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無錫市 > 錫山區(qū)旅游

錫山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1、宛山云慶寺
宛山云慶寺
  云慶寺,坐落在無錫羊尖鎮(zhèn)西南部的宛山南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云慶寺曾是一所規(guī)模宏大、香火極盛、名冠江南的古剎。傳說云慶寺的頭山門在釣渚渡河畔的關王殿(現(xiàn)是旱田,仍叫關王角,河岸邊留有瓦礫和石駁岸的痕跡),后山門在宛北腳下,綿亙三千米許。全寺有關王殿、彌勒殿、藏經(jīng)樓等,幾十所殿堂組成了山環(huán)水抱、宏偉壯麗的寺院群體?傆嬘5048間殿舍,僧眾1000余人,廟田千余畝。寺內古木參天、花草蔥郁、小橋流水、曲徑通幽。香火鼎盛時期,鐘鼓齊鳴,梵音繚繞,香客摩肩接踵,不絕于途。尤其是清明時節(jié),朝山進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來,真是人山人海,盛況空前,云慶寺成為名聞遐爾的佛境勝地。元代,泰定皇帝微服私訪至云慶寺,見寺深院廣,僧人眾多,且人人會弄搶使刀,個個武藝高強,實是藏龍臥虎之地。他……[詳細]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位于無錫市錫山區(qū)錫北鎮(zhèn)寨門村諸巷,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錫市黨史教育基地。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系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戰(zhàn)時期,無錫人民的抗日斗爭是與蘇南人民的抗日斗爭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蘇南地區(qū)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qū)?箲(zhàn)爆發(fā)后,日偽軍重兵控制這一地帶,國民黨也派出第二武裝忠義救國軍到蘇南,力圖恢復對這一地區(qū)的控制。而在無錫廣大城鄉(xiāng),也涌現(xiàn)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裝,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擊武裝39支。在這種情況下,上級黨組織派王承業(yè)(又名王仲良)到無錫重建縣委?h委以梅村為基地,重建黨的基層組織,改造地方游擊武裝,逐步形成了以梅村為中心的抗日游擊基點。這一時期,為貫徹執(zhí)行中共中央關于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zhàn)、向北發(fā)展……[詳細]
無錫膠山寺
  膠山寺位于膠山西山坡,始建于梁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450年歷史,這里原為蕭莊,梁蕭侍郎(佚其名)故宅,內有一泉,侍郎以此滌硯,名“滌硯池”(宋天圣邑令蘇紳建有硯水亭)。梁天監(jiān)六年(507)舍宅建佛寺,名膠山寺,太清間名“膠山彌勒寺”。隋大業(yè)五年(609)重建。唐代佛教天臺宗第九祖高僧湛然(711~782),號荊溪,宜興人,曾至膠山寺居住說法講經(jīng)。湛然圓寂后,寺中住持名其講經(jīng)處為“湛然堂”。唐咸通中,寺經(jīng)大規(guī)模改建,寺院西向依東峰,與惠山寺相對,神奇巧合。北宋至道年間,改稱膠山興化寺。南宋建炎中,無錫人抗金名相李綱請奉祀先祖,改額“崇親報德禪院”。元末廢,明洪武元年(1368),僧演古重建,重額“膠山寺”。寺中有竇乳泉、香花橋、蕭卿墓。碎石塢、礪劍石,及后人重建的湛然堂。明桂坡公安國在寺左重整……[詳細]
4、無錫植福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無錫植福寺
  植福禪寺位于位于無錫市東南方錫山區(qū)蕩口薛思娘橋橋邊,距無錫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禪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興盛時期,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200多平方米。曾是無錫一座著名的護法伽藍道場。素有“植福庵”之稱。時過境遷,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僅剩一個破舊小院落。三間石棉瓦大殿及一個戲樓和一口藻井。改革開放,宗教政策落實,植福禪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畝多,總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筑風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偉氣勢,又有南方那種飛椽翹角、亭臺樓閣式的小巧玲瓏。植福禪大殿系硬山頂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51米,進深7.87米,系硬山頂?shù)钐媒ㄖ,雖經(jīng)多次整修,但梁、柱、檁、枋及斗拱等木石結構大都為始建時的原物,四根檐柱和兩根金柱為花崗巖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壯,雕刻花紋精細……[詳細]
顧憲成墓
  顧憲成墓位于無錫市錫山區(qū)安鎮(zhèn)街道春光社區(qū)老灣里西首,錫虞路北,尤沈路西。根據(jù)記載,憲成墓坐東朝西,東面頭枕吼山,西面足朝芙蓉山,北面臨北興塘大河,南面有梵宮祗陀寺,流入北塘河的板橋港橫臥墓前。墓地清代曾經(jīng)過修繕,最西端的入口處,有一對四棱方形石望柱。其后是一座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后為神道,神道兩旁分立青石質石像生,石羊2、石虎2、石馬2、石翁仲4(右武2、左文2)。1983年,江蘇省文管會撥款修復,于1985年9月完工。將石虎重置神道兩側,并復建臺階、羅城、寶頂,補刻墓碑,另有其他石刻殘件陳列。1988年6月,“顧憲成墓”被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顧憲成墓,保持了原有朝向,也和江陰的梁敬帝陵現(xiàn)狀相似,西、北、東三面環(huán)水,南面緊鄰工廠圍墻。墓地最……[詳細]
6、無錫祗陀寺
無錫祗陀寺
  祗陀寺初名“祗陀講寺”,北宋淳化二年(991)賜名“崇教禪院”,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仍改為“祗陀寺”,但人們習慣只稱祗陀寺。寺旁有一集村,名祗陀村。南宋年間,因倪氏數(shù)代為官而廣建宅地,才有“長大廈”替代了原來祗陀村的村名。 根據(jù)《咸淳毗陵志》記載:“崇教禪院在縣東三十里,本名祗陀”。相傳寺規(guī)模雄偉,建房共達五千另四十八間!跺a金縣志》記載,該寺在隋唐以后,幾經(jīng)興廢,到清朝末年,已塌毀不堪。清道光八年重建關帝殿,光緒二十八年前后,由該寺主持和尚(名聽山),經(jīng)多方化緣,募集資金,再次修葺。民國13年對佛像又重金塑裝,從而使祗陀寺再次重放光彩。解放前夕,實有房屋已僅存50多間,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又稱金剛殿)、關帝殿、大雄寶殿、玉皇殿、大悲殿、地藏殿、觀音殿以及文昌閣(后改為藏經(jīng)樓,現(xiàn)尚存)、……[詳細]
7、植福庵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植福庵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廟,位于蕩口古鎮(zhèn)之西南約3公里的青蕩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寺內供奉蕩口地區(qū)特有的瘟神,F(xiàn)存大殿三間和五開間的戲樓一座。大殿系硬山頂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51米,進深7.87米,系硬山頂?shù)钐媒ㄖ,雖經(jīng)多次整修,但梁、柱、檁、枋及斗拱等木石結構大都為始建時的原物,四根檐柱和兩根金柱為花崗巖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壯,雕刻花紋精細。門窗所刻花紋也都精致美觀。明間兩根花崗巖檐柱上鐫有楹聯(lián)一副,曰:“顯赫威靈驅百癘,巍峨廟貌峙千秋!碧脙葍筛◢弾r金柱上也鐫:“蕩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兩全!睉驑亲铣,與大殿相對,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層。樓下為通道,樓上為戲臺的前后臺。前臺凸出,寬4.23米,深3.34米,頂部設八角形藻井,斗拱及“鳳頭昂”層層疊疊,……[詳細]
8、無錫七云寺
無錫七云寺
  吼山七云禪寺是一座有著千年文化底蘊的古寺,坐落在無錫商務區(qū)錫東第一山吼山南麓。交通便捷毗鄰京滬高鐵無錫東站,距離蘇南碩放機場8公里,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3.8公里。雖身處繁華之地,七云寺始終保持古道遺風,晨鐘暮鼓,道風清正,道場莊嚴。傳說吼山奇異的天象頻生常有七朵彩云依山顯現(xiàn),俗稱“七彩云”南朝文人曾在此山刻下“佛駕七云天邊來,緣系十方布慈悲”。所以此得名七云禪寺。七云禪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歷史,在時空的變遷中幾度興盛。明朝時期七云寺香煙鼎盛,遠道而來進香的香客多以船為交通工具,頻臨吼山浜俗稱燒香浜。高峰時曾有數(shù)百條船同泊的奇觀。在清光緒年間曾有文人以地理特征橫書對聯(lián)“七云魚尾送帆開,九里鴨頭撰墻過”足見本寺的靈氣。不幸是繁盛莊嚴的寺院后戰(zhàn)爭和文革洗禮下化為灰燼。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當?shù)亍?a href=/landscape/63/wuxiqiyunsi.html class=blue >[詳細]
倪瓚紀念館(倪瓚墓園)
  倪瓚紀念館位于江蘇省錫山區(qū)東北塘鎮(zhèn)芙蓉山麓,整個區(qū)域包括倪瓚墓園和倪瓚紀念館。在2007年4月份,錫山區(qū)及東北塘鎮(zhèn)成立了倪瓚墓修繕及紀念館建設工程籌備工作組,于7月份舉行倪瓚紀念館奠基儀式。經(jīng)過近9個月的努力,墓園修繕及紀念館建設工程全部完工。倪瓚墓園主要以修繕現(xiàn)有墓園為主,恢復倪瓚墓原有布局,補充碑亭建筑。倪瓚紀念館主要為紀念緬懷倪瓚區(qū)域,向游人介紹倪瓚藝術成就,弘揚傳統(tǒng)書畫藝術。整個項目占地共4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總投資約600萬元,力求通過史海鉤沉,展示一代丹青宗師、詩書巨擘的藝術成就,再現(xiàn)昔日云林堂的歷史風貌。修復完的倪瓚墓區(qū)比原來的舊址擴大了3倍,加長了墓道,按照歷史記載逐步恢復了昔日“云林堂”的布局,補充了碑亭建筑和照墻等。據(jù)了解,倪瓚畫真跡目前主要存在于美國……[詳細]
芙蓉山雙剎賢寺
  芙蓉山雙剎賢寺(芙蓉禪寺)位于東北塘鎮(zhèn)芙蓉三路芙蓉山,雙剎賢寺原有三個寺廟群,上山龍井峰以玉皇殿,三茅殿為主體;下山太乙峰以偃王廟,顯濟寺為主體;山麓以延福寺為主體,F(xiàn)芙蓉禪寺原古顯濟寺,古延福寺的延續(xù)。據(jù)元.王仁輔編《無錫縣志》載:周穆王時(公元前十世紀)無錫地屬徐國。國君偃王仁政愛民,時無錫大旱,偃王免征糧賦,放糧賑災。錫民感偃王恩澤,于芙蓉山建廟奉祀,此乃芙蓉山始祖廟。芙蓉禪寺在歷史上曾有兩次殘毀。第一次毀於太平天國之手,第二次殘留之處毀於大躍進。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黨和政府對宗教工作的重視下,1997年經(jīng)無錫市人民政府批準,芙蓉山為宗教活動點,2004年易名芙蓉山雙剎賢寺。芙蓉山雙剎賢寺的重建,集原芙蓉山三寺廟群的特色,復原芙蓉山十八景的部分景點,以佛像莊嚴,建筑雄妙為特色,深掘佛教……[詳細]
11、蕩口三公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蕩口三公祠
  三公祠坐落在鵝湖鎮(zhèn)南新橋邊,由明翰林院侍讀學士華察為紀念蘇淞巡按、監(jiān)察御史孫慎,督糧蘇淞、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翁大立以及無錫知縣王其勤三人丈量土地、清厘田賦、造福一方的功德,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始建,占地面積252平方米,建筑面積108平方米。三公祠中有思泉亭、學海書院、望月樓以及遺愛堂、致齋所、衍慶道院。思泉亭筒瓦攥尖頂,承以四根圓角方柱,亭內古井一口,名為思泉井。亭旁墻上嵌有《思泉亭記》碑刻一塊。祠屋一進,三間七架,兩側分置明代大學士王世貞、清代狀元顧皋等所撰石刻碑記共八塊。庭院內西側墻上嵌有步弓石一塊,“步弓”刻于三塊疊置的黃石條上,形狀近似于現(xiàn)代的圓規(guī),兩足通高92厘米,肩寬53.5厘米,兩足長107厘米,兩足間距171厘米,這是當年為丈量土地而制的標準工具,全國罕見,文物價值極……[詳細]
無錫斗山禪寺
  斗山禪寺原是千年古剎,是無錫地區(qū)第二大禪寺,規(guī)模僅次于馬山祥符禪寺位于錫北八士鎮(zhèn)境內,原寺廟文革時被毀,于1998年重建,新寺廟按佛教傳統(tǒng)造型,建筑雄偉壯嚴,佛像齊全。斗山禪寺歷史悠久,相傳西漢時期,斗山就建有“三青寺”,公元十五年新建了斗山寺,一八六一年斗山寺毀于戰(zhàn)火后,建造了“玉皇殿”,法不孤起,遇緣則興。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就在斗山寺百廢待興,無依無靠之時,一九九七年秋,上法下海法師應邀來到斗山,慈愛眾生之大悲心自然流露,發(fā)大誓愿,作獅子吼,依然接受了斗山寺。從此,開始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創(chuàng)建道場之艱難歷程。斗山重建廟宇,命名為斗山寺。交通指南景區(qū)地址: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園陵路乘車線路:無錫市內乘738路公交在翠竹路站下車可達![詳細]
13、宛山石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宛山石塔
  宛山石塔,又稱報親塔、寶清塔,位于無錫市錫山區(qū)羊尖鎮(zhèn)宛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當?shù)厝祟櫞髼澖。石塔塔心為實心,仿樓閣式,六面六層,底層每面寬2.5米,向上逐層收窄,通高12米。塔心用鐵褐色石塊砌筑,并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澆漿灌縫。外部是以青石條塊包砌成。因年代久遠,塔除正南青石貼條基本完好,其他均開始剝落。1983年,由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8月,當?shù)卣_始募資40萬元重修石塔,并于2001年4月3日修復竣工。2011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認定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華學士坊
  華學士坊原為明嘉靖時期翰林院侍讀學士華察府大門。華察年老致仕歸鄉(xiāng)后,幫助當?shù)乜h令清丈田畝,查出漏科數(shù)千畝,深得民眾稱贊。華學士坊是一座高大壯觀的高官府第牌樓,三間四柱,頂部被毀,石柱為花崗巖質,兩側八字形照壁下有獅子浮雕獅。1983年,原無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無錫縣文物保護單位。1928年,當?shù)貏?chuàng)辦東亭小學(現(xiàn)為東亭實驗小學),校門利用其牌樓做成,以示紀念。1980年,重建牌樓。1988年6月,公布為錫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蕩口華氏老義莊
  華氏老義莊是由華進思、華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間所建,其后華氏子孫陸續(xù)修建,現(xiàn)存房屋四進,位于蕩口北倉河北側,占地面積250()平方米。老義莊系江南地區(qū)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規(guī)模較大,保存相對完整。尤其第三進楠木正廳及門前隔河照壁頗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同時對研究江南地區(qū)義莊的興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加02年,老義莊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老義莊修葺一新。2019年10月7日,蕩口華氏老義莊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蔡鴻生舊宅
  蔡鴻生洋房位于蕩口人民路,約建于1931年至1935年間,名“蔡鴻德堂”,兩棟三層,坐東朝西。門樓五間兩層,樓下中間一間為大門通道。緊靠門樓南側建有水塔,高四層。主樓平面呈“L”形,三間三層朝南,五間兩層朝西(解放初期由上海工匠加為三層),門口均有混凝土臺階三級。副樓與樓梯設在建筑東北角,四間三層,與主樓相通。最東側二樓另有通道連接朝西主樓與副樓。建筑南部原有圍墻和水池。墻上用混凝土塑劉海灑金錢浮雕。整棟建筑全部為混凝土結構,彩色馬賽克貼面鋪地,結構精巧,裝飾考究,是民國時期洋房建筑中的精品。洋房內自來水、電燈、制鐵落水管等等一應俱全?谷諔(zhàn)爭時期,該樓曾駐扎日軍一小隊,解放后先后作為鄉(xiāng)政府和文化站所在地。蔡鴻生舊宅洋房為清水墻西式建筑,彩色馬賽克貼面鋪地,結構精巧,裝飾考究,是民國時期洋房……[詳細]
蕩口華氏建筑群
  華氏為無錫望族,而蕩口鎮(zhèn)更是華氏一族聚居之地,自明初華氏遷居蕩口以來,蕩口鎮(zhèn)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江南聞名的商埠。數(shù)百年以來,得鵝湖靈秀之氣,蕩口鎮(zhèn)名人輩出,也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物古跡和民間傳說:如華氏義莊建筑群,華蘅芳、華世芳兄弟故居建筑群;民族實業(yè)家華鴻模、華繹之祖孫開創(chuàng)的鵝湖中學、果育鴻模小學舊址;當代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祖居等等,F(xiàn)在這些文物古跡大部分保存完整,并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此外,現(xiàn)北倉河、新生河兩岸仍保留了成片的民居建筑群,其中絕大部分是明清以來蕩口華氏子孫所建,是華氏興衰的歷史見證。蕩口華氏建筑群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駁岸、碼頭大部保存完整,明代到民國各個時期的建筑數(shù)量豐富、保存完整、風格鮮明。義莊建筑是一大特色,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詳細]
姚桐斌故居
  姚桐斌故居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姚桐斌故居1947年無錫市錫山區(qū) ……[詳細]
陳墅姚家祠堂
  陳墅姚家祠堂位于錫山區(qū)東港鎮(zhèn)陳墅老街51-59號,年代為清中期。陳墅姚家祠堂為無錫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彭祖墩遺址
  彭祖墩遺址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彭祖墩遺址新石器無錫市錫山區(q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