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香山東南之巔,約建于東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歷史上有“佛門圣地”之稱。歷史的滄桑,原寺早已湮沒。后在原址重建,并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F(xiàn)寺內(nèi)干凈整潔,綠樹成蔭。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后左右種有各種樹木、草坪,四季鮮花怒放,環(huán)境宜人。各殿堂層層疊疊,從各方向看均煞是雄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于1994年底建成。山門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門上方的“香山寺”匾額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趙仆初手書。從山門向上攀登,跨過45級花崗巖臺階,就進入飛檐斗角、威嚴肅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級登攀,就是規(guī)模宏偉、氣勢非凡的大雄寶殿。這是一座雙層樓閣式的大型建筑。殿東……[詳細] |
焦家老宅位于楊舍鎮(zhèn)向陽弄57號,由工商界人士焦履瀛、焦載舟兄弟于民國早期建造。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闊五間,四進,前三進為平房,硬山式磚木結構,最后一進為五間二層磚樓。宅門為金山石條門框,門面上飾有乳丁紋,門框兩肩有一對稱云雷紋飾,各進廳堂前有天井,地鋪側磚,有紋飾,磚青色,大小整齊。第一進房為五間平房,硬山式磚木結構,進深七柱,中間對堂門6扇,素面,各間平房用木板分隔,后門門框為金山條石所制,門后兩側墻上留有方孔(安放門杠之用)。第二進房為五間平房,進深7柱,硬山式磚木結構,兩側有廂房,雙檐,蝴蝶紋木窗,中間對堂門6扇,大門狹長,上部有鏤空花格紋,呈對稱分布,地鋪青磚。第三進亦為五間平房,進深……[詳細] |
永慶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期,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永慶寺曾與杭州靈隱寺、鎮(zhèn)江金山寺相齊名。千余年間,幾經(jīng)興衰,屢經(jīng)修繕。相傳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曾經(jīng)隱居在永慶寺文昌閣內(nèi)撰寫《水滸傳》的第28回至32回,三十年代的鳳凰人曾見過施耐庵的衣冠墓,至今仍有人到鳳凰山探尋施耐庵的遺跡。而“永慶寺”、“大雄寶殿”則是已故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書法家趙樸初親筆題寫;石刻“佛”字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的手筆;“無上清涼”是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手筆;“法相莊嚴”是書畫大家啟功的手筆;“調(diào)御丈夫”是沈鵬的手筆,這些彌足珍貴的筆跡無不彰顯著永慶寺的“雅”。永慶寺內(nèi)有“三絕”,即千年古檜、肉身菩……[詳細] |
楊氏中宅又名楊孝子岱太史第,位于鳳凰鎮(zhèn)恬莊北街。據(jù)阮元《旌表孝行楊君家傳》記載,此宅是在清乾隆年間孝子楊岱為母袁宜人八十壽誕所建,“顏其室曰愛日齋,曰北堂,開池鑿石,栽蒔花木以為娛”。后楊氏子孫多有修建。咸豐二年(1852年),楊岱曾孫楊泗孫高中榜眼,在宅前立4根旗桿。清末民初,中宅部分房屋典賣給孫氏,故又稱孫家花園。解放后中宅移作他用,漸趨破敗。該宅原為五間五進,現(xiàn)存五間四進,進深49.3米,前寬15.3米,后寬16.2米。第一進五間,房前有4個旗桿石柱礎。第二、三進為四間,第三進為大廳,通寬16米,進深11.2米,高7米,柱礎為青石鼓墩,抬梁結構,重檐方檐,正桁上鍍金重彩花繪。第一、二、三……[詳細] |
嘉蔭堂后廳公布時間:2002年市政府公布為張家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 址:塘橋鎮(zhèn)躍進街。歷史情況:嘉蔭堂后廳位于塘橋鎮(zhèn)躍進街,總面積約150平方米。整座建筑坐北朝南,面闊四間,進深七柱,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平房。門大廳左右兩柱旁各有兩塊石刻,刻有龍鳳、花草圖案。“嘉蔭堂“匾額為清咸豐年間狀元翁同和光緒二十八年親手所書。據(jù)文獻記載,嘉蔭堂由龐家建于清朝乾隆末年,F(xiàn) 狀:2002年翻修,保存基本完好。保護范圍:原嘉蔭堂后廳正投影區(qū)保護機構:塘橋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2002年掛牌![詳細] |
錦豐碉堡群公布時間:2009年6月23日地 址:錦豐鎮(zhèn)常家村、悅來村、明星村、星火村、登瀛村等。歷史情況:錦豐碉堡群分布在錦豐鎮(zhèn)范圍內(nèi),大至分布于一干河、二干河沿線,碉堡規(guī)格不一,高度在2.55米~3米之間,外形基本為圓形,用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據(jù)有關資料記載,1941年12月上旬,國民黨軍隊進駐沙洲,在各集鎮(zhèn)、港口設據(jù)點,筑碉堡。由此推斷碉堡的建筑年代應為抗日時期國民黨軍隊修建,F(xiàn) 狀:保護完好。保護機構:錦豐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碉堡數(shù)量多,位置相距較遠,尚未豎碑![詳細] |
六朝古井公布時間:2007年7月20日地 址:金港鎮(zhèn)南沙街道辦事處大院內(nèi)。歷史情況:1992年發(fā)現(xiàn),該古井井壁用帶榫異形磚砌成,磚呈紅、黃、青三色,叩之有金屬聲。古井上下部位的異形磚尺寸各不相同,排放也很講究,下層的榫眼較小,上層的榫眼較大。據(jù)考證,異形磚于秦朝始有,而帶榫異形磚唯南北朝獨有,故命名為“六朝古井”。該井深13.8米,井0-土有陶罐、瓷碗、龜背殼、網(wǎng)墜等20余件文物,F(xiàn) 狀:保護完好。保護機構:金港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1992年8月豎碑……[詳細] |
毗陵寺井位于張家港市香山北麓的金港鎮(zhèn)長山村。據(jù)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大將軍彭越東征,率大軍途經(jīng)今金港鎮(zhèn)長山村,將士干渴難忍,遂掘淤泥為井,這就是毗陵寺井的雛形。到了東漢,江南興建寺廟,在毗陵寺井處建立了毗陵寺(今香山寺)。后來毗陵寺香火漸旺,主持方丈泓祖率領眾僧拓井9口,其中以毗陵寺井最大。9口井中有2口是干井,用來儲存水果蔬菜。后來,隨著歲月變遷,9口井就剩下了一口最大的。毗陵寺井又名瞿家井、泓泉,是古南沙勝景之一。1984年張家港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龐氏嘉蔭堂位于塘橋鎮(zhèn)躍進街,為龐氏家宅之一,約建于清乾隆末年。整座建筑原有三進,占地400平方米左右,后因街道改建拆除,現(xiàn)存嘉蔭堂后廳。廳屋坐北朝南,面闊四間,進深7柱,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平房,總面積約150平方米。門大廳左右兩柱旁各有兩塊石刻,刻有龍鳳、花草圖案。“嘉蔭堂”匾額為清咸豐年間狀元、兩朝帝師翁同龢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親筆所書,2002年公布為張家港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錢家祖宅位于張家港市金港鎮(zhèn)后塍北基墩,年代為清代,為張家港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徐塘橋公布時間:1998年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 址: 塘橋鎮(zhèn)金村村歷史情況:徐塘橋位于妙橋金村村北約3公里,花崗石三孔石板橋,全長26.83米,跨徑17.2米,中孔跨徑11.65米,南北走向,南向臺階5級,北向臺階5級,橋高5.18米,橋面采用二條花崗石分列二邊,中間用17小塊花崗石嵌于其中,按縱聯(lián)并聯(lián)形制,17小塊,按前后8塊,橋面中心小塊花崗石,雕刻有獸形圖案,層次清晰,現(xiàn)保存完整,F(xiàn) 狀:完好。保護范圍:橋梁。南橋墩向南8米,北橋墩向北8米,保護機構:塘橋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2002年豎碑![詳細] |
雙山渡江戰(zhàn)役紀念碑位于張家港市雙山島西北主江堤內(nèi)側,年代為2011年,為張家港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港口蔣宅位于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港口老街原西塘街西側,年代為民國,為張家港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徐宅位于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高莊村,年代為清代及民國,為張家港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蕭家橋又名通福橋,位于塘橋鎮(zhèn)周巷村境內(nèi)三丈浦上,東西走向。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相傳由里人、遼海道監(jiān)軍蕭應宮所建。青石結構,縱聯(lián)六塊,單孔石拱橋,全長21米,跨徑8.6米,寬3.1米,高4.6米。東臺階10級,西臺階27級,中間有獨輪車行道。晚清曾經(jīng)維修,橋面南側石條上可見刻有“光緒壬□”字樣。1998年公布為張家港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蔣廷錫墓葬遺址位于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雙塘村。俗稱“湖下蔣墳”、“蔣閣老墳”。《重修常昭合志》記載,大學士蔣文肅公廷錫、子大學士文恪公溥、孫兵部侍郎檙墓并在河陽山東南湖下。經(jīng)普查人員實地調(diào)查,此地原有墓葬2座,御碑亭4座,上世紀六十年代其中一座遭到挖掘,其中隨葬品豐富,主要有金銀飾品、玉器雕件、歷代的刻本及書畫藏品,還有畫作,出土后不知所終,無從尋覓。另一座墓葬因用糯米漿澆筑難以挖掘而保存完好。普查人員在現(xiàn)場看到殘留的石碑1座,紋飾雕刻精美。另4塊石碑現(xiàn)保存在恬莊![詳細] |
烽火臺(又名烽火墩)公布時間:1984市政府公布為張家港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 址:金港鎮(zhèn)鳳凰山頂歷史情況:元末,東吳王張士誠屯兵浮子門(現(xiàn)巫山港、張家港一帶)。當時這里是用于指揮戰(zhàn)斗,報告敵情的信號臺。烽火臺位于鳳凰山頂,在此東可見香山,南可見定山、君山,北可見長江和巫山。是古代的戰(zhàn)略要地。現(xiàn) 狀:保護良好。保護范圍:以保護碑為中心,2500米半徑內(nèi)。保護機構:金港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1986年立碑。……[詳細] |
紅豆樹(又名相思樹)公布時間:1984年張家港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址:鳳凰鎮(zhèn)鄧家堂歷史情況:相傳為梁朝(公元510年左右)昭明太子手植,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此樹原在支山上,后明朝徐恪移植到鄧家堂,原有三棵,二棵已死,現(xiàn)在的一棵是從另一棵大的上再生出來的。民國時又死了一棵大的。所以現(xiàn)在的一棵只要五、六百年時間。這種樹生長極慢,是南國名貴樹種。該樹1964年曾開花結籽。現(xiàn)狀:良好。保護范圍:院子范圍內(nèi)。以紅豆樹為中心圍50米。保護機構:鳳凰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1986年掛牌![詳細] |
滄江書舍 (現(xiàn)稱許家祠堂)公布時間:1984年張家港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 址:楊舍鎮(zhèn)沙洲公園內(nèi)。歷史情況:元代詩人許恕的別墅名“滄江別墅”。內(nèi)有滄江書舍,香雪窩,綠香亭,諸勝莊等建筑。明代改名“近川宅”。后幾經(jīng)兵燹,滄江書舍,解放初稱許家松墳,該建筑為明代風格。現(xiàn) 狀:2000年移址重建,僅存部分木構件。保護范圍:原滄江書舍正投影區(qū)。保護機構:楊舍鎮(zhèn)文廣中心。保護標志:1986年掛牌,現(xiàn)無。……[詳細] |
烈士陵園公布時間:1995年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 址:金港鎮(zhèn)南沙香山。歷史情況:1977年7月在沙洲公園內(nèi)建成烈士陵園,1988年移建香山,F(xiàn) 狀:良好,現(xiàn)對外開放。保護范圍:三十三畝。陵園園區(qū)。保護機構:金港鎮(zhèn)南沙烈士陵園管理委員會。保護標志:1996年樹立保護標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