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惠安堡為西戎之地。
西漢,又在寧夏平原增設靈州、靈武廉縣,屬北地郡所轄。
秦漢,惠安堡先為富平縣地,后為靈州縣地。
魏晉南北朝,惠安堡仍為靈州轄地。
西魏與北周,靈州為寧夏地區(qū)最高的行政機構管理著包括惠安堡在內(nèi)的廣大地區(qū)。
隋朝,改靈州為靈武郡。
下轄回樂等六縣,惠安堡為回樂縣轄地。
唐朝,惠安堡為溫池縣地。
溫池縣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建置,因建于溫泉旁而得名,這是惠安堡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最早政區(qū)名稱。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到靈州與鐵勒諸部首領會見后,溫池縣境內(nèi)先后安置了黨項族,又安置了燕山燭龍二族。
今惠安堡西北有數(shù)座古城廢墟,北部四千米處公路西側沙丘中的一座廢墟附近散見有唐代黑陶殘片,很可能是溫池縣的城址。
五代十國,惠安堡仍為溫池縣地。
北宋,黨項族在寧夏平原建立了西夏政權。
元朝,惠安堡的食鹽曾銷往南部地區(qū)。
明代,邊地實行所衛(wèi)制,靈州建立守御千戶所,惠安屬其轄地。
惠安堡建立后駐扎軍隊,實行屯墾,惠安堡得名始于此。
清朝,政區(qū)建置沿襲明制,清雍正三年(1725年)廢除衛(wèi)所制。
寧夏設府,下轄一州四縣。
其一為靈州,下轄三十六堡,惠安堡為其中之一。
清末政治腐敗,西方列強入侵,農(nóng)民起義不斷爆發(fā),百姓流離失所。
民國時期,惠安堡劃歸鹽池縣,為第四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6月,鹽池縣政府遷往惠安堡。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惠安堡鎮(zhèn)設為六區(qū)。
1958年9月,為先鋒公社。
1984年1月,改先鋒公社為惠安堡鄉(xiāng)。
1994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改為惠安堡鎮(zhèn)。
2003年3月,組建新惠安堡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