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山鎮(zhèn) | 隸屬:獲嘉縣 |
區(qū)劃代碼:410724108 | 代碼前6位:410724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G |
長途區(qū)號:0373 | 郵政編碼:453000 |
轄區(qū)面積:約62.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2.5萬人 |
人口密度:約40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6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太山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初名小呈玉村(其名稱來歷含義失考)。因有泰山碧霞元君廟得名。傳古時在今村西北有一小崔莊,東南有周巷,后因小崔莊失火被焚,住戶合于周巷。后因地勢突然升高…[詳細(xì)] |
辛章村 | ~202 | 村莊 | 明洪武四年建村,名辛章,此處原有一石碾盤背面刻有“辛章村”三字而得名。清同治年間,因村四周筑寨,曾名辛章寨。1948年更為今名。…[詳細(xì)] |
北小莊村 | ~203 | 村莊 | 此處原為沙荒之地,約在150年前,沙窩營左龍貴遷此開荒種田。后亢村、劉固堤等村人遷此定居,因人少莊小,且在亢村之北,故名北小莊。…[詳細(xì)] |
沙窩營村 | ~204 | 村莊 | 傳黃河故道在縣南三十五里處。曾在亢村、郭堤之間決口,淤有沙土一片,方圓數(shù)里。宋末元初,忽必烈侵犯中原,曾與宋軍在此作戰(zhàn)并扎營。明正德、嘉靖年間山西洪洞…[詳細(xì)] |
西寺營村 | ~205 | 村莊 | 傳古時有一老嫗住此,人稱劉氏,又因此地扎過兵營,故名劉氏旗營。明永樂年間,張、時、周三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劉氏去世后,時姓人丁增多,遂以姓取名西時…[詳細(xì)] |
東寺營村 | ~206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劉氏自禹州陜縣遷此,曾以西鄰劉氏旗營取名東劉氏旗營。后因張姓居多,遂更村名張家營。民國時期更為今名![詳細(xì)] |
塔洼村 | ~207 | 村莊 | 傳在明朝村處曾有一個大寺,院內(nèi)豎有一高塔,至明末寺廢留塔,幼兒常在塔下玩,有一天塔倒了,但是幼兒沒有受傷,巧在一個凹洼處,群眾感到奇特,便以塔兒洼取名…[詳細(xì)] |
程操村 | ~20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建村,名陳草。據(jù)古時周圍村莊多為兵營之地,因為存放糧草重地得名。后因村名不雅,民國時期更為今名。…[詳細(xì)] |
胡鄭莊村 | ~209 | 村莊 | 由鄭家莊與胡旗營兩村合并為一村,取名胡鄭莊![詳細(xì)] |
程遇村 | ~210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1403-1424),洪洞遷民中有張氏二弟兄,中途失散,弟以經(jīng)商為名,到處找兄,幸在此路遇,故名。…[詳細(xì)] |
富民官莊村 | ~211 | 村莊 | 原名赤土官莊,因此地土質(zhì)紅粘而得名。清道光年間,知縣熊世宏巡行至此,聞其村名,認(rèn)為不雅,遂提議更名為富民官莊![詳細(xì)] |
羅旗營村 | ~212 | 村莊 | 明初,羅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又因此地曾扎過營,故名![詳細(xì)] |
東古風(fēng)村 | ~213 | 村莊 | 傳唐宰相婁思德之裔婁宗(原武長安鄉(xiāng)人)于宋政和元年遷墓于周巷(今太山廟),引起地勢變化(平地起峰)。為鎮(zhèn)壓這股風(fēng)脈地氣,在周巷修廟,此地立村名東固峰,…[詳細(xì)] |
晁莊村 | ~214 | 村莊 | 初名晁莊,系以姓得名。清時和晁莊合并,村名晁李家莊。民國時期又與馬莊合并,更名晁李馬莊。易名三民鄉(xiāng)。1961年三村分開,更為今名晁莊![詳細(xì)] |
李莊村 | ~215 | 村莊 | 初名李莊,系以姓得名。清時和晁莊合并,村名晁李家莊。民國時期又與馬莊合并,更名晁李馬莊。1961年三村分開,更為今名![詳細(xì)] |
曹莊村 | ~216 | 村莊 | 明初曹氏始祖自山西洪洞縣芝麻崗遷此,以居民姓氏而得名曹莊![詳細(xì)] |
韓小營村 | ~217 | 村莊 | 初名陳杏營,清代因韓、馮二姓人丁增多,更名馮韓小營,1948年后更為今名![詳細(xì)] |
王莊村 | ~218 | 村莊 | 明初王氏從焊錫洪洞縣遷此,以姓得名。1958年建王莊生產(chǎn)大隊,屬太山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王莊村民委員會,屬丁村鄉(xiāng)。2005年屬太山鄉(xiāng)。2016年屬…[詳細(xì)] |
孝合村 | ~219 | 村莊 | 《獲嘉縣志》載:在清朝稱“孝鶴村”,至民國改稱“孝合”。相傳孝合原屬陳孝(古兵營)一街,名稱系因今村西頭曾有一寺院叫“孝合寺”,以寺得名孝合(曹莊有傳…[詳細(xì)] |
大張卜村 | ~220 | 村莊 | 大張卜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陳孝村 | ~221 | 村莊 | 周初大將陳孝曾在此扎營,故名陳孝營,1949年后,簡稱陳孝![詳細(xì)] |
董莊村 | ~222 | 村莊 | 明初建村,原名董家莊,以姓得名。1948年簡稱董莊![詳細(xì)] |
丁村村 | ~223 | 村莊 | 住戶于明初山西洪洞縣遷此,當(dāng)時稱“門村鎮(zhèn)”(原意失傳)。后因有官員上貢皇杠,經(jīng)此被劫,當(dāng)朝傳旨抄村,因而南遷到此,重建村落,因新村街道形成了丁字,故名…[詳細(xì)] |
馬莊村 | ~224 | 村莊 | 因馬氏由山西洪洞縣遷居為最早,系以馬姓得名馬莊。經(jīng)一次普查,因與史莊鎮(zhèn)有重名,經(jīng)縣人民政府研究決定,更名為南馬莊![詳細(xì)] |
王石村 | ~225 | 村莊 | 南水北調(diào)時祖籍南陽市浙川縣老城鎮(zhèn)王嶺村、石溝村搬遷至此,兩村合并,故名![詳細(xì)] |
武賈洲村 | ~226 | 村莊 | 傳武姓、賈姓最早居住,以姓得名。2011年6月17日由南陽淅川遷移至此,襲用原名![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傳古時此處土丘突然升高,村民以為地氣風(fēng)脈,上報官府,朝庭撥銀修天齊廟鎮(zhèn)壓。無果,遂將天齊廟改為太山廟鎮(zhèn)之,因此太山廟名聲普傳。故名太山廟,演為太山。
基本介紹:
獲嘉縣太山鄉(xiāng)位于獲嘉縣南10公里處,東與新鄉(xiāng)縣小冀鎮(zhèn)毗鄰,南與亢村鎮(zhèn),大辛莊鄉(xiāng)接壤,距省會鄭州市50公里。境內(nèi)有“薄口”公路可直達(dá)省會鄭州,新建的“安王”路與“汲詹”路相連,共產(chǎn)主義渠穿境而過。地理位置、交通水利條件優(yōu)越,生態(tài)及土壤條件良好。
太山鄉(xiāng)轄16個行政村,2.5萬口人,3.5萬畝耕地,素有“蔬菜之鄉(xiāng)”的美稱。自宋朝年間就有“太山廟的黃瓜進(jìn)過京”、“葷湯白菜”等美譽。近年來,該鄉(xiāng)的蔬菜產(chǎn)業(yè)、民營經(jīng)濟(jì)及社會各項事業(yè)都有了很大發(fā)展。蔬菜種植面積已達(dá)12000余畝,品種發(fā)展到80多個,年產(chǎn)優(yōu)質(zhì)黃瓜20000噸、無公害大白菜68000噸,產(chǎn)品遠(yuǎn)銷北京、河北、山東等地。
2002年,萬畝無公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太山鎮(zhèn)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2023年7月,太山鎮(zhèn)獲得2022年度河南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榮譽稱號。
文化旅游:
石佛像(唐·太山鎮(zhèn)太山村)為獲嘉縣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保護(hù)范圍:以該碑為基礎(chǔ),四周向外擴出5米。
周文王冢(西周·太山鎮(zhèn)大張卜村)為獲嘉縣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保護(hù)范圍:以冢的占地面積為基礎(chǔ),四周向外擴出30米。
玉帝廟戲樓(清·太山鎮(zhèn)西寺營村)為獲嘉縣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保護(hù)范圍:以戲樓前檐下及東、西山墻,后墻外側(cè),向四周各擴出2米。
歷史沿革:
1938年為獲嘉縣第二區(qū)。
1940年屬亢村區(qū)。
1945年屬第二區(qū)。
1948年為五區(qū)。
1952年設(shè)立小鄉(xiāng)。
1956年設(shè)太山廟中心鄉(xiāng)。
1958年成立太山廟公社。
1983年改設(shè)太山鄉(xiāng)。
2005年撤銷丁村鄉(xiāng),并入太山鄉(xiāng)。
2016年撤太山鄉(xiāng),改置太山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獲嘉縣·太山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