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梅:尋訪數(shù)百年前的幽幽茶香
下梅,武夷山下的一個小村,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以東4公里處,是武夷山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由于該村在梅溪下游,故名。清康熙、乾隆年間,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興盛一時。
梅溪:下梅當年因茶市興,水道是下梅的命脈。公路是五八年修進下梅的,在村旁流過梅溪一直是下梅通向武夷鎮(zhèn)乃至海外交通要道。的流入梅溪的當溪劃村而過,將下梅村分成南北兩片。長九百余米的當溪,卻是一條人工運河,是康熙年間,為了茶市而規(guī)劃修建的,沿河設了九個埠位。而當溪兩岸,有南北二街,臨溪的街邊設了靠欄,可坐可倚,溪上小石橋比比皆是,交通來往便利。梅溪,將下梅村分成南北兩片。
清代古民居:如果說溪是下梅的血液,那么溪兩岸各式建筑民居,則是下梅的骨骼,F(xiàn)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在遺存下來的祠堂民居,相當多的還比較完整,如鄒氏家祠、方氏參軍第、隱士居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氏大夫第,建筑宏鄒大,雕刻精美,保存完整,至今仍是鄒氏后人在這深宅大院里居住著。
下梅古民居建筑群大多興建于乾隆年間,主要為民宅,配有教育、休閑、娛樂等設施。古民居以磚木結構為主,利用挑梁減柱擴大屋宇建筑空間。宅內多為二廳三進或三廳四進,東閣西廂,書屋樓臺一應俱全。外部結構以高大的風火墻為主。許多風火墻繪有二方連續(xù)彩畫,意蘊高雅。各宅排水的地下涵道,戶戶相連貫通。各民居布局錯落有致,里弄縱橫,巷道曲徑通幽。
磚雕:在梅下,每座民居的大門都有精美的磚雕裝飾,體現(xiàn)富貴和豪華。磚雕多以歷史人物、民間風物、神話傳說為題材,精雕細刻,栩栩如生。其精華首推鄒氏家祠和鄒氏大夫第。磚雕除人物外,還有花鳥、山水、器皿等,共同構成圖案,融為一體。
木雕藝術主要在窗上,其圖案多以風雅、吉祥的動物、植物、人物為主題,至今各古民居仍完好保存著許多精湛的窗雕。參觀下梅村古民居,人們可從中領略清代民間建筑藝術的風格和韻味。
驢行線路
從武夷山國家度假區(qū)(三菇)出發(fā)的話,經戰(zhàn)備路北行4公里,見下梅向導牌,再往東行3公里到下梅;從武夷山市區(qū)出發(fā),轉戰(zhàn)備路南行5公里,見下梅向導牌,再往東行3公里到下梅。
交通
在市區(qū)海晟大酒店前面的環(huán)島路口公交站乘中巴車、面包車前往,約3-5元;
可從武夷山風景區(qū)租摩托車前往,來回約50元
門票
門票60元
景點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區(qū)東南12公里處
下梅村:下梅村位于武夷山景區(qū)以東,從度假區(qū)乘車6公里便可到達,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積淀豐厚。 村中保留下來30余幢明清古民居建筑,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居,官宦的府第,儒生的學堂,最具代表性的有:鄒氏大夫第、鄒氏家祠、程氏隱士居、西水別業(yè)、方氏參軍第等建筑群。這些建筑以磚木為主,東閣西廂、樓臺歇屋、天井花園,一應俱全,布局考究、工藝精湛。 …… 下梅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