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村位于萊城西20公里處,距牛泉鎮(zhèn)政府9公里,是牛泉鎮(zhèn)最西邊的一個村莊。東與王小莊村相鄰,西與泰安市岱岳區(qū)崅峪鎮(zhèn)泉坡村交界,南至泰安市崅峪鎮(zhèn)魯東冶村,北與牛泉鎮(zhèn)賀小莊村相鄰。吳橋村地處半丘陵半洼地帶,土地面積280畝,172口人。
吳橋村,洪武年間吳姓由山西遷此建村。歷史記載,吳橋村清末隸屬萊蕪縣毛埠保。1939年至1945年隸屬萊蕪縣圣井區(qū),后劃分為牛泉鄉(xiāng),現(xiàn)屬牛泉鎮(zhèn)。原來吳橋村在村莊西有南北水溝一道,從吳橋村直通賀小莊村西,水溝上共有大小石橋15座。那時姓吳的為多戶姓,故取名吳家橋村(五架橋)現(xiàn)簡稱吳橋村。吳橋村是牛泉鎮(zhèn)小莊一帶建村最早的村莊,吳小莊、中小莊的吳姓人家大部分是由吳橋村搬遷而去的。
解放前夕,由于戰(zhàn)亂,吳橋村民生活貧困,有部分村民舉家(或只身)背井離鄉(xiāng),去了關外謀生計,F(xiàn)在,僅內蒙古牙克石市就有吳橋村民達幾百口之多,整條街被稱作“吳家街”。
吳橋村雖然人口較少,但是從建國以來就十分重視教育,在村西建學堂一座。初辦復式小學。直至1991年合到了中小莊小學,截止現(xiàn)在,吳家橋共考取8名大中專學生,擔任教師工作的就有10人。
吳橋村自然資源豐富,為了搞好農業(yè)生產,在1972年,集資修建了西北洼機井1眼,村北機井l眼,這樣灌溉面積全村達到了100余畝。雖有這兩眼機井,但仍不足,吳橋村又在1992年于村北打機井兩眼,灌溉面積達200余畝,還有一部分丘陵地沒有水源條件。1991年牛泉鎮(zhèn)在此村建立鐵礦和選礦廠。礦坑內水源充足,于是村支部書記吳順德帶領全村村民,同甘苦,共患難,日夜奮戰(zhàn)。從鐵礦坑向村東南嶺埋地下管道長達800米左右,并配備20千瓦電機一臺,提水上嶺。這樣以來,丘陵地帶變成了水澆田。并建立經濟田,90%以上的戶都種經濟作物,種生姜、大蒜,帶來了可觀的效益。1998年,本村又從鐵礦開始修建水渠,長達500米,直通村西、北的大面積土地,這樣吳橋村的土地全部水利化,吳橋村民的生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自1978年全村通電至今,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彩電音響等設備。2001年村里成為電話村,電話聯(lián)系經營業(yè)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發(fā)展了經濟。2001年秋,村干部為使吳橋村民的生活有更大的改善,響應黨的號召,現(xiàn)在吳橋村村民家家都在搞經濟,村里有跑運輸?shù)耐侠瓩C13臺,一大部分農戶有了摩托車,日子紅紅火火。廣大村民高興地唱道:“東西水道繞村莊,雙手勤勞多打糧,改革開放政策好,村民個個喜洋洋。”在黨的領導下,吳橋村到處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
*數(shù)據(jù)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