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古城,唐屬豐州地,舊稱飛鴉川、彌川。位于神木縣城西50公里的禿尾河?xùn)|岸,西北距明長城約5公里。據(jù)清道光版《神木縣志》載:城池始建于明正統(tǒng)四年(公元1439年),原隸屬佳州,清末劃歸神木。該城原為夯筑土城,明萬歷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用磚包砌,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兩度重修,后多次修葺。
該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墻均長311米,南北長均長431米,殘高6.5—9.1米,基寬7.52米。城墻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墻,間有垛口,瞭望洞。北城頭修有三官樓,東南角建有魁星樓,F(xiàn)除魁星樓,女墻、垛口、瞭望洞被破壞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東、南、西墻各辟一券門,并筑有甕城,F(xiàn)城門的敵樓、瞭望臺和南門已破壞。
城內(nèi)原有的中興樓(1988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加以保護(hù))城隍廟、財神廟、五道廟、祖師廟、西門寺,貞節(jié)牌坊等古建筑,現(xiàn)僅存中心樓和財神廟,經(jīng)維修已恢復(fù)原貌。城內(nèi)街道以中心樓為軸心,向東西輻射為東西街,向南北輻射為南街和北巷(因其短,故稱巷),明·清到民國初,南街最為繁華。市在上貨物堆積如山,琳瑯滿目,至今大部分鋪面保存完好。東、西、南街各通巷道。巷道內(nèi)民居的修筑具有北方古城特有的建筑風(fēng)格。有的是四合院,如北巷的李家大院;有的是前庭后院,如東街的盧家大院,西街的韓家大院;有的是樓院,如十字巷的李家樓院、同心巷的劉家樓院等,這些院落基本完好,對研究明·清居民建筑均有一定的價值。
二〇〇四年六月神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二〇〇七年六月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二〇〇八年九月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