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芹洋鄉(xiāng) | 隸屬:壽寧縣 |
區(qū)劃代碼:350924205 | 代碼前6位:350924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閩J |
長途區(qū)號:0593 | 郵政編碼:352000 |
轄區(qū)面積:約9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8萬人 |
人口密度:20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芹洋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遷居前遍地多生野芹菜,稱為芹菜洋,后簡為今名![詳細] |
下修竹村 | ~202 | 村莊 | 李姓始祖從周寧徙居印潭,后因到此處養(yǎng)牛,見有一片叫“秋竹”的竹林,長勢茂盛,即從印潭徙居此處,村名“秋竹”,后文人雅化為今名![詳細] |
上修竹村 | ~203 | 村莊 | 原由下修竹徙居此地,因地勢高于下修竹,故稱![詳細] |
發(fā)竹坪村 | ~204 | 村莊 | 相肇基之初,后門山長滿發(fā)竹,而且大得能夠作為大桶的箍,因,故名![詳細] |
尤溪村 | ~205 | 村莊 | 傳說遷居時,溪邊有塊石頭,每逢夜間會流出很多油,原名“油溪”,后諧音為今名。…[詳細] |
溪源村 | ~206 | 村莊 | 因原先有一片桃樹,原稱桃林,后因地處長瀨溪較上游地段,故改為今名![詳細] |
阜莽村 | ~207 | 村莊 | 始居時村址似燕巢,命名“燕山”,后因土質(zhì)肥沃,草木茂盛,地勢雄偉,眺望廣闊,文人為其改今名![詳細] |
茗坑村 | ~208 | 村莊 | 原名茶坑,即茗之意,葉氏家譜記載:“茗水茫!薄ⅰ败疄碁场。清朝時叫茗川。村中有三小坑匯合,俗稱“三坑”,經(jīng)演變即為今名![詳細] |
山底村 | ~209 | 村莊 | 因村周圍多高山,村處山下,故稱。夏姓始祖清乾隆十九年(1754)從托溪的際頭村遷入。1949年初期屬第四區(qū)(托溪區(qū))九嶺鄉(xiāng)。1950年撤消九嶺鄉(xiāng),屬第…[詳細] |
九嶺村 | ~210 | 村莊 | 因壽寧往政和的古道,嶺西北自上而下共有九座小山,故稱![詳細] |
官路洋村 | ~211 | 村莊 | 明、清時期壽寧至建寧府(建甌)正道為九嶺,為官員往來必經(jīng)之路,故名![詳細] |
廣地村 | ~212 | 村莊 | 原張姓始居,有塊小平地名張廣地,解放后簡為今名![詳細] |
底洋村 | ~213 | 村莊 | 因村處垱洋的方位,稱底洋。又因樟樹崗在墩洋里面,方言“里”和“底”有相通之意,故稱底洋![詳細] |
可觀村 | ~214 | 村莊 | 因村四面群山環(huán)抱,風景優(yōu)美,值得觀賞,故稱“可觀”。…[詳細] |
山頭村 | ~215 | 村莊 | 原來森林茂密,且地勢高于廣地,葉姓始祖從鰲陽徙廣地,再從廣地遷此。原名“山頭林”,為了與“山頭洋”區(qū)別,改名“山頭仔”,解放后簡為今名![詳細] |
甲延岔村 | ~216 | 村莊 | 甲延岔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坪碓村 | ~217 | 村莊 | 劉氏家譜載“下坪洋”為名,因村下方有一水碓,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遷居前遍地多生野芹菜,稱為芹菜洋,后簡為今名。
基本介紹:
壽寧縣轄鄉(xiāng)。1959年設(shè)芹洋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南部,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1.8萬。轄芹溪、下坪碓、茗坑、山頭、阜莽、廣地、溪源、發(fā)竹坪、九嶺、尤溪、可觀、底洋、修竹、下修竹、官路洋、葛藤岔、山底17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薯類,兼產(chǎn)油茶、茶葉、花菇、竹木。
歷史沿革:
明代屬政和里八、九、十都。
清代屬縣南門十都坊一、三、四圖。
1912年屬平溪區(qū)。
1928年設(shè)九嶺鄉(xiāng),駐地芹洋村,屬平溪區(qū)。
1936年屬第四區(qū)(平溪)。
1945年撤區(qū)設(shè)鄉(xiāng),仍設(shè)九嶺鄉(xiāng),駐地芹洋村,轄10保120甲。
1949年7月壽寧縣人民政府成立,10月為第四區(qū)(托溪)九嶺鄉(xiāng),轄10保。
1950年9月撤銷九嶺鄉(xiāng),另設(shè)6個小鄉(xiāng),屬第四區(qū)(托溪)。
1956年2月屬芹洋區(qū)。
1958年9月在芹洋村設(shè)東風公社;
區(qū)劃: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芹洋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