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5月26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guī)定,現(xiàn)將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65處)予以公布。
東大杖子古墓群
  遼寧建昌東大杖子戰(zhàn)國墓地位于遼寧省建昌縣,占地面積10萬余平方米,該墓葬群建于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之間,墓地墓葬保存完好,其等級之高、規(guī)模之大,在中國東北部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qū)十分罕見。2012年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保護范圍:以東大杖子村水泥橋中心(東經119°35′30″,北緯40°37′58″)為基點,東、南各200米,西、北各50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石河烽火臺
  石河烽火臺位于大連市金州區(qū)石河街道辦事處石河村東臺山頂上。是明代遼東鎮(zhèn)海防倭烽火臺之一。明代時,金州是倭寇猖獗進犯之地,為了防御倭寇騷擾和打劫,遼東半島黃海和渤海岸邊建立了許多烽火臺,構成以金州衛(wèi)為中心,南到金州旅順口、北到遼陽、東到九連城三條烽火干線和支線。明代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遼東總兵官左都督劉江,曾利用烽火臺傳遞軍情,在金州的望海堝一舉全殲來犯倭寇1500余人,史稱“望海堝大捷”,至此倭寇和海盜再也不敢侵犯遼東。石河烽火臺歷史上屢遭自然和認為破壞,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修復,2001年被大連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永安烽火臺
  永安烽火臺位于遼寧省普蘭店市皮口鎮(zhèn)贊子河新臺子村東北小丘陵之上。烽火臺系磚石結構。臺基用花崗巖砌成,臺體用青磚砌筑。在臺子下面有一長方形土臺,當為圍墻墻基,東西長22米、南北長26.5米、高1米。永安烽火臺是明代修建的幾個烽火臺中保存至今較好的一個,明代時期,永安烽火臺是歸服堡(今城子坦鎮(zhèn))和紅嘴堡(今皮口鎮(zhèn)西城子)之間的一個重要軍事烽火臺,更承擔著防御敵人的重要軍事任務。保護范圍:臺基外2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Ⅰ類建設控制地帶外150米以內為Ⅱ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牛莊太平橋
  太平橋位于海城市西20公里的牛莊鎮(zhèn)內。牛莊是個古鎮(zhèn),早在明代萬歷年間設驛站,清代又重新修筑城池。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修建城墻。牛莊古城設有三個城門,東門叫德勝門,西門叫外攘門,北門叫福勝門。古城外修有護城河,太平橋就是在東城門外護城河上所建。據(jù)史料記載,太平橋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1849年)重修。在橋南側中間的石欄板上刻有太平橋三個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橋全長約50米,寬約4.5米,高約5米,15孔。橋為東西走向,用花崗巖石砌筑而成。橋面兩側修有望柱和欄板,望柱柱頭上雕有獅子、猴子、石榴、桃、八寶等。橋墩迎水的一面修有三角形分水石。牛莊古城墻已于清代末期傾倒,細心的…[詳細]
馬郡單堡
  馬郡單堡位于撫順縣救兵鄉(xiāng)馬郡單村內,高程189米。東洲河在堡城北300米處有東至西繞馬郡村轉北注入渾河。堡城所在的馬郡單村,現(xiàn)有常住居民100余戶,約400人。堡城整體保存一般,南城墻部分墻體保存較好。堡內遺物豐富,可見大量的明代石刻和石質建筑構件。有上馬石、石獅子、礎石等,有的雕刻有蓮花、麒麟等浮雕圖案。保護范圍:自馬郡供銷社正門中心(東經124°03′45.3″,北緯41°30′09.9″)為基點,東330米,南200米,西100米,北23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西各300米,南、北各100米以內為Ⅰ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孤山新堡
  孤山新堡在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山區(qū)的蘭河峪境內,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這就是本溪六大明城之一的“新城子”。據(jù)史料記載,此城為明朝所筑,當時稱為“孤山新堡”。它是明代為遏制女真所筑的護邊城堡。明萬歷元年(1573年),兵部侍郎汪道昆來遼東巡視防務時,遼東總兵李成梁針對當時“建州女真王儲新敗,兀堂又不欲爭”的形勢,建議“展舊邊,徙六堡”,這樣“既拓地七八百里”,又能“扼虜沖”,堪為一舉雙得。朝廷批準了李成梁的建議,李成梁就把“六堡”之一的孤山堡移于張其哈喇甸子的任務,交給清河守備王惟屏負責。王惟屏長期駐守邊塞,軍事上頗有經驗,他親赴張其哈喇甸子視察地理,甚驚:“張其哈喇甸子乃是一山峽…[詳細]
醫(yī)巫閭山——大觀音閣景區(qū)
  醫(yī)巫閭山古稱于微閭、無慮山,今簡稱閭山,是陰山山脈余脈。屹立于遼寧省北鎮(zhèn)市境內。山勢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縱長四十五公里,橫寬十四公里,面積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名峰五十余座,最高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醫(yī)巫閭山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文獻記載,醫(yī)巫閭山是舜封全國十二大名山之一;又是全國“五岳五鎮(zhèn)”十大名山之一。《全遼志》載:“山以醫(yī)巫閭為靈秀之最”,譽為東北三大名山(醫(y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之首。醫(yī)巫閭山從歷史上就以寺院為中心形成了玉泉寺、大閣等十幾個相連的景區(qū),每個景區(qū)都占據(jù)著一個或數(shù)個有名的山峰和古剎;又都有碑刻記述著它周圍的山巒形勢和廟宇的歷史。每個景區(qū)都以各自的特點標新立異。諸景區(qū)中尤以核…[詳細]
鐵塔山鐵塔
  鐵塔山鐵塔位于蓋州市東城街道辦事處農民村鐵塔山上,在海拔60米緩坡小丘之顛。此塔色青如鐵,故稱“鐵塔”。因為塔的存在,此山又叫鐵塔山,亦稱塔山。當?shù)貍髡f此塔與原東鄰“八臘廟”(現(xiàn)已不存)為同期建筑,其時間為清康熙四年。《蓋平縣志·名勝篇》記載:“鐵塔,在城東五里,相傳鐵塔飛去以石為之”。除縣志外,流傳較普遍的是為唐建。上述兩者說法時代相差千年,出入太大,均不可信。根據(jù)考古調查,在此地發(fā)現(xiàn)許多遼代勾紋磚,遼代在州城附近建塔之例很多,其塔西五里就是蓋州城,即遼之辰州,在辰州外建塔也在情理之中。又磚似鐵色,取名鐵塔是可能的。因不見唐的遺物,言唐建鐵塔是無據(jù)可查,以后因遼塔坍毀,又建石塔,從建筑風格看…[詳細]
仙人島烽火臺
  仙人島烽火臺位于蓋州市九壟地鎮(zhèn)仙人島村東北的墩臺山上,此半島原名兔兒島,由四個小丘組成,遠眺形似一臥睡的小兔,頭西尾東。熊岳八景之一的兔島怒潮即在此處。坐落在兔尾小丘上的烽火臺傲然挺立,警惕地注視著海面。此臺正方形,南北向,底邊長13.5米、頂邊長11.02米,由下至上逐漸內斂,高約15米。臺基為石條砌筑,其上的臺身為青磚構筑。臺的頂部四面對稱設八個水流,頂端有垛口,臺心為白灰土夯筑,磚墻白灰勾縫。原臺頂建有哨樓。烽火臺有烽堠、墩堠、烽燧、狼煙臺、接火臺、舉火臺等別稱。歷史故事“烽火戲諸侯”是對烽火臺的最早記錄,而早在此前的商周時期就已有與烽火臺同等功用的軍事設施了。因其在戰(zhàn)爭領域里的重要作用…[詳細]
開原老城清真寺
  開原老城清真寺位于遼寧省北部的遼北古城開原市境內,隸屬鐵嶺市,位于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測,具體位置位于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zhèn)內東大街路北。開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整體寺容為坐北朝南、青磚青瓦的四合大院,總占地面積為3383平米,建筑面積800平米。其中有門房5間,中為門樓,東2間為殯儀室,西2間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凈間。正房5間為講堂,是阿訇講學、誦經、會客、辦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東廂房3間為對廳,西廂為大殿及望月樓。大殿為古代宮殿式建筑,都是聘請能工巧匠建造的,樓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樓和大殿前廈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樹木和各種鳥雀,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