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樓坐落在濟寧市城區(qū)古運河北岸,原是唐代賀蘭氏經營的酒樓。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由湖北安陸遷居任城(濟寧),“其居在酒樓前”,每天至此飲酒,揮灑文字,寫下了許多詩篇。賀蘭氏酒樓也因李白經常光顧而名聲大振,生意興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吳興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賀蘭氏酒樓觀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并作《李翰林酒樓記》,從此賀蘭氏酒樓便改為“太白酒樓”而聞名于世。宋、金、元時期對酒樓均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濟寧左衛(wèi)指揮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樓”時,以“謫仙”的寓意,依原樓的樣式,移遷于南城墻上,并將“酒”字去掉,名為“太白樓”,后于明……[詳細] |
鳳凰臺鳳凰臺位于濟寧西郊,運河北畔,327國道南側。鳳凰臺所在的任城區(qū)南張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里即可見中華文明之光。據考古調查發(fā)現,在鳳凰臺遺址上,十幾米高的土層堆積中,蘊藏著豐厚的古代遺存,底層屬“龍山文化”的遺跡,中層為商周文化遺址。1985年鳳凰臺遺跡被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領隊培訓班在此進行了實地考古發(fā)掘,出土近300件文物,現存于省考古所內。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鳳凰臺”又名“風化臺”,為鳳姓教化之臺,是遠古時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經近代專家考證,確定為“太昊祭祀臺”。伏羲又稱太昊,自封為風姓……[詳細] |
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qū)財神閣街路北,原系呂德鎮(zhèn)(字靜之)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呂家宅院共有三進院落。正宅大門三楹,高臺階上兩扇紅漆流丹朱門,照壁后為前會客官廳。第二進院落為會見親眷之處,院落穿堂三間,上官三間,東西配房各三間,均為硬山式建筑,頂覆灰色合瓦,前有廊,后有廈,正房兩側各設通道通往后院。第三進院落為樓院,有兩層堂樓一座,上下均為五楹,重檐硬山式建筑;疑贤哒猪,前廊后廈,兩端各設耳廈,東西配樓各三間,與主堂樓搭配協(xié)調、和諧。宅西北辟花園一處,堆土砌石壘筑假山,涼亭、環(huán)境典雅恬靜。院內遍植海棠、丁香、女貞等奇花異樹。呂靜之,世居濟寧,祖營商業(yè),后因通貨膨脹等原因,商號破產。呂累賬逃亡……[詳細] |
該寺初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一1620年),初規(guī)模較小,結構簡陋。后隨漕運發(fā)達,回民人口增加,經濟富裕,在全明一(俗傳為明崇禎皇帝太子)阿旬帶領下募集資金,于康熙年間按西大寺式樣擴建。全寺占地面積6.2畝,正門為敬山造,上懸“開天古教”金字匾,兩旁八字門墻,各有1角門,門對面有1高大影壁。寺分兩院,前后院南北對列講堂各3間,前院另有南屋4間.二門為月宮圓門,左右有兩角門。主體建筑禮拜大殿前有1米高月臺,三面磚花墻為欄,兩旁立建寺石碑3通。大殿由卷棚、前殿、后殿三部分勾連而成,共50間,建筑面積88O平方米,各殿層層升高,房脊和山墻均飾有青色雕刻花磚。門眉高懸“教隆真一”,金字匾,抱柱楹聯(lián)為“……[詳細] |
濟寧戴莊教堂位于任城區(qū)李營鎮(zhèn),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明末清初濟寧著名畫家戴鑒的別墅,后轉賣于清官僚李澍建為私家園林,F在戴莊花園包括藎園、教堂建筑,是我國宗教建筑保存較為完整的獨一無二的整體建筑群,包括教父墓地、圣堂、修道院、神父辦公樓、修女樓、鐘樓。其中戴莊教堂于1883年(光緒九年)由德國天主教神父福若瑟開辦,是魯西南的傳教中心,在國內外影響巨大。游覽整個園林,有移步換景之妙,既有南方園林之精秀,又有北方園林之莊穆,在周圍西式建筑的映襯下,形成南北兼容、中西合璧的獨具特色。地址:濟寧市任城區(qū)李營街道辦事處游覽時間:大約1小時……[詳細] |
潘家大樓在古槐北路,原北門大街路西。潘家大樓創(chuàng)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當時濟寧城最大的官僚私邸。潘家大樓,并非一幢孤立樓房,而是一組四進四出的四合院,主體建筑是東西南北四面相通的三層圈樓。這里背山面水,山為漁山,水為運河,是全城的至高點。大樓的主人潘洪均,字子和,又名伯利,系直系軍閥吳佩孕的中央第一旅旅長![詳細] |
任城城子崖遺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城子崖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周、漢。 2006年12月7日,任城城子崖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史海遺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安居鎮(zhèn)史海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漢。2006年12月7日,史海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亢父故城址位于濟寧市郊區(qū)南張鄉(xiāng)南張村,年代為秦漢。1992年6月12日,亢父故城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濟州城墻遺址位于濟寧市市中區(qū)古槐街道關帝廟社區(qū)環(huán)城北路116號。年代為金至明。2013年,濟州城墻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前屯遺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二十里鋪街道前屯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2013年,前屯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趙王堂墓群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趙王唐村。年代為漢。2013年,趙王堂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漢碑群:在山東濟寧市鐵塔寺街市教育局院內東北隅。有漢代碑刻十種,建屋保存。州志載,原濟寧文廟內有漢碑多種,宋趙明誠《金石錄》、歐陽修《集古錄》均有記述。歷經戰(zhàn)亂,至清代僅存“司隸校尉魯峻碑”、“廬江太守范式碑”、“北海相景君碑”、”朱君長墓石”、“尉氏令鄭季宜碑”五種。另有明代仿刻的“郭林宗墓志銘”。清乾隆年間,金石家黃易發(fā)掘嘉祥武梁祠,將“執(zhí)金吾丞武榮碑”、“孔子見老子”漢畫像石運來濟寧。繼發(fā)現“鄭固碑”殘片后,“鄭固碑”亦隨之出上,連同原有漢碑,一同移置州學明倫堂內。1929年,濟寧縣教育局長王大恕又移置現址,名曰“小金石館”。這批漢碑屢見著錄,是研究漢代歷史及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詳細] |
天寶寺張氏家族墓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長溝鎮(zhèn)天寶寺村西南500米。年代為元。2013年,天寶寺張氏家族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葛亭遺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二十里鋪街道葛亭村村西80米。年代為東周至漢。2013年,葛亭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寺堌堆遺址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唐口街道辦事處寺下郝村東,緊靠村莊,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的遺址高出地表約4米,為典型的堌堆遺址,文化堆積厚約5米。遺址呈圓形,直徑約100米,為龍山文化遺址層。遺址上原為唐代寺廟,名為“大覺禪寺”經過歷代重修規(guī)模宏大,在文革破除四舊期間寺廟被毀后改為學校,學校遷走后改為村委辦公場所,現廢棄不用。在遺址南側有古槐一棵。從遺址暴露的部分看,底層為龍山文化遺存,上為岳石文化,商周文化遺存。遺址上有若干漢代磚石墓打破文化層。遺物為:磨光黑陶片,鬼臉鼎足、繩紋鬲、盆、罐等殘片![詳細] |
天井閘遺址位于濟寧市市中區(qū)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qū)太白中路132號,年代為唐、元。2013年10月10日,天井閘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夏橋位于濟寧市任城區(qū)金城街道土城村,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夏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濟寧太和橋位于濟寧市市中區(qū)阜橋街道,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濟寧太和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石橋位于濟寧市市中區(qū)古槐街道關帝廟社區(qū),年代為明。2013年10月10日,大石橋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