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AAAAA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國家5A景區(qū)。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耙陵I”,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jīng)東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F(xiàn)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萬余……[詳細] |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AA 定鼎門,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門,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位于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隋煬帝營建東都,次年遷都洛陽,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中國古代帝王。之后,定鼎門相繼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是中國古代延用時間最長的城門。定鼎門還是隋唐東都西通長安,南通江都的要津。盛唐前期的定鼎門保存較為完整,由墩臺、門道、隔墻、飛廊、闕臺、涵道、馬道等組成。墩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4.5米,南北寬21.04米,墩臺臺體殘高1.05米。現(xiàn)存墩臺主要有含沙量較大的黃褐色土夯成,堅硬,內(nèi)僅含少量陶渣和碎瓦……[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