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221、廟溝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溝遺址
  廟溝遺址地處鄭州西部郊區(qū)的低山丘陵區(qū),嵩山延伸的東北部地帶,地勢由南向北稍微傾斜。賣煤溝是發(fā)源于小馬溝村西南的一條須水支流,向東向北經(jīng)燕溝、桐樹王、三王莊、三里莊,流經(jīng)須水村東側、北側,成為寨溝。柳溝是一條比賣煤溝為小的須水支流,發(fā)源于桐樹王村南高地,向北穿過桐村王村,至柳溝村西入須水。廟溝村位于這兩條支流形成的臺地上,在村北南北長700米、東西寬250米的范圍南廣泛發(fā)現(xiàn)有西周早期灰坑。在遺址北部一處廢棄的取土坑暴露的斷崖剖面發(fā)現(xiàn)有文化層分布,紅褐土,夾有少量的草木灰及炭粒,土質(zhì)較硬,包含物較為豐富,主要為陶片。所見遺物以陶鬲、陶盆、板瓦居多。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登封清微宮
  清微宮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三王村,少室山南麓的清微巖下,原為唐代諫議大夫李渤隱居讀書處,號稱李渤宅。北依少室山清微巖,為九峰環(huán)抱,南臨少陽河,東為黃沙嶺,西為金牛嶺,與少室山清涼峰相望。元至正年間,將李渤宅改為清微觀,明嘉靖四十年重修,清代重修,宮內(nèi)現(xiàn)存清代重修后的玉皇殿、民國年間修建的東西配房及近現(xiàn)代修建的山門共20多間,院落占地面積1970平方米。清微宮是嵩山地區(qū)歷史悠久的儒、道教活動場所,歷史上李渤曾同弟弟李渉一同在白鹿洞棲賢寺隱居讀書,后來不遠千里遷徙到風水寶地的少室山清微巖下建宅隱居讀書,對研究唐代時期嵩山地區(qū)的儒家文化及后來的道教文化都具有很高的價值![詳細]
223、京城古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京城古城址
  時代:東周京城古城址位于滎陽市豫龍鎮(zhèn)京襄城行政村周圍,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周長約6300米。今地面尚存城墻八段,其中東南城角一段長60多米,高約10余米,東北城角長200米,高約6米,墻基寬約25米,西城墻尚有一段保留,高約5米,夯層清晰,較薄,一般厚0.05——0.12米,土質(zhì)非常堅硬。南墻與東墻外有壕溝。該城址是現(xiàn)存的一處較大的春秋時期古城址,對研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國以及春秋戰(zhàn)國歷史文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4、西連河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連河遺址
  西連河遺址位于鄭州市中原區(qū)溝趙鄉(xiāng)西連河村北,為商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遺址。20世紀八十年代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遺跡有房基、陶窯、墓葬、灰坑等。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殘片、石器等遺物。陶質(zhì)有泥質(zhì)陶和夾砂陶;陶色有灰陶、褐陶、紅陶等;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弦紋、素面等;器形有陶鬲、簋、豆、罐、盆、碗等。經(jīng)過鉆探發(fā)現(xiàn)文化層厚2米,土色多為黃褐色,土質(zhì)較為松軟,內(nèi)含少量紅燒土顆粒,包含物有陶片、獸骨等。西連河遺址文化內(nèi)涵豐富,文化堆積比較厚,歷史與考古價值比較重要。該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于商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時代:新石器時代—戰(zhàn)國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5、李后陵
李后陵
  1984年發(fā)掘,位于永熙陵北,斜坡墓道,墓門為券門,青石門楣和門扉線刻飛天、武士等圖像。墓室為接近圓形的多邊形磚砌單室,穹窿頂,墓壁周圍砌有磚雕的角柱、昂、耍頭、枋、椽、望板、檐瓦等,耍頭鋒面還刻有人首、人身、兩手合掌、鳥腹、鳥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頻伽圖像;有墨線勾勒的盆花圖案,周壁還繪有樓臺殿閣和云朵彩畫,已剝蝕不清;墓頂涂青灰色蒼穹,用白粉繪出星辰及銀河。墓前發(fā)現(xiàn)2道磚基,出土許多磚、瓦等建筑構件。推測陵前當時應有建筑。墓內(nèi)遺物早年被盜殆盡,殘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冊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殘片,其中帶“官”字的定窯瓷器和越窯龍紋大盤,頗為難得![詳細]
青龍山魏長城遺址
  青龍山實為一圓形土崗,由此向東有高低不平的山崗10余個,隴海鐵路由青龍山北坡下東西穿過,東有潮河,北流折東;東北古時為圃田澤,崗上有列子故里和新建的管城老年活動中心。據(jù)調(diào)查,青龍山崗高近50米,在崗南側半坡上,發(fā)現(xiàn)一個有沙性粘土分層夯筑而成的帶狀夯土遺跡。該遺跡殘長50余米,寬20米,殘存高度0.7米,北到青龍山崗頂,被七十年代修建的軍事工程疊壓,東南部被修路取土破壞,夯層厚度8-12厘米,夯窩較平。包含物有泥質(zhì)繩紋陶片,以灰陶為主,紅陶較少,器形有豆柄、大口甕、寬沿盆、板瓦等。根據(jù)夯土遺跡的形狀、結構及包含物分析,應為魏長城遺址的一部分。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7、耿介故居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耿介故居
  耿介生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登封城西南街人,字介石,號逸庵,清順治九年中舉(1652年),十年中進士,選入翰林院,初為庶吉士,后升檢討,出任福建巡海道道員,康熙元年(1662年)任江西湖東道道員,后轉(zhuǎn)任直隸大名兵備道道使,康熙三年(1664年),歸里行孝,期滿辭官倡學、興復嵩陽書院,自任山長,捐自家田三百余畝為嵩陽書院學田,聘中州名儒李來章,冉覲祖,竇克勤為嵩陽書院主講,至此嵩陽書院自宋、明以后又一次興盛,耿介故居就是當時耿介及其家人居住之場所,建于明代中后期、清代重修,清代后期耿氏后裔將其辟為祠堂。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崔氏石坊及碑刻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文村西頭北側崔氏墳塋內(nèi)。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為三間四柱形,通高2.88米,寬4.50米,坐北面南,坊頂用橫枋蓋頂,浮雕有花草圖案,橫枋下置闌額,陽刻隸書“崔公先塋”,額左刻有“賜進士巡撫都御史崔景榮”,右刻有“賜進士湖廣兵備副使嵩陽崔應科立”楷書。中柱陽面刻有:“開垣肇跡祖宗功德流澤遠,中岳發(fā)祥昭穆甲科蔭后長”對聯(lián)。右側刻“仲子沖壁書”,柱頂?shù)袷{,坊柱南北有雕花護腳石。石坊小巧別致,雕工精細。墳塋內(nèi)立有“明湖廣兵備副使登吾崔公神道”碑,該石坊及碑對研究明代石刻藝術及崔氏家族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29、負黍城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負黍城
  負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鎮(zhèn)南城子村周圍、潁河南岸的臺地上,東有安廟河,西鄰段村河,南依青紅嶺,南高北低,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據(jù)《竹書紀年》載:“周安王五十七年,韓伐鄭,占領陽城及負黍”!妒酚洨q秦本紀》載:“秦昭王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庇梢陨衔墨I記載可知,負黍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是鄭韓兩國的西部邊防重鎮(zhèn)。負黍城東西寬約400米,南北長約800余米,面積30余萬平方米,南城墻位于鐵爐溝村北,夯層厚6~8厘米;城內(nèi)文化層厚1~5米,出土有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陶、鐵器等。該城對研究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具有一定價值。第一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滎陽翟溝瓷窯遺址
  滎陽翟溝瓷窯遺址,位于滎陽南部浮戲山和嵩渚山之間的丘陵地帶,東西綿延數(shù)十里,從目前調(diào)查情況來看,翟溝一代最為集中燒制時代自隋唐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元代,燒制時間之長,為全國所罕見,隋青瓷就發(fā)掘于此。它質(zhì)地細膩、釉色沉穩(wěn)、別具一格,是隋朝青瓷,也是我國古代青瓷的代表作。翟溝瓷窯遺址位于滎陽市崔廟鎮(zhèn)翟溝村一帶的山谷中,北距滎陽15公里,是解放后鄭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代瓷窯遺址。整個瓷窯遺址分布在滎陽市崔廟鎮(zhèn)西北部和劉河鎮(zhèn)東部的丘陵地區(qū),北靠三山、萬山南麓,南臨東西走向的山陵,東西綿延十余里,南北跨度1.5公里,其中僅翟溝村周圍的遺址面積就達20余萬平方米。……[詳細]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極峰下的書院村。現(xiàn)立于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大門外西側10米處,唐天寶三年(744年)刻立。該碑由基座、碑身、碑額、云盤、碑首五層雕石組成。通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nèi)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zhuǎn)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書丹。字態(tài)端正,剛柔適度,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2001年6月,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新鄭蔡莊遺址
  蔡莊遺址位于新鄭市新村鎮(zhèn)蔡莊村西南,南臨黃水河、東臨能莊水庫、面積約23萬平方米。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大量陶片散落在地表或夾雜在斷崖文化層中。遺址內(nèi)東部文化層厚0.6-0.8米,西部較厚,達1-1.5米。遺址偏西部斷崖有多處灰坑,深1-1.5米,采集陶片以灰陶為主,器型主要有碗、豆、盆、鼎等,紋飾主要有繩紋、弦紋、布紋等。另外在遺址內(nèi)還采集到兩件鐵器和兩塊米字方格紋墓磚。初步判斷,該遺址為一處東周時期文化遺存。該遺址內(nèi)涵豐富、文化堆積較厚,對于研究東周時期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價值,同時也為鄭韓故城的考古學研究提供了參考。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位于滎陽市京城街道辦事處平莊行政村扁擔王自然村西南,經(jīng)幢高約7米。整體分作幢頂、幢身和幢座三大部分。其中幢頂由寶珠、云盤和仰俯蓮臺等組成。幢身有上、下兩段,上段的主體為小八角形石柱,立于仰蓮臺上,其上四面開小龕,內(nèi)均浮雕一坐佛;下段亦立于仰蓮臺上,主體為八棱石柱,高2.1米,每邊寬0.185米,上刻《佛說父母恩重經(jīng)》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在上、下兩段幢身之間,置有華蓋,上雕獸頭、纓絡和寶相花。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形體較大,結構復雜,造型優(yōu)美,保存完好,為金代佛教石刻建筑代表作品。2019年10月7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234、滎陽故城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滎陽故城
  滎陽故城位于鄭州市西北27千米的古滎鎮(zhèn),是漢代城市遺址、中原地區(qū)軍事重鎮(zhèn)。城垣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500米。除東城墻被河水沖毀外,其他三面城墻目前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現(xiàn)存城墻最高處20米,上寬10米,基寬30米。城墻系版筑而成,層次分明,夯窩清晰。西城墻有三處缺口,當為城門遺跡。根據(jù)考古調(diào)查,城內(nèi)東北為糧倉,東部高地為官署,南部為居民區(qū)。同時在故城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古代房基、夯土臺、水管道等建筑設施。特別是發(fā)現(xiàn)的漢代冶鐵作坊,規(guī)模宏大,冶煉技術先進。滎陽故城因其險要的地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劉邦、項羽爭天下之戰(zhàn)事多發(fā)生于此![詳細]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辦公舊址
  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辦公樓,位于鄭州市緯二路10號西南角,于1959年開建,1961年落成,為當時河南省人民委員會辦公樓。197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該樓1980年至1994年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樓,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管理。52號辦公樓,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為蘇式磚木混合結構建筑,屋頂為斜坡狀,紅瓦鋪頂,木質(zhì)房架,紅磚外墻,泥巴玉米稈內(nèi)墻,木質(zhì)扶手樓梯,灰色水磨石地板。這種蘇式辦公樓在河南省已非常罕見,是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筑,是省政府成立后最早的辦公樓,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和歷史紀念意義。第七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位于鄭州市惠濟區(qū)古滎鎮(zhèn)古滎村西門外,是漢代河南郡第一冶鐵作坊。遺址南北長400余米,東西寬300多米,總面積12萬余平方米。1964年發(fā)現(xiàn),1965年春試掘,1975年秋至1976年春正式發(fā)掘,揭露面積17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煉鐵爐爐基2座,在爐基周圍清理出大積鐵塊、礦石堆、爐渣堆積區(qū)以及與冶鐵有關的重要遺跡水井1口、水池1個、船形坑1個、四角柱坑1個、窯13座等,同時出土了一大批鐵器、陶器、陶模等文物。該遺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漢代冶鐵遺址,為研究漢代的冶鐵技術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實物材料。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高辛莊遺址
  遺址位于河灣臺地上,雙洎河自遺址北又折而南流,又折西南環(huán)繞遺址。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長約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1~3米。遺址保存較好,地表為耕地。遺址東南部主要分布為東周文化層,西北部主要為龍山、二里頭文化堆積層。二里頭時期文化層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尊。東周時期主要以建筑材料為主,多板瓦、桶瓦,紋飾主要為繩紋、附加堆紋,弦紋等。遺址北半部主要為龍山文化堆積層,斷崖處發(fā)現(xiàn)燒土塊堆積,厚達2米左右,南半部主要為戰(zhàn)國時期文化堆積層,文化層中大量堆積板、筒瓦等建筑材料。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碑
  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碑位于滎陽市索河街道辦事處廣場南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院內(nèi),東漢熹平四年(175)11月立石。殘高1.85米,寬0.97米,厚0.21米,圭形首,兩側有六虬龍,額題篆書《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10字,分兩行,隸書,凡8行,每行19字,無篆書姓名,此碑是研究東漢熹平年間政治,特別是“黨錮之禍”的實物資料,其隸書字體疏朗,遒勁流利,是漢隸的一個流派,一向被書家珍重,就其書風言,前人早已將其歸類于“清勁秀逸,無一筆塵俗氣”。碑文既是書法佳品,也是兩篇漢代公文,是研究東漢公文文體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第一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39、萇村漢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萇村漢墓
  萇村漢墓 位于滎陽市王村鎮(zhèn)萇村村西,為漢代壁畫墓。墓冢高約10米,直徑約60米。墓室坐南向北,為磚石結構,分別由甬道、前室、東側室和三個后室組成,全為拱形頂。南北總長約17米,東西總長約20米,最高約5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石門,石門正、背兩面均刻有高浮雕鋪首銜環(huán),正面還有淺地線刻圖案和朱繪木紋。甬道兩側和前室四壁及頂部滿繪彩色壁畫,色彩鮮艷,總面積達300平方米,保存較好的尚有100平方米。其內(nèi)容包括樓闕庭院、車馬出行、神話故事、珍禽異獸、樂舞百戲等。萇村漢墓壁畫是研究漢代建筑、繪畫、風俗、官府儀仗等方面的百科全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牟東古城遺址
  東古城遺址位于中牟縣韓寺鎮(zhèn)東古城村,民國時殘垣高約10米,長約500米,時代在春秋戰(zhàn)國。一名箜篌城, 《太平寰宇記·卷二》載:“箜篌城,在(中牟)縣東南二十里,昔師延在此造箜篌以悅靈公!薄逗鬂h書·郡國一》:“河南尹二十一城,洛陽、中牟……中牟有曲遇聚!睋(jù)史料推測,古城始建于春秋時期,準確年代無考。今存西,北面有殘墻遺址,夯土層清晰,四角有高臺,西北角最大,高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遺物有銅刀一把,銅箭頭千余支、帶箭頭肚骨一塊、護心鏡一面、銅腰扣一枚及戰(zhàn)國布幣、灰陶倉、灰陶罐、漢五銖錢等。時代:戰(zhàn)國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