7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族?偯娣e104.5平方千米。轄拉甘邑、山城、壩口、城子、臺子、升地灣、河?xùn)|、小溝、衙門莊、上新莊、泉灣、西臺、上灘、下臺、許家口子、上菲菜溝、下菲菜溝17個村委會。民國時置模范鄉(xiāng),1950年沿舊制設(shè)城臺鄉(xiāng),1958年并入瞿曇公社,1961年分設(shè)城臺公社,1984年復(fù)設(shè)城臺鄉(xiāng)。
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設(shè)山城鄉(xiāng),屬樂都第四區(qū)。
1952年8月,由山城鄉(xiāng)改為城臺鄉(xiāng)。
1958年9月23日,21個鄉(xiāng)鎮(zhèn)合并為6個公社,城臺屬6個公社之一。
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
區(qū)劃: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城臺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