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81、萱德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萱德樓
  萱德樓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zhèn)矮嶺村。由鐘孟鴻續(xù)重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坐西北向東南。為三橫兩層走馬樓杠式布局,總面闊27.3米,總進深31.6米,共計房屋41間,占地面積約862.8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5.97平方米。懸山頂,灰瓦面,沙灰夾石壘墻。正立面大門上方題“萱德樓”,落款:清咸豐六年進士賀壽慈書;東大門上方題“耒經巢”,落款:清臺灣巡撫丁日昌敬題;外罩飄檐式大門、窗,麻石條大門框,麻石金錢萬字窗。通屋為拱劵式通廊住房結構,分上、中、下廊。下廊為門廊;中廊為過廊,琉璃花窗三合土隔扇;上廊為敝廊廳,后有上鋪三合土下砌麻石條的樓梯通往二層。左右次間為敝廳對稱。二層形同一層,內容有所不同,穿斗與抬梁式木質梁架,木質樓板,護欄用木板和三合土墻混合構筑。東橫屋“耒經巢”內設一花……[詳細]
李威光故居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黃埔村。李威光是廣東歷史上六名武狀元之一,歷任御前待衛(wèi)、廣西提標左營游擊、浙江黃巖鎮(zhèn)壓鎮(zhèn)標水師中軍游擊、福建烽火門參將、閩安協(xié)副將、南澳總兵等職,晚年因病歸鄉(xiāng)。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戰(zhàn),屢平海寇,抗倭保臺,戰(zhàn)功顯赫,誥封四世武功將軍。該屋為三堂、四橫、一圍龍,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門前有禾坪、照墻、轉斗門和月池。整座建筑為灰、砂夯筑墻體,木桁桷懸山瓦頂,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內仍保留李狀元練武用過的長2.5米、重64公斤的鐵關刀和武石,以及御賜或名家饋贈的《狀元及第》、《御前侍衛(wèi)》、《會元》、《進士》、《世愛國恩》、《世受恩倫》等金木雕匾額。1994年9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謝晉元紀念館
  謝晉元紀念館座落在新鋪鎮(zhèn)尖坑村,距離謝晉元故居約100米。由香港實業(yè)家鄒錫昌先生捐資30萬元,謝漢生先生捐款4萬元,戴仕康先生捐款3萬元,徐新昌先生捐資6萬元、縣籌措100多萬元興建。于2000年10月17日動工,2001年7月13日竣工剪彩開館。占地面積3082平方米,建筑面積862平方米,為三層建筑,其設計新穎、造形美觀,內設生平事跡、文物、字畫展廳、儲藏室、接待室等功能,及其配套的廣場、塑像、綠地等,總投入近200余萬元。館內的豐富展品向人們展示了謝將軍愛國光輝的一生。該館與故居、謝晉元塑像、謝晉元紀念碑相輝映,供人們瞻仰。2001年經蕉嶺縣人民政府批準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4、李威光墓
李威光墓
  李威光墓 原在五華縣華城鎮(zhèn)陶角里,筑于清嘉慶年間。民國二年(1913年)再遷葬于三清塘長坑里山腦西北坡上。墓用灰沙砌筑,呈交椅形,坐東南向西北,長6米、寬6米,面積約40平方米。內設拜壇,墓頭立有麻石墓碑,高55厘米,寬42厘米,陰刻楷體碑文,中刻“前清會狀及第晉階武功大夫任南澳總鎮(zhèn)府李氏十九世祖謚忠孝端和諱威光韜亭墓”,右刻“民國二年癸丑歲季冬吉旦立”,左刻 “四大房永祀”。現(xiàn)保存完好。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輯,號韜亭,長樂(今五華)黃埔鄉(xiāng)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赴京會試名列榜首(會元),殿試武科狀元及第。歷官御前侍衛(wèi)至南澳總兵等職,晚年因病歸鄉(xiāng)。誥封四世武功將軍![詳細]
梅州林風眠故居
  林風眠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西陽鎮(zhèn)閣公嶺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開基。林風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門楣署:敦裕居。由林風眠的父親二十世祖伯恩公親書,黑字行書體,字跡乃依稀可辨。門聯(lián)曰:“敦崇禮義,裕蔭裔孫”。林風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擁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勢高筑石臺基,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軸線設門樓,東西軸線西端設廳堂。廳堂后墻左右辟一小門通往附屬建筑左側外橫屋。夯筑土木石結構、灰瓦面平房,懸山式。尤其臺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鵝卵石而顯得自然古樸。右?guī)康箶?shù)第一間房為林風眠在家時起居的房間。2012年10月,林風眠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奕世流芳牌坊(節(jié)烈坊)
  奕世流芳牌坊又稱節(jié)烈坊,位于大埔縣湖寮鎮(zhèn)龍崗。清乾隆二年(1737年)為表彰吳伯靈之妻藍氏而建。坊分兩層,高7米、寬5米,土木結構,四柱三間三樓。牌坊以四柱作基座,左右兩柱以磚塊砌成,正中兩柱以木頂立,形成中間一大門,左右對稱兩小門。以灰瓦蓋成飛檐高翹樓閣式的屋頂,頂?shù)滓阅捐徶屏褐Ъ懿⒘卸,明間上下有兩塊木匾,上匾刻“恩榮”,背刻“貞孝”字樣。下匾正反兩面均刻“奕世流芳”四個大字。兩旁有云、龍木刻及人物木刻。工藝精致,古樸大方。藍氏幼時許配吳伯靈為妻,但還未成親吳伯靈先死,藍氏以“嫁夫從夫”的傳統(tǒng)觀念,守孝3年,矢志不嫁。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征軍政治部舊址
  東征軍政治部舊址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十字街石柱塘邊的曾氏宗祠。祠建于清末,為面闊五間、深三進、四合院式建筑,灰沙夯筑墻體,灰沙或石磚地面,懸山頂,建筑面積420平方米。門墻和廳墻上,嵌有人物故事的石浮雕工藝,技藝精巧,構圖獨特。 1925年2月,東征軍第一次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進駐五華縣城華城鎮(zhèn)時,軍政治部設此。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住在離此不遠的縣政府職工宿舍。東征軍廣泛宣傳發(fā)動群眾,動員五華中學師生起來革命,揭發(fā)-污吏,打擊土豪劣紳,推舉民主人士溫其藩出任縣長,組建了五華縣民主革命政府。 現(xiàn)建筑保存尚好。 1994年五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88、一斗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斗堂
  一斗堂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zhèn)長興村,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系謝氏第八世祖所建,清代曾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二進院落二橫屋二圍樓,7個天井,143個房間。大堂正中懸掛著堂牌“一斗堂”?偯鎸71.7米,總進深51.7米,占地面積6050平方米。有獨立門樓,穿斗式構架,墻體承檁,騎樓雀替,磚雕照壁,雕花橫扦,橫檁斗拱有雕刻木構件。門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對桅桿夾石。該建筑順山而筑,前低后高,錯落有序,布局合理。對研究大埔明代建筑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015年12月10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序號40)![詳細]
敬愛堂(鄒魯故居)
  敬愛堂,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shù)淖婢印N挥趶V東省大埔縣茶陽鎮(zhèn)長治仁厚村,建于清代。坐西向東,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敬愛堂的構筑為一正四橫,為土木結構。正屋有房間18個,兩旁橫屋共有房間24個,建筑面積1352平方米,占地面積1584平方米。正門前方20米豎有5支石華表,為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年間所豎,這些石華表記載著鄒氏祖先光輝的歷史功績。敬愛堂三奇鄒魯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節(jié)的更換里,每年都有幾天初升的太陽直射正廳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圖案。二是屋后花臺坎邊有郁郁蔥蔥的風景林,但數(shù)百年來竟沒有一片葉子落到屋頂?shù)耐呙嫔。三是每當深夜,從祖居上空遠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環(huán)。正是這三奇使整個建筑披上神秘面紗,吸引許多專家學者前去探秘。201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喆廬(丘哲故居)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皢磸]”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記載,丘哲曾在松口與謝逸橋等開辦松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干人才的場所。他還利用松口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zhèn)開設“公裕源”米店,作為同盟會秘密聯(lián)系的據(jù)點。在大黃村的鄉(xiāng)賢館中設有丘哲的紀念堂“思喆堂”!八紗刺谩笔怯汕鹫艿淖优栀Y興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銅像及其生平事跡的介紹,以此來紀念丘哲。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松口圖書館舊址
  松口圖書館舊址,位于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公園路。1908年,同盟會成員丘哲、謝良牧、梁鳴九等人在松口組織公裕源商號(公裕源米店),成為同盟會成員進行革命聯(lián)絡的秘密基地,后改為松口書報社,此為松口圖書館的前身。1912年,松口書報社正名為“松口通俗圖書館”。1934年10月,丘哲、饒一梅、張作新等有識之士,以教育會名義發(fā)動社會捐資,擇于中山公園北面中心位置興建新館,于翌年落成。1985年,松口圖書館重新裝修并向社會開放。1991年,松口圖書館再次重修,美化館舍環(huán)境,又由香港裕華國貨有限公司捐款30萬元在主樓兩次加蓋694平方米新樓,形成 “品”字形建筑格局![詳細]
七賢居(劉復之故居)
  七賢居(劉復之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區(qū)三角鎮(zhèn),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劉復之故居七賢居建筑工整美觀,功能齊全,布局緊湊,體現(xiàn)了客家人和諧生活形態(tài),對研究傳統(tǒng)客家民居建筑形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對緬懷革命先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高的現(xiàn)實價值。為弘揚劉復之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梅州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底開始組織實施七賢居周邊環(huán)境整治工作。綜合整治后七賢居周邊環(huán)境面貌煥然一新,并成功申報成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七賢居(劉復之故居)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3、翁萬達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翁萬達墓
  翁萬達墓位于大埔縣三河鎮(zhèn)的鳳翔山麓。坐西向東,墓地面積2400平方米呈梯形,長16.25米、寬11.1米,水泥灰沙構筑;◢弾r石墓碑,高1.6米、寬0.78米,碑文:“明賜進士出身資政大夫兵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襄敏崇祀名宦鄉(xiāng)賢東涯翁公墓”。墓基下置一方壙志。墓前立有高大石人、石馬、石羊、石豹四獸。墓曾被破壞,1985年修復。墓的左側建有陳列室。翁萬達(1496~1551年),字仁夫,號東涯,揭陽舉登村人(今屬汕頭市郊),明嘉靖五年進士,先后曾任四川按察使、陜西布政使、兵部尚書等職。1985年大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楓樹崗太平天國摩崖石刻
  楓樹崗太平天國摩崖石刻 位于平遠縣中行鎮(zhèn)仲石村以東,楓樹崗石壁上?獭疤教靽教焱踝笈拧逼咦郑3行豎書,中為“太平天國”,左為“平天王”,右為“左排”。石刻字跡書寫平常,刻工粗糙,呈行書體,略有殘缺,不像名家手筆,更不像是能工巧匠所作,長0.8米,每字約0.15×0.6米。史書記載,太平軍曾兩次入粵作戰(zhàn):一次為咸豐九年(1859年)石達開遠征時,其部將石鎮(zhèn)吉一度率軍入粵,轉戰(zhàn)粵東;一次為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軍余部在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率領下轉戰(zhàn)粵、閩、贛三省。1985年平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蔡蒙吉故居
  民族英雄蔡蒙吉故居建于公元1185年,距今有800多年歷史,1987年被列為梅縣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資料顯示,蔡蒙吉故居是梅州最古老的民居。蔡蒙吉,宋末民族英雄、詩人,八歲通經,十二歲中進士,被譽為梅州第一神童,與其祖父蔡若霖、父親蔡定夫號稱為“一門三進士”。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財,助兵餉,舉義旗,組義軍,開義倉,濟災民,特別在改學制、辦義學方面開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簽書事、義務總督”,統(tǒng)兵六千勤王,與元兵浴血奮戰(zhàn),被俘后不受利誘,盡忠報國。文天祥感其忠節(jié),特前往吊念,并在屋內寫下“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6、吳六奇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六奇墓
  吳六奇墓位于大埔縣湖寮鎮(zhèn)。1961年發(fā)現(xiàn)并清理,地面僅存石人、石獸共四對,現(xiàn)豎立在大埔影劇院門前。出土器物有墓志銘一方,鎏金銅冠一個,朝帶銅飾四件,腰形瑪瑙飾一件,陶明器235件,各種陶俑31件。墓志銘上弧下方,石灰?guī)r,長1.35米、寬0.65米。首端正中篆刻“諭祭”兩字,字邊陰刻雙龍。吳六奇(1607~1665年),廣東豐順人,附南明桂王朱由榔為總兵。順治七年(1650年),尚可喜攻韶州,他率部迎降有功。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賞賜,“三晉官銜”一品榮封。1985年大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97、姚子青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姚子青故居
  姚子青故居,位于平遠縣大柘鎮(zhèn)墩背村。姚子青(1909-1937)字若振,號中琪,廣東平遠縣人。1926年10月,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入伍生總隊,1927年7月升入第二總隊步三隊軍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畢業(yè),分配至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師任上尉連長,1934年任該師少校團副。1935年改任營長,1936年升任陸軍第九十八師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團第三營中校營長。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堅守寶山城,與日軍浴血奮戰(zhàn)七晝夜,經過激烈的巷戰(zhàn)肉搏戰(zhàn),終因敵眾我寡,姚子青和全營官兵壯烈殉國。消息傳出,震驚中外。……[詳細]
98、何子淵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子淵故居
  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xiàn)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故居位于廣東省興寧市。是淵公舉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橫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圓地方、天地人一體同春高超設計理念的展現(xiàn),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圍龍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門匾額光裕廬三個字為梅州著名書畫家、林鳳眠老師梁伯聰?shù)恼孥E;上堂對聯(lián)“添歲又添丁,幾度酒杯傳酒令;有燈兼有月,十分0鬧-”為孫中山擬聯(lián),于佑任手書;中堂“泰運轉中華遍處歡天喜地,山居添歲月一堂暖日和風”及大門兩旁“光照前列,裕啟后人”“石馬當前高龍榕獅同拱護,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環(huán)”等堂聯(lián)為淵公親擬;前堂屏封嵌孫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銘文;大門右側刻有一段興梅百姓耳熟能詳、口傳心授的美麗傳奇“石馬傳說”;中廳橫梁懸卦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張發(fā)奎上將親為淵公贈匾……[詳細]
丙村仁厚溫公祠
  介 紹 巨型的客家圍龍屋“仁厚溫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她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筑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一書的客家圍龍屋。五百年的歷史長流,必定在這里留下古老神奇的記!五百年的歲月滄桑,能不在這里刻下前人創(chuàng)業(yè)的足跡?二十一世紀的今人到此一游,定會觸發(fā)你的思古幽情,激起你的探究欲望!因為她有悠久的歷史,她是古老的民居,她有客家的特色。廣東梅州市……[詳細]
100、南華又廬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華又廬
  走進南口鎮(zhèn),映入眼簾的除了星羅棋布的傳統(tǒng)造型的圍龍屋之外,還有不少帶有花園和自來水系統(tǒng)的新式建筑,這些就是上世紀初歸國華僑的杰作。這些建筑中保存最好,名氣最大的是坐落在僑鄉(xiāng)村的“南華又廬”。“南華又廬”的主人創(chuàng)建人潘祥初先生用了18年時間,為8個兒子營造了這座“十廳九井”。這所房子曾經非常興盛,左右兩旁八套連成一體,一個兒子一套,里面相通,上面是廚房雜物間,總共整個屋子有118間房,更有“屋中屋”之稱。現(xiàn)在走進圍屋,還是可以看到不少西方的痕跡,就連墻腳處還隱約能看到淡雅的壁畫。南華又廬座西朝向東南,占地面積10816平方米,建筑面積11220平方米。外觀宏偉,正立面為硬山式,廬內分為上、中、下三堂,二橫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上堂后面還有枕屋一排、廚房二座,枕屋背有果園,右邊有花園,建有蓮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