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顏村鋪鄉(xiāng) | 隸屬:范縣 |
區(qū)劃代碼:410926205 | 代碼前6位:4109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qū)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轄區(qū)面積:約47.6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2.61萬人 |
人口密度:54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4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林堂村 | ~203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林姓在此建了一座教堂,而取名林堂![詳細] |
馬莊村 | ~20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張姓明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往此地,當時叫張莊,后來因馬姓興旺,張姓人少,張莊更名為馬莊。…[詳細] |
胡王莊村 | ~20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王莊于明代以前建村,后來為了與南王莊區(qū)別,更名為胡王莊![詳細] |
前五常村 | ~208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常姓遷來最早,而命名為常莊。后因人多分為5處居住,改名為五常莊(前常莊、馬常莊、舊常莊、梁常莊、張常莊)。后又以方位分…[詳細] |
后五常村 | ~209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命名常莊。后因人多分為5處居住,改名為五常莊(前常莊、馬常莊、舊常莊、梁常莊、張常莊)。后又以方位分為前五常、后五…[詳細] |
卓樓村 | ~210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遷來,因卓姓最早定居,而取名卓家樓,后慣稱卓樓![詳細] |
葛莊村 | ~211 | 村莊 | 葛氏家譜記載,葛姓明末由本縣葛口遷來,以姓氏命名為葛莊![詳細] |
教場村 | ~212 | 村莊 | 傳明洪武年間,張姓從現(xiàn)今張莊鎮(zhèn)的舊城遷來,因村西南角有操兵練武的教場,以此取村名為教場![詳細] |
卓高王村 | ~213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卓、高、王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即卓、高、王三姓,按姓氏取名為卓高王![詳細] |
侯莊村 | ~214 | 村莊 | 明初侯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侯姓人在此定居,而取名侯莊![詳細] |
謝莊村 | ~215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謝姓人最早來此定居,以姓氏命名謝莊![詳細] |
胡樓村 | ~216 | 村莊 | 胡樓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趙耿王村 | ~217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趙、耿、王三姓,故以姓氏取村名為趙耿王![詳細] |
楊耿王村 | ~21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三戶,即楊姓、耿姓、王姓,按姓氏取名為楊耿王。…[詳細] |
前馮崮村 | ~219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這里原有個大堌堆,馮姓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馮姓以姓氏取村名馮堌。后分為前、中、后馮堌,此村居前故名前馮堌![詳細] |
中馮崮村 | ~220 | 村莊 | 這里原有個大堌堆,馮姓以姓氏取村名為馮堌。后分為前、中、后馮堌,此村居中,故名中馮堌![詳細] |
后馮崮村 | ~221 | 村莊 | 這里原有個大堌堆,馮姓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取村名為馮堌,后分為前、中、后馮堌,此村居后故名后馮堌。…[詳細] |
呂莊村 | ~222 | 村莊 | 清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呂姓最先居住此處,故名呂莊![詳細] |
八里莊村 | ~223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由石樓遷來,取名新石樓。后因距范縣縣城八里,改名八里莊![詳細] |
東于莊村 | ~224 | 村莊 | 清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于姓居多故名,后按方位稱東于莊村![詳細] |
趙樓村 | ~225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趙姓是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取村名為趙村,后趙姓發(fā)家,興建了樓房,把趙村改為趙家樓,清末又改為趙樓。…[詳細] |
姜麻口村 | ~226 | 村莊 | 姜家祖碑記載,明洪武年間姜姓從山東莘縣古城西倉遷來,當時是在李麻口住親戚,后來因人口的增多,單獨建村,以姓氏取名姜麻口![詳細] |
鐘麻口村 | ~227 | 村莊 | 鐘姓明末從山東莘縣鐘樓遷來,因位于麻口附近,而以姓氏取名鐘麻口。…[詳細] |
李麻口村 | ~228 | 村莊 | 傳李姓族人于明洪武年間從山東莘縣李家莊遷來,因居住于麻口附近,而取名李麻口![詳細] |
祁麻口村 | ~229 | 村莊 | 傳祁姓于明末從山東省鄆城縣遷來,因居于麻口附近,取名為祁麻口,至今。…[詳細] |
郭麻口村 | ~230 | 村莊 | 郭姓于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此處河岸有碼頭,故取名為郭碼頭,后河床淤積碼頭廢棄,又被叫做郭麻口![詳細] |
王麻口村 | ~231 | 村莊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當時此處河岸有碼頭,取名王碼頭,后來河床淤積,碼頭廢棄,又被叫做碼口,因此村大多是王姓,故稱王碼口,后演變?yōu)橥趼榭凇!?a href=/henan/fanxian_yancunpuxiang_wangmakoucun.html class=blue>[詳細] |
前玉皇廟村 | ~232 | 村莊 | 明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三槐堂遷來建村,因村位于玉皇廟前,而取名為前玉皇廟![詳細] |
后玉皇廟村 | ~233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三槐堂遷來建村,因本村位于玉皇閣附近,而取名為玉皇閣。清光緒年間,人們經(jīng)常到此閣燒香,玉皇閣又改為玉皇廟,村名也由此而改為后玉…[詳細] |
孫莊村 | ~234 | 村莊 | 孫姓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取村名,故名孫莊。…[詳細] |
徐莊村 | ~235 | 村莊 | 徐姓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取村名,故稱徐莊![詳細] |
于林頭村 | ~236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于姓于宋徽宗年間,在榆樹林邊建村,取村名為榆林頭![詳細] |
高常莊村 | ~23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因本村有高常兩姓,而取名為高常莊![詳細] |
劉郎莊村 | ~23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有一劉姓青年,人稱劉郎,以人名取村名為劉郎莊![詳細] |
姬樓村 | ~239 | 村莊 | 姬樓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蔣莊村 | ~240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蔣姓于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以姓氏取村名為蔣莊![詳細] |
何莊村 | ~241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明永樂年間,何姓從陜西潼關縣遷來建村,取名何莊![詳細] |
范莊村 | ~242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范姓明代從山西洪洞縣南門里遷到劉樓居住,后范姓興旺,土地較多,為耕作方便,于清代遷到現(xiàn)址,以姓氏取名為范莊![詳細] |
程店村 | ~24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傳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因本村姓程的開店出名,而取名程店。…[詳細] |
東張村 | ~244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8年從上堤張青營遷來定居,村名仍為張青營,因位于西張青營東,而改名為東張青營![詳細] |
西于莊村 | ~245 | 村莊 | 于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于姓自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命名老于莊,后從老于莊分支出來,居村西,故名西于莊![詳細] |
顏村鋪村 | ~24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顏姓在這開了商鋪,而取名顏村鋪。…[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洪武年間顏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在此開店鋪,日久成村。以姓氏及店鋪稱顏村鋪。
基本介紹:
地處范縣新區(qū)東北部,北臨金堤河,東北與山東莘縣古城鎮(zhèn)接壤,濮臺公路橫穿該鄉(xiāng)南部。全鄉(xiāng)現(xiàn)有45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 是一個典型的農(nóng)業(yè)大鄉(xiāng),素有范縣的“糧食囤”之稱。
特色:我鄉(xiāng)在進一步強化農(nóng)業(yè)基礎地位的同時,結合本鄉(xiāng)實際,堅持走“科教興鄉(xiāng)”之路,著重發(fā)展了一系列特色產(chǎn)業(yè)。首先是面粉加工業(yè),截止99年上半年全鄉(xiāng)有面粉廠18個,鄉(xiāng)面粉集團公司在原有規(guī)模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建立了集加工、包裝、銷售于一體的服務體系;二是大搞噸糧田開發(fā),在麻口、馮固一帶建立了1.3萬畝高產(chǎn)示范園區(qū),推行小麥、玉米統(tǒng)一供種,
園區(qū)內(nèi)10000畝玉米,平均單產(chǎn)568公斤;三是大力抓好養(yǎng)殖專業(yè)村,專業(yè)戶建設,發(fā)展
歷史沿革:
1949年前設范縣四區(qū)(顏村鋪)。
1949年屬平原省范縣四區(qū)。
1952年改屬山東省。
1956年改稱顏村鋪區(qū),屬山東省范縣。
1958年設立顏村鋪公社。
1964年復稱顏村鋪區(qū),改屬河南省范縣。
1968復稱顏村鋪公社。
1983年改稱顏村鋪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顏村鋪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