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 > 金壇區(qū)旅游

金壇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兆岐村人民大會堂
  兆岐村人民大會堂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聯(lián)豐村委兆岐村108號住宅東側。該會堂建于20世紀50年代,源于對“人民自主”理念的實踐,在建國初期及“文革-”時期,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坐東北朝西南,面闊8間,寬30米,進深12米,建筑面積總計360平方米。磚木結構,屋頂為人字形架梁,鋪有灰瓦,墻壁以青磚砌成。屋體前端正面為風火山墻,中間為兩扇對開的大門,門前有兩層青石鋪成的臺階,門檐沿水泥柱向外挑出,大門兩側墻體上各開窗戶一扇,窗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大門左側窗戶外側設有布告欄。風火山墻上部正中有五角星水泥雕塑,頂部樹有旗桿,以供懸掛紅旗。會堂每間兩側墻體中部均有玻璃扇窗,東西相互對應,扇窗下各有通氣口一個。第5間兩邊對稱各開有側門一扇,上有門檐外挑,右墻第8間開有側門一扇。會堂的講臺設于東北……[詳細]
金壇呂祖殿
  呂祖殿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城南風景區(qū)顧龍山之南,為呂祖廟主殿。1986年1月1日,金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5月,呂祖行宮經(jīng)金壇市人民政府批準恢復開放,建筑面積400 平方米,為茅山乾元觀下院。呂祖廟系道教觀,相傳是道教仙人呂洞賓的行宮。呂祖廟建于明朝,清朝曾經(jīng)重建,咸豐十年(1860)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火,只剩殘垣斷壁。為了紀念純陽真人呂洞賓,后人對呂祖廟進行了復建。現(xiàn)屋為20世紀90年代參照地處茅山東麓青龍山郁崗峰的茅山乾元殿重新修建,史載該址原為三間季(札)子祠遺址。呂祖殿為磚木結構,木柱下為明代石基礎。硬山式,坐北朝南,一進三間。面闊12.5米,進深12.85米,高9.1米;近年來在主殿的東西兩側又各建3間平房,磚木結構。為研究金壇清代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提供了珍……[詳細]
金壇慰安所舊址
  金壇慰安所舊址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沿河東路火巷32號。原為地主陳子京的住宅,金壇淪陷后被日軍霸占,成為日軍慰安所。房屋建于清代,整體為一座大院落,主體建筑帶有清代風格,磚木結構,以青磚砌成,外刷白墻。內部分為東、西二個小院落,東面院落包括房屋兩進,第一進面寬11米,進深5.8米,第二進面寬11米,進深10米,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為天井,天井寬3.8米。西邊院落為三進,第一進面寬16.4米,進深11.4米,第二進面寬16.4米,進深6米,第三進面寬16.4米,進深11.4米。金壇淪陷期間,這處慰安所里安置有來自日本、朝鮮、中國的--大約15名。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投降,8月20日,金壇縣城收復,日軍撤往丹陽。此后,火巷慰安所改作他用。2009年7月3日,金壇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并登記……[詳細]
(夏王村)石獅(一對)
  石獅(一對)位于金壇區(qū)直溪鎮(zhèn)呂坵村委夏王村東首河東30米,原來為王家祠堂的守門獅。門是進出房屋的必經(jīng)之處,在中國的古代社會,人們認為門飾是有靈性的,對大門的裝飾極為重視。守門石獅的誕生和古人對大門的重視有著不可割舍的內在聯(lián)系。石獅不僅用于裝飾建筑物的門面,也蘊涵著鎮(zhèn)守大門,已達到辟邪納吉的作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明清時期,民間石獅藝術得到空前發(fā)展,守門石獅大量出現(xiàn)在建筑的大門前面,極大豐富了明清建筑中門的藝術效果。石獅一般雌雄成對,雄獅位于左邊,雌獅位于右邊。最初為行走的造型,后來受到佛教石獅風格的影響,從北朝開始出現(xiàn)蹲坐式石獅,并于唐代廣泛地出現(xiàn)。唐朝以后,這種蹲坐式石獅對后世石獅的造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至明清時期,蹲坐式石獅逐漸盛行起來,造型趨于穩(wěn)定,形成……[詳細]
金壇城墻遺址
  金壇城墻遺址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華羅庚公園內。在中國古代,城墻往往承擔著一種守家衛(wèi)國的責任,金壇建縣始于隋大業(yè)十三年(617年),筑城池始于唐長壽元年(692年),當時的縣城位于縣域的中部偏東,最初只是在縣城周圍建了一道土墻,周長七百步(約1050米),高一丈五尺(約4.5米)。至宋太祖建隆年間,城墻年久失修,已毀壞殆盡。金壇的古城墻始建于公元692年,初建時為土墻,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為了抵御倭寇入侵,改建為磚石城墻,大大加強了金壇城的軍事防御能力。像城墻上布有很多個這樣的瞭望口,是守城軍隊作瞭望射擊之用。而城磚則是出自常州府官窯燒就的青磚砌墻,用米汁嵌鑲縫隙,牢固堅實。過去,這里城道寬闊,還可供戰(zhàn)馬奔馳。建國后,為拓寬城區(qū)面積,南、北水關和城墻被全部拆除,護城河也被部分填平,F(xiàn)存的金壇……[詳細]
段玉裁墓
  段玉裁,字若膺,號茂堂,金壇人,清代乾嘉學派中著名訓詁學家,一生著述多達數(shù)百卷,所作《說文解字注》,為祖國語言文學的繼承和發(fā)展,建立了不朽功勛。其墓在金壇縣花山鄉(xiāng)大壩頭村邊,歷年荒蕪,墓冢堙沒。1985年撥款重修,墓區(qū)四周砌筑青磚護墻,東西寬22米,南北進深12米,院門石柱題為“硯田樂事千秋業(yè),鐵骨家風七品官”。門前石階九層,連接一條通道上下出入。墓區(qū)正中為段玉裁墓,碑文曰:“清故段茂堂公夫婦墓”,東側為段母墓,西側為金壇縣人民政府和中國訓詁學會新立重修墓碑記。墓區(qū)背倚茅山,環(huán)境清幽。2002年10月22日,段玉裁墓被公布為第五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27、察院碑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察院碑
  察院碑位于金壇華羅庚公園西側碑亭中,碑亭坐西向東,兩塊石碑南北并列立于亭中,南面為觀風題名記碑,北面為重建察院記碑。兩碑原埋于縣城東門大街縣分析儀器廠區(qū)內,1982年在基建工程建設中發(fā)現(xiàn)。此處舊為正學書院,金壇原有西察院,重建察院碑是在西察院拆除后,新建東察院時所刻碑記。二碑原分別立于東察院門首之西亭、東亭內,重建察院碑立于東亭內,觀風題名記碑立于西亭內。后移至今址,原為露天安置,未見碑亭。21世紀初,華羅庚公園及過多次修繕與改造,在此處建了碑亭。二碑碑文為清右都御史、邑人于湛撰,吏部都給事中、丹徒錢亮書。二碑尺寸相同,碑額高0.81米,寬1.25米,厚0.32米,碑身高2.38米,寬1.05米,厚0.27米,座高0.47米,長2.37米,寬1.05米。兩碑底部皆以赑屃為碑座,碑陰刻楷書,字……[詳細]
戴叔倫紀念館及墓
  戴叔倫紀念館及墓位于金壇區(qū)城南風景區(qū)文化主題公園內,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館舍由戴氏后裔戴炳元先生捐建,2008年9月28日建成并對外開放,館名由戴氏后裔著名美術家戴敦邦先生題寫。紀念館坐落于愚池公園徽派古建筑群的南面,與華羅庚紀念館及金壇博物館向鄰近,正門開向愚池灣西側的長廊,可與鄰近館舍相通。后門可通往愚池公園及徽派古民居群。紀念館采用仿古建筑設計,主體建筑坐西朝東,呈現(xiàn)出江南庭院的風格布局,分為左、中、右個院落,院落內分布有廳堂,院落與廳堂間以長廊相連接。左側院落原為一個狹長的院子,西側開有后門,現(xiàn)在為工作用房。中部院落分為二進廳堂,為別“明經(jīng)堂”及“望戴軒”。右邊院落為“詩伯祠”及戴叔倫墓墓園——棲賢園,戴叔倫紀念館收藏有部分當代書畫名家的作品以及研究資料……[詳細]
常州寶塔寺
  寶塔寺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城南風景區(qū)顧龍山(又名烏龍山)東麓,原名漢壽亭侯祠。“侯”為關羽封號,后人尊稱關帝,故又名關帝殿。1986年1月1日,金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坐西南朝東北,寺房有三進,整體建筑依山取勢,錯落有致,氣勢雄偉。走進寶塔禪寺大院,便見石壁雕刻九龍壁畫,四柱縛有“二龍繞柱共戲球”,十七只天龍四海翻騰。據(jù)寺碑重建關帝殿碑記云:清康熙十九年(1680)夏,淫雨成災,殿圯,二十年重建,咸豐十年(1860)又毀,光緒年間再建,后以塔為名——寶塔禪寺(原匾額仍懸天王殿正門上方)。日寇侵占金壇后,寶塔寺漸趨衰微。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恢復宗教活動,增設殿堂,重塑佛像,善緣廣種,梵音日盛,又得于應成法師資助,恢復修建。先后修復大雄寶殿、天王殿、玉佛殿、羅漢殿、山門、安養(yǎng)院等……[詳細]
30、西禪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禪寺
  西禪寺位于金壇市金城鎮(zhèn)西門大街88 號今櫻花大酒店(原金壇縣第二招待所)內,為清代建筑,現(xiàn)存房屋兩進,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第一進八檁三間,面闊13 米,進深8.90 米,高6.97 米。第二進八檁三間,面闊13 米,進深10 米,高7.90 米。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庭院相隔,進深15.4 米。一進室內梁枋繪有彩畫。西禪寺周邊綠樹成蔭,草坪植被,風景宜人。兩進房屋中間為庭院,院內設有正六棱形石方桌。房屋外部及屋頂經(jīng)維修后保存較好,為研究金壇清代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西禪寺于1985年在金壇縣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并登記。1986年1月1日,金壇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豎立文物標志牌。1996年壇政發(fā)[1996]第7號文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詳細]
金壇玉皇閣
  玉皇閣位于金壇區(qū)金城鎮(zhèn)城南村委城南風景區(qū)顧龍山西北側圓通庵內。1985年,金壇縣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并登記。1986年1月1日,金壇縣人民政府公布玉皇閣及附屬建筑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12日,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7月,玉皇閣主體建筑重新修繕工作完成。顧龍山(又名烏龍山),在金壇城南的金溧漕河之濱,距城二公里左右,山形如拳隆起,海拔21.2米,周長近1公里,面積約10公頃。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蒼蒼。解放前,山上有寺、觀、廟、庵等多處,其山之東有寶塔寺及龍山塔,山之南有呂祖廟,山之西有圓通庵,山之高坡更有季子殿(祭季札的專祠)。玉皇閣系清代建筑,磚木結構,現(xiàn)存房屋兩進及附屬建筑,坐東朝西![詳細]
金壇土墩墓群
  金壇土墩墓群2005年寧常、鎮(zhèn)溧高速公路土墩墓大搶救,是江南土墩墓發(fā)掘歷史規(guī)模最大一次。共發(fā)掘土墩40座,清理墓葬233座、祭祀器物群229組、墓葬建筑遺存14座,出土以幾何印紋陶、原始青瓷器為主的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各類文物達3800多件。極大豐富了江南土墩墓的文化內涵,特別在土墩墓的形制、結構、埋葬、祭祀習俗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確定江南土墩墓不僅存在一墩一墓,而且存在一墩多墓,一墩多墓的現(xiàn)象明顯較一墩一墓普遍;確認堆土掩埋與豎穴土坑共存;首次發(fā)現(xiàn)一墩多墓的向心結構布局,具有濃郁的江南土著特色;發(fā)現(xiàn)形式多樣的墓葬建筑遺存;首次發(fā)現(xiàn)土墩墓的墓地界域;確認土墩墓存在著以器物組進行祭祀等復雜多樣的喪葬習俗![詳細]
金壇市烈士陵園
  金壇市烈士陵園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城南風景旅游區(qū)顧龍山南坡,為金壇市文物保護單位。金壇市烈士陵園占地78畝。四周磚砌圍墻,園內林木茂密,蒼松翠柏,莊嚴肅穆,環(huán)境優(yōu)美。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陵園的中央,象征著烈士的革命精神與天地同存;紀念碑前面是寬廣的紀念廣場,是舉行祭掃活動的場所;紀念碑后面整齊排列著在各個不同時期犧牲的27位烈士陵墓,其中有縣團職以上的余慎、薛斌、強博、傅華琛,以及英雄教師殷雪梅等烈士;事跡陳列館展示著全市1100多名革命烈士英名錄和部分革命烈士的簡要事跡及圖片,陳列著部分革命烈士的遺物。金壇市烈士陵園1962年由市人民政府建造,是全市人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弘揚革命先烈精神的場所,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是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活動的場所,也是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詳細]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
  仙姑村廟西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鎮(zhèn)仙姑村委北側,土墩墓是商周時期江南地區(qū)最為獨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在蘇南、皖南和浙江、上海等長江下游一帶。這種墓葬利用丘陵地帶的山岡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置死者和隨葬器物,然后堆積起饅頭狀土墩。土墩墓里祭祀器物主要有罐、瓿、壇、鼎、豆、碗、盅、蓋等。2010年5月4日,金壇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戴王府遺址
  戴王府遺址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縣前街18號。為太平天國戴王黃呈忠府第。黃呈忠(1826-1865),廣西人。1862年在攻克江西慈溪時,擊斃侵略軍頭目華爾,晉封為戴王。王府坐東朝西,前后七進,占地1624平方米,正廳三間為楠木廳,面闊15米,進深10米。梁、坊、柱、椽上均有彩繪,畫中貼金,內容主要為戲文劇目《連環(huán)計》、《空城計》、《尉遲訪賢》、《太白醉酒》等,也有訪友、探勝的山水人物畫和云龍、彩鳳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6、莊城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莊城橋
  莊城橋又名福興橋,位于金壇區(qū)白塔鎮(zhèn)莊城村西首。該橋形制與本市城西清涪村宋建本善橋相仿,時代相近,且拱闊矢高,形如彩虹,建橋技藝高超,橋為分節(jié)并列砌置,發(fā)券單孔,凈跨12米,拱矢高度6.9米,橋長37米,橋面寬5.87米,拱矢高6.7米。拱形條石兩端各分3節(jié),連封頂1節(jié)共7節(jié)。每一節(jié)都坐落橋基上。橋孔矢圈底部共8塊,第一節(jié)高2.2米,豎砌,每塊條石寬約0.84米。第二節(jié)條石9塊,高2米,寬約0.74米。每節(jié)條石分別為8塊、9塊,錯落對榫而上。上一層的條石較下一層少0.2-0.3米,封頂?shù)囊粚訔l石為1米。橋拱砌好后用糯米汁密縫,然后再堆砌兩端的橋身。橋面東西兩側各有臺階24級,中部有花崗巖凹形車道,便于獨輪車通過。橋面兩側各按十根望柱,柱首雕覆蓮紋,九塊欄板,一對抱鼓石,橋洞兩邊上部左右對稱各置……[詳細]
37、本善橋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善橋
  本善橋位于江蘇省常州金壇市金城鎮(zhèn)清涪村,本善橋橫跨清涪河上,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八(1158),寶祐元年(1253)世居當?shù)氐奶珜W生周瑀(1222-1262)請?zhí)K州盤門匠人吳進重新修整,明、清及民國時都曾修葺。橋以青石砌造,為分節(jié)并列式,發(fā)券單孔,凈跨8米,拱矢高4.7米,拱券分十一節(jié),每節(jié)拱石左右對稱,下部三節(jié)每節(jié)為1.75米,向上一節(jié)為0.85米,再上一節(jié)為0.35米,頂部一節(jié)為0.30米,以適應砌成圓弧拱形的需要。拱券寬度自下而上有收分,底部3.22米,頂部3米,拱石寬0.40-0.94米不等,每節(jié)拱券以5塊拱石并列組成,頂部中一塊合攏石上刻有蓮花圖案。上下石縫相錯,縫間用石灰糯米漿封灌。左右拱石長4.37米,寬0.60米,高0.60米。橋面總長30.18米,橋面上寬3米,橋堍寬3.75……[詳細]
(倪巷村清代)石獅
  倪巷村清代石獅基本沿襲了明代石獅的特征,形象、神態(tài)與明代相類似,石獅高約150厘米,為一雌一雄,兩兩成對,雄獅為抓有繡球的形象,雌獅為懷抱幼獅的形象。該石獅的紋飾較明代石獅復雜,但雕工較為粗糙。石獅下的須彌座整體結構呈“工”字形,分上下枋和束腰,在其上下枋部位用卷草紋裝飾。須彌座雕成石臺上鋪一塊方形錦緞的形狀,稱為錦鋪,錦鋪的四個角垂落在須彌座四個邊緣,錦鋪四角刻有吉祥的花卉圖案。獅子蹲坐于錦緞上,整體造型莊嚴肅穆。須彌座下仍有石質基座,呈立方體狀,四面均雕有吉祥的圖案。清代獅子造型較前代已基本定型,比明代更為程式化。清代蹲坐石獅,其造型為頭大窄胸,四肢短小,眼睛如橢圓蛋形,嘴部寬闊扁平,頭部卷毛呈突螺旋狀,整體形象有些像獅子狗,整體雕鑿細膩,但過于繁瑣,缺少獅子雄壯威武的氣勢。這一對石獅的……[詳細]
39、塔子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子橋
  塔子橋位于堯塘鎮(zhèn)岸頭萬金村南側,在橋的北側,有靈建寺院遺址,遺址內發(fā)現(xiàn)《金壇縣靈建寺毗廬閣記》碑刻,為明代著名醫(yī)學家、經(jīng)學家王肯堂所撰文。從碑文中可知,此處建有靈建寺院,位于金壇縣東南,明代之前叫“靈塔院”,唐建中年間(780-783年)院內就有“岸禪師塔”,到宋代時重新建造。明隆慶年間(1567-1572年)重修大殿,萬歷年間修建毗廬閣!办`建寺”遺址南側的彎拱石橋,其名為“塔子橋”,總長15.5米,橋面以石條砌成,橋心寬2米,有蓮花石刻一塊。從王肯堂撰文中提及“岸禪師塔”在唐建中年間已有,故推斷“塔子橋”的命名很可能是依傍“岸禪師塔”而得名。橋拱下有三塊蓮花碑刻,由于地勢原因碑文無法看清!八訕颉奔氨痰陌l(fā)現(xiàn),對研究地方史及佛教,古代橋梁建筑均提供了新的資料。目前,塔子橋橋面長有荒草,……[詳細]
40、宜干橋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宜干橋
  宜干橋位于金壇區(qū)堯塘鎮(zhèn)林豐村委宜干橋24號住宅前,為一座小型彎拱石橋,橫跨村前小溪流水,系清代建筑。橋為南北走向,整座橋皆以青石砌造,青石長度大體相同,寬度部分略有不一致,橋的形制為單孔發(fā)券,橋拱呈圓形,凈跨2.6米,拱矢高1.1米,拱券寬度自下而上有收分,橋身東西兩面拱券兩側上部各設置2個石質橋耳,呈龍首狀。兩側橋體自水下以大小不一的青石均勻堆疊而上,下以一層青石并合形成橋拱。該橋總長3.5米,橋面寬1.7米。橋面皆以長條形青石鋪設,東西兩邊邊緣的青石為南北向鋪設,中間部分青石以東西向鋪設,中間與兩側錯位相合,以增強橋的穩(wěn)固性。因年代久遠,宜干橋的橋身略顯破舊,為增強橋面的牢固,保證行人的通行安全,便于污水的排放,人為地將該橋的兩側增加了排放管道,并用水泥將其砌入橋身,現(xiàn)一側水管已有破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