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林奇觀一位畫家說道:“石林是凝固的雕塑,而土林則是流動的油畫。”南澗土林位于南澗壩子周圍,共有西山腳、總府莊、營地等大小四、五個景點,面積最大、最為壯觀的要數縣城東南部總府莊背后的土林游覽區(qū)。粗看土林,一樁樁土峰似樹、似塔、似筍、似幔,也象待發(fā)的航天火箭;細看土林,高低錯落,縱橫相連;高山巨流、小橋流水、人物頭像、飛禽走獸……任你想象。走進這大自然雕塑的藝術魔宮,沿著崎嶇的小路在土林中漫游。一會兒鉆進了深不可測的洞穴,一會兒走進幽暗狹窄的谷底,一會兒又登上巍峨險峻的土峰。穿越其間,仰頭可觀賞到“少女梳妝”、“嫦娥奔月”、“八仙過!、“仙女下凡”、“戰(zhàn)馬騰空”、“雙獅望月”、“雄鷹展翅”等等……[詳細] |
太極風竹太極頂,位于南澗縣北端,距南澗縣城35公里左右,與滇西著名的道教圣地巍寶山遙遙相望。山體磅礴,高聳入云,有十二溪合流,十三山分脈,海拔3061米,古稱“小蒼山”。因山之高大絕倫,故名為“太極頂”。太極頂,云絮繚繞,懸崖峻峭,風竹蒼翠,古木擎天,溪流如瀑,風光瑰麗,景色迷人。山上五步一閣,十步一殿,著名的有始建于明代的轉前閣、竹掃寺、中和寺、中義祠等15個廟宇。這些系列建筑群中,獨占險峻的要數轉前閣,游人到此,膽大者可扶閣旋轉,膽怯者望而卻步,有“繞轉前閣轉三圈走,壽歲活到九十九”的神秘傳言。在崇山峻嶺中,水清竹翠,風景如畫。只要留意,山坡上,峽谷間,隨處可以看到青翠的竹林。走進竹林中,……[詳細] |
南澗縣公郎鎮(zhèn)回營村是一個回民聚居的古老村落,全村現有村民400余戶2100多人。據《蒙化府志》、《蒙化志節(jié)稿》記載,早在元代時期就有回族的先民入籍公郎回營村。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邊之戰(zhàn)”結束后,明軍中的回回軍人多留居在定邊縣境的要隘地帶(今公郎鎮(zhèn)回營村)。在明朝“移民就寬鄉(xiāng)”時,也有一些從事工、商的回回入戶,從南京、江西等地遷來南澗定居。清代乾隆時,甘、青回民起義失敗后,有一些回民的子女遷來云南,其中有部分被遷至南澗。此外,也有少量的回族由沿;蛑性貐^(qū)流入南澗。該村最具歷史意義的是位于村中心的大清真寺,該寺總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其建筑宏偉、精致,遠近馳名,禮拜堂的格子門使用……[詳細] |
烏龜山在哀牢山下,把邊江之濱,距南澗縣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狀似烏龜爬行的小山包,人們把它叫做“烏龜山”。這里有一個真實悲壯的故事載入中國歷史。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影響下,清咸豐六年(1856年),彝族李文學率彝族為主的各民族貧苦農民5000多人,集于瓦盧后山的天生營,誓師起義,提出了“鏟盡滿清贓官,殺絕漢家莊主”,“應援天國,驅逐清賊”的革命綱領。李文學被起義軍推為“彝家兵馬大元帥”。丁是,起義軍以哀牢山為根據地,在今彌渡縣轄的密滴建立了軍政合一的革命政權機構——帥府。同時在帥府外圍設立了左、右、南督府,控有蒙樂山西部地區(qū)和禮社江中、下游地區(qū)。李文學為領袖的農民革命政權建立后,向清王朝反動……[詳細] |
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南澗無量山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和思茅地區(qū)景東彝族自治縣內,東經:100o19′23″-100o45′,北緯:24o17′-24o54′20″之間,南北長83公里,東西寬7公里,總面積30938公頃。處在滇西緬北、橫斷山脈、云貴高原、中南半島四個地理區(qū)域的結合部位,是云南氣候、土壤、植物、動物南北過渡與東西交匯的地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保留著滇中南地區(qū)僅存一塊儲存了許多動植物種基因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比較齊全的原始森林。無量山是以保護黑冠長臂猿、黑頸長尾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物和以長蕊木蘭、鐘萼木、紅豆杉為首的珍稀保護野生植物以及眾多野……[詳細] |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靈寶山距南澗縣城56公里,系南澗境內無量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的一部分,最高海拔2528米。登臨峰頂,北眺蒼山白雪,南望瀾滄“平湖”,東觀哀牢錦繡,西看夕陽紅霞,四州七縣兩江之景盡收眼底。正如“森林古樹碧清流,藏得三春依舊”,靈寶山山形奇異,頗負盛名,遠眺似臥睡的“佛爺”,給人以靈山的感覺,讓人頓生虔誠之心。在靈寶山山脊之上,至今還保存著宋代大理國時期的石建筑群,這些石建筑群,大小不一,方位不同,有“老君殿”、“無量殿”、“靈寶殿”、“阿魯臘大殿”等十余座廟宇組成,所有建筑群均用石料砌筑而成。屋內石柱、石梁、石坊、石雕、石佛、石香爐、石供品、石裝飾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同鬼斧神……[詳細] |
黃草嶺“高山草甸”位于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北端,距南澗縣城40公里,面積2000多畝,海拔2400-2500米之間。昔日,這里古木擎天,-茫茫,植被繁茂,但由于歷史原因,曾被毀容。而今大自然的再次造化,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高山草甸,能與歐洲皇家林園相媲美,芳草碧綠,古木樹樁星羅其布于其間,枝葉繁茂,高矮各異,形如傘狀,猶如“凝固畫像”,給人一種自然美的感受。尤其是草甸周圍春季盛開的馬櫻花更是讓你美不勝收。到這里,既可領略歷史的痕跡又可目睹大自然的再次杰作!案呱讲莸椤币阅鲜敲艿脑忌,那里山體磅礴、蔚然蒼翠、鳥語花香,豁然顯現出酣放自若的粗獷之美。進入黃草嶺,清靜愜意,如達夢地,如臨仙境,令……[詳細] |
偃月公園月牙山,又名馬鞍山,位于南澗縣城北邊。據康熙《定邊縣志》記載:“北山偃月,縣北有山,兩峰相加,高出云表,望之形似偃月”。山峰方圓近萬米,海拔1591米,這里曾是山清水秀、繁花似錦、鳥語花香、風光迷人的地方,屬古定邊八景之一!氨鄙劫仍隆,是月牙山勝景的佳喻。秋天晝夜相交時,此地往往出現日出月落于同時,晨夕之輝相映若隱虹。古人有詩贊賞此景曰:崔嵬不可逾,佇望接辰居。日出霞光燦,風高淑景余。半灣懸海角,全曲到天衢。云表浮丹氣,彤弓帶紫魚。月牙山不僅是南澗古往今來的勝景名山,而且也是古代文化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化石,如石斧、石刀、陶器等文物,還有一些地下文物有待發(fā)掘、考證![詳細] |
碌摩山古寺距南澗縣城3公里處有座被世人稱之為有“虎之雄俊,龍之靈氣”的碌摩山,山中古寺錯落有致,風景優(yōu)美,每年引來成千上萬的游客到山上觀光游覽。據史料記載,碌摩山古寺始建于唐大歷年間(766—779)即南詔國閣羅鳳主政時,明末清初至康熙年間又興建了氣勢宏大的玉皇閣大殿等古寺。如今,玉皇大殿、老君殿、財神殿、真武殿、將軍殿、馬王殿、雷公殿均座落在碌摩山上。遠望青山環(huán)抱,屋檐重疊,煙靄裊裊;近觀雕檐畫棟,典雅莊重,古香古色,殿宇內佛像逼真,栩栩如生。到南澗必到碌摩山,這里是古人觸景生情作詞填賦的佳境,更是今人敘舊休閑的好去處![詳細] |
白云古寺白云寺,位于南澗縣北,距縣城20公里左右。此寺座落在崇山峻嶺之中,海拔較高,白云掩翠,紫煙輕淡,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故而得名。 白云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嘉慶年修復,F有廟宇土木結構7幢,分前、后、左、右各殿,殿內均有大小不等的佛像,鑄造于清光緒年間的古鐘,至今保存完好,堪稱珍品。大殿斗拱飛檐,畫棟雕梁,橫匾壁畫,石雕木刻,皆安排有序,別致大方。寺院周圍,古柏參天,蒼松挺拔,且有果園30余畝,春至鳥語花香,秋來碩果累累,身臨其境,將領略到“紫竹林中瞻妙相,白云深處現琨壚”的勝景,真足令人陶醉。……[詳細] |
永安古橋永安古橋,位于南澗彝族自治縣西南,樂秋鄉(xiāng)瓦午村下的樂秋河上,建于明末清初。石墩磚拱,拱橋加引體長約15米,高5米,寬2.5米,兩側有50公分高的石欄。橋附近還有一座方塔。橋的兩端半坡上各建有橋頭寺一座,南端小寺尚存完好,古樸典雅,小巧別致。這里古時屬“走夷方”的驛道,只有便橋,據民間久傳,明朝時期有一位高官途經此地,認為這是要塞之地,需建永久性橋梁,后始建拱橋,并得名永安橋。如今,此處仍是青山環(huán)抱,溪流蜿蜓,古橋橫臥,美麗依舊的一絕勝景。……[詳細] |
石洞古寺石洞寺,位于南澗縣城沿214國道往南方向39公里處左側的深澗絕壁上。據古《定邊縣志》記載:石洞在懸崖峭壁間,有石佛端坐其中!笆茨铩睂俟哦ㄟ叺陌司爸。凄若秋聲石洞寺,是名副其實的懸空寺,廟宇古樸,別具特色。曾是澗水潺潺,林木交錯,四時蔭翳蔽日,香煙繚繞,游人如織的佛教和游覽勝地。歲月滄桑,雖然石洞古寺已無昔日光華,然而其山石之嶙峋,絕壁之峻峭,通道之蜿蜒,神奇則依舊可人。……[詳細] |
大理南澗縣的無量山,每到冬天便會變得不合時宜起來。每年12月上旬,無量山櫻花谷的冬櫻在茶山間開放,繁櫻絢麗,大片櫻花林加上-的晨霧,構成一幅迷人仙境。無量山櫻花谷本是一處茶園,茶園里偶然生長了幾株櫻花。櫻花盛開時,茶園主發(fā)覺很漂亮,又繁育了大量櫻花苗。幾年后,這些櫻花樹不僅為夏日的茶樹帶來蔭涼,更為游人帶來冬日的一處美景。地址:云南大理州南澗縣無量鎮(zhèn)德安村委會境內類型:山……[詳細] |
石箭石箭,位于南澗縣西,距縣城約60公里的地方。據康熙《蒙化府志》記載:“相傳諸葛武侯標此鎮(zhèn)地”,“右有方塔,謂之箭筒”。石箭出土1.5米,上有“此神物穿地穴”字樣。此為南澗神奇的古遺跡之一,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詳細] |
云南大理小灣電站建成后,在瀾滄江和黑惠江交匯之處,有一道寬數十里,長數百里,如同畫廊似的江灣,這里就是風光旖旎的小灣。這里山水峻秀,景色迷人,被人們譽為“云南的小三峽”、“東方的多瑙河”。此處群山疊翠,綠水、青山交融,似綢帶將群山相連,似碧玉鑲于山林之中。清晨,江面白霧茫茫,如同仙境;正午,江上白帆點點,碧波蕩漾,在山頂可領略到小灣電站庫區(qū)“高峽平湖”的壯觀景至。置于舟中可觀賞到兩岸雄奇秀麗的美景,聽彝族山民悠長動聽的山歌。江岸兩邊棲息有猴群、野雞、箐雞、巖羊、豹、熊等野生珍稀動物,白天可看到猴群、孔雀、野雞立于江邊樹梢,夜間可聽到豹、熊的吼聲。坐船沿江而下,兩岸群山千姿百態(tài),有的如馬、如獅;……[詳細] |
公郎回營清真寺位于南澗縣公郎鎮(zhèn)底么山麓回營村。主體建筑坐西朝東,由大殿、叫拜樓、教學樓等組成,為一院式建筑。始建于清嘉慶十七年,20世紀50年代初失火被毀后修復較好,歇山屋頂,兩層,屋面梁架斗拱飛檐,特別是一層22扇雕花格子門是原建筑遺存,其鏤空浮雕圖案精致細膩,形象生動,是南澗縣保存最好的木刻精品,回營民間有“一兩木屑一兩黃金”之說。大殿通面闊5間,面闊20.8米,通進深18米,右側墻壁上鑲有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7年)古碑1塊,記載著清真寺的相關情況;叫拜樓即為穿堂門樓,是原建筑遺存,高三層,磚木結構,青瓦屋面飛檐翹首,梁架雕刻彩繪古樸形象,通面闊16.8米,通進深7.6米,現保存較好![詳細] |
毓秀書院古建筑群坐落在南澗縣城東北向陽坡南澗小學校園內,由書院門樓、東西廂房、關圣殿、巡檢司衙署組成,是南澗縣古定邊縣城的重要古建遺存。書院門樓始建于明成化年間,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同知夏遷燮領導創(chuàng)辦“南澗毓秀書院”,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修繕,現僅存門樓及兩廂。門樓為土木、抬梁式結構,面闊三間,明間為通道,通面闊12米,通進深7米。分上下兩層,歇山頂,小青瓦屋頂。門樓南面飛檐出閣,中高兩低,門楣、雀替等雕刻古樸精致;兩廂為門樓后院,院-長10.5米,寬21.3米, 兩廂均為兩層樓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屋頂,青瓦屋面;關圣殿位于門樓東側,清代建筑,土木抬梁結構,通面闊12.5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