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區(qū)AAAA 五華縣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區(qū)位于縣城琴江新城內(nèi),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約284.97畝。其中五華奧林匹克體育文化片區(qū)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17.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33萬平方米,球王舊居片區(qū)位于橫陂,用地面積約為1.4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498平方米。景區(qū)內(nèi)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正門廣場、球王李惠堂雕像、“工匠之鄉(xiāng),宜居五華”石碑、“五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賦”石碑、惠堂體育場、五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體驗館、足球科技館、威光體育館、廣東狀元堂,周邊配套建設戶外小型足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自行車騎行賽道等體育設施,是集市民健身、娛樂、文化交流和足球競技等為一體的體育文化旅游綜合體。2……[詳細] |
張弼士故居AAAA 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張弼士故居位于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zhèn)車龍村。距大埔縣城17公里。是集民俗與自然、觀賞與游玩于一體的旅游景區(qū)。中國葡萄酒之父、張裕釀酒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云祿第。“光祿第”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整座建筑坐東向西、土木結(jié)構、粗獷嚴謹、堂皇大觀,建筑面積4180平方米,是典型的三堂四橫一圍的客家圍龍屋,也是一座美倫美奐的典型中國園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紀)的中國革麗建筑。整棟建筑雕梁畫棟,不論寢室、書房、正廳、厚重木門、庭院或花園,一概氣派非凡。屋內(nèi)也珍藏許多稀奇的瓷器、雕像、雕刻、掛毯、刺繡及古董。對街五棟藍屋,原為和主……[詳細] |
葉劍英故居AAAA 葉劍英故居在梅縣雁洋鎮(zhèn)雁上村。建于清代,故居是泥磚砌筑的農(nóng)舍,屬粵東地區(qū)客家圍屋。坐東朝西偏南。整座圍屋共有15間房屋,進故居左側(cè)后角邊兩間是-少年時的臥房。院內(nèi)整潔清靜,遠處青山含黛,四野田園青翠,環(huán)境優(yōu)美。1897年4月28日,葉劍英誕生在此,并度過童年。葉劍英元帥故居位于梅縣雁洋鎮(zhèn)雁上村,距梅州市區(qū)33公里,是一幢普通農(nóng)舍,屬于典型的客家圍屋。故居室內(nèi)陳設簡樸,有葉劍英當年用過的床板臺凳等-用品,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緬懷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劍英元帥的光輝業(yè)績,海內(nèi)外鄉(xiāng)親捐資在故居旁興建了“葉劍英元帥紀念館”。紀念館設有五個陳列室,展出葉帥珍貴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詳細] |
丘逢甲故居,別名心泰平草廬,又名培遠堂,位于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zhèn)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從臺灣回到蕉嶺時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兩堂四橫一圍客家圍屋,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間2堂。丘逢甲故居每個堂、室均有清代名人、書法家題寫的堂名、楹聯(lián),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故居內(nèi)陳列有珍貴文物、照片、手稿、文獻,向人們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丘逢甲故居為沙灰瓦木結(jié)構,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東兩堂四行,中軸對稱,后面半圓形圍屋與前面的5個門樓形成封閉整體的客家圍屋。丘逢甲故……[詳細] |
何如璋故居—人境廬建筑群位于大埔縣,年代為清,屬于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廬位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湖寮鎮(zhèn)雙坑村,是晚清維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史料標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縣政府列為大埔縣文物保護單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門推選為市主線旅游點。2007年被廣東和浙江兩省數(shù)家大型旅游公司評定為廣東省四十大旅游點。人境廬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東,恰處于大埔縣雙坑村田心之中。舊為私塾書齋的“日新書屋”和“耕經(jīng)別墅”,與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廬”……[詳細] |
程旼,生于東晉恭帝司馬德文元熙元(即公元419年)的一個官宦世家。面對國家危難、百姓疾苦,他毅然上 書-宋孝武帝劉駿,建言“對外應以和,對內(nèi)應以仁”。不料,皇上認為其干擾朝政,要將其一家趕盡殺絕。無奈之下,程旼只得辭官避禍,率族人南遷平遠。在平遠,他以德化人、以義化人,以文化人、以教育人,開拓創(chuàng)新、崇文重教、公平正義、愛國愛鄉(xiāng),影響著粵東廣袤大地,使愚昧落后的民風為之大變,別譽為“南粵先賢”,客家人文鼻祖,名列廣東古八賢之首。“當年程旼一匹夫,不抄三尺制群愚。片言能使爭心息,萬古江山與姓俱”這是宋人對程旼的吟誦。始建于2007年9月底的程旼故居地址在平遠縣大柘鎮(zhèn)東片村官窩里,按照“小建筑、大花……[詳細] |
林風眠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00年出生在廣東梅縣,6歲學畫,中學畢業(yè)赴法留學。1928年創(chuàng)立國立藝術學院(現(xiàn)中國美院前身),1991年逝世。林風眠故居,名曰敦裕居,位于梅江區(qū)西陽鎮(zhèn)閣公嶺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155平方米,建筑面積現(xiàn)存約700平方米。前擁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勢筑高臺基。懸山式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的客家傳統(tǒng)民居。平面布局為雙軸線,其中主軸線為南北軸,前大門設于軸線北端,軸線南端右側(cè)辟一小門作庭院后門。東西軸線西端設廳堂,廳堂后墻左右對稱辟一小斗門與外側(cè)橫屋相通。大門門楣署:敦裕居。是林風眠之父二十世祖伯恩公親書,黑字行書體,字跡乃依稀可辯。門聯(lián)曰:“敦崇禮……[詳細] |
羅福星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zhèn)大地村羅屋,由羅福星祖父羅耀南建于清代咸豐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由禾坪、堂屋、橫屋等組成,為四橫杠式圍屋布局,總面闊35.20米,總進深34.20米,共計房屋66間,占地面積約1204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56平方米。硬山頂、灰瓦面、三合土夯墻。正堂的設置方式采用在四杠橫屋其中三杠的一層穿杠而成三堂,有別其它杠式圍屋的正堂與橫屋同向設置的方式。2012年11月按原貌對故居進行全面修繕。故居內(nèi)陳展有圖片、文字等內(nèi)容,展示抗日復臺愛國志士羅福星光輝的一生。2011年1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增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堅真故居坐落于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黃金鎮(zhèn)徑雙村蕉頭窩,李堅真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為“廣東。ǖ谝慌┘t色旅游經(jīng)典景點”。李堅真故居是我國著名的婦女運動先驅(qū)、華夏女杰李堅真成長成才、參加和開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頭窩居住長達20余年,現(xiàn)已成為廣東省境內(nèi)尚未開發(fā)的一個非常具有人文價值和自然景觀價值的處女地,是一個未開發(fā)的“小九寨溝”。故居坐西向東,是泥磚結(jié)構的平房,面積約500多平方米,由“獨腳門樓”和左右兩邊的“鎖頭屋”組成,內(nèi)存放有李堅真部分生活用品和兩封家書。故居的門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終年不斷。古井旁邊有一棵由李堅真親……[詳細] |
羅明故居“蘭瑞傳芳”位于廣東省大埔縣,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即公元1807年,為上下堂布局,土木結(jié)構,占地面積552平方米,建筑面積432平方米,是大埔縣重點保護的特色民居之一。2010年初,大埔縣多方籌資30多萬元,按照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對羅明故居進行全面修繕,使之成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特色民居建筑的旅游景點。羅明故居坐南向北,門前小溪流水淙淙、果林從立,屋后風圍林茂密,是一處恬靜的住所。門樓聯(lián)曰百忍傳家無別法,一經(jīng)教子有余榮,門樓內(nèi)側(cè)用釉下彩青瓷片貼畫公忍兩字,廚房聯(lián)曰養(yǎng)親宜視膳,教子要攻書,這些都體現(xiàn)了客家先人詩禮傳家的精神。屋內(nèi)兩旁廂房屏風雕飾纏枝蓮、牡丹花、梅竹等圖案,屋內(nèi)穿梁斗拱,屋……[詳細] |
黃香鐵宅(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蕉城鎮(zhèn)陂角村,稱“識字耕田之舍”,又名“鐵耕樓”。建于清道光年間。坐西南向東北。為四橫兩層走馬樓杠式布局,總面闊29.8米,總進深32.5米,占地面積約969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264平方米。沙灰夾石壘墻、拱劵式通廊。大門正面上方題“識字耕田之舍”,兩側(cè)楹聯(lián):“廣廈萬間初成此屋;汪波千頃長繞吾廬”。第一橫為硬山頂,第二、三橫為懸山頂。第一、二橫屋之間左邊開一側(cè)大門;第二、三橫屋之間左邊同樣開有側(cè)大門,上方題“榖詒”,兩側(cè)楹聯(lián)“汲井添炊梧子飯;聯(lián)云重起稻孫樓”。第四橫屋為雜屋。二層結(jié)構形同一層,內(nèi)容有所不同,青磚柱多柱支撐形成通廊,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木質(zhì)挑、樓……[詳細] |
張民達故居位于梅縣桃堯鎮(zhèn)石螺崗村。故居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65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平面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底層及二層均有陽臺式回廊,正面為券廊。大廳正面設置木樓梯,靠后壁處上三分一高后分左右梯登樓。大廳兩側(cè)為房間,左右對稱,布局相同。故居依山而建,環(huán)境幽雅。1979年11月維修。張民達(1885━1925年)早年參加同盟會,馬來西亞歸國華僑,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國粵軍的杰出將領。戰(zhàn)功顯赫。1924年擢升建國第二師師長。1925年2月率部參加第一次東征,4月25日乘船往汕頭開會,在潮州湘子橋附近翻船,被洪水溺死,葬于廣州。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1……[詳細] |
林修明故居位于蕉嶺縣新鋪鎮(zhèn)下南山村。建于清末。坐南向北。由外大門、圍墻、內(nèi)禾坪、堂屋、橫屋、枕屋等組成,為兩堂一橫一枕屋布局,通一進五間,總面闊23.5米,總進深29.7米,共計房屋31間,占地面積697.9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32.95平方米。下堂陽刻鎦金花鳥、喜、壽等圖案木質(zhì)屏風,屏風上部彩繪“雙鳳求凰”、“加官進爵”等圖案。東、西敞廊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龍頭挑。上堂屋檐下懸掛“五福如意”等圖案的木質(zhì)橫屏。枕屋為兩層結(jié)構,木質(zhì)樓板、護欄。左、右橫屋廊廳抬梁式木質(zhì)梁架。故居木構件彩繪藝術性高、雕件精美。林修明(1885~1911),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奉命赴……[詳細] |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黃埔村。李威光是廣東歷史上六名武狀元之一,歷任御前待衛(wèi)、廣西提標左營游擊、浙江黃巖鎮(zhèn)壓鎮(zhèn)標水師中軍游擊、福建烽火門參將、閩安協(xié)副將、南澳總兵等職,晚年因病歸鄉(xiāng)。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戰(zhàn),屢平海寇,抗倭保臺,戰(zhàn)功顯赫,誥封四世武功將軍。該屋為三堂、四橫、一圍龍,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門前有禾坪、照墻、轉(zhuǎn)斗門和月池。整座建筑為灰、砂夯筑墻體,木桁桷懸山瓦頂,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內(nèi)仍保留李狀元練武用過的長2.5米、重64公斤的鐵關刀和武石,以及御賜或名家饋贈的《狀元及第》、《御前侍衛(wèi)》、《會元》、《進士》、《世愛國恩》、《世受恩倫》等金木雕匾額。1994年9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林風眠故居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西陽鎮(zhèn)閣公嶺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開基。林風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門楣署:敦裕居。由林風眠的父親二十世祖伯恩公親書,黑字行書體,字跡乃依稀可辨。門聯(lián)曰:“敦崇禮義,裕蔭裔孫”。林風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擁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勢高筑石臺基,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軸線設門樓,東西軸線西端設廳堂。廳堂后墻左右辟一小門通往附屬建筑左側(cè)外橫屋。夯筑土木石結(jié)構、灰瓦面平房,懸山式。尤其臺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鵝卵石而顯得自然古樸。右?guī)康箶?shù)第一間房為林風眠在家時起居的房間。2012年10月,林風眠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詳細] |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縣區(qū)松口鎮(zhèn)大黃村,以丘哲的“號”而被稱為“喆廬”。“喆廬”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積約2500平方米,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層民居建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記載,丘哲曾在松口與謝逸橋等開辦松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干人才的場所。他還利用松口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zhèn)開設“公裕源”米店,作為同盟會秘密聯(lián)系的據(jù)點。在大黃村的鄉(xiāng)賢館中設有丘哲的紀念堂“思喆堂”。“思喆堂”是由丘哲的子女捐資興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銅像及其生平事跡的介紹,以此來紀念丘哲。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敬愛堂,系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shù)淖婢。位于廣東省大埔縣茶陽鎮(zhèn)長治仁厚村,建于清代。坐西向東,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敬愛堂的構筑為一正四橫,為土木結(jié)構。正屋有房間18個,兩旁橫屋共有房間24個,建筑面積1352平方米,占地面積1584平方米。正門前方20米豎有5支石華表,為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年間所豎,這些石華表記載著鄒氏祖先光輝的歷史功績。敬愛堂三奇鄒魯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節(jié)的更換里,每年都有幾天初升的太陽直射正廳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圖案。二是屋后花臺坎邊有郁郁蔥蔥的風景林,但數(shù)百年來竟沒有一片葉子落到屋頂?shù)耐呙嫔。三是每當深夜,從祖居上空遠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環(huán)。正是這三奇使整個建筑披上……[詳細] |
七賢居(劉復之故居)位于梅州市梅江區(qū)三角鎮(zhèn),年代為民國,屬于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劉復之故居七賢居建筑工整美觀,功能齊全,布局緊湊,體現(xiàn)了客家人和諧生活形態(tài),對研究傳統(tǒng)客家民居建筑形制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對緬懷革命先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較高的現(xiàn)實價值。為弘揚劉復之同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梅州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底開始組織實施七賢居周邊環(huán)境整治工作。綜合整治后七賢居周邊環(huán)境面貌煥然一新,并成功申報成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3月24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七賢居(劉復之故居)為第五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民族英雄蔡蒙吉故居建于公元1185年,距今有800多年歷史,1987年被列為梅縣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資料顯示,蔡蒙吉故居是梅州最古老的民居。蔡蒙吉,宋末民族英雄、詩人,八歲通經(jīng),十二歲中進士,被譽為梅州第一神童,與其祖父蔡若霖、父親蔡定夫號稱為“一門三進士”。宋末,蔡蒙吉在松源等地散家財,助兵餉,舉義旗,組義軍,開義倉,濟災民,特別在改學制、辦義學方面開先河,威振梅州。因其忠烈,就任“梅州簽書事、義務總督”,統(tǒng)兵六千勤王,與元兵浴血奮戰(zhàn),被俘后不受利誘,盡忠報國。文天祥感其忠節(jié),特前往吊念,并在屋內(nèi)寫下“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