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 > 歙縣旅游

歙縣文物古跡介紹

石潭吳氏宗祠
  石潭吳氏宗祠明、清黃山市歙縣吳氏宗祠包括敘倫堂和春暉堂。敘倫堂又稱下門祠堂、百梁廳,始建于明嘉慶年間(1554年),清代曾維修。五間三進,寬15米,進深45米,中進有大小梁100根。后進已改建;前進為清代樣式,門樓上的關(guān)檐板和斜撐木雕細膩精美,有八仙圖形;中進仍保留明代風格,覆盆礎(chǔ),月梁下有藏花丁字拱,瓜柱和金柱下有蓮花盤頭,枋與小梁相接處,裝倒柳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墊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該堂為徽州傳統(tǒng)廊院式祠堂,三進兩明堂建筑,五鳳樓門廳,翼角飛揚,梁架結(jié)構(gòu)精巧,雕刻裝飾繁復,空間層次豐富,具有獨特風格。春暉堂又稱上門祠堂,建于清代,坐東朝西,三進三開間,通面闊10.8米,通進深42.2米,四面群山環(huán)抱,東面有來龍山,南面是百梁廳,北面至善堂聯(lián)壁,西面是石潭村主街道。大門石鼓聳立兩……[詳細]
22、方士載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士載宅
  方士載宅建于明中葉,為許國府邪的部分遺構(gòu)。坐東朝西,凹字形平面,一進二層,面闊13.94米,進深8.65米。大門開在左側(cè),兩傍為廊房,中央為天井。山面穿逗式梁架,月梁雕刻華麗,雙步梁端雕飾的構(gòu)圖下面用兩朵小云承托上部的大云,有的大云前后兩端作尖狀。三架梁上立有脊瓜柱承托脊檁,兩側(cè)置雕花叉手,整個形狀很像一條飄帶。不用平盤斗時,脊瓜柱下端咬殺成鷹嘴形。1987年,曾按原樣進行維修。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被辟為建筑史陳列館。位于縣城向陽路,原系明萬歷大學士許國“閣老府”的部分遺構(gòu)。磚木結(jié)構(gòu)三開間樓屋,面闊14米,進深8.65米。宅中為廳堂,兩邊為住房,前臨小院,后背為馬蹄形回廊,右側(cè)為樓梯間,左側(cè)為后門過道,中間為小天井。該宅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底層較低,復盆礎(chǔ)梭形柱,月梁、密柵,窗扉……[詳細]
23、槐塘雙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槐塘雙坊
  槐塘雙坊明、清黃山市歙縣槐塘雙坊包括龍興獨對坊和丞相狀元坊。龍興獨對坊建于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為紀念元末明初槐塘人唐仲實和朱元璋對話而建。明末進行了大的修復改建,清中期進行了維修,近期又對牌坊四周石基進行了加固維護,本體狀況基本完好;碧岭p坊四柱三間五樓,坊闊8.63米,白麻石(砂巖)鰲魚吻脊飾,挑檐下作仿木結(jié)構(gòu)斗拱,梁枋、雀替。明間二柱外礎(chǔ)石上立蹲獅一對。南宋理宗時,槐塘人程元鳳(1200--1269)官至右丞相,弟元岳官工部侍郎,因稱亞卿,侄揚祖為廷對御賜狀元,侄念祖官至秘閣學士,四人共立一坊。丞相狀元坊為四柱三間樓閣式牌坊,卷草式紋頭脊,中有寶頂,寬約8.4米,高9.1米。明間龍鳳板上鐫“丞相”二字,額枋鐫“狀元坊”三字,左間題“亞卿”,右間題“學士”,因額枋、圣旨牌用……[詳細]
歙縣徽州古城城墻
  歙縣徽州古城城墻位于歙縣徽城鎮(zhèn),時代為隋—清;罩莨懦俏挥诎不帐∧喜奎S山市歙縣縣城徽城鎮(zhèn)中心,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qū)、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qū)、黃山區(qū)接壤。徽州古城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nèi),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建于明、重修于清的歙縣古城,分內(nèi)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歙縣從唐宋以來共建了400多座牌坊。歙縣徽州古城城墻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5、歙縣西園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歙縣西園
  歙縣西園位于歙縣鄭村鎮(zhèn),時代為明清。西園位于黃山腳下,徽州古城歙縣,練江西岸,26棟已建成的房屋,各具體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現(xiàn)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簡約舒展,清朝及民國建筑內(nèi)涵豐富、雕飾細膩的特征風貌。無不盡顯徽商大家族宅第禮儀、教化、進取、休閑等諸多功能。歙縣作為古徽州府的所在地,在這里重建徽派大宅院,再現(xiàn)徽商的輝煌在情在理。作為西園摹本的徽派老宅,其主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為了躲避戰(zhàn)禍,更名改姓南遷到古徽州落戶。徐普來之所以選定這座大宅為西園摹本,主要是看重中它的建筑中不同尋常的雍容氣度,可謂精品中的精品。經(jīng)過對房屋構(gòu)件的編號、分拆,再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組搭建,一座承載了徽州宗族文化、徽商文化、徽派建筑文化和徽州社會文明的大宅院在歙縣練江西岸一點點成形。最富有傳奇色彩的是,在施工期間,……[詳細]
26、北岸廊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岸廊橋
  位于北岸鎮(zhèn)杭徽公路右側(cè)300米處,有二條小路沿著小溪通向廊橋。建于徽州歙縣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橋大概是徽州廊橋中造型最為別致也最為壯觀的一座,它建于清代中葉。該廊橋系3孔石橋,長33米,寬4.7米,高6米,橋廊為磚木結(jié)構(gòu),高約5米。東西兩面長廊墻體裝飾各有千秋:其東側(cè)廊墻上辟有8個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磚砌成龜紋或梅花紋圖案;其西側(cè)廊墻則辟8個花窗,窗孔鏤空造型為滿月為古瓶為樹葉為葫蘆?绾幽媳眱啥死葔﹂_有對稱大門,均有厚木巨門可以開關(guān),南端門額書“鄉(xiāng)賢里”,側(cè)書“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門額書“謙庵舊址”。長廊內(nèi)分11間,沿墻均置坐凳,只有北端第二間的西側(cè)憑窗外置“美人靠”,當然是有別于其他坐凳之人的鄉(xiāng)紳貴人的雅座了。門票·開放時間:20元。交通:乘歙縣往深渡、杭州方向的車,半個小時即可到達。美食……[詳細]
北岸吳氏宗祠
  時代:清地址: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該宗祠是一處始建于清代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位于歙縣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漢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三間三進。門廳為五風樓,八字墻須彌座石刻與檐下磚雕、博縫板木雕均極華美。中進享堂月報梁、金柱粗碩宏大。檐柱前有黟縣青石欄,望柱頭刻石獅,欄板上鐫杭州西湖風景,洗練精致。寢殿臺基前立石欄與兩邊臺階垂帶石欄板相接,寢前欄板刻百鹿圖通景,群鹿隱現(xiàn)于山林間,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中進后廊天井欄桿,由13方欄板組成,望柱上飾石獅,欄板上刻鐫禮器,亦極工麗。下為蓄水池。寢殿右側(cè)墻上置一磚雕神龕,三間殿字式,雕作細膩,充分顯示了古代漢族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美的藝術(shù)造……[詳細]
28、天心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心堂
  天心堂位于歙縣瞻淇村。建成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以布局典雅、雕刻精美著稱,現(xiàn)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心堂大門沒有花磚門罩,粗擴大方。進大門為門廳,月梁兩端置丁頭拱,左右為廂房。天井左右為廊,右廊置樓梯。中廳寬敞,兩側(cè)廂房較狹。后廳靠邊墻留小天井,兩側(cè)為廊屋。樓上天井欄桿上置飛來椅,靠背作弧形,高約:米。欄板外側(cè)滿布花飾,用靠背柱隔成五間,每間四層。第一層下雕壺門\第二、三層每小格內(nèi)雕各式花卉圖案,第四層雕凈瓶荷葉,排列有序。天井欄桿的其它三面,僅在平板上用木條作出方格,上部裝扶手。臨天井的房窗,方格窗扉,外裝花窗欄。天心堂的堂匾為明末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所題。該天心堂以其布局典型和雕刻精美著稱,平面為五間官廳、一屋二井式,這在明代是官宦人家建房特點,室內(nèi)梭柱、斗拱、……[詳細]
29、尚賓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賓坊
  尚賓坊位于黃山市歙縣,年代為明。建于1476年。雙柱單間三樓,白麻石質(zhì)。南面額坊鐫京闈鄉(xiāng)貢進士江衷之門10字,月梁鏤鯉魚紋飾圖案,上枋鏤雙鳳朝陽圖,欄板鐫尚賓二字,北面月梁鏤牡丹紋飾圖案,額枋鐫風云慶會四字,上枋鏤雙鶴翔云圖形。八角柱護斗板八出,欄板上下四出云朵。其轉(zhuǎn)角處用斜拱和楓拱,保存了中國金元時斜拱形制。現(xiàn)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原縣學宮、今歙縣中學大門右側(cè),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弾r石料,雙柱單間三樓,開間約3米,高約5米,南面額枋上鐫“京闈鄉(xiāng)貢進士江衷之門”十字,上枋鏤雙鳳朝陽圖,月梁鏤鯉魚紋飾圖案;欄板鐫“尚賓”二字;北面月梁鐫牡丹紋飾圖案;額坊鐫“風云慶會”四字,上枋鏤雙鶴翔云圖。在建筑結(jié)構(gòu)上,兩側(cè)護斗板八出,中間置斜拱和楓拱,為宋、元斗拱制作的典型樣式。2012……[詳細]
30、雄村五石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雄村五石坊
  雄村五石坊包括大中丞坊、四世一品坊、鮑氏墓坊、宗二公墓道坊、余慶堂門坊。五座牌坊在布局、建筑結(jié)構(gòu)、石料選擇等方面各有不同,都能體現(xiàn)出它們有較高的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不但很有歷史價值,而且顯示出雄村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大中丞坊:立在遺址“崇功報德祠”正前方,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坊高13米,寬8.5米,三間三樓四柱式青石牌坊。四世一品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間三樓四柱沖天式青石牌坊,高11米,寬8米,灰凝石構(gòu)建,兩側(cè)二只雄獅相蹬。鮑氏墓坊:二柱一樓青石墓坊,坊高3米,寬3米,單層墓坊,坊前地面用大塊青石板鋪設(shè)。宗二公墓道坊:二柱二樓青石墓道坊,高7.5米,寬3.5米。余慶堂門坊:坐落在雄村南隅,三間三樓四柱式青石牌坊,坊高13米,寬8.5米![詳細]
歙縣許氏宗祠(敦睦堂)
  許氏宗祠(敦睦堂)位于黃山市歙縣,年代為明。許氏宗祠的前進與后進已于“文革-”期間被拆毀改作小學教室,但主體建筑中進享堂仍完好健在。中進享堂的古韻較之皖南許多名祠,諸如歙縣呈坎羅家祠堂、黔縣西遞胡家祠堂、本縣龍川胡氏宗祠等,不能相比,許祠的中進享堂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占地面積約300多平方米,抬梁硬山頂建造法式,許祠的梁柱構(gòu)架特別粗礦碩大,梁架高矮比例有如石雞身體與四肢的感覺相似,顯得極為圓渾笨拙,配之梁架間諸如雀替、梁馱、斗拱、叉手等裝飾雕琢構(gòu)件交融為一體,使許祠中進享堂的文化古韻顯得更為濃郁。據(jù)《許氏族譜》記載:“許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毕硖密庬斏喜坑羞^拆換修補痕跡,但主體梁架結(jié)構(gòu)仍為洪武當年原物,無怪乎它具有這種極強的古韻。許氏宗祠及聽泉樓于1998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詳細]
歙縣鮑氏宗祠
  蕃村鮑氏宗祠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落成,占地680平方米,是當?shù)乇4嫱暾那宕籼媒ㄖ牡湫痛碇。鮑氏宗祠坐西朝東,三進三開間,都采用木柵欄護祠外套。兩邊八字墻,磨磚對縫,“萬字”花紋嵌入其中,上有葵花磚雕修飾,下為“虎門紋”,上下均有石基護祠,祠內(nèi)卷篷軒頂、雕梁畫棟。享堂分三格分設(shè),里外天井、兩廊環(huán)抱,石柱、木柱林立并有說處。“鮑氏宗祠”匾額高懸,門前“百獸坦”,旗桿敦六個分兩組,端坐坦前,氣勢恢宏。該祠三進兩天井,前后高低有序,一進為天井庭院,廊西廊北合抱。二進為正堂,“惇敘堂”正匾高懸,卷篷軒頂,畫棟雕梁。鮑氏宗祠“惇敘堂”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竣工落成。該祠用料粗碩宏大,左勢非凡,布局靈活,設(shè)計巧妙,是當?shù)乇4嫱暾那宕籼媒ㄖ牡湫痛碇弧?019年1……[詳細]
33、汪華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汪華墓
  汪華墓位于安徽省歙縣城北3公里的云嵐山。俗名“汪墓祠”。唐永徽二年(651)營建,墓依山南向,根據(jù)地形建有巨大的環(huán)形扶手,中為圓形封土,墓前原有拜臺、神道、翁仲、牌坊等均毀于文革。墓地依山南向,正對府城,左右岡巒屏護。墓前右為享堂,二進五開間,飛檐高瓴,壯麗堂皇,現(xiàn)僅存遺址。左為家廟,兩進,有左右廊房,現(xiàn)部分毀壞。原先還有神道、翁仲、牌坊,現(xiàn)皆不存。墓穴在唐末曾遭掘毀,今呈封土堆積。今墓遺址尚存,墓前右為汪王墓祠遺址,三進,現(xiàn)僅存地坪遺址;墓前為忠烈王廟遺址,三進五開間,現(xiàn)存遺址和部分門屋,門屋內(nèi)保存有兩通清代部憲禁碑。汪華,唐歙縣人,隋末皖、浙、贛一帶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曾自封吳王,降唐后封越國公。汪華人稱汪王、越國公、汪公大帝,徽州汪姓都是他的后裔。保護范圍:以墓冢為中心,東、西、北三面包括所……[詳細]
歙縣王氏故宅
  王氏故宅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zhèn)大北街100號。該宅始建于清代,主樓為三開間三進深二天井二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南北開間平均為9.26米,東西進深為20.67米,門前坦開間為9.05米,進深為3.35米,后院開間13.29米,進深為8.48米,廚房開間為3.83米,進深為5.92米,偏房開間為2.78米,進深為4.05米,石板階梯寬為1.32米,長4.05米,共占地面積為373.91平方米。整體建筑造型古樸大方,體現(xiàn)了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王氏故宅梁架結(jié)構(gòu)及梁枋和木構(gòu)配件,簡樸大方,具有徽派建筑的風格特征,是徽州古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王家為中醫(yī)世家,家學淵源,歷代均為新安名醫(yī),民國版《歙縣志》稱之為“新安王氏醫(yī)學”。新安王氏醫(yī)學在新安醫(yī)學中占有重要一席。保護范圍:四周檐水以內(nèi)。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詳細]
35、長慶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慶寺塔
  位于歙縣城西練江南岸西于山,此處原有10座寺廟,其中長慶寺旁于1119年建有一塔,即長慶寺塔。今寺毀塔存。該塔歷代均有修葺。介紹長慶寺塔(又稱十寺塔),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年)由歙縣黃備人張應周捐善修建,距今已有近九百年歷史。長慶寺塔為密檐式的實心七級方塔,磚石結(jié)構(gòu),塔體平面近方形,底層平面每邊5.28米,高23.l米;塔基為臺式基,用石砌成上下五層方形須彌座,束腰高66厘米,有間柱、角柱;塔身為磚砌實心七層,第一層較高,每層高度自上而下逐層遞減收分,各層飛檐向外伸展;塔的底層設(shè)有木廊,石檐柱間寬4.33米,塔體四面辟有券門,門內(nèi)置石雕蓮花瓣佛座;第二層以上各層,墻面中間均用青磚砌成隱出窗券,四角各有半隱半露的方形仿木倚柱,狀如護斗,塔墻上涂以白灰,彩繪佛像圖案,鮮艷奪目;每層檐口均用青……[詳細]
36、休龍古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休龍古道
  休龍古道,由安徽休寧縣城至浙江遂安縣(舊縣名,今屬淳安的一部分)龍山街。從休寧縣城至屯溪,東南行,經(jīng)歙縣橫關(guān)、呈田、石門、嘯天龍(歙縣與遂安縣交界處)至浙江原遂安縣龍山街。穿過浙皖界山白際山脈主峰嘯天龍,北可望黃山市,東可觀千島湖。橫關(guān)至嘯天龍31公里,全是石板路面;橫關(guān)至石門段,路寬6至9尺,石門至嘯天龍段,路寬3至4.5尺。沿途地勢,由北至南,逐漸升高。嘯天龍為白際山主脊,海拔1300余米。相傳此道辟于元末明初,為朱元漳由浙入皖,經(jīng)過此地,率軍民辟成。號稱有六十里石板路,上山二十里(已廢棄),山上二十里(完整),下山二十里(部分中斷)。當?shù)厝朔Q休龍古道為“六十里路歪,上山二十里,嶺上二十里,下山二十里”![詳細]
37、方文泰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文泰宅
  方文泰宅為磚木結(jié)構(gòu),口字形四合院,三間二進,樓房。樓下前進明間為門廳,兩旁廂房。后進明間為客廳,次間為臥室。樓上明間設(shè)把祖座,兩進之間有狹長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屋內(nèi)設(shè)樓梯。柱礎(chǔ)底部保持四方形,四邊垂線內(nèi)收,方型四角鑿成下凹的弧線,上部四角斜削琢成不等邊八角形,淺凹再收成圓形。窗振梗空全部為方格或合角式接榫,窗外欄于屬雛形勾欄,兩傍望柱頭上雕有蓮瓣,欄身上部有雕刻極佳的云拱三個,下部四圍嵌有雕鏤精巧的鏤空花板,中央用鏤空方格。樓面弧形欄桿是該宅最突出的部分。在明間縫檐柱之間置有座板,欄桿身向外彎曲,超出檐柱外側(cè)形成飛來椅。欄桿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壺門裝飾,玲球剔透,雕工精美。……[詳細]
38、圣僧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圣僧庵
  圣僧庵位于歙縣七里頭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因寺僧慧明善治眼疾被人尊為圣僧,庵由此得名。后代曾多次修葺,平面變化很大。現(xiàn)建筑由大殿、享殿、庭院、僧房、天井等部分組成?偯娣e近300平方米,庵四周茂林修竹,環(huán)境清幽。庵內(nèi)墻壁上有明代萬歷年間歙縣畫家黃柱所繪制的壁畫,壁畫繪于大殿和兩廡的壁上。大殿后壁為“側(cè)座觀音像”;左廡為“九尊羅漢九龍圖”通景,右廡為“九尊羅漢伏虎圖”通景,均被柱子隔成3個獨立的畫面。享殿臺階兩邊壁上分為“蒼松圖”,“翠柏圖”,現(xiàn)右壁“蒼松圖”已無存,余皆保存完好。尤其是“翠柏圖”,其枝椏穿插富有變化,用筆挺拔有力,F(xiàn)存庵占地面積276.36平方米,由庭院、大殿、經(jīng)堂等組成。坐南朝北,面闊9.4米,進深29.4米。大殿墻上有明萬歷時畫家黃柱繪水墨觀音像、十八……[詳細]
39、文昌古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古道
  文昌古道是從歙縣南鄉(xiāng)到旌德挑米的道路之一,這條古道經(jīng)岔口鎮(zhèn)文山村、武陽鄉(xiāng)、洽河村通往昌溪下壩源村,全長6公里,路寬1.8米,一律由青石板鋪就。相傳,這條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財主為迎娶媳婦而興建。在文昌古道中有兩座海拔600多米的山嶺,即文山嶺和壩嶺,中間一條長2000多米的石板橫道,途中修建了六個路亭,供山民勞作和走親訪友歇息。文昌古道不僅是歙縣南鄉(xiāng)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還是這里老百姓到旌德挑米的道路。想當年,這條古道甚是繁華,沿途布有涼亭、茶館、客棧、商鋪,就連浙江商人也行走在這古道上,前往歙縣、績溪、旌德做生意![詳細]
昌溪廟坦及水口
  昌溪廟坦及水口安徽省歙縣忠烈廟建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越國公汪華)及其第八子(汪俊,村人尊稱“八老爺”)該廟共分三間。正間供了汪公大帝兩尊忠臣烈士父子神像,廟前廣場即廟坦,500平方米,用各色石英石、云母石鋪綴成“鶴鹿同春”、“丹鳳朝陽”、“連升三戟”等圖案為全國罕見、昌溪僅有,對研究徽州古代古村落建設(shè)歷史和水口文化有較高的價值。位于廟坦的正前方就是昌溪的古水口,形成于元朝的末年。村外大塘坑、小塘坑兩股清澈的溪水穿街過巷,在廟坦融匯后形成優(yōu)美的“S”形(也稱為八卦形)溪流,注入昌源河。保護范圍:北至廟后銀杏樹,南至水圳出口,東、西至廟坦外5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周邊5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