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興鎮(zhèn) | 隸屬:尉氏縣 |
區(qū)劃代碼:410223104 | 代碼前6位:4102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B |
長途區(qū)號:0371 | 郵政編碼:475000 |
轄區(qū)面積:約106.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6.3萬人 |
人口密度:約59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趙樓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趙姓最早居此建村,蓋有高樓一座,故名趙樓![詳細] |
司馬村 | ~20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三國時期司馬懿派兵前往淮南平定王凌之叛,途經(jīng)三柳后,在此駐軍。后人在司馬懿軍隊駐地聚居建村,為紀念司馬懿,故名司馬![詳細] |
段莊村 | ~202 | 村莊 | 段姓祖先最早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東西兩個段姓村落,東部的村落名為東段莊,西部的村落名為西段莊。東段莊、西段莊合稱段莊![詳細] |
西黎崗村 | ~20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黎姓最早在此處一土崗的東、西兩邊定居,形成兩個村落,西部村名西黎崗。…[詳細] |
東黎崗村 | ~204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黎姓最早在此處一土崗東、西兩邊定居,形成兩個村落,東部村名東黎崗![詳細] |
西范莊村 | ~205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明代,范氏家族逃荒至此,定居下來,形成東西兩個范姓村莊,西邊村名西范莊![詳細] |
陳村村 | ~206 | 村莊 | 陳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陳村。1947年成立陳村窮人協(xié)會。1949年改稱陳村農(nóng)民協(xié)會,屬東黎崗鄉(xiāng)。1952年改稱陳村農(nóng)民委員會。1958年改稱陳村生產(chǎn)大…[詳細] |
王寨村 | ~207 | 村莊 | 王姓最早居此建村,村周圍修有寨墻,故名王寨。…[詳細] |
東范莊村 | ~208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明洪武元年范氏家族逃荒至此,定居下來,形成東西兩個范姓村莊,東邊村名東范莊![詳細] |
白潭村 | ~209 | 村莊 | 白姓最早居此建村,村中央有一水潭,清澈透明,風景秀麗,故名白潭。…[詳細] |
白樓村 | ~210 | 村莊 | 南部原有一座天爺廟,廟周圍蓋有許多樓房,有百樓之稱,故名百樓。后因村民以白姓為主,更名白樓![詳細] |
黃崗村 | ~211 | 村莊 | 人們最早在此處一黃沙崗南部定居建村,此崗古稱三里長崗,故取村名黃崗![詳細] |
常崗村 | ~212 | 村莊 | 常姓最早在此地一黃土崗上定居建村,故名常崗![詳細] |
李崗村 | ~213 | 村莊 | 李姓最早在此處一道沙崗附近定居建村,故名李崗![詳細] |
中杜柏村 | ~214 | 村莊 | 本村有個杜老伯在此定居,平生造福鄉(xiāng)里。后不幸去世,葬在此村最高沙崗上。崗上有一片柏樹林,群眾為紀念他的功德,故將命名杜柏。后因村莊較大,分為前、中、后…[詳細] |
后杜柏村 | ~215 | 村莊 | 本村有個杜老伯在此定居,平生造福鄉(xiāng)里。后不幸去世,葬在此村最高沙崗上。崗上有一片柏樹林,群眾為紀念他的功德,故名。…[詳細] |
王樓村 | ~216 | 村莊 | 古時有一位較為富裕的王姓人家在此定居,家中有樓房1所,故名王樓。…[詳細] |
喬寨村 | ~217 | 村莊 | 喬姓最早居此建村,為防止土匪侵擾,在村子周圍建有寨墻,故名喬寨![詳細] |
孫留村 | ~218 | 村莊 | 孫姓最早居此建村,后谷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徙至此,孫姓人家將其收留,故名孫留![詳細] |
臺子崗村 | ~219 | 村莊 | 此地原有一座土崗,崗上有塊平地,相傳是北宋宰相呂東萊的涼馬臺,后人修廟紀念,取名臺子崗。人們在臺子崗附近聚居建村,故名![詳細] |
劉符陳村 | ~220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劉、符、陳三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劉符陳![詳細] |
閆崗村 | ~221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閆姓祖先最早在此處一沙崗上南、北定居,繁衍生息,形成兩個閆姓村落,北部的閆姓村落名為后閆崗,南部的閆姓村落名為前閆崗。前閆崗、后閻崗統(tǒng)稱為閆崗![詳細] |
前雙廟村 | ~222 | 村莊 | 此地有老奶廟、土地廟兩座廟宇,后來人們在此聚居,形成南北兩個村落,南邊村名前雙廟![詳細] |
后雙廟村 | ~223 | 村莊 | 此地有老奶廟、土地廟兩座廟宇,后來人們在此聚居,形成南北兩個村落,北邊村名后雙廟![詳細] |
唐莊村 | ~224 | 村莊 | 唐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唐莊。1948年成立唐莊窮人協(xié)會。1950年改稱唐莊村和寺后村兩個農(nóng)民協(xié)會,屬陳莊鄉(xiāng)。1952年改稱農(nóng)民委員會,屬雙廟鄉(xiāng)。195…[詳細] |
吳莊村 | ~225 | 村莊 | 吳姓最早居此建村,故名吳莊。1972年之前屬陳莊生產(chǎn)大隊。1972年從陳莊生產(chǎn)大隊分出,成立吳莊生產(chǎn)大隊。1983年改稱吳莊村民委員會,屬永興鄉(xiāng)。19…[詳細] |
丁崗村 | ~226 | 村莊 | 丁姓最早在此處一土崗上定居建村,故名丁崗![詳細] |
后高村 | ~227 | 村莊 | 高姓最早居此建村,因位于前翟北部,故名后高![詳細] |
前翟村 | ~228 | 村莊 | 翟姓最早居此建村,因位于后高南部,故名前翟![詳細] |
凌崗村 | ~229 | 村莊 | 凌姓最早在此處一大沙崗上定居建村,故名![詳細] |
金寨村 | ~230 | 村莊 | 金姓最早居此建村,為防止土匪侵擾,村周圍建有一土寨,故名金寨![詳細] |
黃寨村 | ~231 | 村莊 | 此地有一座黃關(guān)爺廟,后人居此建村,四周建有土寨,故名黃寨。…[詳細] |
袁口村 | ~232 | 村莊 | 袁姓最早在此地古運糧河渡口處定居建村,故名袁口![詳細] |
三柳村 | ~23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春秋時期,楚莊王的三個女兒路過此地時,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把她們?nèi)齻埋葬于此,形成三個“塚子”,被稱為“三女塚”,后來人們在此聚居,形成村落。因古…[詳細] |
馬口村 | ~234 | 村莊 | 馬姓最早在此處運糧河的一個渡口處定居建村,故名馬口![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侯百川,有宋人侯百川在運糧河(明清賈魯河古道)上擺渡。一說,后有一名士從此路過,村人請其為村取名,以“永遠興隆”之義,改稱今名。另一說,是因該村西有大興寺,改村名稱永興。
基本介紹:
永興鎮(zhèn)位于尉氏縣東南部,距縣城24公里,分別與扶溝、通許縣接壤。尉(氏)—扶(溝)公路穿境而過。全鎮(zhèn)轄3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08000畝,人口63000人。 1995年被河南省建設(shè)廳命名為“中州名鎮(zhèn)”,1992年被評為第一批“科技示范鄉(xiāng)鎮(zhèn)”,1996年被評為“河南省先進鄉(xiāng)鎮(zhèn)”,連續(xù)四年保持開封市“十八強”地位。棉花面積、產(chǎn)量均占全縣五分之一,小麥總產(chǎn)量占全縣的八分之一。尉氏縣第一職業(yè)高中設(shè)于此地。全鎮(zhèn)初中升學總數(shù)占全縣第一,尉氏一中在校學生中永興學生占三分之一。
永興鎮(zhèn)黨委、政府堅持以-理論為指導,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堅持團結(jié)拼搏,爭創(chuàng)一流的工作作風,緊
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水陸交通便利,是賈魯河上重要的碼頭和渡口,又是尉氏到扶溝的官道,集市貿(mào)易非常興旺,是方圓有名的大集鎮(zhèn)。
1948年置永興區(qū),屬通許縣。
1949年劃歸尉氏縣,稱第二區(qū)。
1955年改稱永興中心鄉(xiāng)。
1958年稱永興公社。
1961年復為永興區(qū)。
1963年復名永興公社。
1983年稱永興鄉(xiāng)。
1995年撤鄉(xiāng)建永興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永興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