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塢山上有一座白龍寺,坐北朝南,三進神殿,為北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所建。白龍寺幾經(jīng)滄桑,時毀時建,現(xiàn)存后殿是明代建筑,最后一次修建為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正殿內有“暗龍湫”(又稱龍井、隱泉),活水清冽,常年不干,堪稱一奇。寺后有一白龍?zhí),潭水旱澇不枯不溢。到廟里來頂禮膜拜者,多借簽筒、簽書,求子求學求婚姻,求財謀事問病延壽消災之類。香客曰:求此廟之簽可預告兇吉禍福,甚是靈驗。現(xiàn)白龍寺的“航塢聽梵”已被列為與“湘湖云影”齊名的“蕭山十景”之一。若想體驗一種靜穆,那就去航塢山上的白龍寺。僧人唱經(jīng)的時候,隨著眾人盤膝而坐,遁空一切聽經(jīng),尋求的是一份內心的寧靜。梵語雖無驚……[詳細] |
地藏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航塢山,始建于宋熙寧六年(一○七三年),有高僧無能大師覓居到此,觀看寶地,結草為庵,獨來獨往苦修三年。當時閩南佛教衰退,僧人無居修持,十方叢林高僧大德云游四海,尋覓寶地定居。明朝初年有天臺圓通大和尚及法徒寂照,來此又建茅庵供奉地藏王菩薩,取名為地藏庵。每逢七月香客頗多,當時名播杭、紹、蕭等地,掛單僧人越來越多,香火旺盛。歷史清乾隆五年七月三十日,有天臺方光寺法本、法忠二位高僧尋覓到此,見茅庵清靜而定居修持當年改為地藏寺,為正宗第二十二世、二十三世,現(xiàn)石碑存記。乾隆九年七月三十日地藏顯圣,大放慈光,進香者達千人之多,隨即大興土木,建起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詳細] |
倉橋:又名“城中第四橋”,位于城廂街道東倉弄口,跨越城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橋長15米,寬3.5米,高4.2米,設計荷載為人行,系古石拱橋。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初夏因北側房屋打樁造成損壞,經(jīng)建設局協(xié)調,城廂糧管所出資3.6萬元,按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了修復。明嘉靖《蕭山縣志》載:“在便民倉前”,故名。位于城廂鎮(zhèn)文化路,橫跨于蕭紹運河上,南北向,系單孔石拱橋,跨徑5.40米,拱券用縱聯(lián)砌置法,橋長15米,寬3.6米。東側橋欄上鐫刻“城中第四橋”,西側橋額鐫刻“豐濟橋”和“古倉橋”。橋南東側有題記一處,碑上刻有“道光丙申桂月重修”字樣,下為捐助修橋人名錄。保存較好。1……[詳細] |
極樂寺是蕭山市坎山鎮(zhèn)勇建村航塢山麓的一座寺廟。一九九四年十月,經(jīng)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開放,并定名為「極樂寺」,屬蕭山市開放寺院。該寺所處地形獨特,「青龍白虎,左旗右鼓;前有朝拜后有講,像把帝王太師椅!箵(jù)當?shù)孛癖妭髡f∶當年劉伯溫怕此地出反王,就從水塔橋開始破局,把東江的十個運串烏龜似的小山頭砍成二段,痕跡至今猶存。海智法師在發(fā)動民工開拓大雄寶殿地基時,正好掘出一塊陶瓷八卦牌和一個空洞,空洞內很有規(guī)律地排著五枚泥蛋,似在黃卵。今人以為此乃劉國師鎮(zhèn)山之物,可惜保管不妥,此物被盜,至今下落不明。極樂寺青山環(huán)抱,松竹相間,風景秀麗!稿X塘江邊起群峰,深入山中又一春。」此地穴向巧合,寺中兩眼泉井,冬暖夏涼……[詳細] |
鐘阿馬烈士陵園位于交通方便的云許公路邊,佛山村附近的茶墩山下,坐北朝南,墓后群山起伏,蒼松翠柏,襯托出烈士陵園的莊嚴肅穆。整個陵園比原來的墓地擴大許多。鐘阿馬烈士是聞名全省的南鄉(xiāng)砍竹暴-動-的主要領導者和指揮者,曾任中共上堡黨支部書記,中共蕭山縣委委員,南鄉(xiāng)農民武裝組織“鐵血團”團長,南鄉(xiāng)砍竹暴-動-總指揮?持癖-動-失敗以后,鐘阿馬不幸被俘,于1930年8月30日在臨浦峙山腳下英勇就義。解放后,黨和政府多次撥款、修建了鐘阿馬烈士墓,后又定為蕭山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擴建烈士陵園,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設施更加完備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
江寺,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江淹子昭玄舍宅建寺,為蕭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保單位。江寺公園因依江寺而名。公園占地30030平方米,原址及相鄰改造地塊為居民住宅,房屋破舊,密度大,是蕭山舊城改造的難點。區(qū)政府為實現(xiàn)“創(chuàng)大都市強區(qū),建現(xiàn)代化蕭山”的目標,下決心將該地塊進行改造,列為2001年度為民辦實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共拆遷居民821戶,拆遷面積達58000余平方米,創(chuàng)蕭山舊城改造拆遷歷史之最。公園為我國傳統(tǒng)的寺觀園林風格,依托江寺,除融江南古典園林特色外,還深刻挖掘蕭山文化底蘊,為蕭山城區(qū)歷史文化的又一載體![詳細] |
東旸橋:古石拱橋,跨越城河,位于毛家河口。始建年代不明,據(jù)明《萬歷蕭山縣志》記載:“嘉靖時筑城,乙卯,防倭寇奔突,橋道拆毀,令魏堂督民修之!鼻濉妒捝娇h志》:“經(jīng)費湯克敬獨任”。現(xiàn)橋重修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4.5 。長18米,寬3.95米,設計荷載為人行。為修湘湖水利,東旸橋重修時立石閘。橋兩側鐫“東旸橋”,設欄板和抱鼓石。這是座很有特色的橋,橋面北長南短,北在臺階14級,南面臺階僅為9級,中間設雙輪車道,推著雙(獨)輪車也能過橋,這是該橋的另一特色![詳細] |
古時,洲口橋是越州(蕭紹地區(qū))與睦州(建德、淳安等)間交通咽喉。據(jù)地方史志記載,民國之前,洲口橋皆系木橋,屢建屢毀。民國8年(1919年)10月,由樓氏先賢樓履蛟等率眾集資3萬銀元、歷時10年建成,該橋系樓塔村民自行設計,石結構五孔橋,孔呈五邊形,為并列分節(jié)法砌筑,墩設分水間以減小山洪對橋的沖力。兩邊設仰復蓮及獅子望柱欄板。此橋久經(jīng)歲月風雨和戰(zhàn)火的考驗而幸存至今,是杭州市文保單位![詳細] |
祗園寺位于城廂鎮(zhèn)體育路9號,是蕭山最具規(guī)模,也是佛教禪宗中較為規(guī)范的一座寺觀,是古代蕭山乃至整個浙東地區(qū)頗有影響的佛教勝地。據(jù)南宋嘉泰《會稽志》記載:該寺是東晉六年(331)由一位名叫許詢的士大夫舍宅改建的,初名崇化寺。佛教傳入蕭紹地區(qū)始于東漢靈帝中平年間(184-189),也就是說,祗園寺初建時距佛教傳入蕭紹僅只有百余年,其歷史淵源可謂流長![詳細] |
婁家灣1號蔡東藩故居位于金雞山之南,西小江的支流從門前流過,一堵近3米高的磚砌圍墻將故居與外界隔開。故居約有200平方米,正屋前是石板鋪的天井,正屋中間為廳堂,東間為廚房,西間曾設私塾,樓上為臥室,故居里還保留了蔡東藩用過的書桌和椅子![詳細] |
鳳凰塢美國援華飛行員養(yǎng)傷處舊址位于蕭山區(qū)河上鎮(zhèn)鳳凰塢村,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鳳凰塢美國援華飛行員養(yǎng)傷處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抗戰(zhàn)蕭山縣政府機要室舊址位于蕭山區(qū)河上鎮(zhèn)鳳凰塢村441號,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抗戰(zhàn)蕭山縣政府機要室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蕭山青年運動舊址位于蕭山區(qū)所前鎮(zhèn)繆家村橋東115號,年代為1928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蕭山青年運動舊址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樓英墓及祠堂位于樓塔鎮(zhèn)樓英村、樓家塔村,年代為清、近代。類別為古墓葬、近現(xiàn)代建筑。2009年4月,樓英墓及祠堂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蕭山湯氏宗祠位于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大湯塢村240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4月,蕭山湯氏宗祠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蕭山華家祠堂位于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華家墊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4月,蕭山華家祠堂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白龍寺位于瓜瀝鎮(zhèn)東思村航塢山山巔,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4月,白龍寺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市心橋位于城廂街道城河上,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市心橋又名真濟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始建于南宋,稱都亭橋,旁有跓蹕亭。明嘉靖《蕭山縣志》稱“市心橋”。位于城廂鎮(zhèn)市心路,跨蕭紹運河,南北向,系單孔石拱橋。橋長8.2米,橋面長4.7米,跨徑4.6米,拱券使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法,橋題石記曰“道光十九年(1839)九月重建”。保存較好。1998年4月,公布為蕭山市文物點。2009年4月,市心橋被公布為杭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朱鳳標墓位于所前鎮(zhèn)山里沈村里仁嶺。朱鳳標逝世后葬于山里沈村上年王山,文革期間被毀,1994年重修。墓前面列有曾孫朱家氵晉書的圣旨;兩側鑲有華標、石獸等物![詳細] |
節(jié)孝承恩坊,位于蕭山區(qū)義橋鎮(zhèn)新壩村上埠西37號南,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石質,仿木構,四柱三間五樓,歇山頂,面闊8.3米,高9米。牌坊浮雕麒麟、仙鶴、斗拱組合,象鼻昂作,四角起翹。脊頂兩端吻獸,中間欄桿式裝飾。建筑結構緊密,用材講究,式樣美觀,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種雕刻手法,保留了清代的建筑藝術風格。該牌坊為蕭山區(qū)保存最好的牌坊。據(jù)乾隆《蕭山縣志》記載:倪潤妻金氏29歲守寡,76歲去世,雍正七年(1729)受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