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丸都山故城
  丸都山故城在吉林省集安縣城西北2.5公里的山脊上。城址始建于公元3年,是高句麗前期的都城國內城的守備城,平時用作儲放兵械糧草,戰(zhàn)時可恃險固守。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244年,曹魏毋丘儉攻伐高旬麗,丸都山城遭到洗劫,此后,山城荒蕪了近一百年,至公元342年,故國原王再次移都大都城,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前燕的軍隊又一次攻陷了高句麗,故國原王只得倉皇逃命,丸都山城幾經盛衰,終于成了歷史陳跡。山城周長約7公里,氣勢宏偉,工程浩大,整個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平面呈橢圓形。城垣以方整的石材壘砌,東部的完整處高達6米。墻垣的頂部新修有寬闊的通道,外側筑女墻。城門遺址共有五處,南門是山城的主要城門遺跡,…[詳細]
湖田古瓷窯址
  湖田古瓷窯址:湖田窯是景德鎮(zhèn)古窯,位于景德鎮(zhèn)東南竟成鄉(xiāng)湖田村。湖田窯創(chuàng)建于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元代燒制的湖田窯瓷器略帶黃黑色,形式古雅,在浙江很流行。明代以民用青花瓷為主。湖田窯在明朝中葉結束,前后歷六百余年,反映了景德鎮(zhèn)近七個世紀的制瓷技藝和發(fā)展過程。…[詳細]
金國都城上京會寧府遺址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于阿城市區(qū)南2公里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金朝1115年至1234年間的都城,也是迄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唯一一處金代都城遺址;食俏玳T及宮殿建筑遺址至今均保存完好,外城城墻、甕城、馬面、角樓及護城河遺址尚存。交通由哈爾濱市乘火車、長途公共汽車至阿城市下車,步行10余分鐘即可達。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城南2公里。金上京南北二城現有城門遺址28處,其中北城北垣1門,東垣1門,西垣1門,腰垣2門,南城南垣2門,除腰垣東側門址處,均帶有甕城遺跡。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俗稱白城,位于阿城區(qū)南郊2公里,張廣才嶺西麓大青山腳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詳細]
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明中都皇城,又稱明中都紫禁城、明中都皇故城、鳳陽明故宮、鳳陽紫禁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詔以家鄉(xiāng)臨濠府(洪武七年更名鳳陽府,今安徽省鳳陽縣)為中都。集全國名材和百工技藝、軍士、民夫、罪犯等,近百萬人,經過六年的營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勞費”為由罷建。然而此時,一座宏偉豪華的都城已經屹立在鳳陽大地之上。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長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規(guī)模較北京故宮大一萬平方米。城墻“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墻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邊城墻開一門,南曰午門、北曰玄武、東曰東華、西曰西華。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長7.85公里,平面呈長方形,“磚石修壘,高二…[詳細]
司馬遷祠墓
  司馬遷祠墓坐落在韓城市南10公里芝川鎮(zhèn)的韓奕坡懸崖上,始建于西晉永嘉4年。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位。司馬遷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頂端,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可謂山環(huán)水抱,氣象萬千。壯觀的自然形式和秀麗的風光,映襯出司馬遷的高尚人格和偉大的業(yè)績。祠墓建筑群自下至上迭有坊矗立。坡下東北方豎一木牌坊系清代重建,-“漢太史司馬祠”六個大字。由此沿坡上行,經太公廟至岔道口,坡南有平臺之地,建有新遷的元代建筑“禹王廟”、“彰耀寺”、“三圣廟”等,現已辟為展室。自岔道而上,又有一牌坊,系元明建筑物,-“高山仰止”四字,喻司馬遷德…[詳細]
楊粲墓
  楊粲墓,坐落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深溪鎮(zhèn)永安皇墳嘴,距市區(qū)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間。為平頂雙室,用白砂巖條石砌筑,最大的一塊石料達一萬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層層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積60平方米,在西南地區(qū)已發(fā)掘的同類墓中居于首位。楊粲墓的平面布局是南北兩室并列,為夫婦合葬墓,南室墓主是楊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妻子。兩個墓室結構大致相同,均由墓門、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組成,中有過道相通。四角墊有圓雕龍柱,兩側為交股的龍身和龍尾。后室墓頂各有一方形藻井,當中分別鐫雙鉤“慶棟”(男室)、“德宇”(女室)字樣。兩室墓門的高度、位置、裝飾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構單頁門扉,可以開闔關鎖。楊粲墓最具特色的是在墓內外…[詳細]
宋陵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是我國現存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宋陵地處鄭州、洛陽之間的鞏義市,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開洛高速貫穿東西,南有嵩山,北有黃河,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被人譽為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風水寶地,是中國中部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積約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現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個巨大的陵墓群,幾乎涵蓋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鞏義,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詳細]
李時珍陵園
  李時珍陵園在蘄州古城東風景秀麗的雨湖畔,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y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李時珍墓地座落在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古時即列入“蘄陽八景”,李時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時珍紀念館由-同志親筆題寫?zhàn)^名,為仿古(明代)建筑群,氣勢恢弘,錯落有致。館內陳列大量珍貴的醫(yī)學資料、藥物標本和郭沫若等同志的題詞。李時珍醫(yī)史文獻館珍藏中外《本草綱目》版本十余種,以及古今中外介紹李時珍的醫(yī)藥書籍、文獻資料和報刊雜志等等。李時珍藥物園包括藥物碑廊和百草園兩部分,為我國第一家中醫(yī)藥自然博…[詳細]
鄭成功陵墓
  鄭成功陵墓位于南安市水頭鎮(zhèn)康店村覆船山上。距泉州30公里,鄭成功原葬于臺灣臺南洲仔尾,清康熙38年(公元1699年)遷葬于現址。鄭成功陵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和大規(guī)模開發(fā)臺灣。他由于常年征戰(zhàn),馳騁沙場,積勞成疾,于永歷十六年(1662年)病逝臺灣,年僅39歲。鄭成功陵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構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長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志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xiāng)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志)。另一是遷葬時鄭克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詳細]
清昭陵(北陵)
  沈陽市最大的公園,占地330萬平方米。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將昭陵辟為公園,因位于市區(qū)北部,故得此名。昭陵是沈陽名勝古跡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筑的精華,漢滿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方城是陵園的主體部分,結構與福陵的方城相似。北陵既有古老的傳統(tǒng)建筑,又有現代化游園設施,置身園中,撫今追昔,令人感慨萬千。它是國內外游人來沈必游之地。清昭陵內古松參天,有許多地方值得觀看,像赑屃馱石碑、角樓、后山的陵墓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樂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