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春秋之末,某國王在侍衛(wèi)和隨從大臣的相伴下由古官道而來。
當國王和隨從行至村境的東面(現(xiàn)官道溝之處),傳下來說要小憩,隨后即下車在此地來回走動;后國王背東面西觀察了西面的村落和周圍環(huán)境,甚喜。
借國王觀察之勢做記“東觀”,寓意國王背東面西觀察之狀。
“東觀”村名由此而得,至今約有2300年。
宋代,東觀更名為“永興莊”,此名一直使用到元代初。
據一些老人們聽他們的上輩老人傳說,“永興莊”是東觀村的中心,在現(xiàn)五拐巷處。
東觀村后來的拓展修建均是在“永興莊”的基礎上進行的。
清代最早的糧店在五拐巷,人們稱為“永興糧店”(內有酒坊)。
元代,伏溪河將一大片村民居住村落分為東西兩半,把東面管轄的村稱東管,西面管轄的村叫西管。
實行都甲制時,因東管當時的面積大,人口多,故稱東管都,西管成東管都的一附屬村。
東管都經歷元、明、清500余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東管都易名為東觀鎮(zhèn),附村西管亦稱西觀。
東觀村名的更易由“東觀”之始,經過“永興莊”、”東管都“,又由東觀鎮(zhèn)至今。
1948年祁縣解放,東觀劃為第七區(qū),1950年屬三區(qū),1953年屬三區(qū)東觀鎮(zhèn)駐村,1954年屬東觀鎮(zhèn)駐地村,1956年屬東觀鎮(zhèn)紅旗社,1958年屬東觀鎮(zhèn)(紅旗)公社東觀管理區(qū),1961年屬東觀公社轄生產大隊,1984年屬東觀鎮(zhèn)東觀村委會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