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篁村村 | 隸屬:沱川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361130205999 | 代碼前6位:361130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贛E |
長途區(qū)號:0793 | 郵政編碼:333202 |
·上饒旅游 ·上饒名人 ·江西旅游 |
2014年11月,篁村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公路通到了江西婺源篁村,卻只與村口擦了個邊,從村后繞過去了,絲毫沒有影響村莊文房四寶呈現(xiàn)的意象。篁村開村始祖余道潛骨子里是文人墨客的境界,篁村村前對著的是筆架山,村前的半月池為硯池,以開墾疊起的田畈為紙,植下一株紅豆杉為巨椽之筆。如此,“文房四寶”一應俱全,村中房舍縱橫,形成了一篇字字璣珠的文章。讓山水人文相通,自然就有了詩畫的意境,就有了村莊的經(jīng)典。
篁村的記憶從980多年前開始,讀書人余道潛從安徽桐城過吳楚分源的浙嶺,驀然看到沱川一片茂林修竹的幽境,便悠然其中樂不知返。唐代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絕句,正好應合了余道潛身處的境遇。沿著王維《竹里館》的詩意,就可以尋到篁村村名的由來。
篁村村口樟樹、楓樹、櫧樹高聳,青石小徑隨篁溪蜿蜒,大夫橋架在篁溪之上。橋廊古舊,瓦頂失修,有雨水滲過的漏痕。木質(zhì)的橋板、橋凳、橋柱,滄桑、古樸,裸露著時間的斑紋!袄纫蛳,橋渡有緣人”。在大夫橋的豎聯(lián)里,有環(huán)境的使然,有人的祈愿。尤其是橋兩端門額上分別題有“鳳鳴篁墅”、“鶴和松林”橫聯(lián),簡潔、凝練,由然而生一分古雅。
“面前有案值千金,遠喜齊眉近應心!痹隗虼褰ㄔO過程中,余道潛及其后人對傳統(tǒng)風水學應用得淋漓盡致,讓余氏宗祠正對筆架山。筆架山也就成了篁村的案山。
“人物思三代,文章祖六經(jīng)”、“兄弟文武登科”、“金殿傳臚”……這是篁村發(fā)達的文脈,帶給篁村歷史上的榮光。篁村人余棐嘉靖二年(1523年)考取進士,才情橫溢。篁村人余煌,1798年中舉,成為清代天文學家。他精于天文歷算,曾預推1814年以后10年日月交食,分秒時刻皆準。
我去篁村,正值桃李次第開花的雨日,在村中退休老師余松茂的引領下,仿佛走進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山村。遠山、田園、村落,沉浸在縹緲的雨霧之中。
無論是走到篁村水口賞大夫橋,還是行至篁村村尾一路看民居,篁村的建筑呈現(xiàn)給我的都是時間淘洗的顏色,感覺有一種黑白沉淀的深邃。其中隱含的歷史符號和民間文化意象,卻成了我走進篁村苦苦的尋訪與久久的期盼。
再從大夫橋出發(fā),當我沿著石板路進村,再次去看村莊文房四寶布局時,驀然發(fā)現(xiàn),篁村的先人在久遠的年代里,對文化的崇拜超過了對世俗的神祉崇拜。他們把文化理想建立在了山水田園之上,自然、淡遠、安寧。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洪忠佩
篁村村附近有婺源江灣景區(qū)、婺源源頭古村、大鄣山臥龍谷、篁嶺村、婺源鴛鴦湖風景區(qū)、汪口等旅游景點,有婺源綠茶、婺源荷包紅鯉、大鄣山茶、婺源茗眉綠茶、婺源墨、婺源汽糕等特產(chǎn),有婺源徽劇、婺源三雕、婺源綠茶制作技藝、婺源歙硯制作技藝、江西板龍燈、婺源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xiāng)·篁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