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蘇觀音堂位于長清區(qū)文昌街道東蘇村,年代為明。2013年12月20日,東蘇觀音堂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銜草寺位于長清區(qū)崮云湖街道大劉村,年代為元。2013年12月20日,銜草寺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孝先墓位于長清區(qū)崮云湖街道務子前村,年代為明。2013年12月20日,李孝先墓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呂莊遺址位于長清區(qū)文昌街道老呂莊村,年代為商周。2013年12月20日,呂莊遺址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東王遺址位于長清區(qū)文昌街道東王社區(qū),年代為商周、隋唐。2013年12月20日,東王遺址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窯頭遺址位于長清區(qū)文昌街道窯頭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商周。2013年12月20日,窯頭遺址被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小屯遺址商周時期遺址。1977年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清縣歸德鎮(zhèn)小屯村東,前平村西南的瀕河高地上。地勢西高東低,南大沙河自南而北將遺址分割為兩部分,東部高地位于大沙河東岸,西、北兩側受河水沖刷較嚴重;西部高地位于大沙河西岸,東側受河水沖刷,南側受自然沖溝侵蝕。小屯水庫將大沙河攔腰截斷,大堤東端即坐……[詳細] |
蓮花洞石窟造像位于長清縣五峰鄉(xiāng)氏窩村,年代為北齊至唐。1992年6月12日,蓮花洞石窟造像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柳杭遺址位于長清縣雙泉鄉(xiāng)大柳杭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1992年6月12日,大柳杭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官遺址位于長清縣歸德鎮(zhèn)張官莊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1992年6月12日,張官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王泉摩崖造像位于泰山西北麓張夏鎮(zhèn)王泉村東南山谷中,分別開鑿于南、北山腰處,均為自然巖洞略加雕琢而成。朝陽洞主佛高1.07米,迦葉、阿難佛高0.54米,小龕內有53尊佛像。背陰洞內有菩薩佛,并刻有動物及武士像,為隋唐雕刻,保存尚好。2013年10月10日,王泉摩崖造像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陳莊龍興寺丈九佛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文昌街道,年代為唐。2013年10月10日,陳莊龍興寺丈九佛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史元厚烈士紀念堂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馬山鎮(zhèn),年代為1954年。2015年6月23日,史元厚烈士紀念堂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津浦鐵路萬德火車站舊址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萬德鎮(zhèn)萬北村,年代為1904年。2015年6月23日,津浦鐵路萬德火車站舊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方峪建筑群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孝里鎮(zhèn),年代為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5年6月23日,方峪建筑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營遺址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孝里鎮(zhèn),年代為商周。張營遺址是一段南北長360米,東西寬300米的高臺地,1977年整修大寨田時被毀。在此先后出土的文物有商代銅爵杯、石斧、石刀、陶片等遺物,經(jīng)考證,此處為商周遺址。2015年6月23日,張營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萬德西南遺址位于濟南市長清區(qū)萬德鎮(zhèn),年代為新石器時代。2015年6月23日,萬德西南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濟南市長清區(qū)博物館自1984年9月成立以來,藏品數(shù)量逐年增加,現(xiàn)所藏文物年代總跨度達8000多年,特別以青銅器、車馬器、玉器、石刻類見長。部分文物分別在1985年、2001年、2005年多次應邀出國展出,為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榮獲“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墓出土文物的入館陳列,給博物……[詳細] |
卓錫泉位于濟南長清區(qū)萬德鎮(zhèn)靈巖寺風景區(qū)的千佛殿東側巖壁下,此處泉水競流,古柏參天,題刻眾多,是著名的靈巖八景之一。傳說因高僧用錫杖戳地出泉而得名。水自巖壁下部洞穴涌出,沿石渠漫流,與白鶴、雙鶴等泉水匯入鏡池,泉旁巖石上鐫乾隆御書卓錫泉及詠泉詩一首。卓錫泉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個“幽“字。虬枝盤繞的青檀、蒼勁崢嶸的翠柏,襯……[詳細] |
袈裟泉又名獨孤泉,位于靈巖寺“轉輪藏”廟堂遺址的東側路南懸崖下。清康熙《靈巖志》載:“昔有隱者姓獨孤,結茅泉側,后人以姓命泉也”。明萬歷年間進士、歷城人劉亮采隱居靈巖,于泉邊建“面壁齋”,因厭“獨孤”二字,便改稱為“印泉”,寓意佛教來于印度之意,此名傳之未廣。后來,因泉旁立有一片被稱為“鐵袈裟”的鑄鐵塊,取名為“袈裟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