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營明墓群位于王家營東北,西臨市級行政中心100米。為明代鎮(zhèn)守云南黔寧昭靖王沐英的第五、六、七、八代后裔沐詳、沐崧、沐紹勤、沐朝宣等人的家族墓地。經(jīng)1955、1963、2006年三次發(fā)掘磚室墓9座、土坑墓18座,出土金、銀、銅、鐵、錫、鉛、玉、石、陶瓷器文物600多件,尤以嵌紅、綠、蘭寶石的金發(fā)冠稀世珍貴。出土墓志記述了沐氏家族鎮(zhèn)守云南的歷史,其中,沐崧、沐紹勤墓志皆由明代文學家楊慎(升庵)撰文。沐紹勤墓志稱慎“甲申來滇”,為楊慎于嘉靖三年(1524)被朝廷謫戍云南永昌衛(wèi)(今保山)提供了可靠年代依據(jù)。呈貢縣人民政府1986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云南藝術(shù)劇院位于昆明市東風西路,坐北向南,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昆明市建國十周年國慶的十大建筑之一。劇院平面布局為“凸”形,由前樓、觀眾廳、后樓與側(cè)樓組成,鋼混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3803平方米。前樓正立面門廳設(shè)四根圓形石柱,觀眾廳能容納1100余名觀眾,側(cè)樓兩層,通廊連接,造型莊重典雅。建筑內(nèi)用孔雀、茶花、月琴民族圖案裝飾,具有濃郁的民族韻味。云南藝術(shù)劇院是云南高水平文藝演出場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2006年被列為“昆明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建筑”。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錢灃墓在“龍泉鎮(zhèn)”、“羊腸村”或“昆明北郊”一帶,具體位置不甚清楚。五年前,我在清水村附近的磨盤山買房子時,發(fā)現(xiàn)有兩座墳冢坐落于小區(qū)正大門前,頓覺有些奇怪,開發(fā)商為什么不把它遷走?后經(jīng)打聽才知道,原來此冢是錢灃與夫人的合葬墓,現(xiàn)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灃墓位于公園正中央,四周有雕刻石條做圍欄,呈長方形,周圍松木環(huán)繞,顯得古樸肅穆。拾級而上,只見一左一右兩只大石獅子坐落于石梯兩側(cè),目光炯視,莊重而威嚴。以前的兩個“土堆”已被條石壘起圍攏,呈圓形,足有一米多高。墓前明堂開闊,視線良好,風水極佳![詳細] |
富民文廟,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遷建于現(xiàn)址,現(xiàn)存建筑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建。坐西向東,占地3245平方米,現(xiàn)僅存大成門、先師殿及兩廂房、月臺、崇圣祠、兩廡,共5棟21間。大成門、先師殿、崇圣祠均為單檐歇山頂,左右?guī)繛橛采巾,梁架為穿斗式。富民文廟是研究本地儒學傳播及建筑的實物資料,廟內(nèi)五通碑記為研究文廟的歷史沿革及修建情況提供了依據(jù)。1985年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經(jīng)多次維修,保存較好![詳細] |
位于五一路118號,是一座仿蘇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總體為“凸”字形,下部大廳舒展,呈弧形,前廊設(shè)12根圓形石柱。中部凸起二臺方形塔樓,上立俄羅斯式尖塔,頂部置紅星,通高達65米,整座建筑氣勢雄偉,造型別致。云南省博物館大樓是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為國慶10周年獻禮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標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法定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南郊官渡古鎮(zhèn)內(nèi),南鄰土主廟。始建于南詔時期(756年前后),現(xiàn)存建筑大部分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重修。坐西向東,占地面積約2500余平方米。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長17.2米,寬5.7米,單檐歇山頂,九踩斗拱。2003年法定寺與土主廟一起成為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法定寺與官渡古鎮(zhèn)內(nèi)的土主廟、妙湛寺及觀音寺一起交由少林寺托管,成為“官渡少林寺”的一部分![詳細] |
云南昆明王德三、吳澄、馬登云三烈士墓地在昆明市北郊黑龍?zhí)稏|南山坡之上。三墓皆為拱頂圓堡形石墓,背西向東,中為王德三烈士之墓,兩側(cè)稍后為吳澄、馬登云烈士之墓。前立墨石金字墓碑,四圍護欄,雪松翠柏,環(huán)境清幽,莊嚴肅穆。墓旁有石碑,刻有烈士生前事跡。20世紀50年代初,三烈士墓遷葬于黑龍?zhí)侗泵嫔狡,1983年12月,再遷此地安葬,并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口洞遺址位于宜良縣九鄉(xiāng)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年代舊石器時代,地處一古河旁臺地洞穴。2003年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掘面積28平方米,獲得古人類化石10件,動物化石約40種共1000余件,植物化石數(shù)種,石器制品若干,另外還發(fā)現(xiàn)炭屑、灰燼、燒骨等文化遺跡。古人類化石中,1顆牙齒化石距今約11萬年。2003年12月公布為云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馬家大院位于景星街36號,是一座建于1923年,占地面積1142.61平方米的寬大宅院,因建造該宅院的主人姓馬,故這個大院稱“馬家大院”。馬家大院體量高大,中院開敞軒朗,平面布局為“四合五天井”建筑,土木結(jié)構(gòu),雙面坡硬山頂。中間大天井四周皆為三間二層樓房,有回廊連通,俗稱“走馬轉(zhuǎn)角樓”。四角天井較為狹小,三坊一壁。壁設(shè)南北,各有對外開門。原大門開于北面正中,面向小銀柜巷,后改為東南角,有通道達景星街。該宅院原裝飾簡樸,主要為傳統(tǒng)做法,檐下檁枋掛板均有浮雕,抱頭梁下有燈籠垂柱。局部裝飾有時代特點,如外墻窗框為磚嵌拱頂、窗扇使用了方格玻璃窗等西式做法。房主人馬鉁(1886~1963)字少坡,云南洱……[詳細] |
昆明聶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貴總督府前的官道、現(xiàn)在的甬道街上73、74號。聶耳故居為穿斗結(jié)構(gòu)二層民居建筑,原建筑面寬兩間、進深兩間,底層鋪面原為藥店。后因拓寬街面,原臨街建筑部分被拆除,現(xiàn)存兩間鋪面,樓上樓下共四間,每間9平方米。2004年以來,省、市、區(qū)文物主管部門多次對聶耳故居的歷史狀況進行了詳盡的研究與考證,制定了《聶耳故居修繕方案》,2007年5月省文物局同意《聶耳故居修繕方案》。修復后的聶耳故居復原了1912年時的原貌,被開辟成聶耳故居陳列館,于2012年對廣大市民游客開放。1986年7月,盤龍區(qū)人民政府將甬道街之73、74號臨街鋪面命名為“聶耳故居”,并列為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后劃歸五華……[詳細] |
文明閣建筑群官渡區(qū)官渡街道辦事處官渡社區(qū)螺峰村。文明閣建筑群,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官渡古鎮(zhèn)內(nèi),由始建于明代的孔子樓、欞星門、關(guān)圣殿和清代的賜書堂組成,現(xiàn)存建筑全為清代重修。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文明閣建筑群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西園位于西山區(qū)碧雞街道辦事處龍門社區(qū)蘇家村西園隧道旁。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昆明西園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橋村安順橋位于湯丹鎮(zhèn)大橋村,年代為清代。為昆明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一得測候所即現(xiàn)今的云南氣象博物館,位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太華山美人峰頂,昆明太華山氣象臺內(nèi)。主體建筑為一幢坐北朝南的西式樓房,三層九間,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286平方米,配有水銀氣壓表、日照計、風向標、測雨表等數(shù)十種主要儀器。一得測候所是云南著名的氣象天文、地震事業(yè)的開拓者陳一德先生1927年7月自費在昆明錢局街53號創(chuàng)立的云南第一個私立測候所,也是全國第二個私人測候所。1938年測候所遷至西山太華山,在此其間“一得測候所”積累了大量的氣象、天文資料,并在全國首創(chuàng)“步天規(guī)”,繪制出了云南第一張“昆明恒星圖”。1950年2月20日,云南和平解放,陳一德把全部氣象資料和測候所交給人民政府。隨后測候所……[詳細] |
紅廟收信臺遺址位于前衛(wèi)街道紅廟社區(qū)紅廟寺村。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1937年8月,按照“交通部訓令電工字2606號文”,云南電政管理局建設(shè)昆明無線天線收發(fā)話臺,第二年投入使用,與成都臺共同承擔當時國際無線電通訊業(yè)務(wù)。其中,發(fā)信臺在黑林鋪團山,收信臺在紅廟現(xiàn)址,F(xiàn)存平房8間,占地約1.5畝,2011年1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完好![詳細] |
木克鄉(xiāng)紅軍壁畫位于祿勸縣木克村,1935年5月1日,紅一軍團從尋甸雞街進入九龍鄉(xiāng),在普渡河東岸木克村住宿,紅軍在木克村張有功家墻壁上畫了《工農(nóng)暴-動-起來,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紅軍消滅地主階級,反對富農(nóng)剝削》、《打倒抽收苛捐雜稅的國民黨軍閥龍云》、《-兄弟和紅軍聯(lián)合起來一致北上抗日去》、《紅軍不拉夫,不派款》等6幅宣傳字畫,一直保護至今。1993年11月公布為第四批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聞一多朱自清舊居位于盤龍區(qū)龍泉街道辦事處寶云社區(qū)俊發(fā)城聞一多公園內(nèi)。為昆明傳統(tǒng)“一顆印”式典型民居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舊居系土木結(jié)構(gòu)兩層建筑,坐西向東,占地面積236平方米,建筑面積370平方米。舊居原系司家營村村民所建。1941年隨西南聯(lián)大南遷昆明的清華文科研究所租下該房用于教學、研究兼住宿使用。聞一多先生及其家眷住在入門左邊廂房樓上,朱自清與浦江清等人住入門右邊廂房樓上,正房樓下為辦公室,樓上是圖書室。聞一多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導研究生學習外,還繼續(xù)研究整理《詩經(jīng)》、《楚辭》等,還撰寫了《楚辭較外》等著作。此外,聞一多每周兩次要去城里西南聯(lián)大上課,回來需步行……[詳細] |
青龍?zhí),盤江之源。青龍宮因青龍?zhí)抖妹T诶ッ魇斜P龍區(qū)清源鎮(zhèn),有兩個始建于清代的古道觀“黑龍宮與青龍宮”,一并被列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宮由正殿、東西廂房、大門、戲臺組成。正殿懸掛陳榮昌先生(清末文化名人、書法家)手書的“盤江之源”木匾,周圍有老龍?zhí)、新龍(zhí)、格來龍(zhí)度齻長年清泉不斷的泉眼。百年來,青龍?zhí)兜娜丛床粩嗟刈虧欀ッ鞒,是昆明重點水源保護區(qū)![詳細] |
《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碑》,位于昆明市東郊金馬山山麓曇華寺寺內(nèi)前園大義廳右側(cè)小園中,該詩文碑高1.2米,寬0.5米,正書,文15行,行30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曇華寺,位于昆明市東郊金馬山山麓,寺內(nèi)前園大義廳右側(cè)小園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進步思想的“朱德贈映空和尚詩文碑”,質(zhì)為青心。壬戌年(公元1922年),朱德已在滇軍13年,經(jīng)歷云南辛亥重九起義,參加護國戰(zhàn)爭,血戰(zhàn)沙場,掃除帝制,為恢復民權(quá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出任云南陸軍憲兵司令,繼任警察廳長。此時袁世凱雖已倒臺,但望眼寰中,軍閥混戰(zhàn),生靈涂炭,有志之士郁結(jié)于心,苦悶彷徨,為民生殷憂,替時局犯難。此時他漫步亭園,寫下此文,既羨映空“與野鳥為朋,……[詳細] |
高廟興國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興國寺由后殿、中殿、山門及東西廂房等構(gòu)成一處兩進院的古建筑群。興國寺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后殿塑于清光緒十三年的彩塑群上。高廟興國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矣六街道辦事處漁村社區(qū)高廟村。興國寺由后殿、中殿、山門及東西廂房等構(gòu)成一處兩進院的古建筑群。現(xiàn)存大殿內(nèi)彩塑,少數(shù)為明代遺物,多數(shù)是光緒重修時民間藝人所作,F(xiàn)存彩塑群安置在高廟大殿中。大殿單檐歇山頂,七架梁,面闊三間11.60米,進深二間9.80米,前檐下格扇裝置,裙板浮雕二十四孝圖及云龍花草;外檐旋子彩繪,山墻下用石砌,雕古錢花草,頂端用磨磚砌成。明間正中塑粉彩金裝送子觀音坐像,右屈膝,左垂足,高1.51米,慈祥莊重,右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