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毛堂鄉(xiāng) | 隸屬:淅川縣 |
區(qū)劃代碼:411326302 | 代碼前6位:411326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R |
長途區(qū)號:0377 | 郵政編碼:473000 |
轄區(qū)面積:約20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2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毛堂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原以南鎖河與西河交匯于此,名雙河鎮(zhèn),遂因毛姓建娘娘堂一座而更名為毛堂。…[詳細(xì)] |
閆家溝村 | ~202 | 村莊 | 閆家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老溝村 | ~203 | 村莊 | 據(jù)兩脈張氏祖先于清乾隆二年(1737)分別由長江下游和山西洪洞縣遷此。初因虎害而名老虎溝,后簡稱老溝![詳細(xì)] |
下溝村 | ~204 | 村莊 | 村委會位于龍岔溝與大嶺溝之間山埡處,因處東陽溝之下,故名![詳細(xì)] |
板山溝村 | ~205 | 村莊 | 因建村于板山下一深溝內(nèi),故名。明成化(1471)屬估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板橋里。1914年屬北二區(qū)(上集)第五段。1942年)屬三區(qū)(上集…[詳細(xì)] |
窯溝村 | ~206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據(jù)申氏自山西省洪洞縣先遷至本鄉(xiāng)竹園村,于清乾隆年間又遷至此,因溝內(nèi)有磚瓦窯,故名![詳細(xì)] |
橋溝村 | ~207 | 村莊 | 據(jù)張姓由今西峽縣黃獅店先遷野雞溝,于清道光年間分遷至此,因溝中古有石橋一座,遂名橋溝垴,簡稱橋溝![詳細(xì)] |
黨院村 | ~208 | 村莊 | 因村內(nèi)有黨氏古院落一座,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二區(qū)(上集)第五段。1942年屬二區(qū)荊紫…[詳細(xì)] |
鐵僵溝村 | ~209 | 村莊 | 因所轄山溝古時盛長鐵僵樹,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一區(qū)(下集)第四段。1942年屬三區(qū)(…[詳細(xì)] |
朱家營村 | ~210 | 村莊 | 據(jù)清初畢姓遷此占業(yè),稱畢家溝,畢姓極盛期吃數(shù)百石租稞,朱氏僅為畢氏佃戶之一。據(jù)朱氏家譜載,朱洪滔于清雍正八年(1730)由今安徽省潛山縣鹿角鄉(xiāng)老嶺頭村…[詳細(xì)] |
馬溝村 | ~211 | 村莊 | 馬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石門觀村 | ~212 | 村莊 | 以境內(nèi)古建筑石門觀(廟宇)一座,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一區(qū)(下集)第四段。1942年屬…[詳細(xì)] |
廟溝村 | ~213 | 村莊 | 廟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白樹村 | ~21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區(qū)域內(nèi)白楊樹溝名氣大,故名。據(jù)張姓自山西洪洞縣先遷今老城石門村,繼遷上集娃魚河村,再分遷本村張營,清乾隆年間又分遷至此,因此溝盛長白楊樹,而得名白楊…[詳細(xì)] |
裰落墓村 | ~215 | 村莊 | 村委會位于裰落墓。清乾隆年間,陳姓由下江遷此,因神話傳說人物裰落王墓葬于此,故名![詳細(xì)] |
老墳崗村 | ~21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村委會位于黃家營,因轄村老墳崗名氣大,故名。據(jù)袁氏系白蓮后裔,清初由江南安慶府太湖縣遷此,因崗上有明朝古墳(俗稱“張八官”墳)一座而得名老墳崗![詳細(xì)] |
老田村 | ~21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村委會位于老田村。據(jù)碑載,羅姓祖居江西省古突縣,先遷老城冢子坪,繼遷上集羅家,再遷今西峽縣蒲塘羅家崗,于清康熙年間又分遷至此,因古時此地水田多且歷史悠…[詳細(xì)] |
安溝村 | ~218 | 村莊 | 村委會位于毛家莊和夏家莊之間落陽埡脖西側(cè),因落陽埡東側(cè)山溝古時有一尼姑庵,故名庵溝,后訛為安溝。…[詳細(xì)] |
洞河村 | ~219 | 村莊 | 毛姓祖居江西,明時遷入安徽省懷枝梓,十一世祖毛應(yīng)于清康熙晚年遷入淅川縣老龍社毛堂岵山保南鎖安溝,至道光年間分遷至此,因東西溝(溪流)在此交匯形成洞河,…[詳細(xì)] |
白水河村 | ~220 | 村莊 | 因白水河流經(jīng)此地,水清沙白,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二區(qū)(上集)第五段。1942年屬三區(qū)…[詳細(xì)] |
高溝村 | ~221 | 村莊 | 據(jù)碑載,高姓始居于此,今徐姓于乾隆三十年(1765)由江南安慶府太湖縣遷此,后高姓衰敗,徐姓昌盛,仍襲原名![詳細(xì)] |
龍泉村 | ~222 | 村莊 | 龍泉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南泥湖村 | ~223 | 村莊 | 因很早以前村東河北側(cè)有0.2畝浸水湖地,人們俗稱爛泥湖、難泥湖(難是方言泥濘之意),后演為南泥湖。1982年更名為南莊![詳細(xì)] |
毛灣村 | ~224 | 村莊 | 據(jù)碑載,明永樂年間,毛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沿河灣建村![詳細(xì)] |
大泉溝村 | ~225 | 村莊 | 因域內(nèi)溝里有一大水泉,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屬岵山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屬岵山里。1914年屬北二區(qū)(上集)第五段。1942年屬三區(qū)(上集…[詳細(xì)] |
小泉溝村 | ~226 | 村莊 | 村委會位于小泉溝。據(jù)胡姓祖居湖北省麻城縣,先遷入河南省光山縣,再遷入本鄉(xiāng)石門觀村,于清康熙年間分遷至村,因村處小泉溝內(nèi),故名。…[詳細(xì)] |
石槽溝村 | ~227 | 村莊 | 石槽溝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紙坊溝村 | ~228 | 村莊 | 相張姓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因溝口早期有紙坊,故名。村委會位于紙坊溝![詳細(xì)] |
店子村 | ~229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店子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10,為鄉(xiāng)中心區(qū)![詳細(xì)] |
曹莊村 | ~230 | 村莊 | 據(jù)曹氏祖居山西省洪洞縣,先遷蒿坪中吳店,于清道光年間分遷至此,故名。…[詳細(xì)] |
賈營村 | ~231 | 村莊 | 依清嘉慶年間所立賈氏碑載,賈姓自山西洪洞縣先遷黃莊雙河鎮(zhèn),再遷上集賈溝,至清康熙年間分遷至此建村居住,故名![詳細(xì)] |
銀杏村 | ~232 | 村莊 | 因此溝古時曾有銀杏樹兩株,高20米,直徑1米,遠(yuǎn)近聞名,故名![詳細(xì)] |
地名由來:
傳有戶毛姓人家在村內(nèi)設(shè)娘娘廟堂一座而得名為毛堂村。
基本介紹:
淅川縣轄鄉(xiāng)。1958年建毛堂鄉(xiāng),1961年改區(qū),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北,距縣城15公里。面積203平方公里,人口2.7萬。上(集)荊(紫關(guān))公路過境。轄毛堂、店子、毛灣、小泉溝、曹莊、閻家溝、白樹、窯溝、橋溝、老溝、下溝、板山溝、高溝、鐵僵溝、石門觀、騾子溝、白水河、南泥湖、老墳崗、老田、裰落墓、安溝、洞河、黨院、馬溝、朱家營、廟溝、紙坊、萬門觀、賈營、大泉溝、石槽溝32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運(yùn)輸、建筑、石墨加工為主。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紅薯。
歷史沿革:
明弘治五年(1492)東部橋溝、老溝、下溝、板山溝、白樹、窯溝及閻家溝的一部分自然村屬板橋保,余屬岵山保。
清道光十二年(1832)保改為里。
1942年屬三區(qū)(上集)。
1946年屬上集鄉(xiāng)。
1948年2月屬二區(qū)(上集)。
1948年從二區(qū)(上集)析置八區(qū)(毛堂)(治牧園)。
1950年增設(shè)店街、洞河、廟溝、黨院、賈營5個鄉(xiāng)。
1953年為毛堂區(qū)。
1955年撤毛堂區(qū),并入上集區(qū)。
1956年撤區(qū)設(shè)牧園、毛堂兩個
區(qū)劃: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毛堂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