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 北海市 > 合浦縣旅游

合浦縣文物古跡介紹

合浦東坡亭
  東坡亭位于合浦師范學校內,綠水環(huán)繞,風景絕佳。相傳蘇東坡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在合浦時住清樂軒,雖只兩個月,卻寫了《雨夜宿凈行院》、《記合浦老人語》等詩文。后人為了紀念他,在清樂軒故址修建東坡亭。此亭歷代重建幾次,現(xiàn)亭為1944年重修。東坡亭為磚木結構建筑,主亭正門上端掛著“東坡亭”的大字匾額,為40年代廣州大榕寺主持鐵禪和尚手跡。正面壁上有詩人刻像,像上方“仙吏遺蹤”四大字體古樸渾厚。像的左上方是詩人在合浦作的詩文碑刻十余件。亭內正面壁上嵌有蘇東坡石刻象及其他詩文碑刻十余件。亭東約30米有東坡井,為廉州四大名井之一,相傳為蘇東坡親自所挖,喝井中之水后,赴考文士可金榜題名。亭東側為“東坡公園”。亭閣湖水環(huán)繞,波光瀲滟,垂柳成蔭,風景優(yōu)美。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合浦旅游勝地。蘇東坡被貶廉……[詳細]
曲木客家土圍城
  在廣西合浦縣曲樟鄉(xiāng)曲木村,有一座始建于1883年的土圍城,因其保存較為完好,現(xiàn)已成為客家文化和建筑的“活化石”,是一個蘊含豐厚客家圍城文化底蘊的旅游景區(qū)。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的曲樟曲木客家土圍城,是廣西第二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圍城,是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濃郁的客家文化,具備很大的參觀、開發(fā)價值。曲木客家土圍城位于合浦縣曲樟鄉(xiāng)政府的所在地曲木村內,背山面水,距六湖水庫約500米。土圍城占地約6050平方米,由“老城”、新城”兩部分構成,城內的住民均為陳氏,F(xiàn)圍屋的整體保存基本完整,大部分房屋仍有村民居住。土圍城是一方既獨立又開放的客家風情園,內有滋養(yǎng)生命的老井,有朗朗吟誦的書聲,其間還有鳥叫、蟲鳴、犬吠、牛哞,是一曲鄉(xiāng)村的天籟之音。走在土圍城中,客家人的風柜、石牛(碌碡)、水煙筒、石碓,還有牛車、……[詳細]
3、永安大士閣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安大士閣
  大士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城東80公里的山口鄉(xiāng)永安古城遺址中。永安城濱臨北部灣海邊,是中國古代沿海地區(qū)抵御外來侵略的重要哨防之一。大士閣俗稱“四牌樓”,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是永安城中的佛教建筑,原有許多佛像,因為供奉著觀音大士,故而得名。大士閣由兩座敞開式的亭閣相連,以后座的四柱廳為中心,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無廊、無天井相隔。閣的立面為上、下兩層,上層作0式,用木板圍護,設有門窗,地面鋪設木板;下層是無圍護的敞開式,整個的構架用榫卯連接,柱頭斜向上作出三跳華拱,承托著閣的外檐。閣重檐歇山式頂,每頂九脊,脊上施有精致的花紋裝飾,有鳳凰、二龍戲珠、鳥、樹、奇花異草等浮雕,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大士閣雖然建造于明代,但多采用早期的建筑手法,如:柱頭有的分成梭形柱,柱礎雕刻古樸的寶相蓮……[詳細]
4、海角亭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角亭
  海角亭位于廣西合浦縣廉州鎮(zhèn)西南面,始建于北宋景年間(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將近千年。漢代孟嘗任合浦太守,施政廉潔,后人為了紀念他,特建此亭。亭以海角為名,是因此地當年濱臨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處,經(jīng)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重建、修建、移遷,才至今趾。海角亭座東北向西南,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平面呈方形,面闊三間,設迴廊,通面寬10.49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6米。海角亭分兩進:第一進為門樓。門樓正中是大圓拱門,兩旁是耳門。正門上方嵌著“海天勝鏡”四字。耳門上還分別雕有“漱月”“澈云”字樣。正門兩旁原有石刻對聯(lián);“不到此亭那知象群崖關山萬里;試觀于海才見龍門冠嶺云水千重”。門樓正中處一塊約九十公分、寬約五十公分的石碑上刻著清代陶冶一筆寫成的“鵝”字。第二進是亭……[詳細]
5、槐園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槐園
  民國時期的廉州槐園,方圓百里,聞名遐邇。一座別出心裁呈歐式建筑風格的華麗洋樓,榮耀古城而獨領--。槐園,名取宋士王祜植槐典故,俗稱花樓,為廉州士紳王崇周故居,位于合浦縣廉州鎮(zhèn)康樂街1號,始建于1927年,現(xiàn)占地面積5367㎡,是一處中西結合的近代庭園別墅式建筑群,園內建筑自東向西沿中軸線布局,依次由池塘拱橋、門樓、庭院魚池、主樓、后罩房以及西北廂房、四周園林等構成。1993年公布為合浦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經(jīng)合浦漢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修復使用。2015年獲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眻@主樓主樓占地面積400㎡,為一座中西合璧磚木鋼筋砼混合結構的四層樓房。一層券廊式、二層柱廊式的歐洲古典風格,三層硬山式的中國傳統(tǒng)風格,四層亭閣式的中西揉合風格。整個建筑規(guī)模宏大、雄奇壯麗,立面變化豐富,既……[詳細]
合浦文昌塔
  合浦文昌塔位于廣西合浦縣城南約3公里處,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塔為八角形,高約36米,塔座8.1米,內徑2.6米。為7層疊澀密檐磚塔,其造型從底層向上逐層收窄,塔頂為一紅胡蘆。每層開著東西通風門,即坤門與鳳門,其余是作裝飾之用的假門,塔內有階梯盤旋而上。塔身為白色,角邊和拱門邊為紅色,紅白鮮明,既樸素又美觀。登塔眺望,北海遠景盡收眼底。文昌塔的取名,是取南方丁火文明之義。文昌塔現(xiàn)為廣西南部寶塔之冠,這對研究古代文化藝術及建筑力學都有較大的價值。文昌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曾修葺了五次,最后一次修葺于1985年。文昌塔高37米,為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磚塔,第一層直徑8.56米,塔身座北向南,每層角檐上有一鱉魚,下有一個龍吻,內邊樓級原先是木板,到最后次修葺改為水……[詳細]
7、合浦東山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東山寺
  合浦東山寺,原名靈覺寺,東山寺,是宋寶山成禪師創(chuàng)建,明永樂十年(1412)高僧玨靜重修,后再經(jīng)明萬歷、清康熙年間多次重修。寺共四進,磚瓦結構。第一進山門,門額“東山寺”三個字,為進士喻俊所書,字體渾厚蒼勁;第二進為天王殿;第三進為大雄寶殿,建筑保持宋代風格;第四時為觀音殿。合浦東山寺曾是安南王李日尊于大越昌符年間的行宮,是合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明朝時曾被評為“廉陽八景”之一。只可惜,在解放后,由于政治運動等原因,合浦東山寺屢遭不測,殿宇被拆除,佛象遭碰壞,一片凄慘景象。改革開放后,特別是2001年,合浦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宗教政策,把修復東山寺的工作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為此,合浦東山寺正在一天天恢復其原貌,整個東山寺的面貌宛然一新,F(xiàn)在大雄寶殿和觀音殿正在進行緊張的修復之中,相……[詳細]
合浦漢墓博物館
  合浦漢墓博物館合浦縣博物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廉州鎮(zhèn)中山路中山公園內。合浦縣博物館的陳列以《合浦漢代墓葬出土文物展》為主。展廳以木制展板分隔成四個展室,展覽面積238平方米,展品250件,以青銅器、陶器和琉璃、琥珀、瑪瑙、水晶和金銀玉石等制品為主。其中,銅鳳燈、銅屋、銅提梁壺、三足銅盤、銅魁等具有南方青銅器精巧細致的地方特色。帶有干欄式結構特征的陶樓,顯示出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和日常居住條件。展品中有一件東漢早期的銅提梁壺,內盛液體至今仍保存。博物館館藏有文物3150件,以漢墓出土文物、清代書畫和扇面為主。其中,以漢墓出土的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銅屋、銅井、銅灶、金帶鉤、玉壁和傳世的鐵斗、銅鐘等更是珍貴。曾出版合《浦文物簡介》、《合浦文物古跡》、《合浦漢墓出土文物講解》。合浦古墓群位于北海市合……[詳細]
合浦永安城址
  永安城址:永安城址位于合浦縣山口鎮(zhèn)永安村。明代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遷石康守御千戶所來此駐守永樂年間,千戶牛銘草創(chuàng)永安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海北道僉事林錦增筑擴建。永安城址平面呈方形,面積約141456平方米,墻基寬5.2米,紅土夯筑,原有城墻磚基本被拆去建民房等使用。現(xiàn)存南面城墻基高約1.5米,城址內有大士閣、城隍廟、--木(見血封喉古木)等古跡,是北部灣地區(qū)僅存的明代抗倭海防軍事城池。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永安城址城基為基線,向東、向南各外延20米,向西、向北各外延10米范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00米范圍內![詳細]
10、惠愛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惠愛橋
  惠愛橋原名金肅門橋,俗稱舊橋,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zhèn)惠愛路的西門江上。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輴蹣虻臉蛄航Y構和設計獨具匠心,在廣西屬首創(chuàng),在全國也屬罕;輴蹣驗闁|西走向,為三鉸拱人字架結構,拱腳支撐在兩岸石砌的欖核形橋墩幄上,橋墩旁還設有磚砌弧拱式泄水孔,橋全部為木質結構;輴蹣蚴冀ㄓ诿鞔履觊g(公元1506年以后),嗣后年久橋記,經(jīng)崇楨8年(1635年)、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2年(1737年)多次重修,光緒13年(1887年)毀于火。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廉州紳商募款重修,宣統(tǒng)3年(1911年)落成現(xiàn)橋。據(jù)說橋為當?shù)啬嗨そ吵錾淼氖Y邑雍設計并承包施工。3橋體結構惠愛橋為東西走向,為三鉸拱人字架結構,拱腳支撐在兩岸石砌的欖核形橋墩幄上,橋墩……[詳細]
11、合浦魁星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魁星樓
  魁星樓,原名奎文閣,俗稱鐘樓,位于廉州文蔚路廉州中學校園內。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毀。道光元年(1821年)在舊址重建。閣內祀奎文星君。魁星,指北斗七星形成斗形的四顆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情w內供奉魁星神像,只允許考取功名者拜祭,無科第身份者不許參拜,清末廢科舉辦學堂后,在樓上懸古鐘一口。作學校上下課信號之用,故又俗稱“鐘樓”。1981年魁星樓被列為合浦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閣為方形尖頂三層亭閣式樓閣,高15米,底邊長4.75米,占地面積約22.6米。底層為條石基腳。廊四周有檐柱。南北有兩個拱門,二層四壁開方窗,三層東西開方窗,南北開圓窗,均為陶質藍窗。樓內有清代石刻2塊。琉璃瓦脊、四角翹檐置座獅,座檐立鳳凰,閣頂冠以葫蘆?菢桥R江面立……[詳細]
大浪古城遺址
  時代:漢大浪古城遺址因位于石灣鎮(zhèn)大浪村而得名,2003年6月,廣西文物工作隊向外界發(fā)布: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合浦第一個西漢中期前后與海上絲綢之路記載年代相吻合的大型聚落遺址。大浪古城遺址東西南北城垣各長215米,呈正方形,城基寬18米。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文物工作隊在大浪古城遺址范圍內發(fā)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的刻劃紋和幾何印紋陶片。有泥質陶和夾質陶兩種,顏色以灰黑色為主,少量紅色和灰色,紋飾有方格紋、米字紋、水波紋、回字方格紋、席紋等十多種,紋飾纖巧繁縟、拍印清晰,與當?shù)匕l(fā)現(xiàn)的東漢墓甚至西漢晚期的出土遺物迥然不同。其中還發(fā)掘了20多個十分規(guī)整的柱洞初步分析為桿欄式建筑,應該是望樓之類的建筑。經(jīng)過研究和測試,廣西文物工作隊認為其年代當屬西漢早中期。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漢代合浦郡的歷史變遷,漢代海上“海上絲綢之路”始發(fā)……[詳細]
林翼中舊居
  林翼中舊居:林翼中舊居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白沙鎮(zhèn)油行嶺村委新城村,為宅主人于1931—1948年之間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建的鄉(xiāng)居、中西合璧式客家圍屋。林翼中(1892—1984)。字家相,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活動,是民國早期廣東省民政廳廳長,號稱是地方軍閥“南天王”陳濟棠的“文膽”。該宅由又名為“相廬”,坐北向南,占地7000余平方米,圍墻高7米,厚0.6米,四角及主人區(qū)共有6座三層高的碉樓;大院內東側高墻、碉樓隔出主人區(qū),依次為門樓、平房、影壁、水井、走廊、主樓、四合院、更房,門樓高二層。主樓高三層,西式風格為主,磚混結構;其余均為一層,傳統(tǒng)建筑風格為主。解放前,該宅日常有大批武裝家丁守護,曾駐扎國軍一個連官兵。大院正門的門額上原有“相廬”二字,為宅主人手跡,正門外正對一個半月形池塘,人工挖成,為該宅……[詳細]
中共合浦縣中心縣委舊址
  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機關舊址原是宏德小學內的一幢白色磚瓦結構的二層碉堡樓,樓四周有圍墻圍成一個長方形的小院子。早在1939年,白沙宏德小學就是中共南路特委與欽廉四屬黨組織的聯(lián)絡站。1940年5月,中共合浦中心縣委恢復后,縣委機關就設在這里,同年11日至翌年1月,粵桂邊工委同時設在此。中心縣委利用白沙宏德小學這個隱蔽地方,多次舉辦黨員骨干訓練班和召開重要會議,組織領導了著名的白石水抗日武裝自衛(wèi)斗爭等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動。1981年和1984年分別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和文物保護單位,也進行了修復。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合浦縣委、合浦縣人民政府撥款對舊址進行重修,并在毗鄰新建了一座約150平方米的斗爭史陳列館。該舊址修復后,縣委、縣政府把它作為“合浦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15、合浦漢墓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漢墓群
  合浦漢墓群位于中國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境內,是一處包括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社會各階層的墓葬群。合浦漢墓群主要分布在禁山、康南、平舊、楊家山、中站、廉東、涌口、廉北、堂排等村所轄區(qū)內,總面積約69平方公里。墓群內包括墓葬近7000座,現(xiàn)已發(fā)掘400余座。墓葬形制有土坑墓和磚石墓兩種。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還有耳室或側室。墓道多數(shù)為斜坡式,個別為階梯式。墓群內還出土了銅器、鐵器、金器、銀器、陶器、玉器以及水晶、玻璃、瑪瑙、琥珀等隨葬品萬余件,其中包括銅鳳燈、銅屋、玻璃杯碟等罕見的珍品。合浦漢墓群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漢代中國南部地區(qū)的喪葬制度提供了完備的實物資料。此外,墓葬0土的琉璃、瑪瑙、琥珀等“舶來品”,對了解漢代中國對外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國家文物局)……[詳細]
16、廉州武圣宮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廉州武圣宮
  武圣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廉州鎮(zhèn)奎文路中段,坐北向南,硬山頂磚木結構,灰裹壟瓦面。為中軸對稱庭院式廟宇建筑。面闊三間,三進二天井,由門樓、中殿、后殿,及兩側連廊組成,占地面積586.2平方米。中殿明間置四根粗壯高大的花崗巖內金柱,上置兩榀抬梁式木構架,支承屋頂,用材碩大,浮雕裝飾精致,建筑外墻涂土紅色漿。為清代建筑物,具嶺南風格。2009年5月4日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武圣宮主體建筑四周圍墻墻基為基線,向東外延5.5米,向南外延9米,向西至奎文路26號東面墻,向北至大東門1號南面墻。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外延16米范圍內。……[詳細]
山口林氏家廟
  山口林氏家廟:山口林氏家廟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山口鎮(zhèn)新建街14號,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清中期林氏家族遷來山口成為當?shù)赝澹歼w祖太興之子發(fā)家后創(chuàng)建宗祠祀奉先人,故俗稱“太興祠”。林氏家廟為中軸線對稱的“凸”字形布局,突出居中為宗祠,兩旁為家族書院,共十進,以通廊相連,號稱“十座九通廊”,均為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筑,以鐵木、花崗石柱支承,鍋耳形山墻高出屋脊,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草鞋村遺址
  草鞋村遺址位于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zhèn)草鞋村,西臨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門江,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草鞋村遺址考古的重要收獲是城址的確認及大規(guī)模、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遺跡的發(fā)現(xiàn),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漢--古上較為少見。遺址于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2007年至2008年,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遺址分布面積13,310平方米。發(fā)現(xiàn)陶窯、磚窯共22座,建筑遺址5處,水井5口及一批作坊遺跡,呈環(huán)狀分布于小嶺的坡坎四周。出土云樹紋和獸面紋瓦當、幾何印紋陶片、陶器及大量的筒瓦、板瓦殘片,也有米字紋、方格紋及方格帶戳印紋陶罐,水波紋陶缽,瓦當,陶墊,陶拍、網(wǎng)墜等。初步確定為漢代嶺南地區(qū)重要的官營手工業(yè)作坊,為集制陶作坊和窯場于一體的漢代遺址。草鞋村遺址考古的一個重要收獲是大規(guī)模、完整的漢代制陶作坊遺跡的發(fā)現(xiàn)……[詳細]
19、海門書院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海門書院
  海門書院位于合浦縣廉州中學校園內,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5年),后經(jīng)多次擴建。光緒三十年(1904年)廢科舉創(chuàng)學堂,改為廉州府中學堂,現(xiàn)存僅有奎文閣和講堂。2005年廉中校慶揭頂維修,修復原貌,并綠化周邊環(huán)境,成為北海市旅游景點,海門書院于199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璋嘉陳氏宗祠
  璋嘉陳氏宗祠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曲樟鄉(xiāng)璋嘉村委岐山背村。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北海、合浦境內規(guī)模較大、保存最完整、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的一間祠堂,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宗祠四周群山疊翠,風景秀麗,陳氏宗祠整個建筑布局適度,雄壯古雅,為典型的客家民間宗祠建筑,集中體現(xiàn)了“姓各有宗祠統(tǒng)之”的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觀念和客家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