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潞城文廟潞城文廟就位落在潞城市政府前廣場上,在政府門前稍偏東,與潞城市禮堂形成廣場內獨有的兩個建筑,一個是唐代風格,一個是歐洲風格,顯得格外注目。它占地約2000平方米,始建于金天會年間,屢遭地震兵亂,幾經重修增建。解放后被改為工會的辦公處所和政府機關的小車庫!笆旰平佟保┥霞铀,所謂文廟,面目全非。改革開放后,各級政府多次重修,累計耗資200余萬元,才使它重現昔日的風采,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的潞城文廟,古樸典雅,富麗堂皇,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戟門進去后,左右各有陪房一座。廟內主建筑有大成殿5間,東西廂房各10間。大成殿坐落在東、西、南三面均有漢白玉欄桿的月臺上,椽頭斗拱均加彩……[詳細] |
老爺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老爺山革命戰(zhàn)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1945年地點:屯留縣上蓮鄉(xiāng)老爺山1945年,聞名中外的“上黨戰(zhàn)役”主戰(zhàn)場就發(fā)生在這里。共殲俘敵援部隊2.2萬余人。為上黨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從而揭開了解放戰(zhàn)爭的序幕。山上原有唐代至清代的寺廟8處,137間,盡毀于戰(zhàn)爭中,現除部分基礎遺存外,(斷垣殘壁改作它用),僅剩一座蓮花舍利塔,滿身彈痕累累,是“上黨戰(zhàn)役”的一個重要標志。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山因是上黨戰(zhàn)役的主要戰(zhàn)場而享譽中外,三嵕山乃以羿射九日的神話傳說及歷代寺廟道觀之佳而聞名古今。老爺山,原名三嵕山。在屯留縣城西北25千米處,為上蓮鄉(xiāng)屬地?缬诒本36.27度,東……[詳細] |
常行村民兵抗日窯洞保衛(wèi)戰(zhàn)斗遺址常行村民兵抗日窯洞保衛(wèi)戰(zhàn)斗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抗日戰(zhàn)爭地址:壺關縣東井嶺鄉(xiāng)常行村抗日戰(zhàn)爭時期,常行村處于敵、偽、頑交匯地區(qū),也是0領導的抗日政府的前沿陣地,在0的領導下,為了長期堅持對敵斗爭,更有效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1943年冬季,利用本村三面靠山,地下開采煤炭的“舊坑道”這一優(yōu)勢,在村西南山的窯洞中,修筑了“民兵戰(zhàn)斗洞”,還從村中開了一個口子和戰(zhàn)斗洞巷道相通,在原來舊坑道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修筑,筑成一條四里多長的“爪”字形坑道和窯洞,坑道和窯洞共留三個出口(即村中、南山和西山),一個通氣孔(另一個井窯),在村中的窯洞口上修筑了一座碉堡。窯洞和碉堡的修建,……[詳細] |
古韓鎮(zhèn)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內襄垣縣城隍廟是長治地區(qū)府、縣奉詔創(chuàng)立城隍廟的唯一遺存,城隍廟現存各建筑皆明代遺構。城隍廟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現存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及兩側鐘鼓樓、戲臺(樂亭)和寢宮,其余均在抗日戰(zhàn)爭和文革中被毀。東西兩側為新建襄垣縣第二小學的教學樓及民居。崇福寺,又名凈福寺、靖福寺,別名上寺樓。據清乾隆四十三年《襄垣縣志》載:寺廟創(chuàng)建于唐,“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寺前有樓,乾隆三年(1738)重修”。全廟坐南朝北,依次為上寺樓、東西配殿,占地面積1530平方米,F存上寺樓為明代建筑,三重檐歇山式樓閣,底層四周廻廊環(huán)列石柱1……[詳細] |
冀南銀行舊址位于黎城縣黃崖洞鎮(zhèn)小寨村,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春天山花遍野,夏日云繞霧纏,秋天梨桃漫坡,冬季銀裝素裹。與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武鄉(xiāng)八路軍總部舊址、左權麻田129師司令部舊址相鄰。舊址原是當地開明人士延秋寶先生的祖宅,為清晚期民居建筑。現存有冀南銀行總行舊址、總行政治部舊址、印鈔廠舊址等,總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舊址內設有冀南銀行發(fā)展歷史的基本陳列。它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根據地銀行舊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旅游價值。背景鏈接1939年初,抗日戰(zhàn)爭轉入相持階段,日軍侵占了許多城市,控制了交通干線,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嚴密的-和瘋狂的“掃蕩”,致使冀南、太行根據地經濟和財政遭到嚴重損害![詳細] |
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閻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7-1949年地址:長治市沁源縣沁河鎮(zhèn)閻寨村西嶺上1940年1月,“晉西事變”后,為鞏固太岳區(qū),加強該地區(qū)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qū),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岳區(qū)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岳軍區(qū),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qū)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岳縱隊。該軍區(qū)組成后,先后參加了“百團大戰(zhàn)”和太岳區(qū)冬季反“掃蕩”作戰(zhàn)。1942年,太岳軍區(qū)部隊先后參加了反“蠶食”斗爭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及春季、夏季、秋季反“掃蕩”作戰(zhàn)和沁源圍困戰(zhàn)。太岳區(qū)黨委初期稱太岳特委駐沁縣,特委……[詳細] |
路堡龍王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黎城縣程家山鄉(xiāng)路堡村據廟內碑記載創(chuàng)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明、清歷代重修。路堡龍王廟據碑記載原叫圣源王廟,坐北朝南,面積1028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龍王殿、三寶殿,兩側為妝樓、廂房、關爺廟、土地廟,F存建筑龍王殿、三寶殿為元代遺構,其梁架、檐柱、斗栱等均保留了原有構件,其余均為明、清時所建。三寶殿為面寬三間,進深二間的建筑,與龍王殿并列,坐北向南,臺基為磚砌臺座,前設垂帶踏跺,殿宇屋頂為懸山式,斗栱為四鋪作,柱頭鋪作不在柱心之上,這是該建筑的一個特殊之處,斗栱下施圓形額枋這是元代建筑的特點之一。龍王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詳細] |
丈八寺塔丈八寺塔(第二批省保)時代:唐地址:長治縣蔭城鎮(zhèn)桑梓村寺內大殿有石佛立像,高一丈八尺,故寺稱丈八寺,塔亦稱丈八寺塔。現存建筑有山門、大殿、垛殿及東西配殿,皆為清代所筑,唯寺內西南隅的丈八寺塔,為唐代原物。塔平面方形,九層,高約16米。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臺基,臺基之上為第一層塔身,為四層石塊砌筑,南向開券門一道,自第二層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磚,每層塔檐疊澀收分出檐,平面逐漸縮小。塔內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層西側鑲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記》碣一塊。從碑中所載及塔的形制來看,塔除基部為清人補修外,余皆唐代原物。丈八寺塔,外觀造型及內部結構分析與西安……[詳細] |
積石雙橋(第五批省保)時代:金、明地址:長治市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zhèn)河段,距縣城9.16公里積石雙橋位于屯留縣積石河上村鎮(zhèn)河段,距縣城9.16公里。清光緒《屯留縣志》載,“積水出縣東北十五里南滸莊,經石聚山下東流五里入潞城界,注濁漳”,積石河現已干涸,河道由東北向西南走向,橫穿208國道與漳澤水庫相連。雙橋分別位于國道東西兩側,相距約800多米,皆砂巖石單孔實肩栱橋。仙濟橋(西橋)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橋南側為上村,北側為小河北村。橋面長38米,寬6.45米,采用分節(jié)并列法砌筑券栱,是古老的栱券技術,北方地區(qū)后世已較少使用。其吸水獸和望柱欄桿的雕飾都表現出早期風格,當是一座宋金風格石栱橋。積石橋(東橋)創(chuàng)……[詳細] |
石勒城遺址石勒城遺址(第三批省保)時代:晉地址:襄垣縣城東北二十八公里的西營鎮(zhèn)城底村北據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縣志》載:“晉大興二年(319年)石勒進據襄國,稱趙王,后攻上黨,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積芻米,基址猶存。”遺址西面的西營鎮(zhèn)為石勒屯兵之所,遺址東北面的護駕腦村為石勒的護兵駐地;遺址東面的花果園村為石勒的花園,周邊各村均因與石勒皇城相關聯而得名。遺址坐北朝南,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500米,四周城墻夯土基礎大多可辯,現存城墻呈東西走向。墻殘長27米,殘高6米,底寬6米。城墻為夯土筑成,夯窩直徑8至9厘米,夯土層9至11厘米。遺址內保存有天子廟、古井、洞穴遺址及各類陶器殘片、建筑構件及三菱形……[詳細] |
張村府君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長治市郊區(qū)大辛莊鎮(zhèn)張村村中,距長治市6.8公里府君廟,始建年代不詳,廟內存元至治元年(1321)創(chuàng)建新堂(大殿)石碣,“至順元年(1330)功畢”。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重新修理……南角殿三間”碑記。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大殿,東西耳殿,F存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頂。前檐大額的使用、斗栱后尾垂蓮柱的出現,廊內迎風板的設立,充分顯示了明代建筑的風韻;殿內梁架結構為六檁雙步廊式,前廊雙步梁上采用仿駝峰式造型的合㭼,這是明時期常用的一種構件,斗栱形式為五鋪作,補間鋪作一朵,斗栱布列疏郎,結構簡潔。東西耳殿梁架形式為五檁前出廊,均為……[詳細] |
辛安玉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民國地址:長治市潞城市黃牛蹄鄉(xiāng)辛安村辛安玉皇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獻亭及正殿;兩側有東、西妝樓,東、西廂房,東、西廊房,東、西耳殿,南北長48米、東西寬22.25米,占地面積1068平方米,F存正殿為明代遺構,正殿建于高0.75米的石砌臺基之上,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臺基前檐設置四節(jié)垂帶踏步,斗栱形式為七踩,柱頭、平身、轉角斗栱主要變化是分別采用卷云頭、龍頭、象鼻子,斗栱之下蘭額采用通替,雕飾花卉圖案,顯現明代建筑明快亮麗的風格,殿內梁架以梁、柱、檁等構件組合,形式簡潔,結構合理。廟內存有民國11年(1922)……[詳細] |
抗日三周年紀念塔抗日三周年紀念塔(第一批省保)時代:1940年地址:黎城縣程北35公里西井鎮(zhèn)后寨村該塔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堅持敵后抗戰(zhàn)三周年紀念塔”。于1940年9月建。因其地基水土流失嚴重,危及塔基,于1986年6月遷于本鎮(zhèn)下寨村邊的小山崗上,距原址3公里,緊臨黎左公路。紀念塔為五面直體尖頂式,高6.3米,呈長方形,長13.3米,寬11.3米,高1.5米。塔身底部五面以石碑鑲砌。紀念塔碑文記載和歌頌了0領導下的八路軍,在處境最艱苦的短短三年中,英勇奮戰(zhàn),抗擊敵寇,戰(zhàn)績輝煌,挫敗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扭轉了戰(zhàn)局,建立了晉冀豫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激發(fā)起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信心,確立了……[詳細] |
仁勝洪濟寺(第五批省保)時代:金、明地址:長治市沁縣郭村鎮(zhèn)仁勝村仁勝洪濟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刻記載,該廟于金代重修,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原規(guī)模較大,現存前殿、獻亭、后殿,有碑二通。后殿位居獻亭之后,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式屋頂。柱頭斗栱五鋪作雙昂,敦厚肥碩。前檐木柱粗壯挺拔,均有卷殺,柱升起與側角度均明顯,闌額、普拍枋制作規(guī)整。前殿和后殿內使用原始材料粗略加工后的梁材,大叉手、荷葉墩等做法仍具有早期建筑特點。寺內現存金、清重修碑2通,惟金貞祐二年(1214)賜額重修碑較為珍貴,碑為青石制,通高2.7米,龜形碑座,碑身光潔如鏡,碑首呈半圓形,碑額為雙龍交替戲珠,刻工精細,碑文記載了賜額……[詳細] |
上黨戰(zhàn)役指揮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長治黎城縣縣城正街天主教堂北側上黨戰(zhàn)役時,鄧小平曾在這里作戰(zhàn)前部署。指揮部舊址,坐西朝東,并列兩個單元,皆為兩進院落,北院后為二層出廈樓房七間,南北兩側也為二層樓房各三間,中有過廳七間,前有南北廂房各三間,鄰街房包括門樓七間,俗稱開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規(guī)模比北院略小,門樓已改建,正房、過廳、鄰街都為五間,稱五裹三。兩院皆保持清末民初地方民居建筑風格,總計房屋54間,占地面積1652平方米,正樓位于最西端地勢最高處,突出了重要地位。兩側由南、北廂房等建筑組成。院落整體排列有序,房屋錯落有致。民居建筑做法樸實、簡約,保持了中國傳……[詳細] |
逢善天齊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xiāng)逢善村逢善天齊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全廟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1220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兩廂有東西妝樓、鐘鼓二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以及東耳殿等。正殿石砌臺基,高60厘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櫞,平面呈近方形。單檐懸山頂。前檐柱頭斗栱為五鋪作重昂斜出栱,殿內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梁架用材粗獷,梁架上結點施駝峰,殿內為砌上露明造。通檐用三柱。檐柱有明顯的側腳和升起,正殿主體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元代建筑風格,是一處比較典型的元代建筑遺構。廟內保存著清道光十九年(183……[詳細] |
團城唐王圣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長子縣南陳鄉(xiāng)團城村村北山丘之上據廟內現存《文皇廟重修碑記》、《唐太宗廟重修碑記》、《重修唐王圣帝廟碑》等清碑5通記載,廟內大殿為元代建筑,其余皆為清代建筑,且明清時期寺廟多有增修。唐王圣帝廟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沿中軸線依次布置倒座戲臺(已坍塌)、石經幢、大殿。大殿兩側設左右朵殿,殿前東西兩側為五開間廂房。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屋面,梁架為廳堂造,六架椽屋乳栿對四椽栿用三柱。前檐柱頭鋪作為五鋪作雙杪,栱身作昂狀,明間柱頭鋪作出斜栱。大殿的斗栱、梁架等大木作部分基本為原構,其墻體、門窗、屋面等經后代修葺改換。大殿月臺前現殘存形制古樸的石……[詳細] |
抗日五專署及劉伯承兵工廠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8-1946年地址:長治城區(qū)五馬街道辦事處南石槽村抗日五專署舊址,原稱山西第五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三九年七月,領導組織長治地區(qū)抗日斗爭的政權機構“山西省第五專區(qū)行政主任公署”后改稱“山西省第五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簡稱“抗日五專署”),正式成立以專員戎子和、主任秘書楊獻珍為核心的專署,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fā)展作出杰出的貢獻。一九四五年底,長治解放后,平順興安里兵工廠(前身是黎城縣黃崖洞八路軍兵工廠),遷往此地,成立劉伯承兵工廠?谷瘴鍖J鹋f址逐成為劉伯承兵工廠辦公所在地。舊址為一進院落布局,坐北朝南,有正房五間,東……[詳細] |
八路軍總部辦事處故縣舊址八路軍總部辦事處故縣舊址(第四批省保)時代:1937——1946年地址:長治市郊區(qū)黃碾鎮(zhèn)故縣村1937年11月8日,-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率八路軍總司令部挺進上黨后,辦事處就駐扎在故縣村二仙廟內。先后有電話局、抗大一分校等機關在此進行辦公和抗日活動。1946年,八路軍前方總部在此創(chuàng)建了太行根據地第一個軍工鐵廠——-鐵廠(現長治鋼鐵廠前身),當時日出鐵200噸,造炮彈100多發(fā),為解放戰(zhàn)爭作出過較大貢獻。鐵廠遷走后,中國人民解放軍7016廠又將二仙廟作為建廠籌備場地多年使用。二仙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坐北朝南,分上下兩進院落,現存正殿、耳殿等殿宇40余間,占地面積為200……[詳細] |
辛村大禹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xiāng)辛村辛村大禹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790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中軸線上建有新建山門、獻殿、正殿,兩側為耳殿,西配樓,東配殿。正殿石砌臺基,高1.4米。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前檐被改建。單檐歇山頂。殿內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用材粗獷,梁架上結點施駝峰,為徹上露明造。通檐用三柱,前檐柱頭斗栱為三鋪作單抄單下昂出斜栱,普拍枋較薄。前檐柱為方形石柱做工精致,殿內金柱也為不規(guī)則方形石柱,梁架用材粗狂,梁架構件稍加砍做。斗栱肥碩,具有典型的元代遺風。正殿主體結構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元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