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故里旅游景區(qū)AAAAA 劉伯溫故里旅游景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創(chuàng)建集歷史名人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廉政文化、生態(tài)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休閑目的地。2017年2月通過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資源評估,拿到創(chuàng)建入場券。該景區(qū)主要由百丈漈、劉基廟、安福寺3片區(qū)組成。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追贈太師,謚文成,是明朝的開國元勛,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的故里位于文成縣天頂湖西邊的南田鎮(zhèn)。劉基廟景區(qū)劉基廟,即欽建誠意伯廟,位于浙江省文成縣南田鎮(zhèn)華蓋山南麓,是劉伯溫故里兩大核心景區(qū)之一。明天順二年(1458年)敕建,占地面積約3024平方米,為七開間回廊合院式木構建筑,主體依次為頭門、儀門、正廳、追遠祠四進。正廳系穿斗式梁……[詳細] |
百丈漈飛云湖景區(qū)AAAA 百丈漈飛云湖景區(qū)位于溫州市西南部飛云江中上游的文成縣,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風水祖師爺劉伯溫的故里,古稱“天下第六福地”。百丈漈飛云湖景區(qū)集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是一處集旅游觀光、科考探秘、避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分別由百丈飛瀑、劉基故里、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朱陽九峰、天頂湖、峽谷景廊、龍麒源、巖門大峽谷、飛云湖、雙龍等十大景點構成。其中,國家森林公園銅鈴山內銅鈴山峽,壺穴奇觀,千姿獨秀,欲稱“華夏一絕”。飛云湖、天頂湖茫茫洋洋、若海天都、云門諸峰、直撥水面。飛云湖為浙南最大人工湖;天頂湖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朱陽九峰,峰峙天際。有著“三潭三瀑清如玉,九崖九峰隱仙居,濃霧裊裊腳下過……[詳細] |
銅鈴山AAAA 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位于浙江省文成縣,位于巖門大峽谷上游的葉勝林場境內,長約5公里,面積2755公頃。境內擁有上萬畝的原始次生林,為浙南保存最好的原始闊葉林。其中以銅鈴山峽中經萬年激流旋沖而成的壺穴奇觀最為著名,峽內瀑連瀑,潭疊潭,湍流雷轟,震心懾憾,峽谷摩幻,稱為“華夏一絕”。銅鈴山森林公園位于百丈祭風景名勝區(qū)西部,分別由銅鈴山峽、小瑤池、銅玲寨三大景區(qū)組成。境內山巒疊翠、峽谷幽深、溪瀑潺潺、修竹茂林、奇花異草,野生動物群多。尤以“壺穴”景觀名聞天下,國內罕見,堪稱“絕景”。森林覆蓋率達95%,空氣清新,富含負離子及多種植物殺菌素、萜烯芳植物,十分有益于人身健康,達到建腦又健身的功效。銅鈴……[詳細] |
月老山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境內,是國內唯一一座以“愛情”為主題的森林公園。月老山景區(qū)坐落于文成縣西北部的石垟林場,總占地面積445公頃,距文成縣城僅38公里,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云頂觀日樓海拔1339米,為文成縣最高峰,可觀“五湖四海”奇景?諝獾呢撾x子含量極高,就象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景區(qū)內生長有水杉、云松、紅豆杉等幾十種珍稀樹種,有的樹齡達百年以上,蔭翳避日,漫步林間,幾乎曬不到太陽;常年平均氣溫12.8度。月老山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內,山嶺連綿,常年平均氣溫12.8攝氏度。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景區(qū)林木茂密,山嶺眾多,大氣質量常年保持Ⅰ級,空氣PM……[詳細] |
劉兆祥(1906.09—1998.08),字友忠,文成縣南田新宅人。1929年,畢業(yè)于上海公學大學政治經濟系,后赴日本內務省警察講習所(現改為警察大學)學習,系該所第一期畢業(yè)生。歷任國民黨直屬東京總支總干事,日本東北地區(qū)(十縣市)黨務幫辦,仙臺直屬支黨部黨委兼任工商聯合總會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率旅日華僑180人參加抗日義勇隊,任分隊長。1932年,參加“一•二八”淞滬戰(zhàn)役,后任南京首都警察廳督察員,曾于一周內搜獲躲藏著的日本副領事藏本,粉碎了日本借口藏本失蹤而擴大侵略之陰謀。后任軍事委員會特檢處南京特等所少校組長,長沙辦事處中校主任,特檢處中校股長,特檢處浙江省上校所……[詳細] |
大會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zhèn)北,東起于大峃鎮(zhèn)嶺腳村,西至百丈漈鎮(zhèn)富垟村嶺頭,西北走向,舊時是文成縣境北通青田縣、景寧縣、云和縣、龍泉市,南達瑞安市、平陽縣的重要交通要道。該道始建于元代,具體何年已無可考證,全長4.8公里,4500多級臺階,平均寬1.2米左右,最高海拔710米。古道兩側遍布多種名木古樹,有楓樹、松樹、竹林等,尤其是楓樹,有80余株,平均胸徑85厘米左右,大多有數百年樹齡,從嶺頭貫穿到嶺腳,很是壯觀。夏天濃蔭蔽日,秋日丹楓似火,遠遠望去宛如長龍騰空,蜿蜒盤繞在群山之中,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非常美麗。秋末冬初時節(jié),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因而又有文成縣紅楓古道第一嶺的美譽。大會嶺……[詳細] |
1949年1月31日凌晨,國民黨珊溪鎮(zhèn)鎮(zhèn)長夏志卿和惡霸魏明岐準備乘船逃往溫州。坦岐村黨總支書記朱志玉立即組織民兵將船截獲,活捉了夏志卿等人,并了解到珊溪便衣隊準備逃往大峃敵情。當日下午,坦岐黨總支立即通知飛云江兩岸各地黨組織,隨即成立解放珊溪總指揮部,發(fā)動一萬多民兵,包圍了國民黨盤據珊溪的鯉魚山炮臺。2月2日拂曉,民兵抬來土炮“大九節(jié)”,裝上硝藥犁鐵,對準炮臺連放三炮,未能奏效。解放珊溪總指揮部立即派人到泰順峰文向青景麗縣隊和平陽獨立大隊求援。中午,民兵攻打珊溪鎮(zhèn)的消息傳到大峃,國民黨文成縣自衛(wèi)總隊二中隊和便衣隊300多人前來珊溪增援,被民兵伏擊退回大峃。晚上,平陽獨立大隊40多人趕到珊溪,在……[詳細] |
劉勁持(1904—1988),文成縣南田鎮(zhèn)人。中學畢業(yè)后就讀于廈門大學。民國16年(1927)考取國民革命軍二十六軍軍官團,步入軍界。后又先后考取黃埔軍校(六期)、陸軍大學(十一期)。畢業(yè)后,歷任少、中尉通報員,上尉分、區(qū)隊長,中、上校參謀,軍令部少將高參、處長,軍政部少將司長,整編二十六、五十七師少將師長,九十八軍少將軍長等職?谷諔(zhàn)爭時期,參加淞滬戰(zhàn)役、南京守城站、武漢會戰(zhàn),盡職盡責。1949年4月任第九十八軍中將、軍長。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他從猶豫徘徊到逐步認清形勢,于1949年12月在四川省南部縣元山場率國民黨九十八軍官兵起義。起義后,被任命為改編后的九十八軍軍長,并參加……[詳細] |
安福寺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文成天圣山,東有文成百丈漈,南臨浙南最大淡水湖泊飛云湖,西接國家級森林公園銅鈴山峽、北靠國家級文物古跡劉基故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安福寺始建于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距今1200年歷史),歷來為佛門勝地,道風純正,歷史上曾有二十幾位高僧住持道場,弘揚佛法,以種種法門應病與藥,化人無數。僅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明真、德信等高僧在此駐錫。原寺內懸掛有歷代名人楹聯、匾額及題詠等許多墨寶。曾有明景泰元年(1450年)吏部左侍郎何文淵親書楹聯一副;清世祖順治帝親筆御書的“大雄寶殿”;乾隆年間青田知縣鄧公“鷲嶺慈宗”金彩巨匾,現保存完整無損的是清光緒年間的“安福寺”石匾。寺院依山而……[詳細] |
1935年9月23日,由政治部主任黃富武率領的紅軍挺進師100多人首次進入文成境內,并于當晚宿營在三源高村石坦頭。挺進師進入文成之后,宣傳革命道理,組織群眾打土豪,把沒收的糧食、財物分給貧苦群眾。24日,劉英率警衛(wèi)隊從景寧進入西坑宿營,第二天上午9時與國民黨保安團駐上垟某營打了個遭遇戰(zhàn),戰(zhàn)斗中劉正發(fā)頭部負傷,當晚在黃坦宿營,次日早上經龍川到大峃。同年10月,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轉移到閩浙邊,在泰順、平陽、文成等地開展武裝斗爭,著手創(chuàng)建浙南游擊根據地。11月,紅軍挺進師經過一天兩夜急行軍,突破國民黨設立的層層-線,一舉攻克瑞安縣珊溪鎮(zhèn)(今屬文成),并當場開店濟貧,向群眾做革命宣傳。1936……[詳細] |
坦岐煉鐵廠舊址,原分布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現存建筑占地面積約78平方米。原建筑由二座煉鐵爐、二根煙囪和柴油機動力房、熱風機房組成。六十年代建坦岐村小學時,拆除了南端的一支大煙囪和一座煉鐵爐。柴油機動力房位于北側,面闊兩間。屋面鋪小青瓦,硬山頂,用方形杉木椽,磚木混合結構。塊石壘砌臺基,室內地面用黃土夯實。前后檐磚墻中間砌磚垛,上置木桁架,桁架用斜梁承九根椽條,兩側用山墻承重,桁架外挑承挑檐檁。熱風機房位于柴油機動力房南側,原為單間券頂建筑,南北朝向,后頂部拆毀,改為桁架結構,F為磚木混合結構硬山頂建筑。屋面現狀為三角木桁架,上置五根小檁條。地基由塊石壘砌,室內地面為黃土夯實。煙囪位于熱風機……[詳細] |
趙剛(1887——1930),小名趙廷愛,又名趙友仁,文成縣龍川村頭人。先后就讀于本地私塾和高等小學堂,1915年從浙江鐵路學校畢業(yè)后,回鄉(xiāng)曾任龍川高等小學堂教師。1917年由朋友介紹在天津鐵路局工作。1919年,調到滬杭甬上海鐵路南站工作,參加上海鐵路產業(yè)工會,積極參與工人運動。1921年后調入杭州,先后在杭州鐵路局艮山門等站任行李司磅。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中共艮山門站黨總支書記。1927年3月22日,杭州鐵路系統(tǒng)成立了滬杭甬鐵路總工會,他被選為后補執(zhí)行委員。6月,中央杭州中心區(qū)委奉命改建為中共杭縣(州)縣委,趙剛任書記。1927年“浙東-計劃”泄漏后,浙江省委為了加強對杭州工……[詳細] |
方坑太陰宮戲臺位于文成縣平和鄉(xiāng)東方村方坑自然村太陰宮門廳明間后檐。戲臺坐南朝北,面對正廳。方形平面,木結構表面多飾彩繪,臺面鋪設杉木板。四角立圓木柱,前臺柱柱下置如意虎爪形青石柱礎承托,后臺柱柱下置青石圓鼓形柱礎承托。前臺柱陽面漆書楹聯:“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人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后臺柱上漆書楹聯:“謙和含雅分是非;功德恩榮諭人生!闭媪硖韮筛鶊A木撐柱輔撐臺面,柱頭-面,柱下置青石鼓形柱礎承托。戲臺設前后臺,后臺用木質踏步與門廳地面連接。后臺柱與抱柱間置飛罩。抱柱間置四面槅扇固定分隔前后臺空間。絳環(huán)板內刻線樣兜肚,兜肚內不施雕刻。槅心透雕一根藤紋。戲臺四周圍一根藤狀木欄桿。臺……[詳細] |
1949年5月初,根據中共浙南地委、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的命令,中共青景麗游擊隊編入浙南游擊縱隊奔赴溫州前線,開始參與部署解放溫州工作。5月6日,大南縣縣委書記朱大孝接到浙南地委、浙南游擊縱隊司令部的命令:要充分發(fā)動民兵群眾,拖住文成縣城的國民黨-,以利解放溫州。朱大孝立即與縣委常委吳高談等負責人商量,并向各區(qū)委發(fā)出緊急通知,實行全縣總動員,要求各區(qū)委領導組織民兵包圍國民黨最后一個據點大峃鎮(zhèn)。同時,成立解放大峃指揮部。指揮部開始設在赤砂,后進駐垟丼,居高臨下,俯視縣城。 當晚,全縣數萬民兵,從四面八方匯集,團團圍住縣城大峃鎮(zhèn)。5月6日下半夜開始,民兵用土銃、土炮猛轟猛擊大峃鎮(zhèn)。國民黨軍浙保四團一……[詳細] |
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民黨蔣介石集團采取“北和南剿”政策,對閩浙贛皖四省邊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妄圖消滅四省紅軍游擊隊,并對浙南革命根據地實行重點“圍剿”。在大峃、珊溪等地控制交通要道和重要路口,派重兵分別駐扎在下垟、南田、西坑、雅梅一帶,還在南田、王宅、雅梅、敖里等地壘筑碉堡,對瑞青泰地區(qū)游擊根據地實行全面-。 1937年3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二縱隊政委、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許信焜帶領特委機關和赤衛(wèi)隊到浙南尋找臨時省委,接受新的指示,至玉壺李林鄉(xiāng)李山村與二縱隊會師,后決定回浙西南地區(qū)活動。是月30日,80多名紅軍指戰(zhàn)員從李山出發(fā)向浙西南挺進,到玉壺金星附近宿營。由于當地鄉(xiāng)保長告密……[詳細] |
謝林大宅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謝林大宅院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位于文成縣西坑鎮(zhèn)雙田村。周氏族人周銘褀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三面環(huán)山,為防范山匪、傭兵的襲擊,四周筑兩米高的塊石圍墻,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謝林大宅院整體坐東朝西,沿中軸線依次為曬谷場、門坊、前樓、正樓、后院,在前院南北分布繡樓,中院南北為廂樓,后院北側為后廂樓,正立面的繡樓置拼花美人靠。大宅院總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32平方米。臺門為三山牌樓式,用青石和磨磚砌筑,前廳、正廳、廂房等各建筑多為重檐懸山建筑,多用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梁架結構頗具地方特色,用材粗大,闌額、……[詳細] |
周定(1897—1927),原名志賢,又名靜之,文成縣西坑鎮(zhèn)敖里鄉(xiāng)人。1914年至1915年,先后在麗水和浙江省立第十中學就讀, 1919年6月,考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1924年畢業(yè)回到家鄉(xiāng),在敖里南屏小學擔任國文教師,后任校長。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回鄉(xiāng)秘密從事革命工作,宣傳救國救民道理,發(fā)展黨員,介紹自家的長工周福圖和學生鄭嘉義入黨,成立文成第一個黨支部——中共敖里支部,被選為支部書記。1927年8月7日,黨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周定到杭州接受浙江省委布置的新任務,從事農運和黨務活動。10月,中共浙江省委制訂了《浙東-計劃》,準備于11月28日以象山港、上虞為中心舉行-,然……[詳細] |
1936年春,中共瑞泰邊聯絡站在文成縣坦岐村正式建立,歸屬鼎平(中心)縣委領導,朱大孝任站長,朱大商、朱兒丁、朱德添、黃永谷等黨員為交通員。8月劃歸瑞青泰縣委領導。其主要任務:擴大聯絡點、尋找宿營地、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開展通訊聯絡。在全體交通員的艱苦努力下,瑞泰邊聯絡站發(fā)展迅速,相繼建立了楓門頭、雙尖、雷公尖、下山嶺腳、巖背嶺腳、赤砂、塘山、黃龍、九溪、穹口、東處、稽垟、支坑口、東家寮、下莊、白巖下、江山、石傳井、天湖、牛鼻頭、蒼橫巖等22個聯絡點。逐步形成大峃、珊溪、峃口、黃坦、西坑等地與福鼎、泰順、景寧、瑞安、平陽等地交通聯絡網,把上級的指示和情況迅速傳達到基層,并將基層的情況及時向上級……[詳細] |
陳伯遠(1886-1967),名鳳韶,乳名圣履,文成縣大峃鎮(zhèn)人,是清末文成縣第一個反清勇士。1908年進東北武備講習堂學習軍事。畢業(yè)后在保定六鎮(zhèn)統(tǒng)制吳祿禎屬下任職,曾參與策劃襲擊京師,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動。因事泄,清廷派大軍驟襲,身受重傷,突圍后得民眾掩護,返回杭州,參加光復會。辛亥武昌起義后,參加革命軍劉鳳威部從鳳山門攻入杭城,光復杭州。中華民國成立后,任陸軍第三師周鳳岐部中校參謀,旋被選送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炮科、陸軍大學正科第四期繼續(xù)深造。畢業(yè)后,歷任營長、團長、西北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等職。1935年任武漢行營交通處少將處長,后任重慶行轅運輸處中將處長、軍政部兵役署征補司司長。1941年晉升……[詳細] |
坦岐村是革命老區(qū),有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歷史,早在1934年10月,中共黨員朱大孝受閩東黨組織指派回家鄉(xiāng)珊溪坦岐組建瑞(安)泰(順)邊聯絡站,發(fā)展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1935年7月成立該站第一個黨小組,1939年10月創(chuàng)建文成縣境內第一個黨總支,全村黨員發(fā)展到240人。在浙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坦岐村是瑞青泰縣委和青景麗(中心)縣委的主要活動地區(qū)。坦岐村的革命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驚恐,多次派兵進行殘酷的摧殘,坦岐的黨組織和人民歷盡磨難,為革命事業(yè)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全村13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坦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文成縣珊溪鎮(zhèn)坦岐村,始建于1953年,此后對該墓地進行過多次修……[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