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晉中市 > 平遙縣旅游

平遙縣文物古跡介紹

1、平遙雙林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雙林寺
  雙林寺(第三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平遙縣城西南6公里橋頭村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遙縣古時曾為“中都”城而得名。寺創(chuàng)建年代待考,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記載,中都寺創(chuàng)建于北齊武平二年(571年),后毀于兵火,宋時修葺一新,并取佛經(jīng)上“佛陀雙林入滅”之說,更名為“雙林寺”。以后明景泰、天順、弘治、正德、嘉靖及萬歷年間予以重建,清道光、宣統(tǒng)年間曾進行過多次葺補,F(xiàn)存建筑多為明代建造,塑像亦多為明代作品。寺院坐北朝南,建在3米多高的土臺基上,四周圍以夯土高墻,形成寺堡,建筑面積3711平方米。寺內(nèi)布局完整,有兩條軸線,經(jīng)堂、禪院在東,寺宇殿堂居西,由三進院落組成。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堡門、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和佛母殿。前院兩側(cè)為羅漢殿、地藏殿、武圣殿、土地殿,釋迦殿兩側(cè)……[詳細]
平遙鎮(zhèn)國寺
  鎮(zhèn)國寺坐落于山西省平遙縣縣城東北的郝洞村。鎮(zhèn)國寺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十國時期北漢天會七年(963年),明清時寺廟頹敗。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仿照原樣重修了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萬佛殿。寺院分前后兩進院落,布局嚴謹。山門內(nèi)是天王殿,內(nèi)塑四大天王,左右鐘鼓樓對峙分布。前院正中為萬佛殿,東西兩廊內(nèi)有二十余通石碑,大多是記載寺院歷史的。后院有觀音殿、地藏殿和三佛樓。除了觀音殿外,各殿均有塑像,比例適度,面型端莊秀麗,隨其內(nèi)容的不同,各具特色。三佛樓內(nèi)兩山墻上繪有釋迦故事的壁畫,構(gòu)思超凡脫俗,景物清晰,人物傳神,是明代壁畫的上乘制作。萬佛殿是寺中最早的建筑,大殿脊榑下有題記“準大漢天會七年歲次癸亥叁月建造”。佛殿深廣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出檐深遠,斗拱總高超過柱高的三分之二,十分罕見。殿內(nèi)……[詳細]
3、平遙城隍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平遙城內(nèi)城隍廟街中段,整個廟群坐北朝南,總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進院落。它是一所規(guī)制齊全,宗教、歷史文化、內(nèi)涵豐厚的道教廟觀,除正殿和寢宮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廟、財神廟四大部分組成。布局規(guī)整、層次分明、氣勢宏偉、風格別致。臨街廟門之外,是寺廟標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為四柱三門十一踩斗拱規(guī)制的歇山頂建筑。牌匾額書城隍廟三字,系當?shù)刂麜亿w望進先生之筆。背面楷書威靈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獅和拴馬柱,柱上題善游此地心不慚,惡過吾門膽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廟宗教文化的主題。山門廊下正墻書善惡報應四個碩大楷書,增加了森嚴肅穆的氣氛。山門兩側(cè)下塑有相對而立的神馬兩匹,精神抖擻,有馬童挽牽,傳說為城隍爺出巡城廓時的坐騎。而在山門廊下東西兩墻繪有守門神神荼、郁壘的巨大畫像……[詳細]
平遙文廟學宮博物館
  平遙的文廟,又名文廟學宮,建于唐貞觀初年,其中大成殿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今保持原貌,這是我國現(xiàn)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悠久的文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建筑群。文廟,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辦學的廟堂。從公元前478年開始修建孔廟以來,唐宋尊孔之風日趨繁盛。至明清兩代,孔廟建筑與祭祀已成定制。文廟成為在中華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統(tǒng),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結(jié)構(gòu)布局最嚴謹、氣勢最雄偉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國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宮。平遙文廟位于平遙古城內(nèi)東南隅,是古城內(nèi)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形制最典型的一座,是我國華北地區(qū)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廟。它座北向南,占地面積4058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作為世界文化遺……[詳細]
日升昌舊址(中國票號博物館)
  日升昌票號位于平遙古城中的“大清金融第一街”——西大街的繁華地段,始創(chuàng)于1823年,它是中國第一家票號,也可以說,這里是中國第一家銀行,當時的經(jīng)營網(wǎng)點幾乎遍布整個中國,而如今日升昌已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保留了一些當時經(jīng)營所用的實物資料,向人們展示著中國古代銀行業(yè)的輝煌歷史。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總莊設在平遙,并在北京崇文門外設有分莊。清朝嘉慶(1796-1820年)末年各地間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運輸白銀的方式由于很不安全,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西裕成顏料莊首先在京、晉兩地間試行匯兌辦法,結(jié)果效果很好,便開始兼營匯兌業(yè)。清朝道光(1821-1850年)初年,西裕成顏料莊正式更名為日升昌票號。日升昌的院落分為三進,前院為營業(yè)大廳,中院為內(nèi)部的辦公機構(gòu),后院屬生活區(qū),游覽線路大致……[詳細]
平遙古城墻
  城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工事,平遙城墻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相傳始建于西周宣王姬靜時期,據(jù)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當時是特別低矮的城垣,為了軍事防御的需要,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改筑為今日所見到的磚石城墻,而在明清兩代500余年間,先后有26次修繕補建,所以至今保持著明清兩代的城墻風貌。現(xiàn)存的平遙城墻,是我國現(xiàn)存完整的三座縣城城墻之一,而其規(guī)模之宏大,建筑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全長12.8華里。墻高10米左右,環(huán)城六道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并且六座城門外均筑有甕城,城墻外每隔40-60米建有一座突出于墻外的馬面,也叫敵臺窩鋪,從建筑的角度講,馬面既加固了墻體,使整座古城堅固墩實,更重要的是出于軍事防御的需要,敵人如果攻城的話,處于馬面間的守兵可以從一個正面及兩個側(cè)面來攻擊敵……[詳細]
7、平遙市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遙市樓
  時代:清地址: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城中心南大街中部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慶十八年(1813年)、同治九年(1870)、光緒三十一年(1905)、宣統(tǒng)三年(1911)曾有補葺,市樓為三重檐木構(gòu)架樓閣,樓高18米,黃綠琉璃瓦頂,歇山頂造,底層面闊進深各三間,占地133.4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南北向為通道,東西筑磚石臺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磚墻,東西各有券門一道,四周圍廊,每角有柱三根,柱間廊額,平板枋聯(lián)接,上施斗拱,一斗二升交麻葉,明間平身科一攢,平座斗拱為五踩重翹,平身科兩攢,角科附角頭廂拱做成鴛鴦交首拱,滴珠板狹長,全部斗拱外露,二層平座筑廊,前后隔扇門裝修,內(nèi)施樓板,設神龕,南向供關圣大帝,北向祀觀音大士,另有魁星。屋頂裝天花板,上層……[詳細]
雷履泰舊居
  雷履泰舊居雷履泰舊居(第四批省保)時代:清雷履泰(1770——1849年),中國第一家票號——日昇昌創(chuàng)始人。故居為雷履泰中后期20余年長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建于清嘉慶末年至道光初年。故居坐北朝南,主體建筑由東院、中院(慣稱西院)、東偏院和西偏院等4座自成一體而又相互貫通的院落組成。占地3888平方米。中院(或稱西院)是“故居”的主體,屬平遙典型的“三截兩院過道廳”院式格局。房舍建筑用材碩大,造型粗獷,磚木石構(gòu)件雕飾別致。票號是出現(xiàn)在19世紀20年代的的一種私人金融組織,主營異地匯兌、存款、放款三大業(yè)務,也就是私人銀行。雷履泰是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國第一家票號創(chuàng)始人。雷履泰早年在平遙,-場當學徒,后為西裕成顏料鋪少東家看中,不久便委任其為漢口分號執(zhí)事,以后又調(diào)其到京都分號領班。雷于道光三年(1……[詳細]
蔚泰厚票號舊址
  平遙是晉商文化的發(fā)祥地。票號文化集中了晉商文化的精髓,將晉商文化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和地位。了解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國近代經(jīng)濟史,不了解山西票號文化,將成為一大缺憾。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也將成為一個缺憾?梢院敛豢鋸埖刂v,由平遙人創(chuàng)造的票號極其相關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巨大寶藏。平遙票號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向人們提供了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畫面。如果說日升昌首家票號以創(chuàng)新和管理為楷模,協(xié)同慶票號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為宗旨,各自都書寫輝煌的歷史,那么蔚泰厚票號博物館要告訴大家的是:事業(yè)要成功,關鍵在謀略、經(jīng)營、人才三要素。正因為蔚泰厚財東堅持三要素,同樣也書寫了一個世紀的輝煌和歷史。1、蔚泰厚票號,是繼日升昌創(chuàng)辦之后國內(nèi)……[詳細]
百川通票號舊址
  百川通曾是中國十大票號之一,創(chuàng)辦于清咸豐十年(1860年),民國七年(1918年)歇業(yè)倒閉,財東是祁縣渠家大院的主人渠源湞,主營綢緞莊、錢莊、茶葉莊,在半個世紀的商業(yè)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本,號稱晉商八大富豪之一。百川通就是希望“百川通大海,財源滾滾來,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的意思,當時百川通與官員富商連環(huán)結(jié)保,匯兌銀兩以官銀為主,設分號23處,南大街這座民居建筑是保存最完好的店面,舊址現(xiàn)已辟為三晉大財東家私博物館。博物館坐西朝東,分三進院落,由外及里,依次增高,隱示著“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館內(nèi)集中了明清兩代民間的名貴家私,通過這些高檔家私來讓觀眾清楚地知道明清時期的晉商們是如何興旺發(fā)達、如何富有,同時了解一些中國家私發(fā)展史。現(xiàn)辟有家俬珍寶陳列室70余間,藏品數(shù)萬件,門類齊全,琳瑯滿目,均為價值連……[詳細]
11、干坑南神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干坑南神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古陶鎮(zhèn)干坑村平遙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獨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輸神祠,老百姓因其居縣城之南,俗稱其為“南神廟”。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廟就成為該寺的定稱了。關于南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無準確記載,但據(jù)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輸神祠鐘樓碑記》所載,當時該寺“次建兩廡,東側(cè)三大士菩薩,二八羅漢;西則子孫圣母,侍列諸神”。中國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將十六羅漢演變?yōu)槭肆_漢,而南神廟在初建時使用“十六羅漢”規(guī)制,說明該寺的初建時間,最晚也應在唐代中期。南神廟正殿主祀耶輸陀羅,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薩”,在俗時為迦毗羅衛(wèi)國喬達摩·悉達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羅怙羅。兒子出生前,喬達摩王子就放棄王位繼承權而離家出走,創(chuàng)立佛教,成為佛祖,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佛傳羅怙……[詳細]
12、清虛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虛觀
  清虛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平遙古城內(nèi)最大的一座道觀。它始建于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占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前后三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法排列著:牌樓、過殿、龍虎殿、純陽宮、三清殿最后還有玉皇閣。首先看到的這座殿是龍虎殿,此殿頂采用青灰色間背瓦和琉璃相間而成,顯得清麗而不俗氣,檐下還有“太平興國觀”的題匾。此殿用材古樸,柱子粗壯高大,殿下青龍和白虎兩尊塑像高達4米,是道家所研究的四方神之二,也是山門的守護神,他們手持兵器,氣勢非常威嚴,好像凡是對道教有半點不規(guī)雜念的人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這兩尊塑像,據(jù)專家考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他們面部圓潤,衣紋厚重,并且在雕塑上武士所講究的三位一體也處理得也恰到好處,分別采用淺浮雕高浮雕、圓雕和懸雕的手法塑而成。龍虎殿面闊……[詳細]
13、長則普明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則普明寺
  長則普明寺時代:明地址: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xiāng)長則村長則普明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院內(nèi)兩側(cè)為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院落整體呈四合院形式。現(xiàn)存建筑全部為明代建筑。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后檐施三踩單昂斗拱,里拽五踩雙翹偷心造,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前后檐明間設四扇六抹隔扇門,后檐兩次間設直欞窗。前檐墻與兩山墻交接處設八字影壁,前檐臺階處設十字花欄墻。梁架彩畫依稀可辨,均為明代之作。正殿建于一米多高的臺基之上,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屋頂青灰脊飾,花脊筒,瓦件規(guī)格較大。梁架為三架梁對前后單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三踩單昂,后尾五踩雙翹,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其中明間平身科斗栱施斜拱,后檐把頭交項作,襻間柱頭各施斗栱,駝峰隱刻。各槫下無隨檁……[詳細]
梁家灘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平遙縣城南19公里梁家灘村西寶峰山南麓,全稱“白云禪院”,曾名“西域寺”。全寺依山勢南向構(gòu)建,層次疊上,別具一格。共計四進,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據(jù)現(xiàn)存明嘉靖二十年(1541)十一月碑碣推斷,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間。時有紳士侯伯威,汾州平遙縣南良莊人,在當?shù)乜诒H佳,“頭畜旺盛,地產(chǎn)積粟俱有千萬”。侯伯威在本莊南西峪有承糧山莊一處,為求神靈庇佑,侯獨資在此建一“白云庵”,后又擴建為白云寺,并將該處莊田贈為寺產(chǎn)僧業(yè),以供自養(yǎng)。白云寺初建時只有正殿和東西兩廡,嘉靖十六年(1537),侯伯威之嫡曾孫侯迺再發(fā)虔誠,決心重修,并補蓋南殿。由于所需資金龐大,侯迺除傾囊而出外,還得四處募化。當時,南峪地平溝有一座觀音堂,是明弘治年間一位法號叫大千的僧人創(chuàng)建的,大千圓寂后,其徒可聰不愿繼守,投……[詳細]
15、襄垣慈勝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垣慈勝寺
  襄垣慈勝寺位于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xiāng)襄垣村,占地面積7041平方米。據(jù)清光緒《平遙縣志》載,元至正年重修。據(jù)廟碑記載,重修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禪院。慈勝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現(xiàn)存正殿、東西配殿、西小殿、東西禪院正房、西禪院東西廂房、戲臺等建筑。正殿為明代遺構(gòu),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四椽對前后搭牽通檐用四柱,外檐斗縅五鋪作雙下昂,明間施米字形斗縅一朵,屋頂布灰瓦,琉璃方心剪邊。殿內(nèi)梁架彩畫保存尚好,壁畫大部分為白灰覆蓋。東、西配殿各五間,六檁前廊懸山式。前檐斗縅為一斗二升交耍頭,柱頭、補間各一朵,正心瓜拱上承撐頭木。屋頂筒、板瓦覆蓋,花邊滴水,施花脊。東配殿廊心墻和梁架上均有彩畫。戲臺在山門南40米處,坐南向北,以4根前檐柱組成臺口和左右附臺,……[詳細]
平遙財神廟
  財神廟是在城隍廟里面的一個景點平遙古城的城隍廟內(nèi),西邊有一座財神廟,這是一座獨特的廟堂,山門是一座倒座的青磚兩層戲臺,進口是半坡藍綠筒瓦單飛檐硬山頂?shù)拇够ㄩT,出口是青磚拱門,拱門上就是戲臺臺面。鉆出拱門回頭看,戲臺的臺面四圍有雕花圍欄,粉彩斗拱,雕花橫額枋,單飛檐藍綠相間琉璃瓦,抱廈歇山頂,戲臺的臺口上懸掛著“龢聲鳴世”牌匾,臺前的檐柱上,懸掛著一幅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板鼓鏗鏘敲醒富貴黃粱夢,下聯(lián)是:琴絲婉轉(zhuǎn)飛上神仙白玉樓。在戲臺的東西兩側(cè),是五開間的二層看臺,說是看臺,并不十分準確。六根朱紅通透檐柱,單飛檐單面坡的懸山頂,二層看臺上有雕花護欄,象“包廂”一樣,所以也可以叫觀戲樓。財神廟的戲臺比城隍廟的戲臺要小許多,院子也比較狹窄。戲臺的對面,也有一座三開間的青磚卷棚懸山頂?shù)倪^廳,也叫獻殿?諘绲摹[詳細]
17、北常普音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常普音寺
  北常普音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晉中市平遙縣段村鎮(zhèn)北常村北常普音寺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平遙縣志》載,普音寺建于唐代,明天啟年間(1621~1627)重修,清代補葺。寺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山門、正殿,兩側(cè)為東西配房,東西配殿,F(xiàn)存建筑中正殿為明代遺構(gòu),其余為清代建筑。寺內(nèi)正殿存明代塑像3尊,后檐墻存壁畫17平方米,木雕佛龕1座。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后檐出廊,梁架為三架梁搭前后單步梁通檐用四柱,檐下斗栱平身科、柱頭科各一攢,形制基本相同,為五踩雙下昂,共計7攢,明間平身科出45度、60度斜昂,昂嘴琴面式;柱礎素面覆盆式,柱頭卷剎明顯,屋頂舉折平緩,滿布灰瓦,琉璃方心。整體構(gòu)架雖為明代所建,但局部仍有元代遺風。殿內(nèi)后檐設佛龕,木制屋檐、斗栱,垂蓮柱,……[詳細]
北依澗永福寺過殿
  寺院歷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遺風,明、清兩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總面積4652.5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面積1302.3平方米。寺院依據(jù)土臺而建,坐北向南,前后兩進院。從路旁登臺階十數(shù)級而上平臺,臺由花格磚墻圍繞,兩側(cè)猶有八字形掩壁。平臺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闊5間,進深5椽,懸山式,通面闊21米,明間為通道。甬道之北的中殿屹立于高臺基上,面闊5間,進深6椽,殿內(nèi)雙槽,單檐歇山頂。柱礎素面覆盆式,柱頭卷剎,有側(cè)腳生起。普柏枋至角柱出頭,刻海棠線。斗拱五鋪作雙下昂計心造,昂為琴面式,假昂。補間鋪作次間4朵,明、梢間3朵,梢間與轉(zhuǎn)角鋪作呈鴛鴦交首狀,拱頭抹作斜面,斜度甚小。用材比例17:11,足材為22:11,相當于“六等材”。梁架用材接近圓形,構(gòu)件加工多作草袱處理。梁枋間多用斗拱、駝峰支承……[詳細]
19、慈相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相寺
  慈相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北宋至清地址:平遙縣沿村堡鄉(xiāng)冀郭村東北隅據(jù)寺內(nèi)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載:創(chuàng)建年代不晚于唐肅宗時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現(xiàn)名。宋末兵燹,僅存正殿。金天會年間(1123——1137年)在舊址上建麓臺塔并修建殿宇、樓亭十多座。金代至清歷代重修,現(xiàn)存建筑正殿與塔為宋金時期原構(gòu),余皆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進院,分別由山門、樂樓(只存高臺基)、關帝廟及廟之兩山墻并列的鐘、鼓二樓、正殿、東兩兩側(cè)窯洞、麓臺塔(無名大師靈塔)組成。總占地面積18365.5平方米,正殿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前檐設廊,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498平方米。前檐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栱計心造,出真昂。前槽金柱采用移柱造,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前乳……[詳細]
20、金莊文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莊文廟
  金莊文廟金莊文廟(第六批國保)時代:元至清地址:平遙縣城東5公里岳壁鄉(xiāng)金莊村西元延祐二年(1315年)創(chuàng)建,明萬歷、清乾隆、嘉慶、咸豐年間幾經(jīng)重修,民國十一年(1922年)補修。廟坐北朝南,前后共二進院落,現(xiàn)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筑面積406.4平方米。中軸線上建筑有大成殿、明倫堂、泮池等。東西兩側(cè)為舍房。廟內(nèi)最前為明倫堂,面闊三間,帶前廊,硬山頂,前院東西廂房各三間,單坡硬山頂。前后院之間有泮池,上建狀元橋,池西有廂房4間,池東有“五爪柏”1株。大成殿為清嘉慶七年(1802年)遺物,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硬山頂。殿內(nèi)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繪泥塑像15尊,為元代作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