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梨溝村位于萊城西南10公里,地處丘陵。村南有大盤頂山,村北為北梨溝煤礦(市屬)。東接羊莊西至八里溝,北與東泉河、西汶南接壤,南與南梨溝街道交叉融為一體。鄉(xiāng)間公路東起塔子途徑本村西至牛泉,F有410戶,1294口人。
據1989年所建村碑記載:“明正德年間亓姓由羊莊遷此建村。”但據傳說王姓在此居住較早。村名的由來傳說是:過去村中有溝壑,兩邊長滿梨樹,村南有“白衣廟”,以廟為界,廟北為北梨溝,廟南為南梨溝。今尚無梨樹蹤影。
清康熙《萊蕪縣志》載,北梨溝時稱:“汶南保•北梨溝!薄独m(xù)修萊蕪縣志》載:民國初年,北梨溝屬汶南區(qū);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萊蕪劃為三縣萊蕪縣(亦稱萊北縣)、博萊縣(亦稱萊東縣)、新甫縣(亦稱萊南縣),北梨溝屬新甫縣汶南區(qū);1951年3月汶南區(qū)改為六區(qū);1958年10月屬高莊人民公社;1960年4月高莊建制撤銷,北梨溝劃歸牛泉人民公社;1964年5月高莊人民公社重新恢復,北梨溝又劃回了高莊人民公社。雖然名稱不同,但從1964年5月始一直屬高莊轄地;2001年高莊成立街道辦事處后,即屬街道辦管轄。
北梨溝村民自明朝年間聚居此地,繁衍生息。過去村里有亓、王、何、李、潘、張、畢、楊、劉9姓,現在張姓已無后人。村中亓姓人口居多,占全村人口的80%。村民都是漢族,不論人口多少,世代和睦相處。
北梨溝村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村民的生活開始逐步好了起來。1950年全村耕地面積1200畝,山場240畝,1950年、1955年村里成立了互助組、幫工隊。1956年成立“新生”初級社,共有40戶,社長亓同吉,1957年村民全部加入高級社,約350戶。1958年北梨溝村隸屬高莊人民公社槲林管區(qū)。1979年開始實行”分田到戶”,1982年全面推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1972年“農業(yè)學大寨”開始后,村里開展平墳造地、治溝圍堰等項目。同時,還參加管區(qū)統(tǒng)一組織的大會戰(zhàn)。1979年以前,北梨溝村水源條件惡劣,只有4眼旱井供全村人畜用水。天氣干旱,井涸無水,男女老少到北梨溝煤礦取水吃。1958年建“萊蕪市北梨溝生建煤礦”,雖然有礦在附近,但是沒多大來往。旱井無水,與地下煤層開采有直接關系,1979年村里在村南嶺打深井1眼,修70立方米水池l座,鋪設管道1000米,把自來水引到了村里。1987年又在村南深井附近打了第二眼深井,修水塔1座,徹底解決廠吃水和灌溉用水的問題。1986年村里在深井附近劃出90畝地建成了果園,山楂、蘋果、櫻桃、葡萄、杏都有,安排村里退休人員20多人。1986年承包給個人管理。水澆條件的改善,使得土地大為增值。過去一年一季的地瓜地,現在成了一年兩季的小麥、玉米,生姜大面積的種植更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北梨溝村民自古以來以耕作為主,兼做“地下”生意。絕大多數村民,除忙活地里莊稼外,在農閑季節(jié)主要是干挖煤掏炭的活兒。耍手藝的很少,亓發(fā)是木匠,會雕刻,會木裝四梁八柱的老建筑,教過徒,在附近鄉(xiāng)村較有名氣。另外,開饃鏌房的、打火燒的、炸油條的、串糖葫蘆、賣山果、織布的應有盡有。過去北梨溝村最大的買賣就是開礦挖煤。近代開采煤礦要數亓明德,他是開礦的東家,過去多是股份制,建礦挖煤都是入股分紅,誰人的股多,到時分的紅利就多。亓明德自始至終是主要的組織者。亓文秀也是個“老窯頭”,憑著多年積累的經驗,點場,認碴,技術高人一籌。在過去沒有勘探設備,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憑經驗、憑感覺點場,從未失手。亓逢立也是“老窯頭”,當過東家打過窯,安全技術過硬,并且人很實在。這些人不光在自己村里開礦建井,有時應聘到外地負責。亓化義、亓連吉、亓欽和都干過。規(guī)模較大的是“太東,’煤號,“聚豐”煤號。大都是季節(jié)性的,冬春兩季,汛期停工,主要是地下水解決不了。民國至建國前,煤炭交易主要以糧食為主,其主要原因是當時貨幣混亂(八路軍“北海銀行”、日本人“金票”、-“老頭票”),局勢不穩(wěn),早晨是錢,晚上可能廢紙一張。1950年至1976年村里沒有集體煤礦。1977年村集體在村西開礦建井開采19層,1984年又在村西新下斜道開采19層,重點是挖村莊下的壓煤。1985年因地下開采,村民的房屋開始出現裂縫,隨后村支部作出搬遷改造的決定,到2001年全村舊房改造已完成95%以上,村民全部搬人新居。1987年新村硬化水泥街道1500米,家家通上自來水。
從1977年北梨溝村建井采煤后,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隨后村里又在1978年建了兩處磚廠,1992年因土源缺乏停產;1984年又接鄉(xiāng)里開采的小煤礦,1997年停產;1992年村投資110萬建釘子廠,由于缺乏技術和銷路,經營虧損,1996年停辦;1990年是村經濟收入較好的一年,村里先后建起了村辦公樓和村教學樓,并辦起了學前班。北梨溝有過輝煌的歷史,曾是全鎮(zhèn)學習的榜樣。
改革開放之后,不少村民依托當地煤炭資源的優(yōu)勢搞起了煤炭運銷,1984年王慶海、亓瑞孚、李清春3人合伙購買了一輛5噸“解放”車,搞煤炭運銷。幾年之后,3人各自都買上了汽車。亓瑞孚還與人合股建礦采煤。從1977年村文書王瑞文去河南駐馬店買回第一輛8馬力手扶拖拉機以來,全村發(fā)展個體運輸專業(yè)戶80戶,各種車輛達到100余輛。2001年新一屆村支部審時度勢為了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有后勁,又新買了4輛20噸“解放”自卸車,建成了一個煤矸石磚廠。
北梨溝自建村以來對教育十分重視,明、清時代亓姓就有人考取貢生的記載,亓際堯一家考取4名貢生。1930年村里有小學堂,在亓興洲的閑院里開辦,共有學生24人,亓俊遠任教員,1938年日本鬼子進駐八里溝后停辦。1946年學校時辦時停。文化生活較為活躍.村里有婦女識字班、夜校,1947年停辦。1950年學校重新開辦,亓福吉任教員。1958年亓瑞云考中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5年成立北梨溝聯(lián)中,1968年遷至羊莊村北磨石嶺。2002年北梨溝又與羊莊合辦小學,并開設學前班。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2001年,北梨溝村考入大中專院校學生50人。
悠悠歲月幾百載,在各個歷史時期,勤勞勇敢的北梨溝人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實業(yè),有過值得榮耀的地方,但愿這榮耀永遠保持下去,發(fā)揚光大。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