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安恬村位于東陽市南馬鎮(zhèn)西部,地處南江下游東岸,西接畫水,南鄰永康,北依南市,東臨東永二線,交通便利。全村約600余戶,2000多人,馬姓為主,是東陽馬氏聚居的大村。
上安恬是東陽優(yōu)秀清晚期民居聚集的代表村落,歷史悠久,北宋崇寧四年,馬喬岳見南馬安恬一帶山環(huán)水繞,山則有兜鍪之高聳,層巒疊翠,枕居于其后;水則有雙溪之秀麗,源遠(yuǎn)流長,襟帶于其間。于是從松山遷居兜鍪山(今安恬雙山)附近居住,因其地安謐恬靜、人熙物阜,故名其村曰安恬(一作安田)。馬喬岳也因此成為東陽安恬馬氏始祖。三傳后,嗣孫燧、炎、煒、煥析分東、西、中、下四宅,宗支益繁,形成當(dāng)今上、下安恬村落布局。明清兩代,安恬馬氏財豐貲裕,富甲一方,明嘉靖年間,馬蓋建造了前后二進、面闊三間的嘉慶堂(現(xiàn)建筑為清后期重建);清光緒年間,馬標(biāo)祥先建前后三進帶重廂、共有五十間房子的達德堂,后建前后三進、面闊三間的父親專祠——廣遠(yuǎn)公祠;從事腌腿、釀酒致富的馬樟樹則興建前后四進、雕飾精美的懋德堂;馬標(biāo)宇兄弟三年籌備,建造前后三進、雕梁畫棟的存義堂;此外,還留存有“含華佩寶”廿四間頭、“南峰毓秀”廿間頭、廿七間頭、廿一間頭等多座裝修豪華的清晚期民居建筑。這些民居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文物保護點3處,都是東陽清晚期民居建筑的優(yōu)秀代表,是東陽古建筑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多樣化的重要實例,是東陽“精工善藝”人文精神的直接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