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黨中央、國務(wù)院決定,再造一個新北川,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保留。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將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以下簡稱地震紀念館)作為災(zāi)后精神家園重建的“一館三地”的龍頭項目建設(shè)。地震紀念館于2013年5月9日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截至目前,地震紀念館已累計接待社會公眾超過1000萬人次,單日接待最高量達3萬人次。地震紀念館包括室內(nèi)場館和室外遺址兩部分。室內(nèi)場館包括主館(地震紀念館)、副館(地震科普體驗館),室外場館包括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沙壩地震斷層、唐家山堰塞湖遺跡,地震紀念館具有紀念、展示、宣傳、教育和科研功能。地震紀念館先后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詳細] |
川陜省平南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平武縣平通鎮(zhèn),現(xiàn)有的紅軍遺物三圣廟門樓(古建筑)、紅軍橋(木質(zhì)廊橋)等重要紅軍遺存實物的石刻、木雕、彩繪、廊橋等。1935年4月11日至6月5日,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征途經(jīng)平武駐縣,期間,除先后建立平武、平南兩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和20個鄉(xiāng)級、97個村級蘇維埃政府外,還于4月30日在三圣廟(今平通羌族鄉(xiāng)新民村)建立了縣境內(nèi)最早的中共地方組織—中共平南縣委員會,和各級蘇維埃政府一起,領(lǐng)導(dǎo)當?shù)厝嗣耖_展革命斗爭。1996年,川陜省平南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被列為平武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于2013年成為綿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侯伯英1907年出生于林山鄉(xiāng)龍泉村,早年投身革命,先后擔任三臺縣共產(chǎn)黨小組組長,中共四川省軍委委員、秘書,并被派往廣安、永川、灌縣等地從事革命工作,后任邛崍游擊區(qū)軍事指揮,并兼任中共邛崍中心縣委書記,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參加抗糧、抗捐、追繳契約債務(wù)等反土豪劣紳的斗爭,成立蘇維埃政權(quán)。1934年12月,由于叛徒出賣,侯伯英夫婦被捕入獄。1935年1月20日深夜,侯伯英同志被敵人殺害于邛崍縣西河壩,為國捐軀。解放后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為緬懷先烈,鹽亭縣政府批準侯伯英故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建立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景區(qū)![詳細] |
北川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舊址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馬槽鄉(xiāng)境內(nèi),是一處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旅游勝地。1935年4月中旬紅四方面軍長征進入北川后,其總醫(yī)院隨軍移動,5月初,千佛山戰(zhàn)役打響后,遷至馬槽鄉(xiāng)邱家大院,為戰(zhàn)役提供后勤醫(yī)療保障。2008年“5.12”大地震后,按照原建筑風格進行保護性修復(fù)。經(jīng)過保護性修復(fù)的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舊址,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較為全面的展示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和不屈精神![詳細] |
這是一座嶄新的極具羌族特色的小村莊。幾十棟小樓錯落有致地坐落在依山而建的村子里。小樓的外墻裝飾著麻黃石,酷似羌族傳統(tǒng)“壘石而居”的風格。樓頂?shù)奈萁巧翔傊甲宄绨莸摹鞍资瘛。紅綢子纏繞的羊頭骨和印有羌族文字及圖案的彩旗遍布村莊。家家戶戶大門旁掛著成串的玉米、辣椒,陽臺上,一溜兒腌制好的臘肉臘腸,隨吃隨切。兩座碉樓與燦爛的陽光交相輝映,整個寨子寧靜而喜慶。地震前,這里的名字叫貓兒石村,是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南大門。地震后,這里作為北川第一個永久性居住的羌寨,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吉娜——這是羌族傳說中美麗女神的名字。景點位置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