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国产77777,www.免费黄色,黄色羞羞,三级黄在线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朱熹寫經(jīng)碑
  朱熹寫經(jīng)碑,又名“朱子太極石刻”,位于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內,原碑書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書丹蔡元定刻,行書窠字體。立于常州府,即現(xiàn)湖南長沙市,元仁宗延祐己未(1319年)廢毀。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大名府督學畿南按照南宋傳下的“原碑”拓片重新翻刻“朱熹寫經(jīng)碑”,最初鑲嵌于大名府學“明倫堂”大殿山墻上,1986年遷至今址。碑砂石質,高1.8米,寬2.9米,厚0.3米,重4.2噸,座為豐槽角基。明代畿南重新翻刻并立,碑文摘錄《易經(jīng)》里一段文字,概括了宇宙間變化原理,共111資,每字16厘米×13厘米見方,F(xiàn)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朱熹(1130-1200年),南宋哲學…[詳細]
五禮記碑
  五禮記碑俗稱五禮碑,位于大名縣石刻博物館,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趙佶)于大觀二年(1108年)所作《五禮新議》,故又稱“御制大觀五禮之記”碑。該碑刻立于唐開成五年(840年),原為唐魏博節(jié)度使何進滔碑,由柳公權撰并書丹。宋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為了維護何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把吉禮、賓禮、嘉禮、軍禮、兇禮等五禮作為一代之制,寫有“五禮新議,并傳詔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頒于天下奉行,其不奉行者論罪。政和七年(1117年),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大名)立碑,因無碑石,毀唐何進滔德政碑,將其唐代碑文磨掉,改刻為“五禮記碑”,側面仍殘存柳公權字跡。五禮記碑石灰石質結構,自下而上,由基石、龜趺、碑身、碑額四…[詳細]
萬堤古墓
  萬堤古墓位于大名縣萬堤農(nóng)場,為唐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萬堤古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普彤塔
  中國第一佛塔——普彤塔。座落于南宮市北舊城,東距市區(qū)1.5公里。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據(jù)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比河南洛陽白馬寺塔還早建一年,可謂“中國第一佛塔”。是我國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普彤塔在建筑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此塔為八角實心磚塔,共9級,塔高33米,底層直徑5米,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置斗拱,第八層斗拱外出翹頭,上不施令拱,而置一小斗托住塔檐,塔頂裝“仰蓮鉆首”鐵制塔剎,置大中小鎏銅佛像三尊。塔的須彌座正南面,有一門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磚井,磚井東、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三尊。整個建筑形式別致,結構獨特。這在中國…[詳細]
宋君碑
  南宮宋君碑時間年代:隋代地理位置: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文化館 文物級別:省級批準時間:1982年7月23日宋君碑,全名《大隋南宮令宋君碑》,又名《南宮定覺寺碑》,也叫《隋碑》、《宋君碑》,位于河北省邢臺南宮市,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定覺寺住持女僧大庵(人稱美尼姑)為感念南宮令宋景于隋開皇十一年修建定覺寺,特請碑文為河間劉炫(字光伯)撰寫,自己篆刻碑文而形成此碑。宋君碑書體為漢隸,承襲后漢末期遺范。結體嚴謹,點畫流暢,有飛舞瀟灑之感。風韻神采,古樸雄奇,富有藝術感染力,因為它是少有的存世隋碑中隸書寫的端莊優(yōu)美的碑刻。被邢侗稱為:文絕、字絕、篆額絕的三絕碑。目前該碑刻座落于南宮北大街129師部舊…[詳細]
南和造像碑
  北齊碑又名“透靈碑”。是一座浮雕造像碑,傳說站在碑前,能聽到南和縣大堂上審官司的聲音,所以,才有這個“通靈”的美名。現(xiàn)在碑已一斷為二,上下鐵榫連接,座北朝南,中間縫隙處尚有光線穿過。碑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像。造像雕工細致,線條流暢,形象逼真,碑側有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僧智深重修字樣。碑在以南北向簡易的能夠遮擋雨水的磚結構碑樓內。碑樓為開式,即僅碑的東西兩側面有緊貼砌筑的兩面墻,南北碑面方向敞開,有脊形頂。碑的下部明顯還有部分埋在地下土中。碑寬1.45米,厚0.39米,高度據(jù)記載為4.30米。碑不知什么朝代什么年月斷為上下兩截,F(xiàn)對接處仍有較大縫隙,中部有聯(lián)接鐵榫孔洞。正面和背面均有浮雕造…[詳細]
澧水石橋碑
  澧水石橋碑位于南和縣北2.5公里處,東韓村小學院內。碑刻于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碑高2米,寬0.92米,厚0.29米,龜?shù)?龜首被砸。半園形碑首上刻四龍圖案,碑額為篆書陽文“大隋洺州南和縣澧水石橋碑”十二字。陽面碑文為隸書陰文,字里行間略顯方格,筆法工整。碑陰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南和縣令易宗周題隋碑詩一首,碑額有易宗周之子篆書附識,稱此碑“文字雄壯而隸書精妙,尤可師法!卞⑺瘶虮硐虏浚捎陲L化剝蝕,部分字已看不清楚,碑身兩側被人砸殘,參差不齊。一九七六年當?shù)卣疄楸Wo該碑而建立攢尖頂式碑亭。二00八年人民政府為保護該碑重新建攢尖頂式碑亭,并圍以鐵欄進行保護。澧水石橋…[詳細]
吳村古墓
  吳村漢墓,位于邢臺市南和縣郝橋鎮(zhèn)吳村東南500米處,墓長28米,寬23米,封土高5米,在墓地暴露的遺物有繩紋陶片、殘瓦片,并出土了紅陶綠釉殘片,經(jīng)鑒定,這些遺物屬于漢代。1982年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柴村造像碑
  北柴村造像碑,始刻于北齊天統(tǒng)元年(公元565年),青石質,碑身為一整塊石料刻制而成,通高2.3米,寬0.84米,厚0.27米。碑身上部已斷裂,圓首、六龍盤頂,龍頭向下,做吸水狀,龜趺座,頭右外伸,頭部已斷裂,碑陽有佛龕三層,額龕呈珪形,中刻一佛二菩薩二弟子,佛結跏趺坐于蓮臺上,圓形華蓋,菩薩、弟子足蹬蓮花,肋侍左右。中龕為方形,上部凸出成圓頂狀,佛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華光四射,烈焰騰空似熾成光佛,肋侍六尊,有二龍口吐蓮花承托。下龕一佛四侍、佛桃形光頂,結跏趺坐,四侍蹬蓮花,上有二龍騰空護侍,下部刻左右金剛力士,底部平列六龕,刻托舉力士阿修羅,作擎天之意。碑陰有佛龕兩層,造像已毀,按殘痕似刻佛傳…[詳細]
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及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及軍區(qū)司令部舊址,位于阜平縣史家寨鄉(xiāng)花山村。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中國共產(chǎn)黨以阜平為中心創(chuàng)建了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邊區(qū)軍民發(fā)揚延安精神,放手發(fā)動群眾,在史家寨村及周圍小山莊的黃土坡上開挖窯洞。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窯洞修建基本完工,共挖土石窯洞400多個,建土坯碹窯100多個,成為當時晉察冀邊區(qū)政府、晉察冀軍區(qū)司令部和政治部、晉察冀邊區(qū)黨校、晉察冀日報社、邊區(qū)公安局等邊區(qū)黨、政、軍機關駐地。1983年,阜平縣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窯洞群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及軍區(qū)司令部舊址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