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大灘鎮(zhèn) | 隸屬:天祝藏族自治縣 |
區(qū)劃代碼:620623110 | 代碼前6位:620623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H |
長途區(qū)號:0935 | 郵政編碼:733000 |
轄區(qū)面積:約242.4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馬蓮溝村 | ~200 | 村莊 | “馬蓮溝”生長馬蓮的溝。解放前隸屬紅番五組,1952年屬天祝縣第三區(qū)(夏瑪區(qū))代陽鄉(xiāng),1958年為馬蓮溝大隊屬西大灘公社,1963年屬西溝口公社,19…[詳細(xì)] |
西溝村 | ~201 | 村莊 | “西溝”因位于酸茨溝梁西側(cè)的一條溝內(nèi),故稱西溝![詳細(xì)] |
上泉村 | ~2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上泉”因上泉溝而得名。上泉溝,此溝位于一眼山泉的上面而得名![詳細(xì)] |
西大灘村 | ~203 | 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西大灘”西面的大草灘之意。毛毛山北麓山區(qū)以南北走向的酸茨溝嶺為界有東西兩灘,因地處西面,故稱西大灘![詳細(xì)] |
白土臺村 | ~204 | 村莊 | “白土臺”原名馬場臺,后因該地多有白色粘土,改名白土臺![詳細(xì)] |
馬場村 | ~205 | 村莊 | 晚清光緒年間在該地屯養(yǎng)過軍馬,故名。解放前隸屬紅番五組,1952年屬天祝縣夏瑪區(qū)代乾鄉(xiāng),1958年馬場大隊屬西大灘公社,1962年屬代乾公社,1970…[詳細(xì)] |
東泉村 | ~206 | 村莊 | 該地以一條山梁為界有兩條溝,兩溝各有古泉一眼,本地人稱之為東泉溝和西泉溝,因村委會設(shè)在東泉溝,故稱為東泉村![詳細(xì)] |
土星村 | ~207 | 村莊 | “土星”因此地村莊中間有一座單獨小山包,形似饅頭,上面建有本康一座,遠(yuǎn)看似在村莊內(nèi)點綴的一顆星,地名由此而來![詳細(xì)] |
壩堵村 | ~208 | 村莊 | “壩堵”是藏語“抓提”的轉(zhuǎn)音,因此地最早有一個抓提姓氏人家居住得名![詳細(xì)] |
地名由來:
西大灘鎮(zhèn)因地處西面的平灘而得名。藏語稱“夏瑪”。
榮譽排行:
2024年3月,甘肅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西大灘鎮(zhèn)為2023年度甘肅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街道)。
基本介紹:
天祝縣西大灘鎮(zhèn)位于毛毛山北麓,東鄰東大灘,西靠朵什鄉(xiāng),南連柏林鄉(xiāng),北接古浪縣黃羊川鄉(xiāng)。距縣城113公里,總面積242.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3人/平方公里。
1952年在全國解放的大好形勢下,此地設(shè)置為蓋寧鄉(xiāng),1961年改西大灘公社,1983年設(shè)置為西大灘鄉(xiāng)。目前,全鄉(xiāng)轄東泉村、馬場村、白土臺村、土星村、壩堵村、西大灘村、上泉村、西溝村、馬蓮溝村9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級,有藏、漢、藏、土3個民族2775戶、12750人,少數(shù)民族占總?cè)丝诘?6%。
西大灘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肥沃寬廣的黑土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景點,能歌善舞的強悍民族,林海草原的天然之作,世間珍奇的白牦
歷史沿革:
元代時期,西大灘鎮(zhèn)境域為西涼府所轄。
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為古浪守御千戶所轄。
清代時期,由涼州衛(wèi)管轄。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永登縣天祝區(qū)第二保。
1952年2月,為天祝自治區(qū)蓋寧鄉(xiāng)、代乾鄉(xiāng),屬夏瑪區(qū)。
1961年12月,為西大灘、代乾、南沖公社和西大灘、黑馬圈河牧場,屬夏瑪區(qū)。
1968年10月,合并為西大灘公社。
1983年5月,分設(shè)為西溝、代乾、西大灘和南沖鄉(xiāng),屬夏瑪區(qū)。
1985年10月,
區(qū)劃: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大灘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