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唐貞觀中千歲禪師于此鑿巖建寺,有泉從巖中涌出,味甘若醴,故名其寺曰醴泉院。泉匯成溪,號曰醴水,地處其岸,遂稱醴浦。建國后改今名。 |
宋時(shí)曹姓逃生落居此處小山塢口,以耕作為生,改姓馬,定名馬家塢。明末酈氏從縣城遷居懶蛇山腳取名酈家,后兩村相連,解放后改名馬酈村至今。 |
清時(shí),有周、金、丁、黃、孫五姓居住,故名五美。 |
宋時(shí),黃氏從斯宅黃壇寺遷來。因村周圍楓樹成林取名楓樹頭,解放后改名楓林村至今。 |
原名西山。1981年地名普查時(shí),因重名,以境內(nèi)梅川山、西山兩自然村首字組合得名為梅西。 |
村境內(nèi)有磨石山,故以山名定村名為磨石山。1932年,村中建“盤山小學(xué)”,村名同時(shí)改為盤山村至今。 |
據(jù)陶氏宗譜記載,陶氏在宋太宗年間由義烏遷入。姚氏由諸暨江東遷入,故名陶姚。 |
因周氏來此山塢上方居住,故稱上周塢。 |
清光緒《諸暨縣志》卷七稱“白杜塢村,舊為申屠氏故里”。 |
清光緒《諸暨縣志》卷七:“廊下,為黃姓故里,黃氏自北宋以來,科甲蟬聯(lián),由孝義鄉(xiāng)遷居于此,至新,富甲一邑,連甍接軫,行人入里門,皆由宇下,無日曝雨濡之患,故以廊下名其村!。 |
2006年9月,由外莊、上浬浦、陳高塢三村合并得名。 |
原大、小兼溪兩自然村均有一村兼兩溪的地形特點(diǎn),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