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張愛民從后史樓遷此定居,故名張莊。村委會駐張莊自然村,又位于王集鎮(zhèn)西部,故名。 |
明洪武二年(1369),秦演、杜嵩表兄弟同時自山西省洪同縣大槐樹下遷居于此,以兩姓命名取名秦杜營。 |
明德年間,張隆從今新甸鋪鎮(zhèn)張?zhí)讟沁w此定居,因位于河灣處,始名張灣。后村蓋一廟宇,內(nèi)供應兩尊人稱石爺廟,遂以廟名代村名。清嘉慶七年(1802)湍河改道,水足交通方便,又稱張埠口,后河水變小,交通受阻,又稱石爺廟,1981年更名石頭廟。 |
原名港口村,后又稱港口鎮(zhèn),清初,史云江、史云祿從后樓遷此,因人丁興旺,取姓與港口鎮(zhèn)首字稱史港,后訛寫“井”字,故名史井。 |
明末,齊憲祖、齊憲宗從今上港鄉(xiāng)齊花園遷此,因避亂建有樓,故名齊樓。 |
明洪武二年(1369),王貫、王盤兄弟二人自山西遷居于此,始名王家。清乾隆年間興集,改稱王集。 |
清順治年間,馮姓由山西遷此定居,興有集,故名馮集。 |
明初,汪洪從安徽省徽州歙縣汪家橋從此安居,得名雙廟。至清咸豐年間,湍河泛濫成災,筑河堤后易名汪堤。 |
據(jù)明初范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因居坡地,故名范坡。 |
因崗上原有石羊一對,故名石羊崗。 |
明中期,曹姓自今城郊鄉(xiāng)曹門遷入定居,后易名曹汝集,簡稱曹集。 |
明洪武年間,趙氏始祖伯樞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姓名趙莊。后因白河東亦有一趙莊,遂易名西趙莊。 |
因村南臨湍河大沙灘,故名白灘。 |
徐姓自沙堰橫堤鋪遷此居住,因村西湍河有埠口,故名徐埠口。 |
明中期,歸其學由歸老莊分居于此,建村時稱歸村。明末曾興集稱歸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