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蘄縣古城遺址位于宿州市南20公里處蘄縣鎮(zhèn)境內(nèi)。206國道穿城而過,是安徽省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一座古城。秦統(tǒng)一六國時置蘄縣,南梁改設(shè)蘄城郡,隋朝復(fù)稱蘄縣,元代廢縣遷至宿州,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蘄縣鎮(zhèn)歷史源遠流長,是公元前209年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發(fā)源地。1988年蘄縣古城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區(qū),其上秦磚漢瓦,俯首可拾。境內(nèi)陳勝吳廣起義點—點將臺,陳勝之妹陳雪花墓地——雪花山,后人紀念陳勝吳廣而建的三賢廟、廟前陳勝手植的紅果樹歷歷在目;鎮(zhèn)域東西的古戰(zhàn)場聞名天下—陳勝、吳廣……[詳細]
  青山六朝墓群東倚青山,朝向西邊的開闊地帶和青山河。墓葬地勢相對較高,周圍溝壑縱橫,雜草叢生,原生環(huán)境破壞嚴重,保存一般,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5月,為配合馬蕪高速建設(shè)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共清理單室和多室六朝磚室墓葬20余座。其中M20、M23、M24均為“凸”字形墓葬,分別有封門墻、甬道,墓室以及長長的排水溝組成。M23全長8.34米,墓向285度;M20全長7.86米,墓向275度;M24全長7.52米,墓向260度。三座墓葬的排水溝匯聚在一起,共用一……[詳細]
  父子進士祠堂肥東縣西山驛鎮(zhèn)東昂集行政村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進五開間,原有屏門隔扇108扇。前院兩棵天竹分為兩邊,至今完好無損。祠堂大門有1對石獅看守,門外兩邊是八字門。據(jù)史書記載:解放前從橋頭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經(jīng)之道,南來北往的官人經(jīng)過此地,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敬。昂紹善:字元長;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進士,官居內(nèi)閣中書,位列臺輔高位。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進士,官居山東德州平原縣知縣?滴跞[詳細]
  金雞碑及五猖神廟碑位于懷寧縣洪鋪鎮(zhèn)金雞村分別立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與嘉慶年間!敖痣u碑”為戲神碑,是研究戲劇史的活化石,全國僅存兩座,“電影金雞獎”名源于此。碑高1.1米,寬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直之神位”,正文兩側(cè)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員”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金雞碑的立碑時間最晚應(yīng)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我國戲曲史的一……[詳細]
  林探花府座在宿州市楊莊鄉(xiāng)林莊,系清代武探花林方標的府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林方標,字錦堂,力大過人,善施兵器,武藝高強,清嘉慶辛未武科探花,清代名將,歷任甘州提標、城守參將、衢州總兵、浙江提督等職。探花府尚存房屋58間,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結(jié)構(gòu)、磚雕、木雕、彩繪等裝飾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風(fēng)格,有著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和科學(xué)價值。探花府原有房屋81間,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府門前空場樹立旗桿4根,高11米左右,旗桿座分列大門兩側(cè)。主體建筑四進院落,明三暗五式,主體建筑的西部還有……[詳細]
  江寧會館位于亳州市古泉路中北側(cè),是南京藥材商人為經(jīng)銷方便,清嘉慶12年(1807)在圓覺寺的基礎(chǔ)上集資改建的(因圓覺寺自康熙時期就由南京商人管理使用),具有祭祀神靈,祈福求財,交流信息、商務(wù)活動,方便起居,娛樂休閑等功能。會館坐北朝南,青磚灰瓦,F(xiàn)存山門、戲樓、配樓、鐘樓、鼓樓、看樓、正殿、偏殿等古建筑,計52間。山門3間,明間正門匾額鑲嵌磚刻“江寧會館”四個大字,東西次間匾額,分別鑲嵌“鐘山”、“分秀”碑刻大字,意為將中山之秀分到亳州來。進入山門即是戲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而建,舞臺前突、木結(jié)……[詳細]
  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廣德縣四合鄉(xiāng)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內(nèi)馬鞍山西北,是個已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古老村莊。耿村明代耿姓民居位于廣德縣四合鄉(xiāng)耿村。耿村以姓氏而名,位于境內(nèi)馬鞍山西北,是個已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古老村莊。一世祖耿南保原為北宋陜西某地節(jié)度使,靖康之難后,舉家護駕高宗南遷,擇地居于此。也因其忠君護駕有功,宋明兩朝,后世多人受朝廷封贈,入仕做官,頗具勢力,子孫繁衍,成為當?shù)睾篱T巨族。明清時號為“萬丁之村”,而無一雜姓。在綠樹掩映,竹影搖曵之中,一座座古樸典雅的樓房縱橫交錯,鱗次櫛比;深巷高……[詳細]
  塢祠堂明休寧縣板橋鄉(xiāng)該祠堂為“梓里思昭公之家廟”。該祠堂是休寧保存較為完整的祠堂,是研究明代徽州雕刻及建筑藝術(shù)的重要實物資料。梓塢祠堂時代為明,位于休寧縣板橋鄉(xiāng)。該祠堂為“梓里思昭公之家廟”。三進三開間,通進深30米,通面闊15米,總面積450平方米,前后三進依次為“敬德堂”、“享堂”、“寢樓”。該房用料頗大。軒頂、象鼻梁、平盤斗等處都有精致的花雕,梁回為拾梁式,梁柱間采用雀替承托,梁枋由青石方柱承托,門樓磚雕十分精致。梓塢宋氏祠堂,建筑于明代,距今已有七、八百年歷史。從外面看,祠堂墻面青磚砌筑……[詳細]
  雷陽書院坐落縣城東門,化龍橋附近,為一座清代風(fēng)格的古建筑群。始名“來仙書院”,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縣陳柿祚籌資興建,后任知縣狄寬加以修茸,改名為“雷陽書院”。咸豐八年(1858)因兵荒水患倒塌。光緒八年(1882)由知縣林調(diào)陽主持在縣城東隅(今望江中學(xué)校址)重建,面積約4000平方米,大門框為石質(zhì)立柱,兩旁有石鼓,門上有林調(diào)陽題寫的“雷陽書院”四個顏體大字的匾額。大門內(nèi),左右兩側(cè)為廊廡(教員宿舍),東西兩側(cè)為教室,中間為大講堂,組成四合院,講堂中懸掛一塊“多士歡顏”大匾。兩邊大柱上有知縣林……[詳細]
  天心堂位于歙縣瞻淇村。建成于明萬歷年間,是一幢保存較為完好的明代住宅。天心堂以布局典雅、雕刻精美著稱,現(xiàn)為歙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心堂大門沒有花磚門罩,粗擴大方。進大門為門廳,月梁兩端置丁頭拱,左右為廂房。天井左右為廊,右廊置樓梯。中廳寬敞,兩側(cè)廂房較狹。后廳靠邊墻留小天井,兩側(cè)為廊屋。樓上天井欄桿上置飛來椅,靠背作弧形,高約:米。欄板外側(cè)滿布花飾,用靠背柱隔成五間,每間四層。第一層下雕壺門\第二、三層每小格內(nèi)雕各式花卉圖案,第四層雕凈瓶荷葉,排列有序。天井欄桿的其它三面,僅在平板上用木條作出方……[詳細]
  章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貴池區(qū)原解放鄉(xiāng)俞村村。章氏宗祠,又名仲德公祠。章姓,是古代貴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一。據(jù)《章氏宗譜》記載:章氏,炎帝和神農(nóng)氏的后裔,起源于山西列山。章氏出身官宦世家,歷代名士輩出。他們中有秦國的大將軍章邯,漢朝的巴東將軍章直、御史大夫章贛,晉代的秦王章樵、兵部尚書章平、中散大夫章展,南朝齊廣平太守章道蓋、陳國的司空章昭達,唐代建州刺史章及等等。章氏宗祠是以木雕、石刻藝術(shù)裝飾而成。額枋、平盤斗、撐拱、雀替、梁駝、護脊木、格扇檻窗、柱礎(chǔ)石無一不精雕細鏤。在內(nèi)容題材上,門廳和藻……[詳細]
  道德中宮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萬歷年間。為歷代祭祀老子的宮觀,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宮”。內(nèi)有老子道德經(jīng)石刻,并陳列有關(guān)老子的文獻資料。宮前有問禮巷,傳說是當年孔子向老子問禮之地。宋時,渦河之濱有三個老子廟:河南省鹿邑縣的上清官、亳州城內(nèi)的道德中宮、渦陽城北的下清宮。老子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是謚號,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傳,唐太宗、唐唐宗、宋真宗均曾巡蒞亳州,拜謁老子廟。唐高宗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號,宋真宗則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號。歐……[詳細]
  谷陽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固鎮(zhèn)縣城南一公里,澮河南岸,京滬鐵路西200米,屬連城鎮(zhèn)前臺村。距今兩千多年,主體為四方土城,每邊城墻長約1000米,城有四門,且都居各邊正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谷陽城建于西漢初,唐顯慶元年省谷陽入蘄縣,其間多次更名,北魏太和年間,改谷陽城為谷陽鎮(zhèn),俗稱谷鎮(zhèn),后逐步演變?yōu)榻衩替?zhèn)。遺址距今兩千多年,主體為四方土城,每邊城墻約為1000米,面積100萬平方米。城有四門,且都居各邊正中。谷陽城遺址比周圍高出約3米,城墻殘高平均3.5米,上寬20米,基寬30米。城內(nèi)文化層厚度達3.……[詳細]
  有斐堂位于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zhèn)老街2-505號。該堂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二層跑馬樓前后通轉(zhuǎn),磚木結(jié)構(gòu),穿斗式梁架,硬山屋頂,占地367.35平方米,由徽州歙縣籍商人吳基永于1884年建造,是郎溪縣內(nèi)極少數(shù)保存完好的清代徽派古建筑。該堂正門臨街,設(shè)疊澀門樓,門楣上方嵌水磨青磚,入門為一狹長庭院,以條石縱向鋪路,形成甬道至前進堂屋,前堂南檐墻正中用水磨青砌凈縫砌筑大門,門楣上嵌四塊精美的戲曲磚雕裝飾,前堂明間兩側(cè)為廂房,一用作書房,一用作廚房。明堂后為“四水投塘”的天井,天井東西兩旁是廂房,廂房及后……[詳細]
  吾愛吾廬是關(guān)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鑾建于清咸豐年間,距今150余年歷史。書齋式建筑,門口題額為清末書法家趙之謙所題,典出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仲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由門口進入,有一正方形庭院,約四十平方米左右,中有石板甬道直通正廳,四周建有回廊,靠三面墻壁的14根主柱為空嵌暗柱,放眼望去,似懸空而立,這種頗似西北民居的建筑樣式,在徽派古民居中卻是不多見。回廊通往正廳兩側(cè)的儀門,右邊柳葉形,左邊畫簾形,行于其中,如同畫中人一般,庭院中設(shè)有石桌石幾,植有花草,極富情趣。正屋名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