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黃山市 > 黟縣旅游

黟縣文物古跡介紹

歸園·賽金花景區(qū)
  二零零三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qū)。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西遞、宏村之間。二零零四年五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qū)內(nèi)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親手栽種的海棠花等。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nèi)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nóng)、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說,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故居景區(qū)在黃山和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它集徽文化的諸多元素賽金花故居與黟縣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于一體,因地制宜,巧于構造,將自然美景裁剪入園,是人工山水園與自然山水園的完美組合,具有極高旅游觀賞價值。園中主要景色包括: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詳細]
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刺史坊建于1578年,清乾隆、咸豐年間曾修葺。坊基周圍占地100平方米,坊高12.3米,寬9.95米,四柱三間五樓單體仿木結構。通體為質(zhì)地堅實細膩的黟縣青石料構成。全坊以四恨60厘米見方抹角石柱為整體支柱,上雕菱花圖案。柱下有長方形柱墩四個,各高1.6米,東西長2.8米,寬80厘米。中間二柱前后飾有兩對高達2.5米的倒匍石獅,為支柱支腳,造型逼真,威猛傳神。一樓月梁粗壯,刻以浮雕,精美古樸,柱梁間均用石拱承托,兩側(cè)嵌以石雕漏窗。中間橫梁前后分別刻有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朝列大夫胡文光字樣。二樓中間西面為膠州刺史、東面為荊藩首相斗大雙鉤楷字,書體遒勁,三樓中軸線上鐫有恩榮二字,兩旁襯以盤龍浮雕,二樓至四樓左右兩側(cè)和端點均流檐翹角,脊頭吻獸雕為鰲魚。檐下斗拱兩側(cè)飾有44個圓形鎂空花翅,四根石……[詳細]
西遞村古建筑群
  西遞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山脈南麓的黟縣東源鄉(xiāng),距縣城東8公里。據(jù)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載:西遞村因“羅峰文其前,陽尖障其后,石獅盤其北,天馬靄其南,中存二水,環(huán)繞石之東,西之西,故名西遞!鼻逯麑W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記》中云:“西遞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設‘鋪遞所’,故名西遞!蔽鬟f是一座古老的山莊,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遞村在北宋元豐年間始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葉,村堂已具現(xiàn)在規(guī)模。清代中期后,隨著徽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觀。至今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舊居、古來橋、會源橋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莊因山川水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全村現(xiàn)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風貌獨特。西遞村由正街、橫路街、后邊溪3條街道和40多條胡同及2條穿街村而過的……[詳細]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縣城東北11公里處,為明、清、民國時期徽州民居建筑群。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志性建筑。隨著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fā)祥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紛紛在家鄉(xiāng)購田置屋,修橋鋪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設的兩次熱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齊、汪升平父子,請風水先生何可達“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引西溪水入村,開鑿百丈水圳,擴建了約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后199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筑密集。1607年汪代大小族長16人集資,購秧田數(shù)百畝,鑿深、掘通……[詳細]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縣城西南四公里處,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這個規(guī)模宏大的古村莊始建于元、明年間,聚居著葉、程、李諸姓家庭的上千號人口,至今仍較好地保存著8幢代表著宗族勢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條約200米長的軸線上。宗祠規(guī)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瓏,組成了一個全國罕見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現(xiàn)代人了解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館。同時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著72條巷弄分布排列,組成了一個如迷宮似的飄蕩。不要說古祠堂、古民居,單就這些層層疊疊、回還往復的巷弄,就要迷倒無數(shù)游人。關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為汪氏八個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順治始,前后經(jīng)歷了200多年的時間,共建有樓房16幢、四合屋2幢、學堂廳和書齋各1幢,占地約6000平方米!鞍舜蠹摇辈⒉粌H僅是“八大間”,它是……[詳細]
賽金花故居
  賽金花故居清黟縣2003年在賽金花故園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故又稱歸園景區(qū)。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西遞、宏村之間,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tǒng)的造園手法,其疊山、理水、建筑、植物與蘇州、揚州等江南園林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2004年5月正式對游人開放。景區(qū)內(nèi)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海棠花梨花伴月、雙橋截春、靜寄弄魚、遠風聳逸、環(huán)碧秀色等,從人物、歷史、文化、旅游角度來看,是一筆寶貴財富。。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nèi)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以及劉半農(nóng)、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價,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賽金花,原名鄭彩云。1872年10月出生在黟縣上軸村。10歲時隨父親遷居徽州,因家道衰敗,年少的賽金花一就淪為清信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詳細]
7、塔川
塔川
  村口及周圍地帶多植烏桕樹,且古樹參天,每到秋季,滿山樹葉色彩斑斕,粉墻黛瓦掩映其中,美不勝收。這里已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必游之地。塔川村又名塔上,隸屬于宏村鎮(zhèn),距離宏村僅2公里,是黟縣小桃源眾多美麗富繞的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塔川,背倚高聳云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墻黛瓦,飛檐翹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層層迭迭,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座巨型寶塔,此為“塔”之來歷。塔川,高庵與低庵兩峰之間(因峰之巔,原有西林寺禪院而得名),一條清溪破土而去,依山潺潺流下,穿村中而過,直奔風我秀麗的奇墅湖,此為“川”之來歷。村莊因有“川”過而富有無窮靈氣,清溪也因穿“塔”而更顯活力。塔川,即以此而旬名。來到村口,映入眼簾的是數(shù)棵巨大古樹,它們分別是樟、榧、楓等……[詳細]
8、碧陽書院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碧陽書院
  碧陽書院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時代為清。古之黟縣,自宋代以來,對教育非常重視,那“十戶之村、不廢頌讀”的教育氛圍,使人預感這塊土地不可低估的前途。碧陽書院創(chuàng)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地處有“白云深處仙境,桃花源里人家”之稱的碧山之陽,故名。明嘉慶四十二年(1563年),就城南儒學原址擴建而成,明天啟年間,為魏珰毀塌;崇禎年間,修復碧陽書院。清乾隆年間,縣儒學復移城南舊址,撤碧陽書院。嘉慶十三年(1808年),“邑人議建潯陽書院于潘山,地險不成”。嘉慶十六年(1811年),邑人捐銀近90000兩重建,其中黟縣鄉(xiāng)紳胡尚就捐有18000兩。重建書院實用29100余兩,建后尚余銀60000兩,分至該縣各鹽、典商生息,按年收取利息。經(jīng)闔邑鄉(xiāng)紳公議,仿效歙縣紫陽書院制度稍加變通,議定書院事務諸多方……[詳細]
9、程氏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程氏宅
  程氏宅東鄰趙仁豐住宅,西連程松林住宅,南接祖賢明住宅,北臨泮臨街橫巷。程氏宅建于明代萬歷十八年(1600年),占地面積156平方米,是一座前后3間2樓結構,并以前后廳天井為中心的內(nèi)向方形合院式建筑。這種以天井為中心的內(nèi)向合院,充分地利用了天井的采光、通風、排水等功能,并且在天井處還可以設置盆景魚池,以增加變化,在宅內(nèi)體現(xiàn)自然之美。程氏宅大門設在左側(cè),建有木柵欄,2樓門亭與廚房相連,隔以磚墻,設拱券耳門進出,廚房有后門小巷。大門門洞用花崗石做為門坊,大門用方磚貼面,釘成斜方格狀,均以鐵皮壓縫為邊,磚中央用圓頭鐵釘釘牢,氣勢軒宏莊重。后進左側(cè)的廚房門,亦用方磚貼面,壓以鐵皮。天井的水平墻高9米,兩側(cè)山墻高13米,天井地面鋪青石,前天井設置了花崗石花臺,為明代遺物,樓下廳堂宏麗寬敞。檐柱月梁梭形,……[詳細]
10、舒余慶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舒余慶堂
  余慶堂黟縣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萬歷年間),占地480平方米。大門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墻。用水磨磚砌成的雙柱三樓大型貼墻牌坊,高約10米,磚柱寬50厘米,呈梭形。月梁磚雕細致精美,簡樸大方。兩層樓檐,層層挑起,承以斗拱,整個牌坊造型的主從、疏密,互為拱托比襯,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庫門坊里,是方磚鋪面的厚實大門,方磚銜接處,全部用鐵皮壓縫,成斜方格形,每塊磚中央都釘有圓頭大釘,顯得宏偉莊嚴。祠堂分下廳、中廳、后廳三進,布局得體,梁柱雄偉,主要構造全用銀杏木構造。大柱直徑0.4米,梭形,柱礎為覆盆形,襯有梓木板。月梁碩大,略呈梭形。梁頭柱間挑木,均以斗拱承托,丁頭拱卻摟有卷心花飾,梁下替木,細樓精雕。脊瓜柱下的平盤斗為仰張蓮瓣,脊瓜柱兩側(cè)叉手,深雕成卷手紋。梁架突出。形似彩帶,頗具宋代結構式……[詳細]
黟縣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矗立在黟縣奕村,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一處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重修于清朝。整個祠堂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布局獨具匠心,顯示出中國古代民居建筑規(guī)劃設計的高超水平。外有小院,進入后方為大門,且為圓洞門,洞內(nèi)是大院,院中央地面上用碎石鑲嵌著一個巨大的風水八卦圖,很是奇特。上幾級臺階,便是一個長20米寬8米的平臺,全由“黟縣青”鋪成。再上兩級臺階,就是祠堂門樓,門樓飛檐翹角,屋脊上有龍、鳳、麒麟等異獸石雕,栩栩如生。祠堂內(nèi)部十二根圓形木柱頂天立地,十二扇屏風門整齊排列,別具一格,為黟縣古祠堂之罕見,置身其中,恍若隔世,墻根上新鮮的苔痕泛著淡淡綠,似時光流轉(zhuǎn)的印記,穿透天井的依然是那片遠古的天空。歷史源遠流長,它在無數(shù)個晨曦中醒來、又在無數(shù)次日落中沉寂,……[詳細]
吾愛吾廬民宅
  吾愛吾廬是關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鑾建于清咸豐年間,距今150余年歷史。書齋式建筑,門口題額為清末書法家趙之謙所題,典出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仲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由門口進入,有一正方形庭院,約四十平方米左右,中有石板甬道直通正廳,四周建有回廊,靠三面墻壁的14根主柱為空嵌暗柱,放眼望去,似懸空而立,這種頗似西北民居的建筑樣式,在徽派古民居中卻是不多見。回廊通往正廳兩側(cè)的儀門,右邊柳葉形,左邊畫簾形,行于其中,如同畫中人一般,庭院中設有石桌石幾,植有花草,極富情趣。正屋名萱蔭庭,二層三間,廊前裝有10扇蓮花門,以供采光和檔風。正廳兩面三側(cè)廂房,窗戶面朝庭院,一反古民居慣例,又寬又大,四面隔扇皆雕以花紋,使房內(nèi)十分明亮。廳堂中最值得欣賞的還是藻進彩繪,其圖案多為鯉魚,成群……[詳細]
黃士陵故居
  黃士陵故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時代為清。在“黟縣古民居”中,有一幢名為“舊德鄰屋”,它便是晚清杰出的書畫家、“黟山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黃士陵故居,雖然歷經(jīng)滄桑,但至今仍較為完好地保存了下來,現(xiàn)已成為眾多古民居中一顆耀眼的明珠。其實黃士陵故居有兩處,除一般人知道的“舊德鄰屋”外,在村西還有一幢“大三間”,是黃士陵的誕生處,即“舊宅”。此屋四壁是高高的風火墻,外墻上有磚凸出,上有“外存地六寸”五字,此特征在黃村可謂獨一無二。里面前部是天井,后部中間一廳,兩邊兩個房間,樓上亦然,故名。據(jù)其后裔介紹,黃士陵從小至青年時代都在這里度過,五十六歲其回歸故里,最初也住在這所屋子里,還陳設了從廣州帶回的全套紅木家具,因人多狹促,后來便另筑新屋“舊德鄰屋”。喬遷新居后,此“大三間”便借于他人居住。五十年代土改時,由于種……[詳細]
皖南蘇維埃政府舊址(柯氏宗祠)
  皖南蘇維埃政府舊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縣柯村鄉(xiāng),是當年皖南蘇維埃政府辦公所在,總建筑面積367.5平方米,由儀門、享堂、寢堂組成。整個建筑結構嚴謹,端莊古樸。儀門重檐翹角,前檐下設有木柵欄,內(nèi)設門坊,大門兩旁有抱鼓石一對,前后三進,大門前有廣場約160平方米。前廳、中廳四周布置有反映當年中共太平中心縣委領導農(nóng)民舉行柯村暴-動、創(chuàng)建皖南紅色蘇區(qū)以及方志敏率領的北上抗日先遣隊抵達柯村紅色蘇區(qū)休整和向群眾發(fā)表革命形勢演講的過程。中廳堂上掛有柯村暴-動形勢圖和太平中心縣委組織機構、皖南蘇維埃政府組織機構簡介圖。后廳大堂懸掛有方志敏烈士巨幅畫像。舊址對面300米處,有當年方志敏居住過并召集皖南蘇區(qū)政府負責人開會的民居,民居正立面尚有當年紅軍留下的革命宣傳口號“當紅軍光榮”五個大字,離舊址約……[詳細]
15、韓氏宗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氏宗祠
  黟縣韓氏宗祠位于黟縣宏村鎮(zhèn)萬村,建于明萬歷年間。進深39米,寬22米,占地約850余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莊嚴肅穆。祠堂分三進,上廳為三層樓享堂,中廳為把堂,下廳為敞廳,前低后高,兩個天井,石板鋪地。東西兩側(cè)山柱不靠壁,祠前有小塘,俗稱“繡球”,整幢祠堂成“撲地獅滾繡球”狀。內(nèi)部斗拱為二跳五踩式,曲梁碩大,呈梭形,脊瓜柱兩側(cè)叉手樓有卷心花飾,平盤斗為仰花蓮瓣,雕樓精美。天井四周下斗拱,層疊相承,嵯峨多姿,氣勢壯觀。全祠共有99根柱,柱梁為白果、株樹制作,歷400余年無蜘蛛網(wǎng),堪稱奇異。橫枋上掛有“盛世人龍”、“宿德重恩”、“黍山碩望”、“名重一鄉(xiāng)”、“壽考維棋”、“內(nèi)閣中書”等功名匾額,顯得富麗堂皇,展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保護范圍:東、南、西、北各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詳細]
16、云門塔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門塔
  云門塔位于黟縣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稱三都寶塔,因塔旁先有云門書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層,全高36.4米,系筒形樓閣式磚體木檐結構。塔平面繼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為六角形臺階,每邊長5.2米。塔身六角形每邊長2.4米,墻厚1.2米。磚砌斗拱,飛檐翹角,檐下飾以磚雕,角端懸掛鐵馬、每當微風吹拂,叮當之聲悠揚。塔剎為寶珠頂,下有國光、寶蓋、相輪、承露盤、復體等,共高6.4米,宏偉奇峻。塔內(nèi)壁龕彩繪,淡雅別致。塔身內(nèi)部為空心式,有折轉(zhuǎn)攀登的階梯,梯寬0.5米,可拾級而上。各層均有門窗,既能采光通風,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層,極目黟城,環(huán)城皆山,漳水如練,田野蔥綠,村居鱗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該塔結構穩(wěn)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氣勢雄偉![詳細]
汪大燮故居
  汪大燮故居占地面積291平米,系二樓前后三間結構。位于宏村街中段南向,汪大燮是民國初黎元洪政府國務院總理,其故居門罩端莊,正屋為背向3間2樓結構,設有儀門,氣勢軒昂。堂前額枋、扇門等部位,木雕構圖質(zhì)樸、逼真而精湛,更顯大氣![詳細]
18、盧村志誠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盧村志誠堂
  盧村志誠堂清黃山市黟縣盧村的木雕樓(志誠堂)雕刻技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簡直就是一座雕刻藝術的博物館,折射出古代徽州藝人嫻熟的技巧和超凡的智慧。集木雕藝術之大成的志誠堂,建于清道光年間,據(jù)說是當?shù)卮髴舯R邦燮(盧百萬)所建,僅木雕一項便由4個工匠用了25年時間才得以完成。保護范圍:東至羊棧河,南至志誠堂南外3米,西至盧錫春戶,北至李松元戶。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志誠堂東外50米,南至志誠堂南外50米,西至志誠堂西外50米,北至志誠堂北外50米![詳細]
屏山村古建筑群
  屏山村古建筑群屬黟縣龍江鄉(xiāng)管轄。因村北向有屏風山而得名,又因古建制屬黟縣九都,村中為舒姓聚族而居,故又名九都舒村。據(jù)屏山村《舒姓宗源實務》和《舒氏宗譜序》等記載,屏山舒氏為伏羲九世孫叔子后裔,于唐末自廬江遷居屏山,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保護范圍:西至黟金公路,北、東至村落,南至長寧湖,面積36.7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屏山村盆地整體范圍![詳細]
范培蔭、曾翠英宅
  范培蔭、曾翠英宅位于黟縣碧陽鎮(zhèn)古城區(qū)西街10-1號、西街10-2號,時代為清。范培蔭、曾翠英宅被公布為黃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