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鴨暖鎮(zhèn) | 隸屬:臨澤縣 |
區(qū)劃代碼:620723106 | 代碼前6位:620723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G |
長途區(qū)號:0936 | 郵政編碼:734000 |
轄區(qū)面積:約1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02萬人 |
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1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小鴨村 | ~201 | 村莊 | 小鴨村基本概況
小鴨村地處臨澤縣城東南,鴨暖鄉(xiāng)政府東面,北與郝川村接壤,南與沙井鎮(zhèn)東五毗鄰,西連張灣村,東與烏江鎮(zhèn)大灣村交界。東西長8公里,南北…[詳細] |
張灣村 | ~202 | 村莊 | 張灣村概況
鴨暖鄉(xiāng)張灣村地處鴨暖鄉(xiāng)東部,東連小鴨村,西接昭武村,全村共有8個合作社,412戶,1525人,耕地面積8000多畝。2012年全…[詳細] |
昭武村 | ~203 | 村莊 | 昭武村概況
昭武村地處黑河沿岸,這里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林茂果豐。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昭武故地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已經是當前鴨暖鄉(xiāng)富…[詳細] |
大鴨村 | ~204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大鴨村概況簡介
大鴨村地處鴨暖鄉(xiāng)中段,東接昭武、西臨暖泉,全村下轄9個合作社,610戶,2112人,現(xiàn)有耕地5085畝。近年來,大鴨村按照鄉(xiāng)…[詳細] |
暖泉村 | ~205 | 村莊 | 暖泉村概況
暖泉村地處于鴨暖鄉(xiāng)西2公里處,北靠黑河。全村共有17個合作社,761戶,2776人,耕地面積7833畝。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詳細] |
五泉村 | ~206 | 村莊 | 五泉村基本情況
五泉村北臨五泉林場,南依閘灣村,東接大沙河,西靠華強村。全村現(xiàn)有十一個合作社,349戶,1295人,耕地面積6300畝,主要以種植業(yè)…[詳細] |
華強村 | ~207 | 村莊 | 華強村10個合作社,485戶,1781人,其中勞動力1201人。有耕地5710畝,2013年人均純收入9185元。2014年,華強村認真貫徹落實縣委1…[詳細] |
白寨村 | ~208 | 村莊 | 白寨村基本概況
白寨村轄區(qū)占地面積3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十二個合作社,438戶,1575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5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65…[詳細] |
曹莊村 | ~209 | 村莊 | 曹莊村概況
曹莊村現(xiàn)有七個合作社,418戶,人口1595人,耕地面積4674畝,勞動力963人,全村經濟以發(fā)展玉米制種和草畜產業(yè)為主,2012年…[詳細] |
小屯村 | ~210 | 村莊 | 小屯村基本情況
小屯村位于蓼沙公路西南600米處,七個合作社,272戶,1032人,耕地面積4680畝,形成了以玉米制種、加工番茄、草畜、中藥村、勞…[詳細] |
古寨村 | ~211 | 村莊 | 鴨暖鄉(xiāng)古寨村地處臨平公路14公里處,2006年由原古寨、張莊村合并后,全村轄10個合作社、446戶、1716人,耕地面積5328畝。2012年,全村農…[詳細] |
地名由來:
歷經鴨翅渠堡、昭武鄉(xiāng)、鴨暖公社、鴨暖鄉(xiāng),2014“撤鄉(xiāng)建鎮(zhèn)”得名為“鴨暖鎮(zhèn)”。取境內鴨翅渠和暖泉渠的首字相連,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12月,甘肅省愛衛(wèi)會命名鴨暖鎮(zhèn)為2021年度甘肅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街道)。
2014年6月,環(huán)境保護部授予鴨暖鎮(zhèn)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稱號。
基本介紹:
鴨暖鄉(xiāng)地處臨澤縣城北17公里處,東鄰甘州區(qū),南靠沙河鎮(zhèn),西接新華鎮(zhèn)、蓼泉鎮(zhèn),北毗黑河與板橋鎮(zhèn)隔河相望。全鄉(xiāng)轄11個行政村,131個合作社, 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萬畝,人均2.7畝,臨平、臨板公路穿境而過。全鄉(xiāng)現(xiàn)轄11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5339戶,總人口20244人,小學14座,中學1座,在職教職工230人,在校學生4000人,勞動力10526人,其中婦女勞動力4994人,全鄉(xiāng)以番茄、紅棗、制種、蔬菜、草畜特色產業(yè)為主, 2005年全鄉(xiāng)共落實番茄種植面積5012畝,完成番茄商品量9060噸,總收入222萬元;種植玉米制種48401畝,制種總收入達726萬元;紅棗
歷史沿革:
1926年置第五區(qū)署于鴨翅渠堡。
1934年易區(qū)為鄉(xiāng),名永安,翌年以永安等黑河南6村為第五區(qū)(名昭武),設區(qū)署于寨子(址在今昭武村)。
1936年以昭武區(qū)為永安鄉(xiāng),1937年與蓼泉合為第一區(qū)。
1941年與蓼泉分立,易名鴨暖鄉(xiāng)。
1944年又與板橋合并為板橋鄉(xiāng),翌年分立,易名昭武鄉(xiāng)。
1949年9月,以原昭武鄉(xiāng)改置第四區(qū)(昭武區(qū))。
1952年,由區(qū)屬野溝灣鄉(xiāng)析出唐家灣、古寨。
1955年11月撤區(qū),以大鴨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