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莊:明洪武元年(1368),范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取名范莊。南王莊:明末,王姓從常營遷到此地,以燒窯為生,故名王窯。后演變?yōu)槟贤跚f。 |
三國時(shí)期曹操曾在此地訓(xùn)練部隊(duì),將手下所有將軍集中于此商討戰(zhàn)事,故將此地稱為將軍營。 |
清光緒年間扶溝縣楊七營,有一大富戶率領(lǐng)全家及伙計(jì)遷居此地,其中有李,孫,樊等姓,因李姓人多,故名李興營。 |
明洪武元年(1368)張氏從山西洪洞縣出任開封府陳州府知州。后隨家于太康縣城又遷于此地,取名謙和寨。村內(nèi)有個(gè)名張子穎的生于清康熙十三年卒于乾隆十六年,后子孫繁衍將村名改為張子穎至今。 |
明洪武三年(1371)申姓遷此定居,取名申莊。 |
明末何姓在此建村,取名何莊。后有一賈姓在此落戶居住,后賈姓人丁興旺,何姓人衰,村名為何賈莊。后來何姓衰絕,村名改為東賈。 |
原名樊噲口中。漢代時(shí)期這里是黃河故道,有一年洪水泛濫,在這里決口,漢舞陽候樊噲率兵在這里修堤防洪,由于水勢兇猛,樊噲帶鄰兵民跳入水中形成人墻,修筑河堤阻擋水流,后來人們?yōu)榱思o(jì)念樊噲,取樊噲口,后明代黃河水泛濫,改稱為黃口。 |
漢代舞陽侯樊噲?jiān)慌纱酥卫睃S河(傳樊噲?jiān)嵊诖说,后?jīng)歷史考證此傳不實(shí)),后人為紀(jì)念取村名為樊噲崗。明初黃水泛濫,此崗被黃水所覆蓋,故又把樊噲崗改為黃崗。 |
明洪武二年(1369)劉姓從獨(dú)塘鄉(xiāng)曹莊遷此建村,命名劉樓。后劉姓絕嗣,李姓、王姓遷此居住,因李姓居首,取名李莊。后王姓在1916年由新橋口遷此。村名未改。 |
明洪武元年(1368)楊姓一個(gè)名叫楊百川的員外巨富,周圍幾村協(xié)議在王灣等村的中心渦河處,修一座五孔橋,楊百川拿出五分之三的修橋費(fèi)獨(dú)修三孔,橋修好后,人們?yōu)榱思o(jì)念楊姓,故取名楊橋。 |
明洪武二年(1369)孫姓從山西洪桐縣遷此定居,當(dāng)時(shí)玉皇閣財(cái)主女兒嫁到此村,為了能看到娘家在村內(nèi)蓋起一座土樓,取名大樓孫。1975年更名孫莊。 |
清光緒年間(1875)有一家的姓桂的人家住在此地,因村里有一大土崗,崗上有一顆桂花樹,故取名桂崗。 |
明太祖洪武年間(1368)高姓從山西洪洞大槐樹初遷來此地,因村前有座橋,故取名高橋。 |
明洪武元年(1368)趙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因生活富裕,家大業(yè)大就蓋了幾所樓房,故定名為趙家樓。現(xiàn)簡稱趙樓。 |
明洪武二年(1369)楊姓遷來建村居住,取名為楊莊。 |