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學村誠毅樓位于廈門市集美區(qū)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內,年代為1925年。原為集美學校校長辦公、生活場所,故稱“校長住宅”,1925年6月24日落成。1927年3月,學校改校董制,該樓即改稱“校董住宅”。1950年陳嘉庚回國定居,暫住此樓。1980年該樓進行加固維修,用“誠毅”校訓來命名。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205 平方米,……[詳細] |
原為學村報時所用二十世紀后半葉停用位于集美小學操場西側的集美學村鐘樓原為水塔,后改為敲鐘鐘樓,作為原集美學村(中學、小學、幼稚園、航海學校、財經學校等)上下課和作息報時,二十世紀后半葉停用。鐘樓坐西朝東,為長方柱體,磚混結構,通高25米,分為六層,由下向上漸收,樓頂搭建“廿周紀念”鐵架,為1933年紀念集美學村建校20……[詳細] |
陳嘉庚次子紀念其母修建可眺望廈門大橋美景寶珠塔位于集美附近海域的寶珠嶼上,記錄著陳嘉庚家族一段重要的故事。據介紹,寶珠塔是陳嘉庚先生的次子陳厥祥為紀念其母張寶果而建的,于1963年開建、1964年落成。從建筑形式上看,寶珠塔從塔基、塔身到塔頂均以花崗巖構筑,坐北朝南,整體呈穹隆頂圓柱體,塔基周邊有欄桿平臺。寶珠塔底層直……[詳細] |
因鄭成功部將開鑿而得名上世紀為周邊居民重要水源集美“國姓井”位于歸來堂附近,據考此井為清初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建造集美寨時所鑿,因鄭成功被南明皇帝賜姓“朱”,當地百姓將鄭軍將士所開鑿之井稱為“國姓井”!皣站睘槭瘶媹A形井壁,水面距地表約1米,井水清澈。近年經重修后,井口上為方形水泥面井欄,四面有堆塑“國姓井”三字。20……[詳細] |
陳文確、陳六使故居(文確樓)位于集美潯江路,臨近嘉庚公園、陳嘉庚紀念館。這棟樣式精美的僑樓目前已成為“陳文確、陳六使陳列館”和嘉庚郵局所在地。文確樓坐北朝南,為西式磚混結構建筑,洋灰面外墻,建筑前部為二層半主樓,后部為三層長條形附樓,主樓與附樓之間為天井,中有方亭連接,樓前后均有寬敞花園,兼具東西方特色。文確樓是集美![詳細] |
西安宮位于杏林街道高浦社區(qū)鶴浦路,始建年代不詳,清咸豐七年(1857年)重建,1982年重建,2018年修繕。西安宮坐北朝南,為單進廊院式建筑,供奉保生大帝。建筑中保留大量建筑石構件,包括前殿的龍虎壁、石雕墻堵、楹聯石柱、石柱礎、石雕窗及石獅、龍柱等,石雕建筑構件多有“咸豐七年”或“咸豐丁巳年”落款;前殿門前正中的石構……[詳細] |
集美新城是廈門踐行跨島發(fā)展戰(zhàn)略的生動實踐案例。集美新城位于福建省廈門市幾何中心,地處進出廈門島交通門戶,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10公里,距廈門北站5公里,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77.7平方公里,由“一心、兩片、兩園區(qū)”組成。自2010年2月啟動建設以來,集美新城按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要求,以勇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詳細] |
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總面積3924公頃,具有南亞熱帶雨林生態(tài)特征,是廈門特區(qū)一處保存完好的森林瑰寶。公園內風景獨特,環(huán)境怡人,森林景觀繁茂蔥郁,山石風光靈秀雄奇,水體景觀清麗雋美,人文景觀源遠流長。依地形地勢和景觀資源分布特點,將森林公園劃分為蓮花山、金光湖、小坪、野山谷、文山、銅缽巖等各……[詳細] |
報恩寺坐落在廈門同安區(qū)西北約七公里,汀溪鎮(zhèn)褒美村西南方的南洋寨山下,報恩寺是座千年古剎“南洋院”的延續(xù),因寺內供奉三世佛,又稱佛祖崙,寺院座西北朝東南,兩邊群山伸延,前方有水庫倒映,整個山脈就像一把大交椅,大殿就坐落在交椅之上,景象十分獨特、優(yōu)美、善男信女無不贊不絕口。寺院始建于唐朝,報恩寺原名“南洋院”是同安三間半院……[詳細] |
朱子書院位于具有1087年歷史的同安縣衙舊址內,占地600平方米,分為門頭小院、書院講堂、高士軒館三部分,紅磚、燕尾脊、胭脂窗等點綴的建筑風格讓書院充滿濃郁的閩南風格。從小院拾級而上,便是朱子書院講堂。進門是朱子胸像,胸像為紫銅所鑄,含底座高2.4米,寓意朱熹24歲到同安上任。胸像后靠屏風,上鐫刻朱子書院序。屏風后面是……[詳細] |
洪養(yǎng)古厝位于馬巷鎮(zhèn)蔡浦村海尾西46號。民國初期建,前、后兩落大厝,中有天井及兩側護厝(櫸頭),面寬12米,總進深18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前落大厝面闊3間,中為凹形門廊及中廳,兩側廂房,硬山頂,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闊3間12米,進深4間9米,中為廳堂,兩側廂房,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此建筑為土木、磚石結構的閩……[詳細] |
陳金恒古厝位于馬巷鎮(zhèn)亭洋村69號。民國29年(1940年)建,坐東朝西,前、后兩落大厝,中為天井及兩側護厝(櫸頭),面寬11.2米,總進深17.6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前落大厝面闊3間,中為凹形門廊及中廳,兩側廂房,硬山頂,燕尾脊。后落大厝面闊3間11.2米,進深4間8.6米,中為廳堂,兩側廂房,穿斗式梁架,硬山……[詳細] |
田墘古厝民居位于大嶝鎮(zhèn)田墘村南里368號。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建。坐東朝西,三合院式紅磚古厝民居,前為紅磚院墻和居中的石框大門,中為天井,兩側小護厝(櫸頭),后為主體建筑。面寬10米,進深12米,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正面院墻水車堵裝飾著彩繪泥塑,院墻上沿的燕尾脊和兩側護厝的水形山墻均為單墻裝飾;后落面……[詳細] |
烏山九十九間位于新圩鎮(zhèn)烏山村中部。建于清代,坐西朝東。前、后兩落大厝,中有天井及兩側護厝,大厝南、北兩邊各建有2列稍矮的護龍,大厝前有石埕庭院,正中開設院門,門旁兩側小護厝(櫸頭),整體建筑規(guī)模龐大,總面寬45米,總進深30米,占地面積1350平方米。前落大厝面闊5間18米,中為凹形門廊及中廳,兩側次間、梢間均為廂房,……[詳細] |
東燒尾窯址位于內厝鎮(zhèn)東燒尾村東北。窯址分布在東燒尾水庫西南山坡和宋厝村一帶,范圍約1平方公里,1974年發(fā)現。地面散見大量喇叭形窯具、窯磚、三角形陶墊、殘缺器物和青瓷碎片。所采集實物標本主要有假圈足碗、盤口壺、罐等,皆施飾青釉,胎厚,具有唐代風格。下宋厝村東面山坡現殘存3處窯基,呈橢圓形,較完整的一條長5.7米,中腹寬……[詳細] |
小嶝英靈殿位于大嶝鎮(zhèn)小嶝島前堡村。清同治年間建,清末重修,原祀池王爺后改祀蘇王爺。清同治三年(1864年)御賜“仁周海澨”的巨匾和御香3支,圣匾長2.55米,高1.04米,厚0.12米,字大為0.38米×0.43米,十八蟠龍浮雕圍繞四周,莊嚴神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99年重建。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約50多平方米,……[詳細] |
李長庚故居又稱“伯府”,位于馬巷鎮(zhèn)后濱村27號,建于清乾隆年間。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310平方米。兩進,磚木結構,懸山頂,前進門廳面闊3間,進深2間,后進厝面闊3間,進深2間,原為穿斗式梁架,硬山頂。兩側有護厝,現僅存南側一列,面闊五間,進深1間。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此建筑為閩南紅磚民居樣式,土木、磚石結構,建筑風格樸……[詳細] |
姑井磚塔位于新圩鎮(zhèn)莊垵村姑井自然村西南500米田中,建立年代未見記載,屬元代建筑風格。塔原有3座,現存完整與殘缺者各1座,形制相同,相距約15米。東塔坐西南朝東北,居東側為密檐實心八角磚塔,原有寶瓶塔剎已塌圮,殘余5層,建造于高1.04米,周長12米的石砌方形基座上。塔體殘高5.4米,塔體由下往上逐層收分,底層邊長1.……[詳細] |
根嶺倒橋位于馬巷鎮(zhèn)朱坑村根嶺自然村東南500米的九溪畔,建于唐、五代時期。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重修,為劉五店通往泉州府的古道橋。橋為石構平梁橋,東西走向,2墩3孔,全長26米,橋孔跨距5.5米,橋面寬2.5米,由5塊花崗巖石板縱向并鋪而成,石板長6~6.3米,寬0.46~0.51米。橋墩為條石一縱一橫砌筑……[詳細] |
王興芳、張欽芝烈士紀念碑位于鼓浪嶼皓月園內臨海的覆鼎巖上。坐西北朝東南,紀念碑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碑體呈方錐形,采用磚塊砌體外抹水泥沙漿構筑。碑通高4米,碑體之正面和背面分別以行楷書鐫刻烈士王興芳、張欽芝的名字、職務及其殉難的日期。王興芳,山東省濰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九十一師二七一團團長;張欽芝,山東省海陽縣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