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義延福寺
  延福寺位于武義縣桃溪鎮(zhèn)陶村東的福平山旁,為后晉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創(chuàng)建,原名福田寺,宋紹熙年間(1190年一1194年)賜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觀音堂和兩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兩廊廂樓。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觀音堂,現存的建筑群,按中軸線排列為山門、天王殿、大殿和觀音堂。兩側廂樓,殿間有長生池、觀間堂,后有石澗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為江南已發(fā)現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寬和進深均11.8米,5開間,重檐歇山頂,下檐為明代天順年間(1457年一1464年)修耷時所增建。柱子除外…[詳細]
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陽市臥龍區(qū)臥龍崗,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國目前尚保存九處武侯祠,南陽武侯祠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有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南陽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區(qū)西南部的臥龍崗上,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梢娞拼P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不少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詳細]
南巖宮
  南巖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道教著名宮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的南巖上。據《太和山志》記載,唐宋時就有道士在此-,元代道士在此創(chuàng)建道觀,至大元年(1308)“天乙真慶萬壽宮”,元末建筑毀于大火,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重建,時有大小殿宇六百四十余間,賜額“大圣南巖宮”,清末大部分建筑復毀。現僅存元建石殿、明建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筑;原元君殿舊址上尚存玉皇大帝神像一尊,峨冠華衣,形態(tài)逼真。宮外巖北有老虎口,巖南峰巒之上有梳妝臺、飛升臺等古跡。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諸山之上。武當山古建筑群始…[詳細]
德慶學宮
  學宮是用于供奉圣賢孔子和小孩讀書的地方,大成殿是學官的主體建筑,面寬、進深各五開間,殿頂為重檐歇灰瓦頂,四柱不到殿頂,其建筑藝術國內首創(chuàng)。整座建筑融宋元時代風格與嶺南地方特色于一體,為我國宋元木構建筑珍品,是廣東省唯一現存的宋元木結構建筑。德慶學宮,座落在廣東省西江之濱的德慶縣城。始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由石欄、欞星門、泮池、大成門、杏壇、東西廡、大成殿、名宦鄉(xiāng)賢祠、崇圣殿、尊經閣和尊圣義祠等組成,是一組莊嚴、雄偉的古代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是學宮的主要建筑,氣勢雄偉。為重檐灰瓦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面寬、進深各五間。殿內面…[詳細]
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大廟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陜公路邊,距離綿陽市49公里,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廟。大廟始建于晉,建筑氣勢恢宏,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晉代張亞子而立的“亞子祠”。元朝初年,張亞子被封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宮”,后經元、明、清三代多次擴建,形成了一組結構宏偉、體系完整的古跡建筑群,整個大廟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為文昌宮和關帝廟的總稱,由23座不同時期的建筑群所組成七曲山大廟較完整地展現了從元代到民國各時期的建筑風格,是研究我國古建筑史的珍貴實物資料。由于大廟在布局上,依山造…[詳細]
韓城大禹廟
  韓城是大禹鑿龍門之地,黃河龍門聞名天下,韓城境內龍站以下沿黃河一帶有三十多個村莊,人們?yōu)榧o念大禹鑿龍門功績,多數村莊都建有大禹廟,也稱禹王廟,現保存最為完好的是周原大禹廟。周原大禹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完好,堪稱禹廟之最。周原大禹廟,位于城東2公里黃河崖畔周原村。占地面積1983平方米,F存主要建筑有獻殿和正殿。獻殿面闊明3間暗5間,前檐柱為八角形石柱。正殿面闊3間,殿內全部作神龕,龕為木作磚基,制作精致,有浮雕透雕和繪畫,龕上藻井有彩色繪畫168幅,花鳥人物,栩栩如生。龕內有3組彩塑神像,共12尊。主像為禹王坐像,居殿中央,神態(tài)莊嚴,高2.5米,兩旁侍配4尊。東為三頭六臂駕龍騰霧的…[詳細]
秦安興國寺
  興國寺座落在秦安縣城北街,是一組風格古樸的建筑群。《秦安縣志》記載:“興國寺創(chuàng)建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該寺伽蘭殿所藏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胡多見撰書的木刻題記載:“秦邑城北有興國寺,……寺上有般若殿一座,雄鎮(zhèn)如盤,左有伽蘭殿,右有菩薩殿,環(huán)鋪如楔。中左有鐘樓,中右有鼓樓,對峙如柱。門前有金剛殿,門側有天王殿,護衛(wèi)如隊。誠秦城一古跡,一奇觀也。”明胡纘宗撰《秦安縣志》被譽“興國梵宮”,列為秦安八景之一。興國寺的建筑多已圮毀,現存大門、鐘樓、天王殿和主建筑般若殿。般若殿面闊三間,長11.7米,進深兩間三椽,(前出副階一椽)寬八米。單檐歇山頂上布灰筒板瓦,正脊兩看面浮雕行龍和牡丹紋飾。兩…[詳細]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在西城區(qū)三座門大街23號,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是明清兩代皇家的道觀,后世多有修繕,殿坐北朝南,面積約1.3萬平方米,成南北向長方形,正面有兩重綠琉璃仿木結構券洞式3座門,門后為過廳式的大高玄門,大高玄門前原有旗桿(現僅存石座),后有鐘鼓樓,正殿名大高玄殿,面闊7間,重檐黃琉璃筒瓦廡殿頂,前有月臺,左右配殿各5間;后殿名九天應元雷壇,面闊5間,兩旁配殿各9間,現存主要建筑自垣墻所開辟的3座門,護以石欄,內有大高玄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高玄殿、九天應元雷壇、廡殿,最后是一座象征天圓地方的兩層樓閣乾元閣,圓攢尖屋頂,覆以藍琉璃瓦,象征天;下為“坤貞宇”,方形,覆以黃琉璃瓦,象征地…[詳細]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歷代帝王廟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封建統(tǒng)治者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習慣,三皇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祖先,為歷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則是后代借鑒和效法的榜樣,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確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為25位?、雍、乾三代皇帝對歷代帝王廟都非常重視?滴踉浟粝轮I旨:除了因無道被殺和-之君外,所有曾經在位的歷代皇帝,廟中均應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華統(tǒng)緒,絕不斷線”的觀點,把廟中沒有涉及的朝代,也選出皇帝入祀。乾隆幾經調整,…[詳細]
北京鼓樓
  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筑,鐘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后才用于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于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鐘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里坊制,即以里坊為單位,每個里坊圍以城墻,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置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