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申橋鄉(xiāng) | 隸屬:柘城縣 |
區(qū)劃代碼:411424212 | 代碼前6位:411424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jí)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N |
長(zhǎng)途區(qū)號(hào):0370 | 郵政編碼:476000 |
轄區(qū)面積:約47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4.4萬(wàn)人 |
人口密度:約93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1個(gè)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jiǎn)介 | |
舒莊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南宋,舒、劉二氏建村,稱舒劉莊,后劉氏衰敗,舒氏發(fā)跡建樓房,遂稱舒樓,1950年后稱今名。…[詳細(xì)] |
黑里寺村 | ~202 | 村莊 | 漢建明亮寺,清嘉慶年間重修時(shí),反其意易今名。清咸豐年間,周圍48村富豪集資扒廟筑寨,搬遷于內(nèi),聚落成村,村以寺名![詳細(xì)] |
小趙村 | ~203 | 村莊 | 小趙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安廟村 | ~204 | 村莊 | 明崇禎年間安氏自今睢縣避難至此,初名安莊。后建洪山廟,村以廟名。清代廟廢易名安廟![詳細(xì)] |
高莊村 | ~205 | 村莊 | 宋代王仲生自今河北逃難至此,初名王莊。后建樓房,易名王樓。1934年高占魁自今李原鄉(xiāng)高莊遷入,后為望族,更今名![詳細(xì)] |
孟莊村 | ~206 | 村莊 | 明代王天從山西移民至此,初名天王莊。明崇禎年間孟氏自山東鄒縣避亂流落于此,靠王天莊建村,初名孟莊,后蓋樓房,易名孟樓。1913年二村遭土匪縱火焚燒,后…[詳細(xì)] |
袁東村 | ~207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袁氏自今伯崗鄉(xiāng)袁莊分居于此,并建樓房,初名袁樓。清咸豐年間筑寨,易袁樓寨,因其位于袁樓寨東部故名袁東![詳細(xì)] |
呂堂村 | ~208 | 村莊 | 明代呂氏建村,初名呂莊。清中葉,建呂家祠堂,更名呂家堂,簡(jiǎn)稱今名。…[詳細(xì)] |
大吉村 | ~209 | 村莊 | 清代,吉氏攜四子自縣城遷此,初名吉莊,后生齒大增,部分村民南遷里許建村,易今名![詳細(xì)] |
梁集村 | ~210 | 村莊 | 明代,梁治國(guó)從山西移民至此,初名梁莊。后逢集市,易名梁家集,簡(jiǎn)稱今名![詳細(xì)] |
孫廟村 | ~211 | 村莊 | 明代藺氏建村,靠鹿邑至太康交通路口開設(shè)店鋪,初名藺家店,后于此建泰山廟,孫氏、張氏靠廟定居,分別稱孫莊、張莊。清中葉三村連為一體,孫氏為望族。統(tǒng)稱今名…[詳細(xì)] |
劉樓村 | ~212 | 村莊 | 清代,劉氏自今淮陽(yáng)縣劉屯逃難流落至此,初稱劉莊。清乾隆年間建樓房,稱今名![詳細(xì)] |
祖莊村 | ~213 | 村莊 | 清代,今村北后祖莊村民分居三處,以其居中,故名中祖莊![詳細(xì)] |
后李村 | ~214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李書軌從山西洪洞移民至此,以擅長(zhǎng)制作木梳,俗名木梳李。明嘉靖年間有村民南遷里許建村,遂稱后木梳李,簡(jiǎn)稱今名![詳細(xì)] |
胡廟村 | ~215 | 村莊 | 原有洪山廟、陳香堌堆廟。清代,張氏自太康縣城南清泉村遷此,靠廟建村,初名洪廟。后逢集市,易名洪廟集,亦稱陳香集。清嘉慶十七年(1812)胡紀(jì)元流落于此…[詳細(xì)] |
王苞村 | ~216 | 村莊 | 元代申氏建村,初名申樓。明代,張王二氏遷入,后張氏為望族,易名張申樓。明弘治年間村人王苞,德高望重,遠(yuǎn)近聞名,遂改今名![詳細(xì)] |
小周村 | ~217 | 村莊 | 小周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xì)] |
翟洼村 | ~218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翟氏自今崗?fù)蹑?zhèn)梁莊遷此,因地勢(shì)低洼,故名。…[詳細(xì)] |
申橋村 | ~219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申氏自今太康縣分遷至此,后于村西河上架一便橋,故名。…[詳細(xì)] |
西魏村 | ~220 | 村莊 | 明代魏氏遷此,初名魏莊,1958年更今名![詳細(xì)] |
袁西村 | ~221 | 村莊 | 清康熙年間袁氏自今伯崗鎮(zhèn)袁莊分居于此,并建樓房,初名袁樓。清咸豐年間筑寨,易袁樓寨,因其位于袁樓寨西部,故名袁西![詳細(xì)] |
地名由來(lái):
明洪武年間,申氏自太康縣分遷至此,后于村西河上架一便橋,故名。
基本介紹:
申橋鄉(xiāng)位於縣境西部。東鄰崗?fù)踵l(xiāng)、南與李原鄉(xiāng)接壤、西與太康縣境交界、北與伯崗鄉(xiāng)毗連。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50230畝、轄21個(gè)村委會(huì)、84個(gè)自然村,10326戶,43800人,均為漢族。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近申橋村。
該鄉(xiāng)土地平坦、西部、中部多為淤土、并有少量鹽堿地,東部為兩合土。馬頭溝流經(jīng)西部、小洪河流經(jīng)中部。主產(chǎn)小麥、玉米、高粱、紅薯、棉花、油菜、三櫻椒等。
文化旅游:
李莊遺址,又叫“山臺(tái)寺遺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申橋鄉(xiāng)李莊村,因其基址上過(guò)去有座山臺(tái)寺而得名。李莊遺址以新石器時(shí)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存為主,同時(shí)又含有較多的岳石文化遺存。龍山文化距今為42
歷史沿革:
明、清屬由義鄉(xiāng)。
1913年置黑里寺北牌,黑里寺南牌,山臺(tái)寺北牌,山臺(tái)寺南牌,屬西南區(qū)。
1935年設(shè)黑里寺鄉(xiāng)聯(lián)保,屬第三區(qū)。
1945年設(shè)黑里寺保大趙保、申橋保、屬伯崗鄉(xiāng),梁集保、翟洼保、袁樓保,屬官莊鄉(xiāng)。
1949年分屬官莊、鹿邑縣李原區(qū)。
1958年分屬官莊、伯崗、李原鄉(xiāng)。
1977年從伯崗公社分出袁東、袁西、袁樓寨、祖莊、小趙莊、梁集、黑里寺、小周莊、后李、后大吉、劉樓、中祖莊、王莊13大隊(duì),李原公社
區(qū)劃: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申橋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