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86處,另有10處與現(xiàn)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現(xiàn)予公布。
路北靈山遺址
  靈山遺址位于臺州市路橋區(qū)路北街道,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橋靈山遺址為省級文保單位,位于路橋城區(qū)西部靈山東麓。2010年3月,靈山腳下在施工過程中,一位考古愛好者發(fā)現(xiàn)該遺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路橋區(qū)博物館人員開展考古勘探、試掘工作。靈山遺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積覆蓋在厚薄不一的雜亂沙土層下,順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據(jù)地層深度和出土遺物,主要可分為上(晚段)、下(早段)兩個形成階段,分別形成于商周時期和河姆渡文化晚期,是一處史前和商周時期的村落型遺址。發(fā)掘范圍內(nèi)的文化層總厚度大部分為50至100厘米。出土遺物主要有:比較碎小的夾砂紅褐陶、泥質(zhì)灰陶、印紋硬陶,絕大部分難辨整體器形;少量的斧…[詳細]
峙山頭遺址
  峙山頭遺址位于臨海市小芝鎮(zhèn)南豐村,西距臨海市區(qū)30余公里。2014年6月~2015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臨海市文物保護管理所聯(lián)合對峙山頭遺址及周邊地區(qū)進行了考古調(diào)查。遺址分布在一個靴形山崗,海拔60~85米,根據(jù)鉆探估計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發(fā)現(xiàn)多座史前時期灰坑、多處柱洞及建筑遺跡。根據(jù)出土陶器的特征判斷,主要有兩個階段:早期具有上山文化晚期特征,年代約距今8500年;晚期具有跨湖橋文化特征,年代約距今7000年至8000年,同時兼具自身的特征。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較厚的黑色淤土層,為了解該遺址乃至本地區(qū)的古代環(huán)境提供了非…[詳細]
東馬干遺址
  東馬干遺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千金鎮(zhèn)東馬干村西側,年代為新石器至商周,類別為古遺址。遺址范圍南至板橋港,西北為田灣里村,北部為大片桑地,面積共3萬平方米。地表采集的標本有石器和陶片,其中一件長達17厘米的石鑿完整無缺,已由湖州市博物館收藏。陶器類別可分為夾砂陶、泥質(zhì)陶和印紋硬陶等;采集的陶器殘片可辨器形有鼎、豆、罐、釜等,印紋陶的主要紋飾有繩紋、席紋、曲折紋、方格紋、云雷紋等。2017年1月,東馬干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磨心里遺址
  磨心里遺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qū)和孚鎮(zhèn)雙福橋村,年代為新石器至戰(zhàn)國,類別為古遺址。遺址范圍東起總管橋自然村、南至白魚圩、北止孟兜埭、西至新石里自然村,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F(xiàn)地表為桑地和魚塘,桑地多有印紋陶片分布,魚塘斷面下堆積泥質(zhì)陶、夾沙陶片較多,F(xiàn)場采集標本的主要器形為鼎、豆、罐、盤等;殘斷石器可辨識石錛、鉞、犁、刀等。遺址中心地帶的魚塘岸灘遺存最為豐富,可采集到各式鼎足,以及鼎、罐等器形的口沿殘片、豆盤、豆把、陶網(wǎng)墜、牛鼻形器耳等。2017年1月,磨心里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窯山遺址
  窯山遺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zhèn)蘭田村,年代為東周至漢,類別為古遺址。2017年1月,窯山遺址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開平閘遺址
  瞿嶼陡門,俗稱“下陡門”,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門自然村,楊府山東麓。據(jù)村民介紹,瞿嶼陡門在20世紀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曬谷場。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貫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現(xiàn)場被發(fā)現(xiàn)。2010年8月,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貫通工程”建設,對楊府山東麓的瞿嶼陡門進行清理。陡門平面呈東西方向,建于瞿嶼(即楊府山)山麓基巖上,故名。陡門總長約16.75米,閘5孔,每孔寬約2.8米,孔高約1.8米,閘墩長約2.3米,寬約0.5米,墩兩端立方形花崗巖石柱,石柱間以條石砌筑,北首并排兩立柱上開閘槽兩排,閘墩北側有斜撐條石,閘墩柱頭開有卯孔與閘墩條石和撐石…[詳細]
大嵩所城遺址
  大嵩所城遺址位于寧波市鄞州區(qū)瞻岐鎮(zhèn)、咸祥鎮(zhèn)。包括大嵩所城、合岙烽火臺、炮臺崗烽火臺、橫山烽火臺、黃牛嶺烽火臺、火爬嶺烽火臺等六級七處遺址,以大嵩所城為中心,散布于寧波市鄞州區(qū)瞻岐、咸祥兩鎮(zhèn)。大嵩千戶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9),下設烽火臺六處,為鄞東海防要地。今大嵩所城僅存一部份城墻,位于瞻岐鎮(zhèn)西城、東城兩村。另有所城東門遺址,位于今東城村村委會前,目前保留著北壁石砌建筑和嵌入的直條形石槽,其余全毀。此外,合岙烽火臺、炮臺崗烽火臺、橫山烽火臺、黃牛嶺烽火臺、火爬嶺烽火臺遺址分布瞻岐、咸祥兩鎮(zhèn)的村落山頂,均占據(jù)險要地形,與大嵩所城相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海防體系。大嵩所城遺址覆蓋范圍較大…[詳細]
橫山周窯址
  橫山周青瓷窯址位于云和縣赤石鄉(xiāng)張壩自然村北面約1公里的半山坡上,坐西朝東。該窯址是云和縣人民政府1989年12月公布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理發(fā)掘出較為完整的窯址:窯床長53.5、寬2.1米;操作間長2.3米,面積5平方米,操作間前有一通風道;窯頭和火塘保存完整、火塘呈半圓狀;窯尾及排煙道完好;窯床成13—20度隨山坡而建,窯床中部規(guī)則排列著7道匣缽,最多有7層;窯墻下部為泥磚錯位疊砌共7層,上部為匣缽倒置疊成共3—5層,窯墻背部為2道匣缽,中間填入山泥;窯外兩邊的柱礎整齊排列,每邊有一排水溝。經(jīng)清理發(fā)掘,已判定該窯群至少有7座窯床,其中一窯下窯,疊位高度為2.5米。經(jīng)整理發(fā)現(xiàn),出土的器物以碗為…[詳細]
石墩巡檢司城遺址
  石墩巡檢司城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海寧市黃灣鎮(zhèn)(尖山新區(qū))大臨村東南俞家場,南鄰老滬杭公路,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原為石墩巡檢司駐地,清乾隆五年(1740)后為尖山汛把總(后改千總)駐地。城址呈四方形,周長240丈(約799.2米),高一丈八尺(約5.99米),寬一丈(約3.33米),四周設護城河,東西設城門及吊橋。磚石城墻于清同治三年(1864)在清軍與太平軍的激戰(zhàn)中遭毀,今僅存隆起的土坡。該遺址是浙江省內(nèi)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明代巡檢司級的海防軍事建筑,是研究明代巡檢司城防構造的重要對象,也是研究浙江抗倭斗爭史的重要實物例證。2017年1月13日,被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舊城遺址
  下舊城遺址位于臨海市上盤鎮(zhèn),年代為明。據(jù)《明史·地理志》記載,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系初建之桃渚所城,由采自附近巖石壘結而成,后為戚繼光抗倭之前沿哨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多被拆毀。下舊城修建在城里頭山,三面環(huán)山、東濱東海,有居高臨下之勢。原有東南西北四門,每門均設甕城,周長1730米,占地面積約187056平方米。西北段于五十年代初被拆遷建房,南門及甕城于1953年毀廢。據(jù)保存稍好的北門看,甕城呈半圓形,長22米、寬10米。城墻絕大部分已毀圮,城垣依舊,山頂尚有部分保留,城墻殘高約5米、寬8~14米不等。下舊城是國保單位桃渚城之初建衛(wèi)城,在明代的抗倭戰(zhàn)爭中曾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