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克蘭寨村 | 隸屬:瓦屋侗族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520602203202 | 代碼前6位:520602 |
行政區(qū)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qū)號:0856 | 郵政編碼:5543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明朝洪武年間劉氏土司后人以客家人身份入住少數(shù)民族地方而得名客來寨,數(shù)百年后,劉氏家族認為自己早已不是客人了,便改名為克蘭寨而得名。
基本介紹:
克蘭寨村位于瓦屋鄉(xiāng)的東北部,距鄉(xiāng)政府駐地2.5公里,東與丁家溪村丁家溪村民組相連,南與司前村、瓦屋村毗鄰,西與六龍山鄉(xiāng)牛場村、干溪坪村交界,北與漾頭鎮(zhèn)惡灘村接壤。全村區(qū)域面積9.86平方公里,轄小路、高巖田一、二組、克蘭寨一、二組、溪口、板粟坪、甕南溪等8個村民組、6個自然村寨、431戶1835人,人口自然出生率2.63‰,居住侗、苗、土家族等少數(shù)民族,村委會駐地位于克蘭寨村民組寨尾,是瓦屋鄉(xiāng)一類貧困村,全村貧困人口350人,占全村總人口的18.5%,主要分布在克蘭寨、高巖田、甕南溪等村民組。
克蘭寨村與丁家溪村、瓦屋村、司前村、蘭坪村、溪坎村相鄰。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克蘭寨村被納入第三批貴州省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
2014年11月,克蘭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劉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鄉(xiāng)克蘭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西向東,原建筑面積600平凡余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300平凡余米。整個建筑由過廳,南、北廂房,正屋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墻圍砌,在東側和南
劉簡能、李宜合葬墓。劉簡能、李宜合葬墓位于瓦屋鄉(xiāng)克蘭寨村西南400米處,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坐南向北,為石圍土封合葬墓,呈雙圓丘形,高1.8米,平面長6米,寬3米。墓以厚約0.1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為瓦屋鄉(xiāng)第四保,轄黃家寨、客蘭寨、小路、高巖田、溪口、板粟坪、甕南溪、洋坳、唐吉沖9個甲。
1950年10月,廢第四保建立第四行政村公所,隸屬瓦屋鄉(xiāng)公所。
1953年1月,黃家寨劃入丁家溪,第四行政村公所撤銷。
1957年2月,唐吉沖、洋坳劃入漾頭人們公社新建的花園大隊。
1959年1月,客蘭寨、小路、高巖田、溪口、板粟坪、瓷南溪等生產(chǎn)隊從星光高級社管理委員會分出,建立客蘭寨生產(chǎn)大隊管理
周邊相關:
克蘭寨村附近有劉元晃宅、劉簡能、李宜合葬墓、中南門古城(銅仁古城)、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大明邊城景區(qū)、百花渡旅游景區(qū)等旅游景點,有銅仁紅薯粉絲、銅仁珍珠花生、白水貢米、黃豆沙面糖糍粑、野生牛肝菌、銅仁葛根精粉等特產(chǎn),有銅仁賽龍舟、仡佬毛龍節(jié)、松桃苗繡、思南花燈戲、石阡木偶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