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巉口鎮(zhèn) | 隸屬:安定區(qū) |
區(qū)劃代碼:621102103 | 代碼前6位:621102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qū)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29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山海新村社區(qū) | ~0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山海新村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21,為鎮(zhèn)中心區(qū)。…[詳細] |
巉口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巉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來商賈云集、貿(mào)易繁榮。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它是西漢時設臵官頒標準器和國家屯糧之所,宋元時期在這里設安西城,明清兩代在…[詳細] |
馮家岔村 | ~202 | 村莊 | 此處因馮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名。1952年屬大營鄉(xiāng)。1954年改為大營初級社,1958年為大營高級社。同年10月劃為巉口公社馮家岔大隊,1983年改為馮…[詳細] |
花林村 | ~203 | 村莊 | 因于稱鉤花園村相鄰,旁邊并有花巖山古廟,因此而得名![詳細] |
趙家鋪村 | ~204 | 村莊 | 趙家鋪主要以新農(nóng)村中心社上街社大部分人的姓氏趙姓命名![詳細] |
康家莊村 | ~205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秦漢之時,此地已成為通往西域的重要村鎮(zhèn),軍事要塞。從此,家戶不敢在城內(nèi)居住,逐漸向城堡以北移住,或搬遷于城東南金鰲山與關川河、稱鉤驛河交匯的三角地帶,…[詳細] |
北川村 | ~206 | 村莊 | 此處因位于巉口鎮(zhèn)北面臨川,故而得名。1956年設立北川村,2004年廟兒溝、九斤川、磨石溝、蘇家灣四社與康家莊村合并,南莊、北莊二社與趙家鋪村合并;2…[詳細] |
三十里鋪村 | ~207 | 村莊 |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三十里鋪村距定西城北面三十里路,因此被稱為三十里鋪。…[詳細] |
張家川村 | ~208 | 村莊 | 此處因張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名。解放后,廢鄉(xiāng)設區(qū)。11月又將保改為鄉(xiāng),石家岔屬巉口鎮(zhèn)。1951年實行土地改革。1958年4月,10月撤鄉(xiāng)建立巉口人民公社…[詳細] |
東川村 | ~209 | 村莊 | 此處因主山在東而得名。1961年以來就一直稱為東川村民委員會,2004年與巉口村合并,2019年又分出,村址設立在蔡家莊社,一直到現(xiàn)在![詳細] |
張家曲村 | ~210 | 村莊 | 此處因張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名。1954年10月劃為巉口公社張家曲大隊,1983年改為張家曲村沿用至今![詳細] |
甘林村 | ~211 | 村莊 | 此處因以前全部是側柏林而得名。1961年以前是巉口區(qū)三十里鋪鎮(zhèn)甘林岔,同年,改為甘林岔大隊,2005年與三十里鋪村合并,稱三十里鋪村。2017年與三十…[詳細] |
大柏林村 | ~212 | 村莊 | 大柏林在縣北三十里西側山岔,屬巉口鄉(xiāng)。元明之季即稱大柏林,以柏樹生長成林而名。這里古代林木森茂,蒼翠碧綠。從花峴子開始,四灣梁分成大小兩柏林,大柏林岔…[詳細] |
學房村 | ~213 | 村莊 | 據(jù)了解,在明國年間,這里辦過私塾,故取名學房,沿用至今。…[詳細] |
小柏林村 | ~214 | 村莊 | 據(jù)了解,宋朝時期,此地人才輩出,且常年被柏樹覆蓋,風景秀麗,故而小柏林由此得名。該名一直沿用至今![詳細] |
剡家川村 | ~215 | 村莊 | 此處因剡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名。解放后,廢鄉(xiāng)設區(qū)。11月又將保改為鄉(xiāng),石家岔屬巉口鎮(zhèn)。1951年實行土地改革。1958年4月,10月撤鄉(xiāng)建立巉口人民公社…[詳細] |
鹽溝村 | ~216 | 村莊 | 原名麻家村,因其村中有溝,以前有含鹽量很高的地下水流出,溝邊遍地都是鹽漬,故名![詳細] |
松川村 | ~217 | 村莊 | 松川在巉口鎮(zhèn)政府東南40里的山區(qū)。舊稱松椽灣,因清代溝內(nèi)陸續(xù)洪水沖出胳膊一樣粗,能做椽子用的松木枯樹而得名。建國后雅稱松川![詳細] |
龍灘村 | ~218 | 村莊 | 傳言,龍灘因地質(zhì)災害滑坡,山行似龍,故名。…[詳細] |
張灣村 | ~219 | 村莊 | 此處因張姓人氏居住較多而得。1976年從龍灘村分出,設立張灣村,2004年與龍灘村合并,2017年又分出,設立張灣村村民委員會,村址設立在老莊坪,一直…[詳細] |
勝利村 | ~220 | 村莊 | 相傳勝利之名在解放前就存在,當?shù)厝嗣裣M谷諔?zhàn)爭盡快勝利故而得名![詳細] |
金灘村 | ~221 | 村莊 | 因地處鹽堿灘最初得名堿灘,后經(jīng)村民商議更改為寓意更好的金灘![詳細] |
聯(lián)星村 | ~222 | 村莊 | 1950年,公社領導為了鼓勵大家齊心協(xié)力干活,起名為聯(lián)心,目的是讓大家心連心,諧音為聯(lián)星。1985年聯(lián)星人民公社改名為聯(lián)星村。…[詳細] |
西坪村 | ~223 | 村莊 | 位置靠西,地址西坡坪,因此得名。2005年合鎮(zhèn)并村,并入上峴村,2019年從上峴村分出,成立西坪村![詳細] |
上峴村 | ~224 | 村莊 | 峴,小而險峻的山,按地理位置得名上峴和下峴,按照古人習俗,上為大,故取名上峴村![詳細] |
官興村 | ~225 | 村莊 | 據(jù)說,這里以前出人才,當官的,做生意的人比較多,故名![詳細] |
常川村 | ~226 | 村莊 | 清朝時期當?shù)伛v地居民多以常姓氏為主,其耕地在平川中,自此以后人們常成為常川。…[詳細] |
席灘村 | ~227 | 村莊 | 此地因席芨作物多而得名。2005年與常川村合并,設立大嘴山,黎家灣,大王家三個村名小組。2018年與常川村分開,直到現(xiàn)在![詳細] |
陽山村 | ~228 | 村莊 | 因常年干旱少雨,太陽從早曬到晚而得名。1973年前屬于鉤驛鄉(xiāng),1973年后改編為景泉鄉(xiāng),后又和官興村合并,1979年和官興村又分開,稱為陽山大隊,19…[詳細] |
新坪村 | ~229 | 村莊 | 因所處地理位置在坪塬而得名。1956年夏,新坪合并入官興公社,1958年,屬巉口工委,景家泉公社轄,1983年,新坪大隊更名為新坪村,2004年11月…[詳細] |
地名由來:
巉口自兩漢歷宋元明清及民國一直是戰(zhàn)略要沖,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羌豪迷吾侵至勇士牧馬苑(今榆中苑川),同時將巉口一炬變成焦土,昔日繁華化為云煙,此后長達千年一片荒蕪。唐末至西夏為吐蕃和黨項羌占據(jù),宋元豐四年李憲收復。宋置巉口關,巉口之名始。明設巡檢司,以武臣駐此關隘要地。清為巉口堡,堡在關川河西岸,堡長247米,寬120米,高5米,東西二門。清同治之亂,左宗棠派重兵楚軍駐防于此。民國雷中田與楊虎臣之戰(zhàn),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軍蘭州,均以巉口為控扼要地,F(xiàn)為312國道及隴海鐵路必經(jīng)處。漢代巉口村遺址為甘肅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榮譽排行:
2014年7月,巉口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2014年6月,環(huán)境保護部授予巉口鎮(zhèn)2012—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稱號。
2009年1月,巉口鎮(zhèn)上榜第二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名單。
基本介紹:
自然環(huán)境:巉口鎮(zhèn)總土地面積26.77萬畝,耕地面積8.39萬畝。平均海拔1850米,年均降雨量380毫米,年平均氣溫7.2°C,全年無霜期141天。
行政區(qū)劃:轄1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xiāng)鎮(zhèn)總戶數(shù)4627戶,鄉(xiāng)鎮(zhèn)總人口19366人,鄉(xiāng)鎮(zhèn)從業(yè)人員11125人。
六通情況:17個村全部通電、通郵、通公路、通電話,3個村通自來水,2個村通有線電視。
文教衛(wèi)生:有醫(yī)院、衛(wèi)生所1所,醫(yī)生24人,病床25張。有各類學校18所,教師299人,在校學生5083人。
經(jīng)濟指標:2004年,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5446萬元,糧食播種面積4213公頃,糧食總產(chǎn)量10084噸,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1722元;財政收
文化旅游:
定西精神紀念館位于定西安定區(qū),場館分為兩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為“紅色安定”,主要有“巉口起義”、“紅軍長征在安定”、“黨組織建設及其活動”三個板塊;第二部分為定西精神,主要有“歷史——苦甲天下
巉口村墓群(包括遺址)位于定西縣巉口鎮(zhèn)巉口村內(nèi)及附近。是一處既有建筑遺址又有墓葬的文化遺存。面積約4.4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米,斷崖面暴露有灰坑。曾出土新莽鐵權、銅駑機、銅車飾和
朱家莊北遺址位于定西市安定區(qū)巉口鎮(zhèn)三十里鋪村朱家莊和周家莊之間,東望關川河,南臨朱家莊,西臨朱家山,北至周家莊,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300米,面積10.5萬平方米,地埂、溝沿可看到清晰
朱家莊墓群位于定西縣巉口鎮(zhèn)朱家莊村西100米。是一處漢代墓。面積約25萬平方米。地表有封土10座,呈覆斗狀,大小相似。底邊周長約45米,殘高3.5--5米。地面散布有泥質(zhì)繩紋灰陶片及瓦片。墓
安西古城址位于定西縣巉口鎮(zhèn)東川村關川河西岸。城址平面為正方形,邊長336米,黃土版筑,城墻殘高9~15米,城門、甕城、馬面、城壕皆有,地表有大量耀州窯瓷器殘片。
歷史沿革:
北宋中葉始有“巉口關”之稱。
宋哲宗紹圣二年十月,筑汝遮城,賜名安西城,為安西里治所。
金元時期置安西縣。
明憲宗成化二十年,本地設巉口巡檢司,始筑巡檢司城,為明清時境內(nèi)主要驛館周轉處所。
民國時,巉口為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廢鄉(xiāng)鎮(zhèn),設區(qū)鄉(xiāng)。
1955年初始建初級社。
1956年底轉入高級社。
1958年4月景泉從稱鉤鄉(xiāng)劃出,為巉口第三區(qū)公所所轄之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改為巉口公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